小学语文鲸听课记录7篇

时间:2023-11-13 19:33:23 综合范文

小学语文鲸听课记录 篇1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生齐读课题)

  3、(出示寇准写的诗)指名读。

  【评:复习导入时,通过看填空题背第一段,指名读《华山》,既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又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了诗人的创作背景,充分显示了教者设计教案时的匠心。】

  (出示课件)啊!华山真高哇!(指名读)

  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生在第二自然段中边读边找)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讨论)

  【评:教者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感悟、交流,逐步深化华山在学生心中雄伟、高大的印象。】

  【评:学生从第一课时开始就对华山充满了好奇,师在此处播放华山的录像,画简笔画,为学习第二自然段创设情境,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华山的“高”这一特点。】

  (2)齐读。

  3、在第二自然段中还有一句话也写了华山的高呢,看看谁最细心,能把这句话找出来。

  (出示课件)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2)(指黑板)是呀,难怪小寇准会从心底发出惊叹:

  生齐读:啊!华山真高哇!

  4、小朋友们都被华山险峻的风光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就发出了赞叹,这就是——(指课件齐说:情不自禁)。

  【评:重视词语的积累,能结合课文内容指导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很快就理解了,显得水到渠成。】

  三、借文悟诗。

  过渡:小寇准也和大家一样,情不自禁地赞美起华山来。

  1、课件出示诗句。

  (2)生在课文中找诗句的意思。

  (3)课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的意思?(出示古诗和句意。)

  (4)哪句话写了“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的意思呢?(出示古诗和句意)

  (5)理解“回首”的意思。

  【评: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段落中的一些关键词语,引导学生品评诗人用词的精妙。】

  (6)请女生读诗句,男生读课文中的句子。

  4、点题,像我们这样赞美华山就是——(指课题)咏华山。

  5、是呀,小寇准小小年纪就能做出这样的好诗,难怪先生连连点头称赞:(——出示第三自然段:齐说)

  6、让我们捧起书再一次咏华山!齐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1、提供课前收集的描写山的诗,生自由练读。

  2、指名上台朗诵,师配乐。

  3、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关于山的古诗。

  【评:教者能打破课堂局限,将学生引向课外,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出示)岁华齐

  2、学习“山字头”,领读。

  3、看一看,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们看,这三个字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6、生描红,师巡视。

小学语文鲸听课记录 篇2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1、导入:(8:00)

  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⑵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8:09)

  2、学习课文:

  ⑴集体学习:

  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⑶交流讨论:

  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

  ⑴板书花园、宝库

  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鲸听课记录 篇3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习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莲蓬花骨朵饱胀翩翩起舞舞蹈蜻蜓昨夜好梦破裂一幅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习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人生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小学语文鲸听课记录 篇4

  本学期学校组织了好多听课活动,广大教师受益颇多。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节课是我们办公室王慧敏老师的《香港,璀灿的明珠》,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仅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课堂上老师先进的教学风格、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课件,这些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迪。赞叹之余,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从中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一、对新课程的思考

  王老师为我们上了精彩的课,使我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诠释,对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反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持久发展的空间。

  二、对教师角色的思考

  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推动者、课程的实施者,通过教师的推动和实施,课程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师在推进新课程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思考和改进,提出看法,提炼方法,不断地拓展和完善我们的教学资源。

  三、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力争一切活动都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在本次听课活动中,我认真聆听了老师的示范课例,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重视学生情感的激发,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另外,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小学语文鲸听课记录 篇5

  10月21日上午,高新区教研室在付山小学举行语文教学研讨会。听了两节语文课,分别是付山小学邢慧清老师指教的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和宝鑫小学宋杰老师指教的五年级语文《我的战友邱少云》。教研室曹志广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精彩的点评,并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讲了四点意见。

  最后教研室晏景主任做了重要讲话。现将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整理如下。

  一、美丽的小兴安岭

  1、导入:(8:00)

  ⑴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答“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⑵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小兴安岭。

  ⑶观看录象资料。(8:09)

  2、学习课文:

  ⑴集体学习:

  ①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②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③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④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⑵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①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②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⑶交流讨论:

  ①指名回答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②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③如果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朗读课文。(8: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4、深入理解课文:

  ⑴板书花园、宝库

  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5、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美丽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景色、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体现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

  在最后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作者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鲸听课记录 篇6

  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整堂课中,教师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得更加主动,更加投入,学习的效率也随之得到提高。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训练和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三、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注意创设情境,给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

  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意义。王老师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句,各种层次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出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句理解了,再试着运用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样的练习在语文课中应该大力提倡。

  四、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采用了录像手段,第一次让学生感受观潮时的气氛,第二次让学生边看录像边背诵,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教师还多次使用了实物投影,打出了学生喜欢的句号指导朗读,打出学生书面练习的结果加以评点,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小学语文鲸听课记录 篇7

  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它有着一种难以言喻、不可形示、超越言象的无声之美、无形之境。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应该回归本真,刘晶老师的课堂教学正让我们有这样一种直觉的感受。

  一、 畅谈秋色,调动情感

  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秋天的雨》,我们一起亲切地呼唤。(板书课题、学生齐

  读)有人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为什么呢?(引读第一自然段)

  2、秋天的大门会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吧。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一边听一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配乐范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交流自学成果。

  3、检查初读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轻声和多音字的读法。

  (2)课文中写秋天的雨是怎样的?

  A 全班交流(课件随机出示句子)

  B 朗读,初识总起句。

  C 课文是从哪方面来写秋天的雨的?(交流、板书:颜色、气味、声音)

  三、品读课文,文中寻美

  (一)感悟色彩美

  1、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感受色彩之美

  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秋雨的颜料盒里有哪些颜色?它们分别给了谁?边读边把课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划下来。

  2、交流:秋雨的颜料盒里有哪些颜色?他们分别送给了谁?(课件随机出示)

  3、赏读句子,体会色彩之美

  自由读,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边读边想:你从句子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个中读出来的。

  (1) 学生自由读。

  (2) 指名赏读自己喜欢的句子。(随机进行)

  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

  A 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这个感受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的?

  B 我们都来读读这句话,你又读出了什么不同的感受?

  C 交流、体会用词之美、之妙:拓展运用。

  D 朗读。

  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仙子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A 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你读出什么来了?从哪里读出来的?

  B 大家都来读一读,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很多、很美?

  C 交流、朗读。

  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A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B 体会丰收之喜悦、朗读。

  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A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从哪里读出来的?

  B 金色的海浪多美啊,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课件出示句子、齐读)

  (3)体悟“五彩缤纷”一词。(换词练习)

  (4)美读全文。

  四、自选作业,拓宽运用

  1、我会写:练写生字。

  2、我会积累:(1)选择你喜欢的课文背诵。

  (2)摘录你喜欢的句子。

  3、我会思考:再读读课文,提出你的.问题。

  我的感悟与思考:

  这是一节真实的课,是一节朴实无华的课,一节扎实训练语言文字的课,主要体现了如下一些特点:

  一、执教老师很重视阅读兴趣的培养。为使学生“喜欢阅读”,教师设计了很多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这些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调动阅读兴趣、促进阅读的作用。例如在指导第二自然段的阅读中,教师通过一边读一边想像的方法,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景中,使学生逐渐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学生因此读出自己对文本的体会;配乐朗读和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阅读引向感悟的高潮。

  二、执教老师很重视指导学生更多地与文本对话。教师在课堂上只起到对话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的作用,我们看到课堂上真正实现了“以读为本”,摈弃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问答。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默读、表演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识字、学词、练句,把文本读得正确流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体会感悟,走进情境,把文本读出感情。在这个过程中,语感得以训练,语文素养得以培养。

  三、执教老师很重视读的层次指导。教师在课堂上很好地发挥了主导作用,每一次读都有每一次的目的和要求,螺旋上升,层层推进,真实体现了学生从读得磕磕绊绊,到读得流利有感情的过程。例如第二自然段的读,足有十几遍,但绝不是一个层面上的读,我们看到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四、执教老师很重视读中积累。《秋天的雨》是一篇写景的抒情小散文,语言文字很美,精彩的描写集中在第二、四自然段,第一课时教师把阅读的重点指导放在第一自然段,重锤出击,抓住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和上下文理解词语,夯实基础。由于学生在课堂上有了充足的语言实践的机会,过程与方法得到重视,因此课堂学习效率很高,学生多数能够在流畅读书的基础上背诵喜欢的精彩段落。这些积累,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语言文字基础。

小学语文鲸听课记录7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精品10篇】

小学老师的语文教学论文【精彩5篇】

小学语文第二册《识字7》教案(合集4篇)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7篇

小学语文《草原》说课稿【优秀9篇】

有关小学语文教案范文4篇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神圣的土地》

小学语文教师的工作心得体会5篇(《小学语文教师》 心得)

小学语文说课稿10篇

小学语文珍珠泉教案5篇(《珍珠泉》教案)

语文s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汇总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