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接轨梦想征文 篇1
进入地铁站,只见一排排日光灯,照得像白天一样明亮。来乘地铁的人真多,有老人、学生,还有抱着孩子的叔叔、阿姨……。看着这人来人往的景象,觉得简直和地面广场一样热闹,不同的只是这里没有出租车。
爷爷拉着我的手,往左边走,我觉得莫名其妙:地铁明明在右边,怎么往左走了呢?来到一个无人售票机面前,爷爷突然停住了脚步。哦!原来爷爷是来购票的。只见爷爷把钱币塞进那个机器里,不一会儿,从机器的右侧上方滚出一个像硬币的黑黑的圆东西,我问爷爷:“这是什么?”爷爷笑眯眯地望着我说:“这是坐地铁的通行证DD车票。”我恍然大悟,想着售票也用这种先进的方法,心想叔叔阿姨们真是了不起啊!
我们站在地铁月台上等待着。
地铁站里铺了两条看上去一直延伸的长长的光溜溜的铁轨,列车从黑暗的隧道里静静地驶来了。我们登上列车进了车厢,列车开动了,速度飞一般快。驶进隧道后,顿时,眼前一片漆黑,幸亏这隧道里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灯,好像是星星的眼睛,一闪一闪地。乘地铁跟乘火车的感觉迥然不同。平平稳稳,坐上去一点儿也不颠跛。人们都安逸地享受着这高科技的地下火车,连晕车的妈妈也安谧静美地享受着……
到终点了,我这才在神游的梦境中醒悟过来,恋恋不舍地下来了。
听爷爷说,这个城市底下一共有三道地铁线,我们乘的只是第一线,下面还有二线和三线,一共距离地面有几百米。听爷爷说完,我默默地在心中称赞着设计和修筑地铁的人们,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不仅为这精湛的技术而感叹,而且为我们国家有如此雄伟的建设而自豪!
不知不觉,我们走出了地铁站,呈现在眼前的是耀眼的阳光下高楼大厦流光溢彩,但是我的脑海里不是满满地装着气魄雄伟的地下列车,真希望时间能够倒流,让我再一次感受这神奇的建设。
地铁接轨梦想征文 篇2
今天,3号线在这座城市的地下奔行。它串连起的不止是从青岛站到青岛北站这22个站点,它驶向的,其实是这座城市崭新的未来,地铁,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如今,堵在路上几乎是所有都市人的宿命。人们叹息——“拥堵的交通,阻碍了我所有的梦想”。而安全、快捷、高效的地铁,无疑是解决交通拥堵最有力的一剂猛药。配合公交、出租车等其他公共交通,相信会有很多人放下私车,选择地铁出行。
3号线北段通车以来,日均客流达万人次, 而全线通车之后,它的交通效应才会真正释放,有专家预计,3号线常态运营日客流量将在20万人次左右。20万人出行方式的改变,一定会对青岛的交通格局带来积极的影响。
地铁,重塑城市的空间格局。从青岛火车站到青岛北站,3号线正好是从南到北连通着青岛的老城区。熟悉青岛发展历史的人都清楚,由于建置之初形成的“南宿北工”的功能区隔,城市资源过度向沿海一线配置,让南北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成为了困扰青岛发展的“痼疾”。
作为推动城市有机发展、输送经济活力的大动脉,3号线无疑为资源的重新配置提供着新的可能。地铁列车开到哪里,就会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人气和活力,依托这条极具生命力的轴线,青岛沿海一线的功能压力有了疏解的通道,北部老城区的品质升级也将迎来新的“动力”。
地铁,定义新的商业逻辑。因为地铁,土地等要素的价值将重新评定。商业的运行也将拥有新的可能。1995年建成的益群地下城,因为地铁未开发,商业价值也迟迟没有得到发挥。而现在,益群地下城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高育宏则颇为乐观地说,随着地铁3号线开通,益群必将焕发出新活力、迎来新商机。
地铁接轨梦想征文 篇3
地铁,这些深埋在地底轰隆穿梭的列车,在我眼中,如同影片《驯龙高手》里在晚间急速航行的没牙龙一样,充满了神密和不明。由于妈妈出国留学访学的机遇,我还在美国生活了一年,大大家热衷于惠顾的游玩景点、折扣商城系统,我分毫没什么兴趣,倒是对有近百年历史时间的纽约市地铁乐乘不疲、回味无穷。那时候我也想,什么时候在青岛也可以坐上地铁啊?
因此 ,当听见青岛地铁3号线将要启用的信息,你也就能想像我的激动之情了吧。并且大家院校边上便是地铁站!哇!我恨不能马上就要感受一把。
地铁开通这一天是个星期日,我很早就拉上父亲妈妈去“抢鲜”。进了地铁站,全新的扶梯、光亮的服务厅尽收眼底,大伙儿在安保人员正确引导下,井然有序地进到候车站台。迅速,一列亮丽酷帅的火车驶来,精确地停在我们眼前,汽车车门慢慢打开,要我又想到在纽约乘地铁的情景。
火车快速启动起來,飞快地驶进黑喑的隧道施工,这时候两侧的.LED广告箱点亮了全部隧道施工,看起来分外引人注意。时速迅速,但运作很稳定,就连平常常常晕车的妈妈也没有一点不适感。
广播节目里主播柔美的响声传来,预兆大家也该下车时了,但我还是依依不舍,好想就是这样一直坐着去啊!
尽管这事说出来有点儿难为情,但我对地铁的喜好可见一斑。父亲妈妈见我那么喜爱地铁,也就默许了。
与纽约市年久的地铁对比,青岛的地铁尽管历史时间短暂性,路线也远没那麼繁杂,但正说明大家将来的地铁有宏伟的宏伟蓝图可绘啊!并且大家的地铁全新、好看、亲近,填满青春活力,弥漫着浓浓亲切感。
地铁对接理想,下站连接期待。
大家的地铁设在严冬启用,下一站自然便是绿意盎然的春季。使我们相互祝愿大家的交通出行更为安全性便捷,祝愿大家的城市更为文明行为富有、兴盛幸福吧。
地铁接轨梦想征文 篇4
来到了站点,人们一涌而进,真热闹呀。宽阔的道路人来人往,灯火通明,密密麻麻的人们有的在自动售票机前购票,有的在电梯口等电梯,还有的在地铁口等待着地铁的到来。
地下开发得真好、真大。我们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自动售票机。我们选择了到桐梓林,妈妈放入了10元纸币,“嗞”的一声,里面弹出了四枚1元硬币和两张卡,真有趣!我们把两张卡刷一下,过道门一下子打开了,我们欢天喜地地进去了。
我们来到了地铁口,找到合适的位置等了起来。等了一会儿,我才发现一个全副武装的.机器像老鼠一样在往前跑,慢慢地停了下来,人们走了进去。地铁里有欢呼声、笑声、谈话声,不时有几位叔叔和爷爷在看报纸,几位婆婆在聊家常,几个姐姐在看书,几个弟弟在玩石头剪刀布,真热闹!地铁开始火速穿行,我紧握扶手,双脚站稳,脸上微微露出笑容,一点也不觉得恐惧,一阵阵呼呼声从耳边飘过。啊,地铁的速度真快,往窗外仔细一看,还有一条条银白的线从窗户边飞驰而过,一转眼就到了一个站。
到站了,我牵着妈妈的手,随着大家鱼贯而出,又回到灯火通明的大街,这时我发现地铁好长,长得望不到尽头。
真想再享受一次,享受这方便、舒服、高雅、快捷的生活。
地铁接轨梦想征文 篇5
地铁,那些深埋在地下轰隆穿行的火车,在我眼里,就像电影《驯龙高手》里在夜间疾速飞行的没牙龙一样,充满了神秘和未知。因为妈妈出国访学的机会,我在美国生活了一年,大人们热衷光顾的旅游景点、折扣商城,我丝毫不感兴趣,倒是对有百年历史的纽约地铁乐乘不疲、流连忘返。那时我就想,啥时候在青岛也能坐上地铁啊?
所以,当听到青岛地铁3号线即将开通的消息,你就能想象我的兴奋之情了吧。而且我们学校旁边就是地铁站!哇!我恨不得立刻就去体验一把。
地铁开通这天是个周日,我早早就拉上爸爸妈妈去“尝鲜”。进了车站,崭新的扶梯、明亮的大厅映入眼帘,大家在安保人员引导下,有序地进入候车站台。很快,一列靓丽帅气的列车驶来,准确地停在我们面前,车门缓缓开启,让我又想起在纽约乘地铁的场景。
列车迅速开动起来,飞快地驶入黑暗的隧道,这时两边的LED广告箱照亮了整个隧道,显得分外抢眼。车速很快,但运行很平稳,就连平时经常晕车的妈妈都没有一点不适。
广播里播音员甜美的声音响起,预示我们也该下车了,但我还是恋恋不舍,真想就这样一直坐下去啊!
我家离学校其实只有三站公交车的距离,可是自从地铁开通后,我竟舍近求远,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去赶地铁,坐一站下车,然后再“换乘”公交车坐一站到家!虽然这事说出来有点难为情,但我对地铁的偏好可见一斑。爸爸妈妈见我这么喜欢地铁,也就默许了。
与纽约老旧的地铁相比,青岛的地铁虽然历史短暂,线路也远没那么复杂,但正表明我们未来的地铁有宏大的蓝图可绘啊!而且我们的地铁崭新、漂亮、亲切,充满朝气,洋溢着浓浓的人情味。
地铁接轨梦想,下站连通希望。
我们的地铁选在寒冬开通,下一站当然就是绿意盎然的春天。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交通更加安全快捷,祝愿我们的城市更加文明富裕、繁荣美好吧。
地铁接轨梦想征文 篇6
一天晚上,我们正龟缩在一间房间里孵着空调,舅舅不知从哪扇门闯了进来:“走,我带你们坐地铁去!”
那时地铁还是稀罕物,前不久刚通车了2号线,恰好有一站建在外婆家附近,然而我们还没有机会坐过。舅舅长得高高瘦瘦,脸上没什么肉,因而五官特别明显,或许是因为这个说话也显得有些疯疯癫癫,譬如后来把“微波炉”念作“微炉波”,把“易初莲花”改成“易花莲初”,在上海话里却颇合韵脚,仿佛一种新的修辞手法。最关键的,舅舅一些胆大的想法往往可以实现,我们便很放心他的计划。这样,我们,我与哥哥,便跟着去了。
地铁车厢空荡荡的,我们所在的车厢,连同前后的,只有我们三个人,或许是刚通车,或许是天黑了,又热,没有什么无聊的人像我们这样,为了乘地铁而乘地铁的。我甚至怀疑整辆车上只有我们,还有司机。舅舅凭他一贯的本领说服了站台工作人员不收费,仿佛这都是理所应当的。其实地铁上已经有了空调,冷气打得很足,可比楼下坐着藤椅摇着扇子要凉快得多,有一会儿我甚至无法理解为什么大家不来坐地铁,可当我想到我一个人也不可能叫得动所有的街坊邻居,而坐不坐得上地铁在我看来简直代表了亲近的优先级,我便作了罢。
地铁移动起来的时候我渐渐有些明白了。车窗大得可以躺下一个人,然而外面是霍霍地黑,淡黑中隐隐有几条更黑的线。我在车厢里坐着,耳边风声不绝,却完全丧失了判别自己身在何处前往哪里的能力。黑暗,连绵不绝的黑暗,相比之下打着光的站台仿佛只是缓冲,甚至是大煞风景的懦弱。
是了,地铁终归是地下的住民,是黑暗里的土着,许多年以后,当人们以越来越不堪的方式拥挤上已经四通八达的地铁时,他们在意的也只是目的地:疲惫地靠在近广告牌的车门上闭目的白领,插着耳机盯着手机从不伸手握住栏杆的青年,焦黑的手放在包带上仿佛随时要被赶下车的农民工。每个人都看似很安静,然而没有人听得清地铁的报站;报站的女音显得那么腼腆而羞涩,然而每个人都紧紧绷着自己下车所在的弦。车停了站,里面的人费了大力气才把自己从包与包中,人与人间夹了出来,而外面的人则见缝插针地往里面站——他们在人与人的里面,已然看不到黑暗。
这样便有了一股讽刺的矛盾,慢慢在我现在呆的车厢里酝酿:我的周围没有什么人,风声也掩盖不住轻柔的报站声,然而我是没有目的地的。我只是来体验地铁,现在我正在体验黑暗,从黑暗中呼啸而过的感觉。这感觉在十年后人们已经无法体验,而或许正因为此,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产生体验的需要,只有到达的需求。东方路站,我们的开始与结束,在十年后改成了世纪大道站,成了四条线路的交汇点。人们从这里去往各处,又从他处赶来这里;十年前这顶上是一个大型华联超市,人们在地面上,在太阳下推着手推车满载而归,而因为要改造地铁线路,地下的空间结构似乎不足以支撑起一家超市,现在顶上成为了永久的工地,至少在我眼里它已经鼓捣了五年。我总觉得,是黑暗吞噬了地上的一切,包括人们。可黑暗仍未满足,还在扩张,它由通向蜘蛛巢的小径般简直让人感到不存在,变成了蚁巢的通道。我不恐惧黑暗,那时是好奇,现在则是敬畏。
那次地铁之旅结束得很惬意,甚至令人感觉不到结束。从头至尾没有人说什么,蜂鸣器与穿堂风还在试探着我们,就像我们在试探它们,舅舅在试探乘务员。那是我唯一一次免费坐地铁,我想那是黑暗给的恩惠。站头后的美白广告效果逼真,可靠在门上的青年只是闭着眼,想着自己的终点站。
地铁接轨梦想征文【6篇】相关文章:
★ “托起梦想,激扬青春”系列征文比赛策划书3篇(青春梦想征文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