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论文【合集11篇】

时间:2024-01-01 08:40:59 综合范文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1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 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

  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

  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 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SWOT分析,然后是些零碎的片断了。

  这一学期的最大收获,让我知道的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这点是来自生日的那个打赌,还有也对我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分析,知道什么我的第二象限是什么,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在《管理心理学》中,我学习了“人的从众行为”,我想既然人有从众行为,那么由人组成的企业同样也具有从众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非理性的企业从众性行为正破坏着我们并不富足的改革积累。为什么在中国的企业界、企业之中会有这种从众性现象?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很多方面制约的,但主要归纳来看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二是受自身思维的影响。就正如一个人的跑步行为,只有当他有了跑步这个想法(内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个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实施跑步这个行为。如果他自己没有要跑步这个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够跑,而只能够游。同理,一个企业的从众性行为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利润空间比较大

  如果有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毫无利润可言,我想是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的。正是有利可图,有暴利可图,才使众多的企业盲目地争相进入。先进入的企业由于获得了暴利而极速膨胀,这种"模范"的影响导致更多的企业急于进入,形成另一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以说,高额的利润是产生从众性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进入壁垒比较低

  进入壁垒包含两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二是资金方面的壁垒。也就是说某个行业有从众性行为的发生那么该行业进入所需要的资金肯定不多,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导致竞争的无序,而这种无序又会成为企业从众性行为的催化剂。大家都想乘乱捞一把,在里面的想多捞些,还没进去而看着眼红的拼命往里挤。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就像一群人(企业),得了一种病(从众性行为),医生(市场机制)却不知道该怎么医治(约束,调控),传染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身体特好的熬过来了,熬不过的占大多数。

  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强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很多企业没有该种产品的生产资格却上马生产,市场对这种无证上岗"的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制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企业没有完备的生产手续也能生产,为从众性行为的发生开了方便之门。

  四、领导素质比较低

  一个企业的行为是由这个企业的领导者作出的,领导者所作出的决定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通过对众多的失败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 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这种意识是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参考标准。企业家往往无意于追究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企业家们的功利意识。追求功利,就是要求高额的利润,从而又归结到从众性行为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上来了。其次,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我们的许多企业领导者缺乏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许多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为标榜。本来,不按牌理出牌,出奇招制胜是很好的经营手法,但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偏低,不按牌理出牌变为了不看自己的牌出牌,不按规律,规则出牌。在企业发展的决策上是天马行空,百无禁忌。根本不在意自身的条件够不够。再次,领导者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这主要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改革以来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没有受过什么专业化的教育,没有受过现代化管理的训练。基本上都是敢闯,敢拼再加运气而获得成功的。这种先天的不足常常导致很多企业家在获得一点成功之后不思进取,刚腹自用。 当该行业前景较好时,企业家们的这些缺陷就会被掩盖,但当该行业一出现行业危机,或者是较高的获利时期过去后,这种先天不足就要演变为灾难。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2

  一、全面改革教材体系。

  师范类院校的公共心理学教材体系,基本沿用普通心理学的体系,主要阐述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心理产生的生理机制。这些内容可以为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但对师范生来讲难度较大,而且与他们要从事的教育工作关系不大。另外,师范生将来面对的是中小学生,他们应该了解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而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年人为研究对象,这就与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了。因此,高师心理学教材应全面改革教材体系,删减实践意义不大的内容,如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内容,压缩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生理基础等内容,以摆脱普通心理学体系的限制;适当增加应用性、实践性强的内容,如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心理等内容。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使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促进自身发展,成为健康发展的专业人才。

  二、改革教学内容。

  针对目前心理学教材存在的理论知识无法实际应用的问题,同时也为了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必须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

  首先,增设可操作性知识,如心理实验、心理测量等内容。在心理学教材中引入一定的心理实验的内容,使心理学知识更直观、形象,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更符合学生学习的习惯。通过心理实验内容的学习,可促进学生有效地理解、记忆,轻松地掌握理论知识。如在学习认知过程内容时,以往过于注重心理现象规律的介绍,导致学生只记住了规律的文字描述,却不会用这些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引入心理实验后,学生先学习理论知识,再通过操作实验加强理解,实验结束后还要及时讨论总结这些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在教学实际中应如何利用。这样就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主动从心理学的视角思考问题的习惯。

  其次,增设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心理健康知识是高师生必须具备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我国中小学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可以帮助高师生在将来的教育教学实际中解决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另一方面,要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首先就要有健康的心理。近些年很多相关调查都显示出中小学教师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数逐年增长,而教师的心理健康又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鉴于此,应对高师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内容的教学,使其在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并且在以后的工作中能适当、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消极心理状态,同时,还能有效对抗由于职业倦怠给教师带来的巨大损耗。

  三、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的公共心理学课程之所以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时便难以投入其中,以致于学生最后只记住了一些心理学概念和心理现象的名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习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成为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应让高师生切身感受到学习的愉快,为其以后的教学提供可以模仿的行为范式。也就是说,除了沿用传统的讲授法外,还应结合多种方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1.心理实验。心理学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验教学的比重。对认知过程的各章内容的学习,应在理论学习后利用心理学教学软件让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如记忆广度、注意的分配、错觉等实验。这样可以让抽象的概念等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个性心理的内容,则可结合心理测量,如进行气质、性格、能力等的测量。这样既可以达到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可以达到了解和掌握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的目的。

  2.案例法。首先,由教师搜集整理教育教学中的典型案例和学生关心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从心理学视角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最后由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如何解释隐含在案例中的心理现象,如何利用所学的心理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利用心理学知识解决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对教学进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3.教育见习。通过在实习基地的教育见习,不仅是让学生真实体验教学实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观察每个教师的教学技巧。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言语和肢体语言对教学有什么影响,如何利用非言语信息影响学生等。利用课后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技巧进行总结,既可以促进学生对心理学知识的掌握,又有利于学生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学会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4.模拟教学法。这是根据角色扮演的方法,围绕中小学生常见的问题,如怎样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解决学生厌学情绪等,设计问题情境。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将其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整再现。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对其解决方法进行讨论总结。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使高师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

  5.观看经典影视作品。在教学中可适当观看一些经典的心理学电影,如《爱德华大夫》、《第六感》、《美丽心灵》等,通过撰写观后感引起学生思考。

  6.自我心理分析法。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一个重要的能力,就是有良好的自知能力,即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和悦纳自己。自我心理分析就是要求学生更深入地分析自己、了解自己,即结合自己的经历,分析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完善与发展的措施。

  总之,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如何才能为基础教育培养出高质量的教师是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应在高等师范教育培养目标的规范下,进行公共心理学课程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全面改革。

  摘要:心理学是师范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提高师范生从业技能的重要课程之一。但目前,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有必要对高师公共心理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确保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为基础教育培养出合格的专业教师。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3

  1、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管理心理学的必要性

  能够有效的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中,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者所采用的方法不同于其他领域,其研究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中各个要素的关系和影响方面。由于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企业人的集合,其主要是由一个集体中的若干个个体而组成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个体都是这个集体中人力资源的基本构成单位。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个体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企业的每一位职员由于身处的环境以及性格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这些职员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就是人力资源问题中的一些主要的要素。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管理心理学,能够更好的分析每一位员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并找出问题的根源,帮助相关管理人员更加高效的解决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能够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

  在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中,其主要是以个体的心理与意识等状态的改变为出发点,并在对个体的研究这过程来考虑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法。所以,管理心理学主要是以事实为依据,对每一个个体的心理需求进行剖析,并从多方面搜集资料,最后通过总结和归纳等方式来得出结论,这就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具有真实性。此外,在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过程中,管理心理学还能够很好的解释人力资源管理中问题的原因,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帮助相关管理人员做出合理的管理决策。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利用管理心理学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一定要利用管理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知识和人文关怀等,来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在招聘中的应用

  现代人的心理压力过大,心理承受能力不足,很难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因此在招聘中运用心理学,能够对人才的心理承压能力、对工作的态度和心理倾向等进行全面了解,从而反映出人才的素质水平,能力水平,个人道德等多个方面,为企业选定人才起到重要作用。运用心理学,可以在面试中进行人才的个性定位,以便更好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专岗专人。

  此外,在招聘中运用心理学,可以对拟引进的人才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如霍兰德职业倾向测验、卡特尔16PF、九型人格等可以全面的将人才的性格、素质、心理变化趋势等进行掌握,有利于企业对人才的专向定位和岗位分配,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应用。而且人才的素质偏差会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战略管理的进一步实现。

  在培训与开发中的应用

  心理学的应用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最佳渠道,就是培训开发。培训开发就需要将培训企业员工的心理培训重视起来,将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得以提升。企业在进行综合管理的过程中,不但要对员工开展大量的技术能力培训,还要开展员工能力开发的活动,员工既要将自身的才能进行不断的积累,又要进行实际的运用,才能够将新的理念及技术进行充分的吸收,要想实现员工的这些技能,必须要给员工创造足够的时间及空间,对员工进行精神上的调整。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管理心理学,员工的心理变化能够有效的得到疏导,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能统一到企业的战略发展中来。员工之间的不和谐因素消失,公平竞争机制得到高效开展和优化,集体凝聚力上升为企业市场竞争的优势力量。员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组织机构的有效沟通大大改善。

  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的应用在企业的职业生源管理上,应该为员工将与实际相符合的员工生涯的规划制定出来,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提升员工在多个层面上都感到满意的水平。达到员工物质需求满足的前提下,还要重视员工职业上自我要求的实现,使员工为企业服务的动力得到激发,从而让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得到有效的实现。对于整个企业来说,员工可以说是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力量,为企业的员工将合理而科学的生涯规划进行制定,是长久发展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进行企业员工生涯规划的制定中,需要结合员工不同的行为和特点的差异来进行制定。个体行为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直觉或感觉、情感或思考、外向或者内向。企业也可以根据员工的人格类型的不同,利用这三个方面进行组合,致使各种不同需要的团队形成,从而使企业员工优势的互补得以有效的实现。

  在薪酬激励中的应用

  心理学的应用对于企业而言,薪酬激励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激励有福利和薪资以及股权和福利;间接激励有荣誉和文化。企业薪酬激励管理的制定,就是根据不同的能力特点和岗位的不同性,来将不同等级的薪酬激励制定出来。

  对于需要,人类就是比较强烈的高级动物,当人对于某种事物有强烈的需要时,通常会用尽最大努力,来实现内心的要求,进行努力的过程就是心理的转变。企业的员工如果找到了自己要为之奋斗的目标,就会去努力实现心里设定的目标。

  综上所述,在企业的发展中,人力资源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一定要积极的利用管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并在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发展的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崔宁宁.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xx,04:88-89.

  [2]张海燕.团体心理训练融入管理心理学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经营管理者,20xx,12:349+393.

  [3]张敦颖.管理心理学在当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xx,13:62-63.

  [4]王蕴璐,刘剑锋.浅谈管理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xx,20:81-82.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4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分析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缺乏实效性的原因出发,探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改革;探讨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习、生活、升学、就业、人际交往等众多压力,青年学生中心理不适现象日趋增多,常引起激烈的心理矛盾冲突。许多研究发现,大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国内青年群体要差,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省大部分高校都已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或公选课,但如何把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的特点,采用适合学生学习和成长需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效性,成为广大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缺乏实效性的原因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受学校、教师、学生等相关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还是形式大于内容,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由于不同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个体感受到的效果差异,使得大学生中存在一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误解和偏见,因此存在不少请假或是逃课的现象。另外,高校的心理健康课多采用说教形式,且偏重理论讲解,忽视了大学生特定的心理需要,不能积极地与学生互动,显得空洞无力。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改革应采取的方法和手段

  (一)改革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体系陈旧、内容枯燥,引发一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反感和偏见。一方面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不感兴趣,另一方面部分学生确实存在严重的心理困扰,如果得不到有效疏导,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对其日后走向社会埋下隐患,因此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1.建立合理的课程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使大学生达到的目标为:自我意识完整、健全人格品格、改变不合理认知、促进社会适应性。

  2.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针对性和发展性。

  针对性是指:注意不同大学生群体的需求,对学生心理问题做出及时反应。发展性是指:通过心理素质教育,促进他们积极地面对成长中的各种挑战。

  3.课程内容要与大学生活紧密结合。一是情绪情感问题。

  大学生生活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生理和心理发展还未到达平衡的状态,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比较肤浅,并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情绪不稳定。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认识和理解不深入,感情上容易受伤害。二是人际互动能力培养。在大学阶段,与来自不同地域的性格各异的同学们朝夕相处,大学生的.交际圈还逐渐从校园扩展到社会。在此过程中,寝室矛盾、同学矛盾、与家长的矛盾等也随之产生,大学生交往难问题渐渐突显。现如今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 90 后,生于独生子女家庭的他们自我意识很强,与人交往过程中包容心与忍耐力大大减弱,人际关系紧张,不合群的问题普遍增加。三是自我认知与压力应对。大学生有限的成熟度和经验水平限制了他们对自我充分、客观的了解,从而不能客观、准确地自我定位,许多学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自卑或自负心理。部分心态欠佳的学生遇到困难或挫折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四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前景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生涯发展指导有助于挖掘自身潜力,增加发展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提升其应对竞争的能力,增加成功的机会。总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探索才刚刚起步,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心理健康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缺乏互动、内容空泛等问题,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如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促进师生参与体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参与体验式教学以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教学不是以课本和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而是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服务者。我们要努力在实践中建构起基于学生的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团体辅导、小组学习、游戏、辩论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做中感悟→体验→认知→改变→成长。

  (三)把团体心理咨询理论运用到心理健康教学当中如何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适应大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广大心理健康课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团体心理咨询的专业理论体系,如团体动力理论、需要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人际沟通理论等不仅为团体心理咨询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将团体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课堂中引进团体活动,小组合作,分享体验等这种体验性的对话式团体辅导,从传统教育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体,是对讲授式班级辅导的实质性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勇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将团体心理咨询的理论、技术、活动等融入课堂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教学过程师生互动的主动性,形成一种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四)改革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考核方式大多采用总结性评价,也就是期末考核的形式。这种评价既不能准确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也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是以提升学生心理调节水平为出发点,最终达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师不能单一地运用期末考核作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心理健康教育课应采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及出勤率。总结性评价以开卷形式考核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去辨别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情况,成绩合格者即可取得相应学分,相反则需要重修。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5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 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

  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

  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 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SWOT分析,然后是些零碎的片断了。

  这一学期的最大收获,让我知道的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这点是来自生日的那个打赌,还有也对我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分析,知道什么我的第二象限是什么,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在《管理心理学》中,我学习了“人的从众行为”,我想既然人有从众行为,那么由人组成的企业同样也具有从众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非理性的企业从众性行为正破坏着我们并不富足的改革积累。为什么在中国的企业界、企业之中会有这种从众性现象? 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很多方面制约的,但主要归纳来看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二是受自身思维的影响。就正如一个人的跑步行为,只有当他有了跑步这个想法(内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个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实施跑步这个行为。如果他自己没有要跑步这个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够跑,而只能够游。同理,一个企业的从众性行为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利润空间比较大

  如果有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毫无利润可言,我想是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的。正是有利可图,有暴利可图,才使众多的企业盲目地争相进入。先进入的企业由于获得了暴利而极速膨胀,这种"模范"的影响导致更多的企业急于进入,形成另一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可以说,高额的利润是产生从众性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进入壁垒比较低

  进入壁垒包含两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二是资金方面的壁垒。也就是说某个行业有从众性行为的发生那么该行业进入所需要的资金肯定不多,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导致竞争的无序,而这种无序又会成为企业从众性行为的催化剂。大家都想乘乱捞一把,在里面的想多捞些,还没进去而看着眼红的拼命往里挤。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就像一群人(企业),得了一种病(从众性行为),医生(市场机制)却不知道该怎么医治(约束,调控),传染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身体特好的熬过来了,熬不过的占大多数。

  目前,我们的市场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强有力的市场准入制度,也就是说很多企业没有该种产品的生产资格却上马生产,市场对这种无证上岗"的企业不能进行有效的制约,这样就会造成很多企业没有完备的生产手续也能生产,为从众性行为的发生开了方便之门。

  四、领导素质比较低

  一个企业的行为是由这个企业的领导者作出的,领导者所作出的决定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通过对众多的失败的案例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 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道德感和人文关怀意识。这种意识是以"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作为参考标准。企业家往往无意于追究企业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道德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助长了企业家们的功利意识。追求功利,就是要求高额的利润,从而又归结到从众性行为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上来了。其次,企业领导者普遍缺乏对规律和秩序的尊重。我们的许多企业领导者缺乏对游戏规则的遵守,许多人以“不按牌理出牌的人"为标榜。本来,不按牌理出牌,出奇招制胜是很好的经营手法,但是由于领导者自身素质偏低,不按牌理出牌变为了不看自己的牌出牌,不按规律,规则出牌。在企业发展的决策上是天马行空,百无禁忌。根本不在意自身的条件够不够。再次,领导者普遍缺乏系统的职业精神。这主要是我们现在的企业家基本上都是改革以来的第一代企业家,他们没有受过什么专业化的教育,没有受过现代化管理的训练。基本上都是敢闯,敢拼再加运气而获得成功的。这种先天的不足常常导致很多企业家在获得一点成功之后不思进取,刚腹自用。 当该行业前景较好时,企业家们的这些缺陷就会被掩盖,但当该行业一出现行业危机,或者是较高的获利时期过去后,这种先天不足就要演变为灾难。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6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学充满了好奇与兴趣,但却很少有机会接触与之相关的课程。因此当我看到选修课程中有《心理学与生活》这一门课程时,我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

  对于我来说,选择这门课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选择课程的时候我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记得有一位老师对我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从事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并从中赚钱。”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人生的真谛。不管是选择职业还是课程或者是其他更复杂的选择,我都会把兴趣放在首要位置,因为我相信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想对自己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而《心理学与生活》或许能帮助我更加的了解自己,学会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学会如何放松自己,永远保持健康的心理人格。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因此,选择这门课程绝对没错。

  最后,我相信学习心理学与生活,不仅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我希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可以学会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心理以及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

  对这门课程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几周的时间,说不上深入了解了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但我确实收获不少。虽然这只是选修课,但我确从未错过蔡老师的每一节课。或许有一部分同学对于大学的大部分课程存在着抗拒甚至厌烦的心理,出于压抑且无聊的课堂氛围。与之相反的,《心理学与生活》带给我的是无尽的兴趣与快乐。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以前,它总给我一种很玄的感觉,总以为它和算命一样有点不可捉摸,但是通过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学源于生活,又指导生活。

  在蔡老师的课堂上,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心理学的奥妙,感受到幸福和快乐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时的魅力,而不仅仅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感受。有的时候比照个人经历觉得这些理论真的是很有道理的,并非故弄玄虚,也越发感受了心理学的魅力。蔡老师的课堂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笑,感觉整个人轻松了不少,不仅缓解了我们在上完专业课后的压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

  经过对心理学与生活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渐渐了解自己之后,我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但是现在我发现所学习的心理学与生活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

  通过心理学与生活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与生活课程对我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心理学与生活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催眠术的蔡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的生活会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虽然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带给我的收获真的很多,但我还是觉得还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想去了解和领悟。如前,开始有点小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心理学专业。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多点了解一些关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深入学习现代心理学,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史,学习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通过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的知识。我想掌握更多的心理学方法,认识自己和他人,提高自己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希望老师能在心理学与生活的课程中多讲一些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知识。当今社会,在物质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寻找心理的健康与和谐,已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新课题。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因为心理学与生活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7

  我觉得在《管理生理学》中,相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相同: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看法、头脑、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历程。而人与人的相同有着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换,并且包括情感、头脑、态度、看法等的交换;交换动机、目的、态度等生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出现特殊的相同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或下属,只有精良的相同,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管理心理学读后感。以上是我学了《管理生理学》以后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和心得。深深领会到管理生理学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后将更加注意将管理生理学在工作中的使用,不断地学习理解,使之更好的为工作带来成功。

  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想象中国的空间站在太空建成的日子……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8

  上一篇文章介绍了本书第一部分: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本文介绍第二个问题: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

  本书第二篇包含四到七章,第四章重点讲如何对付“差生”,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着重强调了一个认知法则:认知失调论,这个理论认为好人有好的行为,坏人有坏的做法,每个人都在寻求心理平衡,一个好人,做了好事心理平衡,一个坏人,做了坏事心理才平衡,否则会觉得不舒服。

  所以,对于犯了错的差生,教师的训斥、苦口婆心、惩罚等等,往往换来学生的“无所谓”,多数教师面对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学生往往都是深深地挫败感。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方法是:救活了再烫。作者认为批评一个人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有好人感,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批评学生是从赞美和认可开始的,当他有了自我期待、有了自尊心,他对自己的错误才会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他改变的开始。

  很多教师的做法恰恰相反,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总是当众极力贬低他、羞辱他、否定他,其结果轻则换来学生的无动于衷,一脸不屑,重则引发激烈师生冲突。

  第五章讲如何利用情绪法则做好班级管理,作者认为,当一个人情绪激动,心跳加速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容易受别人影响的时候,这就启发教师要善于各种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很多教师再谈转化差生经验的时候,往往提到一个名词:运动会。当一个在学习上毫无成就感的学生在运动会上得了名次,大家向他表示祝贺,他自己得意洋洋之际,老师的鼓励语言就很容易转化为该生进步的动力。其他的活动,比如艺术节、德育课、演讲比赛等等都有可能给差生展示机会的同时给他的心灵打开一扇窗。

  这一章还谈到教师教育学生要注意控制自己情绪和照顾学生情绪,遇到问题私下个别处理效果好,在学生情绪激动时当众训斥批评极易引发大的`冲突,造成严重后果。教师情绪激动,往往失去判断力做出错误决定,很多人在围观,学生顾及脸面,情绪会更激动,这个时候,事情本身的是非对错已经没有意义了,教师和学生无非都是在宣泄情绪,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第六章作者重点讲如何利用良好的人际关系教育学生。尽管本书作者认为教师不应该把学生喜欢自己作为最重要的职业追求,但是谁也不会否认“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作者分析中国人“耻感文化”,认为中国人自律性差,他律起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和学生建立良好关系进而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作者强调了教师应该和多和学生私下交流,多占用学生私人空间,这符合人际交往的认知规律。作者提出一个现象来证明这种人际交往的科学性:寄宿学生比走读学生好管一些。

  作者介绍了一个给学生提要求并且容易实现的“拒绝—退让策略”,其原理是想要人同意你的一个请求,一个增加胜算的办法就是先提出一个大的,对方极有可能拒绝的请求。然后再提出一个小的,你真正感兴趣的请求。比如对于一个犯了错误的同学,教师直接说“让你家长来!”他会很抵触、很反感;教师说罚你背课文,他可能不去认真做。但是教师如果在拿起电话准备打给家长时,面色凝重,一言不发想了一会儿,然后放下电话:“先给你一个机会……”此时让他去背课文一定没有问题,而实际上教师压根没有准备让其家长来学校。

  第七章讲行为心理学,本章作者介绍了教师管理的第七个武器:强化。作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不管是好的行为还是坏的行为,之所以养成都是这种行为得到了某种“好处”的结果。对于学生不好的行为,教师要找到其背后的“好处”,去弱化它。比如教师们特别讨厌的“课堂小丑”现象怎们处理?课堂上往往有个别学生不停地的插嘴,甚至故意出丑引发大家哄堂大笑,当老师批评时,他表现的不是愧疚而是洋洋得意,很是兴奋。那么“课堂小丑”行为得到强化背后的“好处”是什么呢?是得到了众人的关注、吸引了眼球。明白了这个道理,教师对付课堂小丑其实很简单:冷处理,不理他,目光不与他交流,一旦哪节课他表现的很老实,就及时表扬他。

  本章强调用表扬强化学生积极行为的办法,“物质性强化”强调不要总是给学生奖励作业本等学习用品,否则容易麻木;社会性强化主张当众表扬(批评要私下进行),活动性强化方面作者不赞成给学生轻易“封官”,因为一旦因为表现下降再去“免职”,学生的失望情绪会特别强烈。等等。

  本章还讲了一个表扬时机问题,作者主张无论表扬还是批评,要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不能让学生找到教师强化的规律,如果表扬有规律,学生就会觉得受到表扬很正常,丧失了表扬的强化作用;如果批评有规律,学生就找到对付教师的办法,有了心理防护,批评就难以奏效。

  这一编的结尾作者非常务实的表达了一个观点:如果教师最终用尽了办法,对某些学生仍然无效,此时可以承认自己的无能,“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观点只是一种教育理想。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9

  摘要:

  管理心理学主要研究对象为人和其内外部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家政策改革的持续深化,使得各大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改变随其管理水平逐渐加强,这时新型管理模式应时而生且被应用于企业管理模式中,打破了传统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瓶颈期,同时也有效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

  管理心理学;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人力资源管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应该说其发展时间并不长,但人力资源管理可推进企业发展,其间重要性一直被人们认可。1990年之后,人力资源管理相应理论成熟及发展快速,社会各界也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性。人力资源管理及企业综合管理工作的充分结合可有效提升综合管理能力,这也是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2.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可推进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运转,利用科学合理的劳动力资源组织,协调其间劳动力和劳动对象与劳动资料之间的关系,使得各方面资源充分应用,且发挥其最大功能。再者,人力资源管理可有效提升企业职业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劳动生产率。企业应着眼于员工需求而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这样员工亦能积极地展开工作,以更高的热情及激情投入工作,发挥自身最大能力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人力资源管理亦可促进企业现代化综合管理制度构建,优秀人才的培养应注重人力资源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培养优秀人力资源,以提升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及职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亦有助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可谓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宗旨及源泉,对职员更具向导力、凝聚力和激励性,可降低管理成本及企业各项运营风险。

  二、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应用。这有助于职员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可充分调动职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职员各层面水平。这样亦可适应职员物质性需求,且尊重职员自我价值实现要求,达到职员为企业服务动机的激发,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性目标。2.精神调节方面应用。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一定优势,务必具备自身核心影响力,应注重职员工作积极性的引导,从而达到企业战略性目标,同时应激励职员对工作的热情及积极性。心理学家认为,人于早期活动中价值观已然固定,其对事物均带有显著的倾向性,往往善于接受符合自身价值观念的事物。所以管理时应注重给职员提供足够的心理调适时间及空间,引导职员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也有助于其自身心理矫正,增强信念化理论教育,从而突破陈旧思想,以促使职员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具备时代精神。3.工资激励方面应用。人是需求动物,若是人处于某种需求中,则会经过自身努力达到自身心理需求,心理需求则转为具体目标。职员找到目标则极易形成经过奋斗实现目标的潜在性动机,从而产生及实现目标步调一致的行为。若按照职员个人绩效给出对应薪酬奖励,则该时期需求之后极易激发职员更高需求,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确定新目标,且为其努力,这样可达到企业、职员双赢格局。4.职员帮助计划应用。企业职员帮助计划主要是指为职员设置整套心理援助,加上长时间精神福利支持项目。经过心理医生对职员的现状,帮助职员处理工作方面的压力及消极情绪等,同时提供心理咨询,确保职员各方面工作可有序开展。定期展开健康生活培训教育,注重职员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采用这些系列化组织及计划等策略提升企业绩效,从而改善企业组织氛围。

  三、企业应用心理学展开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结合心理学方式可充分改变企业管理现状,促使企业健康且有序发展,心理学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着极大现实意义。具体管理中,则企业应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升,着眼于公平、公正、合理的工作环境创设,以便调动职员工作热情,激发职员工作积极性,使得职员时刻注意企业利益;并且,应注重职员心理管理,因市场经济的大力冲击,很多企业效益不好而进行裁员及降薪,该项策略严重打击了职员工作热情及积极性,因此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务必注重职员心理管理,换位思考,注重职员角度进行问题思考,这样可将心理学充分融入企业职员管理中。

  四、结束语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式诸多,但心理学理论的应用可充分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及效率,由于心理学理论及其对应实践逐渐增多,开始被现代化企业广泛关注及应用。现代化企业发展中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领导者应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这样才可有效掌握企业发展总体趋势。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概述,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着眼于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用,提出企业应用心理学展开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以期提升管理心理学于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水平。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10

  通过这一学期《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很不认真,但是通过老师这一学期的热心讲解,我还是有些心得体会,这些心得体会虽不是很深入,但却是我真切的体会。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讲解给折服,怎么说呢,老师的讲述并不像大多数老师那样的无趣,反而用了很多幽默的语言与语调,让学生心神专注,焦点一直在老师身上,这是我对这节课也很有兴趣的最主要原因。太多的老师讲课让我容易犯困,但老师您并没有。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从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自我,虽然这样的认识是局部的,并不全面,但是也让我对自己以后改进有了认识,发现了自己的问题,也会努力改正。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大多数趋于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无视组织。大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改革。人们容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形容的十分贴切,我好好的反思了一下,我也有这些问题,我应该多多努力,客服这些问题。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体,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成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和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互相联系的。

  2、联系性原则:新的心理现象与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

  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贯彻发展性原则。

  无论是企业还是家庭,都需要通过心理学管理,才能有一个好企业和家庭,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和目标,促进员工和家人的自觉自发努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可以更好地统一大家的思想,协调行动,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合理地安排和使用人力、物理,少走弯路,少受挫折,保障工作顺利进行,避免失误。

  高效领导的秘诀在于寻找领导者内心的平衡之道,能够根据组织的情景进行权利强弱的权变。而权变领导在于寻求人与事的平衡之道,“人”是个人权利,“事”是权务权力。如果我们能运用好人与事的平衡,那么绩效就会更佳。

管理心理学论文 篇11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swot分析,然后是些零碎的片断了。

  这一学期的最大收获,让我知道的大家应该互相尊重,也明白了有些事情不可主观臆断,这点是来自生日的那个打赌,还有也对我自己做了个小小的分析,知道什么我的第二象限是什么,懂得事情的轻重缓急。

管理心理学论文【合集11篇】相关文章:

小论文作文4篇(作文初中优秀范文)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最新8篇】

梦想与坚持的议论文7篇(关于梦想和坚持的材料作文)

价值议论文6篇

教育议论文7篇

游戏的议论文7篇(电子游戏作文议论文600字)

享受过程的议论文5篇 过程是享受结果是终点的议论文

幸福议论文7篇

与智慧有关的议论文3篇(关于智慧的议论文800字)

快与慢议论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