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计划8篇

时间:2024-01-05 16:24:07 综合范文

数学学习计划 篇1

  4月9日至4月14日,临沂市兰山区教体局组织了远赴杭州学习活动。将近150人的大团体集体而至,在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参加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师“五力修炼”高峰论坛活动。本次活动汇聚了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名师或者教授学者。他们通过自己的课堂或者报告,对我们进行了教育的洗礼,给我们带来了教育的智慧。

  四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名师专家的教育魅力,让我目睹了他们的精彩课堂展现,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对我而言是新的),也让我体会到了新的教学理念。

  一、我知道了什么。

  10日那天早上,我拿到《“千课万人”参会指南》一书时,我看到了“千课万人”第二届全国小学数学教师“五力修炼”高峰论坛,当时,我就在想:到底什么是“五力修炼”?到底是哪“五力”?这在我脑海中没有任何概念。如果不是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我压根就不知道这个词,更不会知道它包含的内容。个人教学五力修炼包括:课程理解力、教学创新力、教学执行力、学生研究力、课堂反思力五个方面。这五方面是教师应具备的五大教育教学能力,是实施高效课堂的五大支柱,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如何加强自身的“五力修炼”呢?看了《参会指南》,我知道了原来可以这样做: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课程理解力;二、实施创新教育,提高教学创新力;三、提升教育智慧,提高教学执行力;四、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研究力;五、坚持以四促教,提高课堂反思力。

  二、我看到了什么。

  4月10至13日,为期四天的学习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从上午的八点到晚上的9点,形式很丰富,内容很充实。这里有朱乐平老师带领的同课异构展示工作室新成果、大问题教学探寻教改新路、海峡两岸名师同课异构、以学定教推进课堂转型、课堂生成修炼教学执行力等等。

  在整个的听课过程中,我看到了名师专家们的精彩课堂演绎,看到了他们对学生的爱和耐心,看到了他们自身的人格魅力。

  (1)语言的魅力。

  在黄爱华老师的“大问题”教学中,当场有位老师还原黄老师讲的《倒数》。当时,这位老师提到:对于倒数,你有什么疑问?黄老师扮演的学生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老师,为什么你把课题贴在了左边?这几个字是谁打印的?等等。这些回答让人听着哭笑不得,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老师的想法相差甚远,不着边际。但这样的回答可能会真正的存在于现实课堂。此时,如果老师能换种问法:你想研究有关“倒数”的什么问题?看到课题,你想研究什么?那么,孩子提问题的倾向性会不会更明确呢?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对问题做出判断,该放就放,该收就收,都表现出了较强的教育机智。

  “那我们一个一个的来,好不好?”“孩子们,……”对于孩子,名师专家们都用柔和而富有亲和力的话语与学生对话,表现出了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语言的交流,消除了师生间初次见面的陌生感,也除去了学生心中的恐惧,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自然、亲切,能很快地融入到课堂中来。

  (2) 以疑入课,以错引对,以思促研。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探求知识过程总是从有问题开始的。在很多名师的课堂中,都体现了“以疑入课”。例如,在吴正宪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中,出示课题“面积”之后,你有什么问题?“什么是面积?”“面积可以用在什么地方?”“面积是谁发明的?”“面积与长度有什么区别?”……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亮点。老师对学生的问题作出判断,带着学生有价值的问题,开展教学。

  “以错引对”,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从中去探索正确的方法,从而真正领会方法。在喻巧月老师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中,当老师出示学生的位置图片后,在讲解数对之前,直接给出了数对(4,3),并让自认为自己是(4,3)的同学站起来。刷的一下,站起来4个。当时,学生肯定也纳闷着:为什么会站起来这么多人呢?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呢?这些问题肯定会立马出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让学生带着这份错误、带着这份好奇心,开始一节课的学习,他们能不保持课堂的激情和兴趣吗?

  “以思促研”,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只有不断的反思,才会有不断的进步。一杯热水,如果不加热,搁置一会之后,热水也会逐渐降温,变成温水、凉水。面对学生,教师要重视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而作为教师自身,也要不断的加温、反思,要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这样才能不断发展。

  以疑入课,以错引对,以思促研的课堂,才是一节真正意义上有思想有内涵的课堂。

  (3)以学生为本,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这些名师专家的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亲身体验的过程,关注到了每一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能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我现实的教学中,虽然很难点到每个孩子,但我们也要把我们的目光洒向每一个孩子。

  “那我们一个一个的来,好不好?”用商量的口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大人说到面积定义”“严格的不理解不如不严格的理解”等等,都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研究教学,让我们的教学合着孩子的节拍走,和学生一起进行一次数学家的思考。

  (4)因材施教,有差异教学。

  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促进有差异的发展。学生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在面对这些差异时,要因材施教,要关注到每一个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和发展。

  三、我想到了什么。

  通过四天的学习,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现实。在我的教学中,我是否注意到了我语言的严谨性和亲和力,是否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是否根据孩子的差异进行了有差异的教学?在处理班级事务时,是否对孩子表现出了我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面对这些问题,我毫无底气。

  在课堂教学中,面对那么多孩子,在维持班级秩序的时候,我的亲和力去哪儿了?那些个不善于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孩子,你们的声音又响在哪儿了?教学的差异性、作业的差异性呢?

  在繁杂的班级管理中,我们总感觉,孩子们带给我们的,不是他们的天真无邪,不是他们的可爱童趣,更多的是他们的调皮捣蛋、惹是生非、不让人省心。他们的天真无邪、可爱童趣都去哪儿了?也许都是被我们的不耐烦和责怪给淹没了吧。在面对孩子、处理班级事务的时候,我们缺少的就是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一次两次还是心平气和,可三次呢?

  不管是教学教法,还是个人魅力,都得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修炼。

  这次远途学习,有甜有苦。但还是借用那句话:为了一分的甜,付出九分的苦,值!工作如此,生活更是如此。

数学学习计划 篇2

  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快乐的感受是最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喜欢某种活动时,他们便会全情投入,还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就必须为孩子创设快乐的学习环境,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达到学习的自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因此,在探究新知识之前要精心的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例如,在教学“ 位置和方向”时我设计一个有趣的故事来调动学生的兴趣。以下是我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玩过猫和老鼠的游戏吗?

  生:没有(引起全班共鸣,学生特别兴奋)

  师:现在我们玩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好吗?

  生:好(很高兴)

  师生齐讨论:

  老鼠先向东走10m,再向北走10m,继续向东走20m,往南走10m,再往东走30m,往北走30m。向西走40m,最后再向南走30m,钻到地下。猫如何去捉他呢?

  辨认方向是一个难题。从这个游戏中让学生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充分利用小孩喜欢的活动中学习,去认识,印象深刻,记得牢固,把这节课利用一个生动的猫捉老鼠的故事带给学生,并要求学生回家拿一张白纸构思一幅图边画边说,学生表现积极,从中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给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的空间

  数学的学习不只是概念、公式的掌握和熟练过程,更应该成为探索和思考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实例中体会数学,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同一问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机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要给学生留有空间。

  三、建立师生情,让学生在和谐交往中享受快乐

  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素养的培养,更是一种师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和人格的影响。教师必须关爱学生,用自己的爱心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各方面负责,做学生“老师化”的朋友。课堂之外要多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亲近学生,了解学生,这样,浓厚的师生情建立起来了,学生真正喜爱数学老师了,自然就喜欢上数学课了,这种由于“爱屋及乌”而导致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不可估量的。

  兴趣是教学成功的秘诀。“以趣促学”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愉快地去思考,愉快地去活动,主动去学习,而且还能使学生向“会学习、会创新、会开拓”的目标靠拢。

数学学习计划 篇3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熊娟娟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在这万物复苏,孕育希望的季节里,我参加为期两天的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会中,四位专家的示范课,精彩纷呈,四位专家的专题报告,发人深省。四位教育专家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作为受教育者的“我”,有如拔开云雾见日月的感觉,这次培训必将对我今后的课堂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以生为本,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聆听魏洁老师小学四年级〈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示范课,让我耳目一新。对小学生来说,植树问题是一节晦涩难懂的内容。大多数教师都是先让学生从图上找出树的棵数与间隔数关系后,教师就会引导学生归纳: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棵数—1;只种一端:??;两端都不种:??。再让学生死记公式,用公式云解决问题。学完这节课后,大部分学生对这节课内容,始终是一知半解。究其原因,我觉得还是学生对植树问题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不足。魏老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数一数,让学生在线段图中找出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利用多媒体出示多组图片,让学生观察,找出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学生基本弄清了两种事物之间的关系后,又引导学生通过画图找出对应或搭配关系,找出多1的真正原因。真正让学生做到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整堂课教师没有脱离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不强塞,不灌输,没有空洞说教,没按常规出现“植树问题”“棵数”“间隔数”等生硬的词汇,但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数量关系,潜移默化地深入了学生的脑海中,教学效果可谓是事半功倍。

  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

  让学生充分认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数学带来的美感。这是我听完魏老师的示范课和她作的主题报告后的另一启示:

  1、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也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如:魏老师在《植树问题》这节课中,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南京的名胜古迹,在这些精美绝伦的名胜古迹中,处处有植树问题所学的排列现象。学生在愉快地欣赏美景时,自然而然地明白一个道理,原来大自然中蕴藏这么多的数学知识,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之美美不胜收。

  2、听了魏老师转化后进生(面馆老板儿子)的成功案例,我感触颇深。后进生的后进原因有很多,我们做老师的在查找后进生落后的原因时,往往是从学生身上去找,很少从教师自身去寻找原因,比如:教师是不是对学生关爱不足,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魏教师对一个大多数教师都无计可施的学生,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把他一窍不通的应用题利用面馆的价目表改成面馆经常要解决的应用题,因为面馆老板的儿子经常帮父母收钱,做这样的应用题,就如在家帮父母收钱一样容易,手到擒来,结果他的解题能力得到迅速提升,最后成为一名数学尖子。魏老师对他实行差别化教育,使一个将要盖棺定论的无药可救的后进生成功转化,引导他走上了依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求学之路,这对我们今后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不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呢。

  三、数学概念的教学一定要有一个抽象概括过程。

  听了郎建胜老师的两节示范课和主题报告,我感受最深的是:一堂真正意义上的数学课,一定要有抽象概括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内涵,既要举正例子,还要举反例,充分让学生能去探究,去发现数学概念的内涵,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教师不能越俎代疱,对数学概念进行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效果却是事倍功半。

  学习时间是短暂的,收获是巨大的,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专家的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践他们的教育思想,把他们的教学理念贯穿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做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数学学习计划 篇4

  教师职业注定就是要终身学习的。这些天陆陆续续翻看了《新课标》,也在网上看了一些专家对新课标的解读,使我受益匪浅。《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学生生命的活力。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我们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的课程改革的挑战,如何能让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真正的活起来呢?

  一、使学生能成为课堂的主人,去体验数学、“玩”好数学。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玩”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去经历数学。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激发求知欲,形成积极的情绪,在数学中我们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要同步的情境,唤起学习热情,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真好奇”!从而产生“我也想玩一玩、试一试!”的心理。这样的课堂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能萌发出一种数学真有趣,我要“玩”好数学的愿望,从而更加乐意去学习数学,在数学世界里翱翔。

  二、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教师的教学任务要靠教学过程来完成,实现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教学效果,关键是要优化教学过程,要在教学过程中达到优化的教学效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必须正确地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以教导学、以教促学的新局面。

  1、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人人都要动脑、动口、动手。需要教师们转变教学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真正地还给学生主人地位,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处理师生之间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多给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像有些教学内容只要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交流发现问题,自己探求规律归纳方法就能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们感悟到新旧知识间的关系,渗透了思想教育,达到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目的。

  2、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规律,悟出道理,得出结论。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去探求知识的过程之中,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之上,让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探求——概括——应用去发现、掌握规律。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的过程。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这一课,首先通过动手实践摸一摸、描一描让学生体会周长是求各边长度的总和,然后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长方形的特征入手找寻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算法,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抓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运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口述过程、直观演示等教学手段,达到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规律的目的。总之,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去探求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发扬民主、强化训练意识,多一些引导、点拔,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规律。

  三、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让学生能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教学,对学习新课程的学生,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和能力。作为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教学法中,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的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把学生当成加工厂的“机器”,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些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

  四、生活中充满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之乐。

  实践表明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的活力源泉。

  1、生活中充满数学。平时能让学生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数学课堂大起来,超市的价格标签,银行的利率,校园面积的估计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是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要教学完《相遇问题》例题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只有例题这一种情况吗?”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应用题,自己探究解决;又如《元、角、分》教学中,开展模拟购物活动,给你10元钱最多可以买几样文具?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的小学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递延,而是折射出“高智慧学习”方式和能力的一面镜子,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难道这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课堂魅力吗?

数学学习计划 篇5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后,我领悟到了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习,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备课:要充分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习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

  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习、听课、记笔记、做复习、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上课:培养好自身的教学机智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充分根据当时的环境条件,发挥自己的机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发扬教育民主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人人平等。在教学活动师生是授受关系,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挖掘学生的潜力,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对学生个别辅导

  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要给他们提供较难的学习资料,让他们认识到知识海洋的广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对于成绩差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到成绩差的原因,多加关心,使他们的成绩提上去。

  在平时要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数学学习计划 篇6

  面对众多初中学习的成功者沦为高中学习的失败者,有人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成绩滑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没有真正理解所学内容。

  2.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为主动.针对学习中出现的上述情况,应当采取以下对策:

  1.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课外学习包括阅读课外书籍与报刊,参加学科竞赛与讲座,走访高年级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心得等.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2.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高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凭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针对这些情况,学生应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高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3.研究学科特点,寻找学习方法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对课本知识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学习方法.华罗庚先生倡导的“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学习过程就是这个道理.方法因人而异,但学习的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是少不了的.

数学学习计划 篇7

  小学数学一年级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朱荟嵘

  为期一天的新教材培训结束了, 通过对新课程新教材培训学习,我收获较大,授益匪浅,不仅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新理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感受到这次课改不仅是教材的改变,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便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就有更大改革。传统的教学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疏忽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约束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能力:新课程着重于学生的发展,着重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所听得两节数学课使我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人教版专家具体的分析了这次新教材在内容上的变动,专家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他对数学的认识,给我感受颇深.其中知识树知识花的整理积累方法我们可以很好的借鉴.数学课堂旨在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在学习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碰撞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我们努力追寻着综合的、最佳的动态平衡。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懂得:“人人都应该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提到不同的发展”。在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完善自己,书写出灿烂美好的未来。

数学学习计划 篇8

  四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心得

  在学习中,听到了好多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新课程,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我深刻地认识到:在学习观上,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程观上,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而是创建与开发的过程;在教学观上,教学是师生交互、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在教学评价上,应着眼于学生,注重长期的效应,注重过程的评价。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

  在学习中,我深受启发:在课堂教学中,学会了更好地设计教学,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如何上好各种类型的课,怎样追求课堂教学的艺术。通过讲解与交谈,我体会到,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既然是科学,就要按规律办事,改革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有效的课堂才能保证有效的教学。要处理好两个关系,第一,教材、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二,课前、课内、课后的关系,课前要吃透教材和学生,课内要重示范、点评、变式的教学,课后要及时跟踪、反馈,暴露学生的错误。

  我随即想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如果孩子固守陈旧僵化的理念,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完整的社会人,不仅仅是接受知识,还需要我们了解学生成长需求,创造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条件。为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思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活动,我们教师应自觉成为教学的研究者、终生的学习者、教学实践的反思者。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同时也可能是羁绊。因为过多的实践经验有时会阻碍教师对新知识的接受,也能一时地掩盖教师新知识的不足,久而久之,势必造成教师知识的缺乏。缺乏知识的教师,仅靠那点旧有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下降甚至是缺失,这时旧有的教学经验就成了阻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和提高的障碍。在充分尊重教育者的基础上,强调打破教育霸权,用全新的、科学的、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思想、理念、方式、方法来武装教育者的头脑,使之打破其坚冰一样的由陈旧的知识和经验累积起来的教育思想和理念,那么,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必然充满生机和活力。通过学习,我的思维方法与思想方法都得到了转换。希望今后的我能够立足课堂,跨越时空,让我的课堂更能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

  在教科研方面,听老教师,优秀教师介绍了论文的写作,从培养意识到选题,收集素材,怎样写,学会了论文写作的一般方法,养成了平时及时总结经验的习惯。我深刻地体会到: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教科研意识,要把教研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要用科研促进教研。

  经过业务学习,确实对课堂教学敲响了警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好的课,怎样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怎样实现课堂的最佳效果,对我今后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对我们教师是十分有利的,我们将继续开展活动,不断提升我们自己的素质。

数学学习计划8篇相关文章:

班主任班务工作计划10篇

教务处第二学期周工作计划15篇

小学教学第一学期工作计划10篇 至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小学

初中语文教师教学计划6篇 语文初中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教学计划11篇(小学数学六年级寒假教学训练计划)

工作年度计划模板4篇 年度工作计划怎样写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8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实用9篇(小学语文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班主任及班务工作计划5篇(班主任班务工作计划四年级)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6篇(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