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院外压疮整改措施共3篇 发生压疮的整改措施针对护士,供大家品鉴。
院外压疮整改措施共1
广元市中心医院(院外)压疮评估记录
科室
床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病历号
入院诊断:
入院日期与时间:
评估日期与时间
一、一般情况评估
体温 _℃ 脉搏_ 次/分
呼吸_ 次/分
血压 _ mmhg 体重 _ kg 入院方式
意识状态:
清醒
模糊
谵妄
浅昏迷
深昏迷 活动能力:
活动自如
扶助行走
轮椅
卧床不起
移动能力:
不受限
轻度受限
重度受限
完全受限 感觉能力:
不受损坏
轻度丧失
重度丧失
完全丧失 体
位:
自动体位
被动体位
不合作体位
强迫体位 体
型:
正常
肥胖
消廋
恶病质 口
腔:
红润
干燥
苔厚
溃疡
饮
食:
正常 异常
大便: 正常 异常
小便 :正常 异常
白蛋白及Hb
二、皮肤评估
颜色:
正常
充血发红
红斑或红紫
黑色 温度:
温暖
凉
冷
热 触觉:
正常
发热
麻木
触痛 压疮:
Ⅰ期
Ⅱ期
Ⅲ期
压疮发生部位及受损面积:
护士签字:
病房护士长签字:
院外压疮整改措施共2
神经外科重症病人压疮评估及护理
作者:吴灿霞,林婵兰,张玉芳,庄锦屏 出处:创新医学网
收藏本文章
摘要: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压疮的发生率。[方法]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院校教材《护理学基础》第3版中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对160例神经外科重症病人的皮肤进行评分并制订方案,落实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160例压疮高危病人(≤16分)中发生压疮2例。[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易发生压疮,及时进行皮肤的评估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基础护理质量。
选择字体大 重症神经外科病人常有严重的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病情危重,长期卧床不起,不能自行翻身,因此压疮的发生率高,是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发生压疮会增加护士工作量,有效预防和治疗压疮,既减轻病人的痛苦又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1]。2006年1月—2008年4月对我科160例重症病人的皮肤进行评估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8年4月收住我科重症神经外科病区的病人,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全国高等院校教材《护理学基础》第3版中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把总分≤16分的压疮高危病人160例作为护理对象,其中男99例,女61例;年龄18岁~84岁,
评估方法
入院评估 对新入院病人,护士接诊后即对病人进行压疮评估,特别对外伤或高龄病人应认真检查皮肤情况,检查时注意保暖,观察头面部、耳后、颈部、胸背部、四肢等处皮肤有无擦伤、挫伤、裂伤、红肿、淤斑、硬结、水肿、皮疹、脓疱及关节有无畸形等,在护理记录上如实描述皮肤检查的结果、压疮评估情况及采取何种护理措施,对压疮危险因素评估总分≤16分者应填写压疮评估表并报告护士长。
每日评估
每日晨交接班,责任护士、护士长、全体护士床头交班时逐一对每例病人进行皮肤评估并检查皮肤护理措施落实情况,随时进行整改。
每月护理质量检查
每月护理部、科护士长到科室对压疮预防、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进行检查并提出意见。对不可避免已发生压疮的病人,护理部24 h内组织压疮护理专家进行会诊,并根据该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案,同时把该病人列为重点监控对象。
2 护理
环境及设施
重症病区每个单位都安置多功能床,便于变换病人体位。床垫一定要符合实用、耐用、舒适、安全的原则,根据病人体型、病情特点配气垫床。室内安装空调,夏季保持室温24 ℃~26 ℃,湿度50%~60%。在雨季利用空调起除湿作用。
局部皮肤护理
落实翻身制度
重症病人常因昏迷、肢体活动障碍不能自行翻身或年老体弱不能自行翻身,为避免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应设立翻身卡,1 h~2 h翻身、叩背1次,肢体取功能位置,对瘫痪或肌力下降的患肢应定时做功能锻炼。肥胖者腰至臀部可垫中单,翻身时两人协作,利用中单抬高臀部移至一侧,然后按两人翻身法协助病人翻身,既可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又起省力作用。对颅骨牵引、颈椎牵引、椎管内肿瘤术后等须限制体位的病人,每半小时至1 h对受压皮肤按摩1次。方法:护理人员修剪指甲,手掌向上,手背轻压床垫,轻轻伸入病人枕部、肩胛部、尾骶部等部位,做环形按摩,每处10次~20次,解除限制体位后,翻身时保持轴向翻身。为防止骨与骨隆突,骨隆突与床面发生摩擦,侧卧时两条腿重合处夹一小软枕,足跟、内外踝处放棉圈或小水袋(本科室用橡胶手套装水自制小水袋)。如皮肤潮红、有压痕、擦伤者可涂2%碘酊,适当增加翻身次数。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日用温水擦洗1次或2次,对易出汗的病人及时用干毛巾擦干并更换衣服、床单,避免扑爽身粉,因为爽身粉被汗液浸湿后成为皮肤刺激物,对皮肤无益。给病人擦浴后予50%红花酒精对骨突部位皮肤进行按摩。保持室内温度适宜,水温40 ℃~45 ℃,注意为病人保暖、遮挡,有伤口或擦伤的皮肤应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渗液、渗血多者及时更换敷料,床上垫吸水性好、柔软、高压消毒后的布巾。
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无渣屑、无皱褶
每日清扫床单,污染的床单及时更换,避免潮湿刺激皮肤,使用尿布垫者垫平尿布。对躁动的病人及时上防护栏,在病人或家属知情同意下使用压束带,15 min~30 min巡视观察皮肤1次,2 h松解1次,间歇15 min~30 min,每班交接,加强看护,防止病人坠床、擦伤等意外事故发生。
带管道病人护理
颅脑外科的病人,身上常带有头部引流管、腰椎引流管、胃管、尿管、氧管、静脉通路、气管插管、气管套管等多种管道,对皮肤护理带来了难度,有些护理人员怕麻烦,大多数家属害怕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皮肤护理时管道受压、牵拉、脱出。针对这些情况,告知家属皮肤评估的结果及存在的压疮危险因素,进行皮肤护理的健康宣教,引起病人及其家属的重视。实行分管护士负责制,班班交接,使各级护理人员知道皮肤护理的重要性,及时评估并落实护理措施。对身带管道的病人进行皮肤护理的要点:①对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病情及管道所处的位置、高度、长度、固定情况,引流液的性质、量进行评估,痰多者先予吸痰,刚喂食或鼻饲者30 min后进行。②翻身、擦洗、换衣服时动作轻稳,幅度不要过大,边操作边注意各管道的固定,防牵拉、受压、扭曲,对上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病人应两人协助,防止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的脱出、移位。注意调整头部、腰椎引流管的高度,防止引流过度引起低颅压。③实施后再次进行评估,并注意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置,引流液的变化,意识清醒的病人是否感到舒适。
发热病人护理
重症神经外科病人常有中枢性高热、创伤合并感染引起发热,发热时可使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增强,体内抗体消耗增快,肝脏解毒能力减弱,心肌劳损,甚至发生心力衰竭。当体温超过42 ℃时可引起全身实质性器官尤其是脑细胞变性、蛋白质变性、酶被灭活而引起全身各器官严重的功能障碍。高热持续期,皮肤血管扩张出现潮红,体温每升高 ℃由皮肤蒸发的水分每天可增加500 mL[2]。在按医嘱补足水分、能量及药物降温的基础上,使用冰毯、亚低温治疗仪(冰帽)、冰袋、冰囊等物理降温措施。注意禁止在颈后、心前区、腹部、足底、阴囊等部位用冷;定时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意识的变化,及时调整冰毯、亚低温治疗仪的温度,及时更换冰袋、冰囊;观察皮肤有无苍白、青紫;有无出现寒战等;用海绵垫保护耳郭,保持衣服、被单、枕巾干燥。对头皮有伤口或头皮血肿、挫伤的病人予剃头发,保持头皮清洁及敷料清洁、干燥,局部垫清洁棉圈防冻伤。
保证营养
及早为不能进食或进食量少的病人留置胃管鼻饲流质或肠内营养;对胃肠道黏膜出血的病人按医嘱静脉应用制酸、止血药物,可从胃管注入如云南白药、去甲肾上腺素加冰盐水或硫糖铝等。出血停止后,从少量米汤开始饮食,逐渐增加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流质饮食;禁食期间可静脉输注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新鲜血等。对能进食的病人,根据病人的口味促进食欲,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对长期卧床的病人应增加新鲜的蔬菜、水果及含粗纤维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压疮护理
对不可避免发生压疮的病人,当班护士填写报表汇报护士长,护士长复评后报告护理部,护理部在24 h内组织压疮护理专家进行会诊,并根据病人个体化提出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本组有1例重型颅脑外伤并肺挫伤病人,住院后17 d骶尾部出现2 cm×3 cm皮肤淤黑,4 cm×4 cm皮肤潮红,护理上予安尔碘消毒后,贴多爱敷,平卧时尾骶部垫气圈,增加翻身次数及给予营养摄入。1周后,淤黑处皮肤脱落、结痂。1例为重度颅脑损伤,老年合并重度营养不良病人,住院第26天出现尾骶部2 cm×4 cm的Ⅱ期压疮,因病人自动出院未能跟踪。
随着病人及家属对护理需求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及护理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压疮的发生与否已成为评价科室基础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的重要指标之一[3],及早对压疮高危病人进行评估,落实预防措施可降低危重病人压疮的发生率,同时也可提高护理人员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基础护理质量得到了长效持续改进。
压疮预防整改措施
手术室压疮整改措施
压疮整改措施(共8篇)
压疮不良事件整改措施
压疮预防与护理整改措施
院外压疮整改措施共3
压疮整改措施
篇1:皮肤压疮不良事件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20XX年4月份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
(一)事件简要经过
患者陈述初,男,72岁,住院号,因胆囊坏疽、感染性休克、MODS于4月20日由外院转入ICU治疗,入院时神志模糊,双下肢及背部皮肤呈花斑样改变,全身皮肤黄染,脑梗后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入院后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抗休克等治疗。4月21日4:55急诊胆探术后气管插管带呼吸机回ICU,经一系列生命支持治疗后4月25日脱机拔管,4月28日22:00发现臀裂靠左侧5cm处有×1cm大小水泡,立即予以水胶体敷料保护下抽取水泡等处理,5月1日患者出院,与家属沟通并告知出院后更换水胶体敷料等护理方法,家属表示理解无异议。
(二)制定计划
1.原因分析
1、责任护士对压疮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
2、该患者高危评分29分,责任护士未引起高度重视,未立即上报难免压疮,并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
3、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动态评估不仔细;
4、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督导不到位。
2.整改措施
1、认真落实交接班内容;
2、强化责任护士责任心及对压疮高危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意识,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尽量避免发生压疮;
3、每班进行压疮高危评分,及时评估和申报难免压疮;
4、科内培训压疮预防和治疗的方法,尤其是%生理盐水清洗机更换水胶体敷料时0度撕降的方法;
5、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加强督察指导。
(三)具体执行
1、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核心制度的强化学习,考核通过率100%;加强责任护士工作责任心,与绩效考核挂钩。
2、认真落实交接班内容,制定ICU床旁交接班流程。
3、对危重患者及时评分上报压疮高危评估表,登记科室压疮及压疮高危管理登记本,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有效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睡气垫床、压疮高危部位垫凝胶垫等等。
4、制定ICU病人翻身时间段,高级责任护士组织当班人员团结协作,减轻单一责任护士的工作强度,逐一为患者有效翻身。
5、上报压疮高危患者,每班进行压疮高危评分,登记在护理记录单上,及时评估参照以往评分结果,动态观察皮肤的变化,必要时申报难免压疮,完善压疮高危上报程序和压疮上报程序。
6、科内培训压疮预防和治疗的方法,正确使用压疮防护用具和材料。
7、高责任护士对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评判性思维。
8、每班的高级责任护士要加强高危患者的督查指导,严格交接班。
9、护士长每天深入病房,掌握病房高危患者的动态变化,及时给与指导意见,并有督查记录。
10、已上报压疮高危患者,转出ICU,当班主班及时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向科护理部报告病人的转归情况,有备护理部进一步动态了解患者的情况。
11、既往成立了压疮管理小组,具体没有有效落实到位,护士长组织压疮管理小组开会,讨论并制定了ICU压疮管理小组职责。
(四)检查评价
经过近一个月来的压疮高危防范措施的具体执行,落实了岗位职责和核心制度;实行ICU床旁交接班流程,细化了交接班程序,对于压疮的防范意识增强,责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大大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凝聚,无压疮等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对于危重病人皮肤破损的高危因素,大小便潮湿的刺激,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
(五)持续改进
危重症患者大小便失禁,刺激肛周及会阴部皮肤,引起臀部下面潮湿、不透气,造成皮肤皱褶容易破损,形成压疮。
1、原因分析:①责任护士基础护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
②腹泻患者未及时与医生沟通应用肠道止泻治疗;
③大小便失禁护理时,护士操作不熟练,动作不轻柔;
④缺乏评判性思维,未及时提高皮肤破损及压疮高危风险防
范意识;
2、整改措施:①加强护士工作责任心,切实落实基础护理;
②加强医护沟通共同促进患者健康;
③保持大小便失禁患者的皮肤完整性。
3、具体执行:①每班高级责任护士和护士长检查失禁患者的基础护理,了
解患者情况,主动与管床医生沟通,共同研究患者的治疗
护理方案;
②针对大便失禁患者,采用肛门造口袋加小负压持续吸引
大便,保持肛周皮肤的干燥,减少污染和刺激;
③研究制定了大便失禁患者接肛门造口袋的护理操作流
程,培训全科护士,要求人人掌握。
4、检查评价:通过加强失禁患者皮肤的护理,以及早期使用肛门造口袋解决大小便污染刺激皮肤,减少皮肤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应用“PDCA”对4月份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不断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我们完善了压疮高危上报程序和压疮上报程序;制定了ICU压疮管理小组职责,ICU床旁交接班流程,ICU病人翻身时间段,失禁病人的皮肤护理,大便失禁患者接肛门造口袋的护理操作流程,提高了护理质量,方便了工作流程,简化了工作程序,大大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压疮高危上报程序
1、仔细评估患者皮肤状况,尤其骶尾部、足跟部及枕后等。重视对肥胖、消瘦或恶病质,水肿,低蛋白血症,糖尿病、心衰,活动障碍的病人的皮肤评估。
2、主班填写《压疮危险评估表》:危险:>15分;高度危险:>20分;非常危险:>25 分。
3、网上办公系统网报至护理部:胡晓红 。
4、告知管床护士将评分值记录于护理记录单上,并写好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如:患者压疮高危评分20分,给予睡气垫床,局部减压贴保护;勤翻身,避免局部皮肤持续
受压及摩擦;及时清理大小便、汗液,保持皮肤、衣物干洁;保证营养支持等预防压疮的措施。并密切观察皮肤情况。
5、将相关信息登记于《压疮、伤口登记本》上。
6、病人离开ICU后,应及时解除压疮高危,网报至护理部胡晓红,并将解除信息登记于《压疮、伤口登记本》上。如:XXX ,于8-20转XX科(或出院),予以解除压疮高危。
7、流程:评估——填表——上报——记录——登记——解除上报。
压疮上报程序
1、仔细评估患者皮肤状况,尤其骶尾部、足跟部及枕后等。如发现皮肤异常,如压红,压之不褪色或皮肤破损、伤口等,(尤其是一期压疮不容忽视)。应及时上报压疮或伤口评估表。
2、将患者压疮情况详细于护理记录单上,并动态观察记录。如:患者骶尾部可见5X2cm皮肤压红,压之不褪色,考虑一期压疮,予以??等压疮护理措施。或患者骶尾部可见5X2cm皮肤破损,创面为红色,伴局部渗血(或脓性分泌物等)考虑二 期压疮,予以??等压疮护理措施。
3、主班填写《压疮评估记录》或《伤口评估记录》,详见模板。
4、告知家属压疮或伤口状况并请家属签字。
5、上报至护理部胡立珍主任,并复印一份于科室存档。
6、将相关信息登记于《压疮、伤口登记本》上。
7、病人离开ICU或压疮痊愈后,应及时解除压疮,将压疮病人去向网报至护理部胡立珍主任,并将解除信息登记于《压疮、伤口登记本》上。如:XXX ,于8-20转XX科(或出院),予以解除压疮。
8、流程:评估——记录——填表——签字——上报——登记——解除
篇2:20XX年度压疮防范汇总分析及持续改进
20XX年度压疮防范汇总分析及持续改进报告
我院要求每一位新入院病人都要进行入院评估,对压疮高危患者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压疮的的发生。经几年来的规范运行,护士对压疮高危患者能及时评估,及时采取措施,有效减少了院内压疮的发生。我院20XX年1-12月上报带入压疮共72例,在本院发生压疮3例,2例发生压疮评分均小于9分,事先均进行了难免压疮申报,并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采取了相应的压疮防范措施,但仍然发生了压疮。1例骨科发生的压疮未进行申报,为便盆使用不当,护士未按时给患者翻身造成的。
一、20XX年1-12月压疮上报汇总表
20XX年度带入及发生压疮患者年龄分布占比情况
从上图可以看出不论是带入压疮还是院内发生压疮,
患者绝大部分是高龄老年人,其中90岁以上的有14人(全年带入压疮72例,院内发生3例)占比为19%,80-89岁年龄段有33人占比为44%,70-79岁年龄段有13人,占比17%,60-69岁年龄有13人,占比为17%,其中有2人为60岁以下,占比为3%。从原始上报资料统计可以看出,高龄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长期卧床,行动不便者易发生压疮,需重点预防。
20XX年度带入及发生压疮分期情况
20XX年度带入及发生压疮转归情况
其中根据原始上报资料I期压疮共24起,其中愈合18起,占比75%,好转3起占比%,无好转3起占比%。II期压疮共28起,其中愈合12起,占比%,好转9起,占比%,无好转4起,占比%,自动出院3起,占比%。III期压疮共20起,其中愈合2起,占比10%,好转5起,占比25%,无好转6起,占比30%,自动出院或转院7起,占比35%。IV期压疮均无好转。
从上面二图可以看出,对压疮的早期预防,及时翻身、保持床单元干洁、加强营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是减少压疮发生的有效措施。对带入的压疮早期进行护理干预,使用气垫床、q2H翻身、及时更换尿不湿、保持皮肤清洁、根据压疮不同分期及有无分泌物、坏死组织,分别给予对症的护理措施:比如外科换药、清创、生理盐水清洗、汇涵术泰外喷、红外线光子理疗,溃疡贴、透明贴保护、八爪鱼外贴,红霉素软膏外涂等。根据一年追踪情况,内五病区上报的带入压疮治疗、护理方法明显优于其他病区,基本上内五病区带入的I、II 期压疮均能愈合,III期压疮也较多好转,内一病区带入的压疮愈合和好转的较少,可能和内一多采用溃疡贴和透明贴保护,使压疮部位未处于暴露和干燥状态,长期不透气,不利于压疮的愈合。内五病区对压疮基本采用的是暴露疗法,绝对保持皮肤干燥,Q2h翻身、气垫床使用,有脓性分泌物的都进行生理盐水清洗,汇涵术泰外喷,光子理疗仪每日照射2次,红霉素软膏薄薄的外涂一层保护,不使用溃疡贴和透明贴保护,压疮部位无遮挡。根据全年对全院所有病区发生的压疮追踪情况,内五病区对带入压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明显优于其他病区。
内五病区压疮转归情况
内五病区全院共上报带入压疮22起,其中愈合14起,占比64%(明显优于全院压疮愈合 篇3:压疮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表
压疮护理持续质量改进计划表
科室名称:ICU
制订日期:完成期限: 注:原因分析栏目中存在的原因尽可能量化,以便于对照分析。 请描述资料收集的具体方法,并附上原始资料收集表。
2把、垫
手套,揭开伤口外层敷料,用血管钳取下内层敷料
根据渗液多少决定换药间隔时间
取适合、舒适的体位
整理床单位
整理用物,分类放置记录
院外压疮整改措施共3篇 发生压疮的整改措施针对护士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院外压疮整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