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下面是热心会员“tfi8447”收集的新课程培训自我评价,供大家阅读。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近些年,我校依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遵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方案,实行了《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为教师培训开展了扎实的工作,其点评如下:
一、培训成果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
进到新时代,人们正迈向一个全新的新经济时代。可以预见,经济发展将比过去任何时刻更加依赖知识的创造、传递和运用,知识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科技,将于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变成推动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这一深刻的社会转型对目前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给出了明显的考验,规定教育与课程作出迅速而灵敏的反映。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创新人才,提高教育质量,应该根据社会变化研究基础教育课程的变革。
基础教育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所有学生,多方位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及身体心理素质,推动学生的健康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对课程进行深入改革,进一步完善课程机制和教材体系。培训教师强调,因为过度追求录取率,过于侧重课程课程,忽视活动课程,特别是语文和数学课程,其他课程遭受冷落,造成教学中过分关注课程完整性,而忽略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受“规范化”“规范化”的影响,过于强调全部学生达到同等标准,导致太高的统一要求,进而忽略了学生的个别差异。
[二]、课程改革的态势
培训教师觉得,新课程改革必须朝下列方面发展:
1、转为以学生发展成中心,关心学生潜能的发掘、能力的提升和智力的发展。
2、在重视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也需关注基本能力和态度的培养。
3、加强道德教育、人文教育和环保教育,提升人文学科课程的比例。
4、提高课程与学生生活与社会现实的关联,完成课程的生活化、社会性和产品化。
5、关心课程体系三级管理,实施我国、地区与学校课程。
6、强调课程的个性化与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区域和学生的多样发展需要,课程个性化难题实际上是因人施教的问题,教材的多元化也是为了对应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实需求。
7、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新课程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8、课程设计应以目标为基础,体现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 改革过多强调知识传承的趋势,重视课程对学生心理发展及终身学习的适用; 提升课程构造,提高综合型与多样性; 改进课程内容,提高与社会发展和学生生活的关联; 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多样学习活动,改革考试评价体系,降低依靠单一成绩评定,创建多元评价规范。这些目标,促使课程点评在具体实施中兼具过程与结果评估,改变以往考试结果影响一生的情况。
二、具体办法:
(一)教学是院校工作的核心,教学水平是教育的生命线。新课程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升重点在于教师。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并立即提升教学水平,教师务必不断提升创新精神和能力。对于我校教学水平提升缓慢状况,大家进行了详细分析。
其原因主要包含:
1、教师对新课程观念的了解不足,欠缺上进心。
2、欠缺提升教学水平的学习资源和设备。因此,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上级文件和课程改革理论,在学习中和讨论,让教师普遍塑造新的教育理念。
3、充分运用教研组的作用,重视在分析中培训。
根据常规督查提升品质,借助教研提高水平,教研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在新课程实施中有效的方法。我校发挥教研组的作用,进行教研活动,将课程改革涉及的教材、教法、学法、评价制度等和课程紧密联系,确保改革理念深入教学工作,让教师能够将新思想贯彻到具体教学中,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为了了解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培训中的发展情况,大家为每位教师建立了个人学习档案,认真记录教师的学习与成长过程,不断丰富“个人成长记录袋”,完善管理制度。结合实际思考、学习中提升、工作中创新、合作中发展。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材的推出,为教师带来了诸多挑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尽早转变教师的高效观念,塑造新的教育思想。
(二)在课题研究活动管理工作: 根据严格要求显著提升教研活动的品质。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院校围绕“新课程实施中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这一主题,扎实开展教育改革,严格要求各类课题研究工作,保证目标清晰,流程规范化。
三、存在的不足
[一]、大众对教材的认知不足,家长对新课程改革的认知有限,对学校教育的效果持怀疑态度; 父母素质低,不利于进行适应新课程的家庭教育,导致院校教学效果不明显,有时不得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
[二]、信息化程度低,教育资源短缺,无法成功实行新课程改革。
[三]、教材中体现乡村生活的材料较少,虽然部分内容来源于具体,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仍显得抽象,无法理解。
新课程培训自我评价相关文章:
★ 幼儿园游戏课程化自主游戏培训心得范文5篇 自主游戏培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