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最后3篇 最后叫什么,以供参考。
最后1
24.《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朗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教学准备:学生搜集香港及香港回归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4课——《最后一分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三年级我们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那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你印象中的香港?
3、你们眼中的香港是如此繁荣,它是祖国的骄傲。但你可知道,172年前,这颗璀璨的明珠却曾落入英国强盗之手。直到1997年7月1日,才重回祖国怀抱。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诗歌──《最后一分钟》,重温香港回归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思考:这首诗每节都写了什么?
2、首先我们来检查昨天的预习情况,谁来认读生字词。(指名读)(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3、同学们预习课文完成得很好!接下来让我们回到课文中来。这首诗每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指名概括)
4、香港回归最后一分钟时的情形是怎样的呢?让我们跟随这段视频,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多媒体播放香港政权交接仪式视频)看完这最后一分钟,你心情如何?(预设:激动自豪(板书))
三、再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三节,体会屈辱与不易
1、你为什么会这么激动,自豪? 预设:
A:“香港终于回来了”
(1)我从你的回答中,听出了香港回归真不容易!谁能介绍一下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指名介绍)
(课件出示谈判场面)老师了解到:中英两国政府早在1974年就对香港问题进行过接触。而仅从1983年到1984年,中英双方就进行了22轮艰苦的谈判。最后终于在1984年12月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2)经历了这么多轮谈判,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有了归期。可以说,香港是带着满身风雨踏上归程的!这让潘老师想到了第一节中的一个四字词——风雨归程。(板书:风雨归程)
B:“洗刷了耻辱”
过渡:A到B:这真是回归不易啊!香港又是怎(1)诗中哪一节写了我国的屈辱历史。样离开祖国的呢?(2)仔细读一读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 B到A:这样的耻辱成了中国人的一块(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香港的屈辱历史? 心病!只有香港重回祖国(4)知道了香港被割占的屈辱历史,请你们思考一下: 怀抱我们才真正洗刷了当 香港明明是我们的,为什么会被英国强占呢? 年的耻辱!那香港回归是
预设: 不是顺利呢?谁能介绍一 ①“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都战败了。” 香港回归的经过? 那清政府为什么会不断战败呢?(弱小)是啊,正是因为清朝国力衰微,才不得不割让香港。因为“落后就要挨打”!
2、我们曾经这么屈辱的失去了香港,后来要回它时又是那么的艰辛!回想那段历史,你有什么感受?(沉重)带着沉重心情,你来读一读第三节。(指名读)
4、听了你的朗读,潘老师也想读一读!(师配乐读)
5、多么沉重的历史呀!带着你们的感受,我们一起读第三节。(配乐齐读)
(二)学习第二节,体会激动与自豪
过渡:这样的沉重!这样的屈辱!但在这最后一分钟,所有的耻辱通通被洗刷干净!最后一分钟是什么呢?(指名读第二节)
1、读了这一节,你体会到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带着你的体会读这句话!
2、这一节里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预设: A:“脊梁”
(1)谁能帮他解释一下?
回答错误:这里的破折号是什么用法?(解释说明)也就是说旗杆和中国人的脊梁一样是笔直的。中国人从此扬眉吐气,挺直了腰板,就像那笔直的旗杆; 回答正确:中国人从此扬眉吐气,挺直了腰板,就像那笔直的旗杆; B:“展开的”
(1)谁能帮他解释一下?
回答错误:展开是什么意思?(舒展)也就是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人不再做英国的二等公民,从此扬眉吐气,神清气爽;
回答正确:也就是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人不再做英国的二等公民,从此扬眉吐气,神清气爽; C:“万众欢腾”(1)谁能帮他解释一下?
回答错误:万众欢腾和寂静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形?人们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呢?
回答正确:所以说不论是“万众欢腾”也好,是“寂静”也好,还是满脸“泪水”也好,都是因为大家在这一刻非常激动自豪,情难自禁。
3、这样璀璨的明珠,这样富饶的港岛,曾经是英国的囊中物,口中食。英国为什么会把它还给我们呢? 预设:
A:“1898年中英签订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租期99年,1997年到期了。”(1)这是一个原因。不过,不是主要原因。回想一下,我们为什么会失去香港?(2)是呀,两次鸦片战争战败,清朝国力衰微,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我国的国土和主权不断沦丧。那么今天我们为什么能收回曾经因为国力衰微而失去的土地呢?
4、让我们带着对国家富强的自豪感,用热烈欢腾的语气轮读这一节,我读一次“最后一分钟”,你们读一句是什么。(轮读)
(三)学习第四节,体会欢欣与祝福
过渡:最后一分钟是万众欢腾的时刻,因为这一刻所有中国人终于洗刷了一百多年来始终萦绕不去的耻辱,挺直了曾经被沉重历史压弯了的脊梁,更因为“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这最后一分钟过后,香港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更加璀璨的明天。
1、香港的明天将是怎样的呢?找出相关诗句读一读,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是啊!根深才会叶茂,国富才能民强。不断发展富强的中国不仅有能力收回香港,更有能力建设好香港,让香港这棵生长在东海之滨的美丽紫荆树花繁叶茂,硕果满枝!
3、让我们带着对香港和祖国的美好祝福,再次齐读这首诗。(配乐读)
四、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方案一:
1、学完这首诗,你读懂了什么?
2、你还想到了什么? 方案二: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到了激动自豪、沉重屈辱和美好祝愿!你们真会读书!下课!
板书设计:
24* 最后一分钟 风雨归程
激动自豪
美好祝福
最后2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最后一分钟》
吉林省梅河口市山城镇中心校
姓名: 何森
通讯地址:甘肃省陇南市蒿林九年制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最后3
《最后一分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懂诗歌,激发其热爱祖国的情感。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利用小黑板出示诗歌《七子之歌——香港》。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2.教师范读该诗。
3.你听到了什么?(听到了一位在外受到蹂躏的孩子呼唤母亲的声音。)这个可怜的孩子就是香港。他自从 1898 年被英国强占、夺走之后,历经了 99 年的飘泊和欺凌。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重温1997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门前的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上那大大的“零”字出现的一刻,中国人民喷涌而出的爱国激情吧!(板书课题)你想带着怎样的感情读课题?(自豪、兴奋、喜悦。)
1.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首诗,做到通顺、流畅。2.教师范读。
3.你能像老师一样有节奏地朗读吗?
三、再读诗歌,读懂诗歌
1.这首诗一共分为了几节?每一节主要讲了什么?(全诗共分 4 节。)2.读读第一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多读,体会作者以及全中国的人在香港即将回归的那一刻的渴盼而激动的心情。)
3.利用反复诵读的方法,小组讨论交流对第二至四节的理解。4.全班交流。
(1)第二小节表达了人们眼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时,无比激动与自豪的心情。这种情感,作者是通过一些特写镜头的描述来真切表现的,例如,“旗帜”、“旗杆”、“寂静”的场面、“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呼喊”等。
(2)第三小节主要是讲作者联想到了香港的屈辱历史,联想到了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表达了如今扬眉吐气的欢欣鼓舞。
(3)第四小节是说香港从此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作者用热情、奔放的语言,表达了对香港回归祖国的热情欢迎和对香港美好未来的深情祝福。
四、诵读诗歌,读美诗歌
1.香港在历经了99年的漂泊后今日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请你用朗诵来表达这最后一分钟的激动与喜悦吧!
2.学生朗诵,互相评议。3.全班同学集体朗诵。
五、作业
准备一次诗歌朗诵会。(可以是搜集的诗歌,也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
最后一分钟
自豪情
祝福情
最后3篇 最后叫什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