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3篇(农业发展银行乡村建设)

时间:2022-10-12 17:47:38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银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3篇(农业发展银行乡村建设),供大家参阅。

银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3篇(农业发展银行乡村建设)

银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1

**乡位于浙闽两省交界山区,北接104国道,东连78省道水霞线,是甬台温高速公路最南端的一个欠发达乡镇,距县城和福建福鼎市均为21公里,全乡面积 平方公里,共有9个行政村,万余人。2000年被列为省百乡扶贫攻坚重点乡镇,2003年被列为省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作重点乡镇。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所在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优势,突出以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为依托,以“茶文化”为核心,以休闲旅游为纽带,努力打造“**梅家坞”,开发以观茶海、品香茗、农家乐、风情游为一体的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加快建设富裕、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民人均收入由2001年的1350元增长到2005年2979元,增幅达121%,年递增22%。2006年3月5日,**市农业局和**县委、县政府在我乡成功举办了首届**·**开茶节暨**香茗园开园仪式,吸引了3000多客商前来实地观摩。

  一、以促进生产发展为目的,形成助农增收的农村新经济

(一)做好茶叶“四品”文章,壮大发展主导产业。

  我乡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茶叶种质资源丰富。早在20世纪50年代,育种专家就采用这里的种子,培育出国家级茶树良种十多个。百乡扶贫攻坚以来,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把茶叶作为**乡的主导产业来培育,着重在品种优化、品质提高、品牌宣传、品位提升等“四品”上做文章,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全乡拥有近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茶叶加工厂9个,县级茶业龙头企业2家,2005年茶叶产量600余吨,产值18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45%。

  一是品种优化;改造了生长多年的老茶园3000多亩,新发展的茶园全部引进无性系良种,良种化比率由2001年的不到12%提高到现在的25%。二是品质提高;对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进行深化改造,引进名优茶加工机械30多台,建成名优茶加工车间2个,开展茶农生产技术培训20多期,培训1000余人次,茶叶加工场所和设备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开展了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全乡近万亩茶园中有6750亩通过了国家级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认证,215亩被认定为有机茶园;所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com查看产茶叶获浙江省绿色农产品称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为此颁发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证书。三是品牌宣传;2003年创建了**自己的茶叶品牌——“**香茗”,完善了“**香茗”加工技术和标准化的制定,进一步扩大“**香茗”的品牌效应;“**香茗”自品牌创立以来,先后在浙江省第十五届名茶评比活动中被评为名茶、2004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绿杯”名优绿茶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优质名茶,2005年中国济南第三届国际茶博览会上获金奖。茶叶产品已在杭州、苏州、北京、济南等地的茶叶市场内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茶叶价格从当时一斤几十元上升到现在几百元、上千元。四是品位提升;成立了**乡茶叶产业协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改变了原来全乡各个茶厂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面,并以打造“**梅家坞”为契机,逐步形成丰富的“茶文化”内涵,推动茶叶品位的提升。

  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以茶叶为主体的生态效益农业产业格局。

  在发展壮大茶叶主导产业的同时,我们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按照市场需求和生产条件,积极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一些适合山区、经济附加值高的效益农业,建成了包括茶叶基地在内的五大效益农业基地,形成以茶叶生产为主体,其他特色农产品生产为辅助的生态效益农业产业格局。一是蘑菇基地,建有大小菇房100万平方尺。二是席草基地,种植面积每年都在2000亩以上,充分利用毗邻席草之乡——**镇的地域优势,引导我乡水沟村与全县十大农业龙头企业观美镇恒信草编厂合作,创办了**草编厂,实现技术加工和市场销售一条龙服务。三是槟榔芋基地,种植面积1000多亩,2004年通过县农业特产站所属公司注册的“玉苍牌”槟榔芋获得**市农博会优质奖。四是黄栀等中药材基地,发展了黄栀、太子参、白术等中药材基地3000多亩,建成浙南最大的黄栀基地,通过团省委牵线搭桥,同建德市致中和酒厂达成购销合同,解决销路问题,每年增加农民收入近百万元。

  3、实现农村劳动力三大转移,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一是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2002年成功引进了**海马电子有限公司,在中心村建成1000平方米的新厂房并投入使用,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近2000人,每年增加农民收入300多万元。今年初,引进浙江诸暨绿剑茶叶有限公司与前洋茶厂合营,引入资金300万元,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同时大大增强了我乡茶叶的市场竞争力。二是稳步推进下山异地脱贫,促进劳动力聚集。对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户采取移民迁村,搬出大山,实现异地脱贫。至目前为止,我乡累计投入下山脱贫扶持资金500多万元,建成2个移民小区和1个移民点,完成了移民点内的道路、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www..com查看础设施配套建设。共有339户、1556人实现了下山脱贫,7个自然村实现整村搬迁。农户新建房屋239 间,239 户1056 人搬进了移民点。实施下山异地脱贫,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扶贫资金,而且能在短期内改变这部分人的生活状况。三是做好劳务输出服务。我们加强了劳务输出服务站建设,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劳务招工信息,提供劳务咨询,加强便民服务窗口进行效能建设,为外出人员办证提供方便。目前,全乡有近一半的劳动力外出,这些劳务输出已经成为我乡农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4、打造“**梅家坞”,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

  2005年4月25日,中共**市委王建满书记视察**时针对这里优美的生态环境,适时提出了打造“**梅家坞”的设想,使我们深受鼓舞和启发,乡党委、政府在深入讨论研究的基础上,组织考察了杭州梅家坞、苏州常熟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宁波福泉山等生态旅游发展比较成功的地方,多次向旅游、规划等专家咨询,请教茶产业开发有关事宜,并委托浙江佳境规划建筑设计院进行**茶文化生态风景区总体规划和相关建筑施工图设计。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完成了“**香茗园”,结合现有的仙岩洞和浦尾大圆禅寺等旅游资源,形成一条突出以“茶文化”为核心,以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为依托,以休闲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旅游为纽带,集人文、历史、自然景光、农业观光和休闲度假为一身的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突出以采茶、炒茶为主,让游客亲身参与体验“土、野、乐、趣”等特色休闲活动。对农家庭院的建筑样式、园林风格、室内陈设、菜肴品种、娱乐项目等,都进行规划,充分体现个性化色彩。逐步形成以茶叶产业带动休闲旅游,以休闲旅游促进茶叶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二、以保持生态环境为基础,建设整洁优美的农村新环境

  一是生态乡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风景等旅游资源,积极地予以开发并加以保护,形成风景旅游线,同时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以吸引各地游客、商人前来观光旅游、品茶、赏景。从2003年开始,我乡开展生态乡建设,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保持了全乡方圆平方公里无任何工业性污染源。2005年3月,由浙江大学编制完成了《**县**生态乡建设规划》,2005年通过市级生态乡验收,并争取在2006年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凡到这里观光的人们,无不被山村的美景所吸引。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我们重点加强了有助于农业开发,有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全长公里的马分公路全段铺设了柏油路面;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完成了8个行政村公里的康庄工程建设,实现“双百”目标;顺利完成了马分线分水关至乡政府公里公路等级提升和**汽车站的立项工作并开始建设;使困扰**脱贫致富的交通瓶颈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对16个自然村485 户进行了改水;投资230万元,全面启动中心村的引供水工程,2005年完成了库容万立方米水库工程建设,全面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进行农网改造,实现电费城乡一同价;建成移动通讯、联通、小灵通发射基站,农户程控电话安装率达到69%;在**村建设2个沼气池,农户安装太阳能30多户;有效地改善了电力通讯能源问题。

  三是乡村面貌得到根本改变。把“村容整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扎实稳步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完成了**(中心村)、**、**等村的“百村整治”工程,狠抓中心村的整治,使整个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对430间裸露外墙的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对长期不结顶的半拉子房屋进行了整治,改造危房32间。硬化中心村内道路,并在主要街道安装路灯。新建中心村菜市场、停车场,配置城建区内的排污排水管道等设施。建成生态小公园和多条绿化带。开展卫生综合大整治,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建立污水处理工程,解决了原本的脏、乱、差问题。初步达到建筑美化、道路畅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路灯亮化的农村“小五化”标准。

  三、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抓手,倡导文明和谐的农村新风尚

  1、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提升劳动力水平。

  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利用各种机会,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组织了以茶叶企业负责人和种植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学习兄弟县市茶叶生产、管理、交易和创名优茶品牌的先进经验;邀请名优茶炒制师父直接到村里举办加工技术培训;通过省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科技特派员和农业局的专家经常深入田间深入茶厂,现场指导茶叶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使茶农们的种植加工技能得到了提高;组织外出打工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爆破、缝纫、家政等培训,使这些人能初步掌握一些技能,在打工过程中能获得更好的收入;组织人员参加海马电子厂的电子配件装配技术培训等等。通过培训,培养了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为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积极创建教育强乡。

  我们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撤并了3所师资力量薄弱硬件差的村小,建成了**圣雄希望小学,改建了**村小学。投入资金80多万元,建成了15亩的中心校操场,解决中心校学生无操场上体育课和进行课外锻炼的问题。完成学校围墙建设,完成了总建筑面积800平方米的中心校学生宿舍楼工程立项工作并开始启动,进一步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3、深化“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社会。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公民素质,围绕普及道德规范,弘扬道德典范这一重点,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深入开展普法教育,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增强卫生院功能,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工作,减少因病返贫现象,增强社会保障功能。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建立“综治工作中心”,开展种毒吸毒大排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开展非法宗族宗教整治,切实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持了全乡零涉毒、零越级上访、零刑事案件、零安全事故,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四、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障,建立民主团结的管理新机制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特别是去年县委实施“523”工程以来,全部解决了我乡村级活动场所存在的破旧、面积过小不能满足当前办公和党员活动需要的问题,使全乡各村组织活动阵地建筑面积均不低于100平方米,达到“基本场所适用、基本设施完备、基本制度规范、基本功能健全”的标准。

  二是健全村级组织制度。实行支部工作规范化、村务工作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全面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推进民主管理,保障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保障群众的民主选举权;建立村务民主议事会,保障群众的民主决策权;制订并落实《村民自治章程》,保障群众的民主管理权;抓好村务公开,保障群众的民主监督权。

  三是增进基层组织的团结协作。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深入开展农村党原创文秘网站:文秘知音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和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按照“五强”、“五好”的目标要求,制定“先锋工程”创建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村两委班子结构,加强党员队伍的教育和管理,规范内部管理制度,深化为民服务机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同时,突出典型示范,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建设示范点的方式,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推进。以全力打造“**梅家坞”为契机,充分发挥乡村两级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齐抓共管,分类负责,抓好**村的示范点建设,从而带动了全乡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逐步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

银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2

  桂东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中共桂东县委 桂东县人民政府

(2011年3月28日)

  2010年,我县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要求,认真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不断创新投入和服务两个机制,突出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村(带)建设三个重点,坚持与扶贫开发、产业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相结合,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全力打造示范带,扎实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

——完善一个规划。全部完成创建示范村的“五图一书”规划。22个示范村遵循规划先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注重保护历史文脉和生态自然景观、坚持不大拆大建、不砍树、不填塘、不推山等原则,制定了一个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的村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一个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村庄建设规划。槽里示范点成立了产业协会,制订“1133”产业发展十年规划,即到2015年,人平达到种植药材10亩,养殖牛羊10头,绿化抚育用材林30亩,年收入3万元。东坡村引进郴州大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花豆等生态农产品精深加工,公司与农户签订产销合

  同,确定产品收购最低保护价,使农民吃上了放心丸。今年该村种植花豆580亩。

——创新两个机制。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整合各类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县财政对每个示范村安排引导资金5万元,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实行部门包村责任制,积极引导部门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充分调动各部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把资金集中用在新农村建设的刀刃上,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整合部门各类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农业产业发展、乡村通畅公路、农村人畜安全饮水、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包村单位和工作队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投入资金630万元,比去年增加30%。其中省水利厅工作队投入210万元,市财政局工作队投入128万元,市委办、市直工委、市国税局工作队投入112万,县直包村单位投入资金180万元。如:县林业局投入示范村45万元,帮助示范村农民新修公路2公里,发展玲珑茶320亩 ;另一方面,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引导农民投资新农村建设。凡是新农村建设项目,都让受益群众按一定比例配套投资投劳,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新坊乡按照1:4的比例积极引导排脑示范点农民投资投劳,自行解决水管、河沙、石子等原材料。第一期工程施工中,农民投工5700个、自筹资金25万元,乡财政投入万元。完成房屋亮化平方米,美化庭院平方米;硬化主干道2996平方米、入

  户道路1189平方米、坪2377平方米;建设U形槽水渠2200米,铺设饮水管道3500米,建设安全饮水水池2座;改厨18户、改栏45间、改厕21间;新建沼气池20口,发展养猪86头; 二是创新服务机制, 充分调动各部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首先,是扎实抓好灾后全面恢复重建。今年我县遭遇了50年一遇的特大冰灾,人民生产生活遭受了重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在县委政府的紧急部署下,各工作队迅速奔赴驻点乡村,与人民群众共同抗冰救灾,建设家园。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3月5日,全县10千伏以上线路54条,变电站8座,低压配网台区309个全部恢复供电,桂东县成为郴州市灾后全面恢复供电第一的县。5月底各示范村工农业生产能力基本达到灾前水平,受灾群众生活得到了妥善安臵,农村社会和谐安定。其次,是充分发挥各包村单位职能作用。工作队队员强化服务意识,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切实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从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引导农民建设好自己的家园。省水利厅派出工作队在沙田镇周江村驻点联办,市财政局、市委办、市直工委、市国税局也派出工作队,同时桂东县委、政府从32个县直单位选派48名工作能力强的干部组成18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实行县领导挂点、单位包村、工作队驻村办点的工作责任制,并列入县委县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实行量化考核,工作成效与公务员

  考核直接挂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县委县政府表彰奖励。加强了以村级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示范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合格村达到85%,优秀村达到40%,示范村达到20%。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兴村。22个示范村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新产业,建立新机制。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发展布局。打造了玲珑王、朝贡金桔、桂东花豆、超甜玉米、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业品牌。寒口、槽里等村发展草(木)本药材7000多亩,下丹、红桥等村发展玲珑茶4200多亩,流源、坪水、南边、江湾等村发展超甜玉米3500多亩,东坡、寒口、下洞等村发展花豆、美国红茄、大空生菜等反季节无公害蔬菜5000多亩。在示范村的带动下,全县玲珑茶基地已发展到万亩、无公害蔬菜5万亩、小水果2万亩、楠竹12万亩、药材万亩、花卉苗木5000亩、花豆6000亩、超甜玉米6500亩、草食动物(牛羊)15万头。发展了桥头茶叶合作社、桂花城种粮专业合作社、东坡花豆协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55个,吸收会员4469人,带动农户万户、基地万亩。二是巩固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坚持科教兴县,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示范村投入义务教育资金万元,义务教育面达到100%;全面开展农民健康行活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农民群众就医难的问题得到有效

  解决,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坚持“村为主”,抓好农村人口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率达到100%;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新建养老院一所,“五保”之家2所,农村低保率达到100%;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有新的突破,示范村村村有文化室。东坡、流源等村兴建了村民活动中心,丰富了农民的科技文体生活。大力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开展以农业实用技术、外出务工劳动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115期,培训农民8290人次。使示范村内每户有一人以上掌握了产业开发实用技术,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了1-2门劳动技能。三是大力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2个示范村大力实施以“三清六改一化”工作,结合清洁工程、清废旧房、农村公路建设、农村改水、农网改造、农村沼气建设等建设,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打造了106国道沿线的三洞槽里至沙田胜利等6个乡(镇)16个行政村的房屋粉刷亮化工程示范带,惠及36个村民小组 963户3600多人, 农户加固粉刷亮化房屋万平方米。新修、整修、硬化村组道路35公里,整修水渠米,兴建安全饮水工程25处,实施改水农户6759户、改厨689户、改栏(厕)676户,农户庭院绿化460户、6030平方米,清路障115处,清垃圾537处,清废旧房1930平方米,农网改造率达到100%,兴建垃圾池20个,新装村组路灯公里,新建村办公楼2栋,建沼气池557个,东坡、新坊、水庄、全溪、江湾等村成为沼气“百池村”。大塘、槽里、东坡、排脑、水庄、周江、江湾等示范村通过新农村建设,使农民走上了平坦路,喝上了干净水,住上了整洁房。其示范经验,带动了坪水、流源、下丹、红桥、敖山等村建设新农村积极性,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坪水村在市委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乡村规划、群众建设、政府奖扶”的原则,发展以“草(木)本药材、花卉苗木、小水果、甜玉米、反季节蔬菜”为主的新型种植业,种植甜玉米、花豆、红茄等反季节蔬菜510亩,种植花卉苗木230亩。培养年出栏生猪 1500 头养猪大户1户,年出栏 羽的养鸡大户1户;在坪水、长横、大屋场、昌前等4个自然村实施以“三清五改一池两化” 为主的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硬化进户道路106条,4200米,新建桥梁3座,新建排水排污实施1760米,农户加固粉刷亮化房屋平方米,改栏(厕)350平方米。流源村在市财政局工作队大力帮助下,结合实际,科学规划,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引导农民投资新村建设,向农民免费提供经济适用和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对建房户按每户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引导流源村老茵组22户村民按小区建设标准新建住房,同时实施改栏、改厕,新建沼气池22个。

——坚持四个结合。一是坚持与扶贫开发相结合。我县仍然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从县情出发,新农村建设必须紧密联系这一实际,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产业开发、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农村的“造血”功能,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摆脱贫困,为新农村建设打基础。我县无论是在资金的调配还是在驻点工作队的安排上都坚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县委新村办、县扶贫办、县基层办等部门在工作上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市委办、市直机关工委、市国税局驻坪水村工作队,市财政局驻流源村工作队,两队既是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又是扶贫工作队,他们在制定工作规划时,既考虑农民的脱贫致富,又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二是与科技兴村相结合。把科技兴村当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通过典型引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格局。槽里药材、东坡花豆、下丹玲珑茶、寒口太空菜、全溪无公害蔬菜、流源超甜玉米、竹坑楠竹等产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三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关于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大战略”的部署,围绕服务大局,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着眼于提高农民素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完善机制,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住宅小区、工贸小区、专业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提高小城镇的聚集功能;出台优惠政策,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清泉、沙田、城关等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小

  城镇建设为龙头,鼓励和引导农民到集镇建房160栋(户),投资兴办针织、电子等厂12个,投资餐饮、经商等第三产业73家,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160人。四是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相结合。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紧密结合,扎实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创建信息化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15个,信息服务站10个,服务点45个,配备信息员55名。依托“郴州新农村网”平台为农民提供信息,在网站上传桂东县相关信息52条。

银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3

  新形势下我们干部应如何做好农村工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我们担负着上传下达,具体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做好农村工作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多年的工作谈七点

  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事业心是一种想干事、干成事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愿望,一个人不管在何时何地、在什么环境和条件下都有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拼劲、泰山压顶不弯腰的狠劲、遭遇挫折不灰心的韧劲,就会有面对困难不畏惧,千方百计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坚强决心。责任感就是对工作的强烈责任意识,就是在其位、谋其政,尽心竭力干好每一项工作,干不好就吃不香、睡不着、心难安的心理状态。干部有了责任感就会坚持敬业、乐业、勤业、精业,强烈事业心和责的任感是胜任任何一种角色任务的先决前提。上世纪六十年代铁人王进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的呐喊,奏响了中国石油发展的辉煌时代.从事农村工作的乡镇干部,任务繁杂、条件艰苦、待遇较差,更应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是创业的动力,有了强烈的事业心,才能克服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地向认定的目标进取。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应克服和纠正两种倾向:一是临时观点。现在有些干部害怕农村工作、过不惯农村生活,千方百计想逃离避开,临时观点偏重。二是出个人风头。有些干部急于标新立异,标榜自己,往往脱离实际,建设社会新农村需正确的计划、科学的决策,有时需要一届一届、一任一任的领导如同接力赛般地棒棒相传,才能达到胜利的终点,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决不能朝令夕改。只有本着为当地百姓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分管的工作有长远规划,前赴后继,而自己则甘当铺路石,将个人的升迁得失看得很轻,才能真正干出一番事业。

  要树立一种干不好工作就是失职的意识,二、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是搞好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条件。是我们乡镇干部做好农村干部的需要。爱因斯坦说:“一切方法的背后没有一种生机勃勃的精神,他们到头来都不过是笨拙的工具”。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没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不行。良好精神状态可以物化为端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扎实的工作,更高的效率。事实证明,哪个地方的干部有良好的精神状态那个地方就能正视困难,千方百计的克服困难,扎实高效的开展各项工作。农村底子薄,基础差,要改变面貌难度大,很轻易使乡镇干部产生畏难情绪,认为要干出政绩不大可能,于是工作也懒得主动去开展,一心满足现状,抱着观望、混日子的态度应付工作,久而久之必然导致情绪低落,斗志消沉,工作越来越被动。古人云:三军不可夺其志!一旦丧失斗志就会使战斗力土崩瓦解。因此,作为乡镇干部,一定要把保持 良好的精神状态,要努力创造一种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良好氛围,三、要善于思考和探索

  在农村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多花一番心思,多动脑筋,多出好点子。对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要有新的思路,要把握具体实情,学会换位思考,多些逆向思维,多方位地观察、了解,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对于一些为农民办实事的项目,假如乡镇干部不注重去调查、思考,或者总以老套去思维,往往轻易碰壁,致使这些利民项目难以变为现实。比如陈庄乡后油坊村在修村前后街时2002年就没有完成,2006年在新一届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经过调查研究多次召开支部会﹑两委会﹑群众代表会完成了这项任务。因此,我们要充分调动农村干部的聪明才智 采取灵活措施,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花费最小的力气,获取最大的成果。

  四、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抓工作要抓到点子上,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正确处

  理好经济建设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这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农村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工作,要紧紧抓住,一刻也不能放松,其他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工作来进行。处理好长远性工作与阶段性工作的关系,分清主次、“弹好钢琴”。在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同时,也搞好计生、教育、综治、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做到既完成好阶段性任务,又确保经济工作得以长久不懈地狠抓落实;既能抓住重点、突出中心工作,又能分清轻重缓急,使各项工作协调发展,五、要注重讲究工作方法

  能否做好农村工作是衡量乡镇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过去由于有些乡镇干部工作方法简单、态度粗暴、脱离群众,人为地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严重地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这与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要求格格不入,必须纠正。深入联系广大农民,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疾苦,与农民交朋友,这是做好农村工作的前提。要注重讲究工作方式、方法。一要改硬性命令为教育说服引导为主。比如今年我乡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开展莲藕种植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引导农民做好莲藕种植工作,在莲藕种植初期我乡干部职工大力宣传种植莲藕的经济效益.在种植时吧耐心细致的作思想工作,向群众讲明道理,让群众对这项工作从了解、理解、支持到自觉参与。二要改一哄而上为典型引路。我们乡在种植莲藕时要求每村至少种植10亩示范田让农民看到效益。群众最讲现实性,最讲实惠,假如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效益,你把一个项目吹得天花乱坠,他们也不买账,假如看到别人取得了效益,得到了好处,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学着干。所以对一些新项目、新技术的开发推广,要抓好典型,总结成功经验,让先进典型现身说法,发挥典型的示范引路和辐射带动作用。三要改指手划脚为强化服务。农民需要的是信息咨询、技术传授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于是乡政府指导成立莲藕合作社 ;要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切实做好服务工作。

  六、要选好配强村级班子

  农村班子建设,是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抓好班子建设是农村工作的关键有

  些乡镇干部忽视村级干部的作用,总是一竿子插到底,以致忙得不亦乐乎,结果却困难重重,工作局面打不开。村干部土生土长,对村情了如指掌,这种身份是乡镇干部所无法替代的。因此,选好配强村一级班子,真正发挥其“领头雁”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我们乡镇干部要注重发现苗子、选好人才;要顺应村民的意愿,民主选出称职的村干部,并对其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领导能力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地发挥村干部的作用。对于那些较弱较差的村级班子要及时调整,对于那些不称职的村干部要及时调换。

  七、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修养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加强学习是时代的客观要求。要充分地加以利用乡镇工作空余时间,加强自身的学习。在加强学习的同时要注重品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博大的胸怀、远大的理想,甘于奉献、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1、学懂农村政策,增强服务水平的能力

  农村基层干部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我认为必须吃透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掌握政策精髓。你要用政策去凝聚人心,教育村民同党保持一致;去号召村民跟党走,向先进看齐;去组织村民搞生产发展,走致富之路;去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满意。加强学习态度一定要端正。文件出台后必须认真学,开会认真听,认真记,直到弄懂为此,然后结合实际多观察、多思考,使农村政策扎根在脑子里,在比较中理解政策。要弄清今年的文件精神与去年的文件精神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共同点?重点主要是什么?这样来理解,政策在脑子里就越来越清晰,工作起来就能目标明确。因为农村干部只有懂得农村政策,服务农村才有资本,否则上面怎么说,你就怎么说,甚至不知怎么说,那是做不好农村工作的。

  2、学习农民语言,增强交流思想的能力

  有人认为,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同农民打交道,不需要多少知识,多

  少技巧,上级组织安排你做农村工作,将一方水土交给你,就是用你的知识文化水平,去影响周围的群众,去教育农民,去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把理论的东西变成实践的东西,把实践的东西上升为理论的东西。坚持学中思,思中学,把深奥的道理变成浅显易懂的农村话语。这样同农民交流才达到思想上贴近,感情上沟通,做起工作来就有成效。

  3、学习农业技术,增强指导能力

  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运用普及,关键在干部。干部如何由外行变成内行,如何在培训农民,传授农业适用新技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上,就要下功夫去学习相关技术知识,刻苦钻研,把复杂的东西变成简单的道理,快速地交给老百姓,使农业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普及提高,地方经济不断发展。干部只有懂得一技之长,才能避免用行政手段、行政命令去强迫农民搞生产、避免用违法违纪的办法去处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避免用集中突击的办法抓农业生产。只有用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去指导发展生产,说话才有力,干群关系才融洽,工作开展才顺利。

  4、学会依法行政,增强教育示范的能力

  依法行政是世界潮流,也是一个党能长期执政的基础,我们要依法行政,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工作;超越法律,侵害农民利益,就要受到严肃处理;我们必须做依法行政的榜样。只有干部依法行政群众才能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引导农民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银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验交流材料3篇(农业发展银行乡村建设)相关文章:

公路局建设学习型机关经验交流材料3篇 机关建设经验材料

学习交流会上发言3篇 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小学班主任交流心得体会6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心得体会)

6s管理经验交流范文12篇(6s管理经验介绍)

市政处创争经验交流材料3篇 街道创文工作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切实加强“五个建设”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寒亭2篇

班组经验交流发言稿6篇(班组交流会发言)

机关党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3篇(机关党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稿结尾)

语文教研组工作总结经验交流最新7篇(语文组教研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