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是热心会员“naopujiuqiangnao”收集的岁月如歌读后感,以供参考。
随着《岁月如歌》的逐章深入,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于漪老师,正逐渐走进我的内心。她高尚的人格、严谨的学术态度、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对学生的热情,不断在我心中激发波澜。而整本书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便是那简单而深刻的四个字“心中有书”,由于这正是我在过去教学工作中所面临的疑惑所在。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我觉得自己始终遵循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但始终觉得缺乏一块关键的物品。在备课时,我致力于每一课的内容,但对整个初中教学体系的探索却不够深入,这顺理成章造成了“脚踩西瓜皮,滑倒哪儿是哪里”的局势。而于漪老师强调,语文教学需要具备整体的框架结构,要关注中学阶段的“序”,明确初中和高中各自的目标要求,务必在特定年纪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不能模模糊糊。唯有如此高站位思考问题,才能真知灼见地达到学科的教学目标。读到这里,我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缺少对一门学科的整体把握。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德育课程,其教学目标是根据生命教育和民族精神的陶冶,协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根据这一目标,在不同学习过程应制定不同的学习要求,形成一个循序渐进体系。比如,六年级偏重于在家庭和学校中学到如何跟师生和亲人相处,培养公民意识的观念;七年级则要学会尊重生命,正确认识自我;八年级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培养遵纪守法的观念;九年级则通过对国情、责任感和成材的认知,落实民族精神的教学。这些目标根据每年的课程、学年和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来达到。
此外,心中有书不仅是对教材的深入分析,还要阅读一些理论作品、文史哲传统。做为教师,应当具备持续汲取知识的热情和能力,如同树木的根须深入土壤,吸取养分和微量元素。只有本身知识丰富,根据以身作则,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当我看到于漪老师讨论诗里措辞和颜色描绘的多种方法时,从古诗的事例到现代钱钟书的评价,这类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于漪老师与学生紧密结合。这也让我意识到,有时在课堂上感觉有些知识没法深入讲解的原因在于自身的积累不足,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啊!读到这里,我也真正体会到了我的导师王老师在酷暑中多次前往书城为我们挑选好书的一片苦心。
《岁月如歌》的扉页上写到:“与其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教师。”这不仅是于老师对自身教育生涯的注释,更是对我们这些晚辈教师的鼓励。我要做的,便是在漫长的探寻路上不断前行。
岁月如歌读后感相关文章:
★ 麦子的嚎叫读后感
★ 丁香结读后感
★ 世说新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