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本文是热心会员“df39579”整理的《中庸》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
打开我的随笔,回望三年前读《高校·中庸》的经历。那时我喜爱记诵《论语》,因为那些简约的句子之所以成为传统,正是因为他们蕴含着与时俱进的风采。用现代的说法就是,他们今日仍然是我们学习和阅读的重要教材,让大家在不同的年纪和时代中,都能从中找到所需的智慧。触碰《中庸》的机会源于大哥去北大学习书法,北大的王岳川教授的课程使他获益匪浅。回家后,他让我记诵《高校·中庸》,称《论语》中的许多观念都源于此。
书中提到,“不疾不徐称为‘中’,不变不更称为‘庸’;里是天地的正道,庸是世界的法则。”中庸展现了儒家的最大道德准则,以“诚”和“中”为核心,讲述了“天人合一”的最佳。书里强调“性”“道”不能离去自身,要求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来提高自身质量,掌握中庸之法,追求中和。一旦达到中和,万事万物便可各归其位,源远流长。“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则需反求诸己才能获得真正智慧。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摒弃外在引诱,回归到实质的善良。这类个人修养与反思的质量令我意识到,不管遭遇如何的人或事,不管未来会经历哪种挫败,我们都需要“反求诸己”,时刻从自身寻找原因。
人都有一双眼睛,可以观察辽阔的外部世界,也可以深入探索内心的深遂。然而,很多人只是往外扩展思维,而从没细究心里。回忆我上小学的时候,如果测试成绩不理想,时常会归因于答错题目或紧张等理由,通常害怕直面自己失败,也不从内心探索根本原因。但现在,我懂得了凡事反求诸己,换个角度思考难题,通常会觉得更加平静。
《中庸》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字是“诚”。有句话说,只需对自己诚实,全球就不会欺骗你。然而,诚信之所以艰难,通常在于人性中的一些缺点,例如虚伪、要面子,追求一些对生命本质无关紧要的名利等外在物品,这些都让人迷失了自身的单纯。贪欲促使“诚”字的完成变得坎坷。佛学中指出人有三毒:贪、嗔、痴。自古贪婪之人经常过得痛楚,但又难以摆脱这个困局,而中庸的观念则能帮助我们克服贪婪,从而实现知足常乐。
对大家无法看到的区域保持谨慎,对大家听不到的地方心怀恐惧,任何时候都不敢怠慢,这类对细节的严谨心态让我意识到,量化每一个细节,仔细做好每个环节。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而这些细节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总之,读过《中庸》后,不论在为人处世方面,我都获益匪浅,终身受用。
这世界并不缺乏理想,但缺少可以实现理想的人。而中庸的哲学教导我们,无论身处哪种处境,都要以轻松的态度应对事儿,以自然心态看待自然。
《中庸》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中庸读后感6篇
★ 中庸读后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