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教案9篇(乡下人家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时间:2024-01-12 17:4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乡下人家》教案9篇(乡下人家教案设计优秀教案),以供借鉴。

《乡下人家》教案9篇(乡下人家教案设计优秀教案)

《乡下人家》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资料,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完美。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出示乡村风光图片)看这画面,听这音乐,你们明白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乡下。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鸣唱;在碧绿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鸭鹅。真是太美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齐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完美。(板书课题)

  2、

  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②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一样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我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二、讲读

  (一)那么,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谁来说一说?

  (二)多美的乡村呀!请选中你最喜欢的画面,尽情发挥,把它美美地读给同学们听听。

  1、屋前搭瓜架

  哪位同学被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请你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生读)(展示相关图片)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纯朴自然,而且瓜棚夏天还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它特殊、不一样,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一样)你能联系自我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美景与城市究竟有何不一样吗?

  当你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有什么感觉?(威严,冷漠)与城里的威严、冷漠比较,乡下更怎样样啊?对,更显可爱。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老师也想读读,你觉得老师读得如何,那你就像我这样有感情地读好吗?大家再齐读读。从同学们的读中老师感受出了这种可爱。

  2、门前种鲜花

  对于一些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不够的,你找找还有什么?(花)谁被这些花给陶醉了?你来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读)

  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展示图片)

  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反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

  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它们开得是那么的漂亮,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样热爱生活的人家你向往吗?让我们一齐美美地读吧!

  3、屋后春笋冒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课件展示图片)

  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真是生机勃勃)从哪个字能够体会出?(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一样?(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你能边读边做这个动作吗?

  (4)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语气读读。

  (5)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齐读读。

  4、院里鸡觅食

  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那里还有小动物呢,谁来读读描述鸡觅食的句子。

  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男女生比赛读,女同学读前半句,读出鸡妈妈的尽职尽责,男同学读后半句,读出鸡爸爸的斗志昂扬。(像将军)

  5、河中鸭嬉戏

  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明白了这种自在、简单、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请带着我们丰富地想象再读读这段话。

  6、门前吃晚饭

  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自由读。

  出示句子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齐,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红霞、微风、归巢的鸟)朗读时要把红霞、微风、鸟儿重读。其实把强调的词语重读也是一种读书方法。谁还想读?你读时想到了什么?

  7、夜静催眠曲

  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听夹杂着纺织娘叫的催眠曲)听着这样歌声入眠,必须是一种享受啊。

  三、拓展

  1、课文写了乡下的春天、夏天、秋天,很遗憾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想象中乡下的冬天是怎样的?用语言描绘一下,说给同桌听。((出示文字拓展:想象一下,乡下的冬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及相关图片)但是老师的图片仅供参考,同学们能够大胆想象。

  2、交流。

  四、总结

  有了同学们这一幅冬景图啊,此刻我们真能够大胆地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把乡下人家写得多美呀!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多么自然、和谐的画面!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必须也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五: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板书:

  门前:种瓜种花

  屋后:种竹养鸡、鸭

  夏季:门前吃晚饭

  秋季:听歌入眠

《乡下人家》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能正确拼读“装饰”、“鸡冠花”“归巢”等词语的读音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学生品读重点句段,积累优美语言,感受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学难点:

  从平凡的事物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画面,让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从而产生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题

  1、出示图片,指导看图

  (1)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吗?

  (2)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

  2、导入

  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下风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我们一齐来学习第21课乡下人家(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对照读音把他们读准。

  2、找找课文“围绕哪一小节展开描写”?用笔作上记号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名认读生字,生词,教师相机指正,提醒注意“鸡冠花”一词中“冠”应读“guān”不读“guàn”;“捣衣”中“捣”应读“dǎo”不读“dāo”

  学生齐读生字、词语

  2、交流读书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学生齐读最后一节

  师提示:这一节中写了什么样的景色?

  独特、迷人(教师相机板书)

  四、精读感悟

  教师导语: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我真想再去看看这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同学们想不想看?

  好吧,我们就带着这种心情,先到乡下人家那小小的房屋前看看吧

  1、(课件)播放第一自然段的朗读,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聆听

  2、指名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3、同学们读了第一自然段,不仅读得正确,流利,还读出了情味,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你,怎么样?

  (1)这段写了乡下人家屋前的什么?是怎样写的呢?

  (2)在这一段中“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3)“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看到的?

  (学生回答)

  4、老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闭上眼睛

  来感觉“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景象和课本屋前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过渡:刚才我们感受了乡下人家屋前这一独特迷人的风景,乡下人家不仅屋前的装饰独特、迷人,而且门前、屋后也别有风味,我们来感受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划出喜欢的句子,说理由,同桌互相交流

  2、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说喜欢的句子及理由,教师点拔补充)

  以两个教学点为例:

  生: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喜欢理由:(1)用拟人的手法(2)一个“探”字用得非常好

  师补充:“探”字让我们想到了活泼的孩子从土里钻出来,探头探脑的和我们捉迷藏,真是俏皮活泼啊!谁愿意活泼的读一读这个句子(出示关于笋的图文)女同学来试试,全班同学一起来轻快活泼地读读。

  师补充:关于这个句子其它的知识,如:笋在春天的雨后,长得多,长得快(从词语“许多”、“成群”可以看得出来),显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喜欢理由:(1)写出了花的朴素又不失华丽

  (2)“朴素”一词用的非常好

  师相机补充

  师补充:“着时令,顺序开放”的意思。

  五、总结梳理

  乡下人家不仅屋前瓜藤满架,门前鲜花盛开,屋后翠竹成阴,春天雨后春笋生机勃勃,还有许多独特迷人的景象,我们下节课一起来交流。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词语,学习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独特迷人景象,感受了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板书设计:

  独特迷人

  屋前瓜藤

  门前花

  屋后竹、笋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文章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下面,我来谈谈教学体会。

  一、根据我的了解,我们的学生95%以上从小生活在城市里,对乡村生活缺乏了解。学习本文,一是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乡下人家》教案3

  课题:乡下人家

  教学理念:以自读想象画面,自悟体味情味的方式展开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读通课文,鼓励学生主动学习。

  2、能力目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3、情感目标: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重点难点:感受乡村美好,体味作者情感。

  教具准备:课件,音乐

  自主预习:1.本课生字词

  2.读了课文,乡下人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提练主线:课文描写了那些乡村的风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先来看几幅图。这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乡村生活,一起领略那份独特的美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昨天已经预习过课文了,现在请大家打开书本,再快速地读一读课文,觉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用你的朗读,再带老师去你家走走,看看,好吗?齐读1到4小节。

  三,再读课文,深入文本

  ① 瓜藤攀檐:

  生:我觉得乡下人家小小的房屋前,挂着青的、红的瓜,还有绿色的叶子,颜色非常漂亮。(出示图片)

  生:夏天遮阳,我们可以在棚子下面做游戏,乘凉、喝茶、下棋,是我们的乐园。

  师:是呀,(出示对比图片高楼大厦)与乡下人家相比,这高楼大厦显得?(呆板,严肃,不亲切)这样一对比,我们更发现,乡下人家是多么可爱呀。

  这种绿色,给我们带来了清新的感觉,夏天的酷热顿时小时了,只剩下凉爽。

  ② 鲜花春笋:

  生:我觉得各种鲜花轮番开放,颜色非常漂亮。而且每个季节都有花开,花圃里总是显得很热闹。(出示鲜花开放图)

  师:是呀,春天的芍药、夏天的凤仙花、秋天的鸡冠花、大理菊,可能还有迎春花、茶花、丁香花等等,把花圃装点的热闹非凡。

  花朵点缀了我们的生活,使乡下环境好,空气新鲜。

  在那里,我们可以给它浇水、施肥。

  生:读了这段课文,我仿佛看见了几场春雨过后,嫩笋像调皮的小孩一样,争先恐后地探出小脑袋,向四处张望,真可爱!(出示雨后春

  师: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在作者眼里,春笋就像调皮的小孩那么可爱。把春笋当作人来写了呢!

  在竹里里,我们可以捉迷藏,挖竹笋,很快乐。

  ③ 鸡鸭觅食:

  生:母鸡走到哪里都不忘记带上它的孩子,很爱自己的孩子公鸡很威武,很神气。

  我可能去喂小鸡,和小鸡做游戏,捡鸡蛋。

  鸭子们胆子很大,不怕人。村里的人们一定都很爱护它们。

  我可以在河里游泳,和鸭子比赛。(出示三幅图片)

  个案部分

  一、素养训练

  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二、合作探究

  默读1~2小节,把你认为写的优美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2、学生默读,感悟。

  3、交流感受:

  ⑴ 屋前搭瓜架:“别有风趣”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别有风趣的装饰?

  (结合生活实际畅谈,引到后半句的石狮子和大旗杆,体会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男女生合作朗读,齐读。

  ⑵ 门前中鲜花:理解“朴素中带着华丽”,“朴素”和“华丽”是一对反义词,为什么能用在一起,谈谈自己的理解。

  ⑶ 屋后春笋冒:用“探”好在哪里?能用别的什么词替换?朗读训练,背诵训练。

  三、拓展延伸

  师出示自己的小诗,激发学习课后“阅读链接”的兴趣:

  (附: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最美乡下人家。)

  四.课后反思

  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下生活的美好,产生了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而写解说词这个环节,其实还是放在第二教时或第三教时更恰当一些。放在第一教时,可能太匆忙了,学生很难写出比较深的感受,对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比较有限。

《乡下人家》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檐 饰冠捣谐),会写14个生字(棚 饰 冠 菊 瞧 率 觅 耸 捣 搬 巢 谐 眠辛)。正确读写“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建议背诵段落:1—3节或4—7节,由学生自由选择)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4、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一是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特别是从未接触过农村生活的城市孩子);二是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课前准备】

  借助网络资源,收集整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并制作成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题

  1、指名背诵(齐诵)古诗:《游山西村》、《乡村四月》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诵读的这两首古诗,都是描写“乡下人家”生活的情景。《游山西村》,生动描绘了丰收之年农村一片欢悦的气象和乡间的风光习俗,刻画农民淳朴、好客的性格;我们即将要学习的《乡村四月》(第23课)则描写了江南初夏时的景象。今天,我们就和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下人家”,去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吧!

  出示课件,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陈醉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配乐朗读。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

  (瓜藤攀檐图、鲜花绽放图、雨后春笋图、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农家晚餐图、月夜虫鸣图)

  要求:学生一边听朗读,一边做记号,并想像一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

  2、疏通字词,扫清学习障碍。

  ⑴课件出示新词,引导学习生字新词。

  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正音:①结(jiē)出了青、红的瓜。②门前的场(chǎng)地上。

  ③一群鸭子扎(zhā)进水里。

  正字:“率”字中间部分的笔顺是从中间到两边。“巢”字上半部分为三个撇点。

  ⑵指名轮读课文;学生表演性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3、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农村的孩子,如果你是一个生活的有心人的话,你定会感到,乡村生活真是太美了!课文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画面,仿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齐读)课文最后一节:“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那么,课文中描绘了哪些“独特、迷有的风景”?请同学在认真朗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自己学习的体会。

  三、自读品味,合作交流

  1、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展示讨论:

  ①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②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2、教师巡视,适当指导点拨。

  四、课堂作业,巩固新知

  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

  ①藤上结( )瓜 张灯结( )彩 ②场( )地 打场( )

  ③扎( )入水中 挣扎() ④散( )步 散()漫

  2、比较字形,组词。

  棚( ) 冠( ) 瞧( ) 檐( ) 谐( ) 搬( )

  绷( ) 寇( ) 樵( ) 瞻( ) 楷( ) 般( )

  3、自由朗读《在天晴了的时候》(阅读链接P104)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检查

  1、听写新词(互评互改)

  棚架、风趣、装饰、顺序、照例、瞧见、率领、觅食、捣衣、向晚、归巢、和谐、辛苦、鸡冠花、大丽菊、催眠曲、房前屋后、天高地阔、月明人静

  2、指名轮读课文

  二、情感品读,赏析画面

  1、师:同学们,在前一节我看到大家朗读课文都读得很认真,很有感情!你们是否是这样一种感觉,读着读着,眼前似乎浮现出一幅幅农村生活的优美图画?

  2、生:是——

  3、那么,能否把你最感兴趣的画面说给大家听听吗?

  生:老师,我最感兴趣的是农家房前瓜架上挂着的一个个青、红的瓜了。那可真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生2、其实,我也有同感,每当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自家的小院,每到夏天的时候,什么豆角啦,丝瓜啦,它们的藤蔓都沿着树爬上去,藤子上挂满长长、青青的果实,非常爱看。

  师:看来你还会产生联想,真的很棒!我们读课文就应该这样,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

  4、品赏“瓜藤攀檐图”。出示课件。

  5、品读“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的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点拨:对比描写的方式使人感到别致生动、亲切可爱。

  6、课文中还描写了哪些画面呢?请同学继续交流吧!

  生:老师,在读第2自然段的时候,农家的门前一年四季百花争艳;屋后翠竹青青。

  生:读第2自然段时,给我留印象最深的是这段话:“还有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生:我也有相同的感觉。我觉得这里的一个“探”字用非常好!

  7、出示课件,品赏“鲜花翠竹图”

  ⑴指名朗读“鲜花轮绽”部分(第一句)

  “时令”,是季节的意思。“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说明了什么?(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百花争艳。)

  ⑵情感朗读“翠竹青青”部分(第2、3句)(指名读;全班齐读)

  师:前面有些同学说,在描写竹笋的时候,一个“探”字用得特别好,那么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生:“探”在字典的解释为,头和上体伸出。我觉得这个“探”写出了嫩笋出土时活泼可爱的样子。

  生:我认为一个“探”字,把竹笋拟人化了。

  师:你们的理解真的不错!

  点拨: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这句话形象地呈现了“雨后春笋”的美妙画面,尤其是一个“探”字,拟人化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迅速的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8、品赏“鸡群觅食图”、“群鸭戏水图”

  ①师:在四年级上册,我们曾学习过老舍笔下的《母鸡》,作家笔下母鸡是那么“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

  ②生:是呀,本课中所描写的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正是体现了它负责、慈爱的品质。

  生:我更欣赏的还有这只大公鸡了,你看它耸着尾巴,“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好不威风!

  点拨:“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俨然一位将军在阅兵,半志昂扬,又如同一个尽责的丈夫在保护着自己的家人,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③师:母鸡带着它的孩子们觅食,大公鸡在一边保护着它们。多么生动形象的画面!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乡下人家的鸭的呢?

  ④品赏群鸭戏水觅食。

  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师:同学们,刚才的深情朗读,在我们眼前浮现出了这样一幅幅乡村图画:屋前瓜果爬满架,门前盛开美丽花,屋后翠竹投浓阴,满院鸡鸭叫嘎嘎……这是多么独特的乡村呀!那么,你们想了解纯朴善良的乡下人吗?就请大家在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节。

  9、品赏夕阳下的农空晚餐。出示课件

  ⑴指名有感情的朗读第5自然段。

  ⑵师: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夏天的傍晚,乡下的人们在都把桌椅搬到门前,在这如诗如画的情景中吃晚餐,这样生活也只有乡下人家才能尽情享受!

  ⒀生1:读了这段话,我眼前就自然的浮现出我们村子里夏天时晚餐的情景来。在吃晚餐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可端着碗走东家串西家,看见谁家有好吃的菜就夹上一筷子,主人也好,我们小孩子也好,总是笑呵呵的。

  生2:最使我难忘的是我们小孩子吃罢晚餐后,捕捉莹火虫,做游戏……那情景真的好不快活……

  ⑷是呀,这就是乡下人家最独特、迷人的风景!你们听——纺织娘叫了起来,那歌声真好听,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就在这歌声中甜甜蜜蜜的入睡了……

  (课件:纺织娘)

  三、重点研读,体味情感

  1、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⑵合作交流:“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一句话的?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⑶点拨: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四、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1、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议一议:试着画出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指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见教材P103“综合性学习”要求)

  附: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陈醉云)

  屋前搭满瓜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

  门前绽放鲜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依时令开放)

  屋后翠竹挺拔(绿的叶,青的竿,鲜嫩的笋)

  鸡群到处觅食(母鸡率小鸡觅食,雄鸡高傲威风)

  河中群鸭戏水(即使……也……)

  傍晚夕阳晚餐(高谈阔论、自然和谐)

  秋夜纺织娘唱(织,织,织……甜蜜进入梦乡)

  独特、迷人的风景

《乡下人家》教案5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听!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边出示乡村风光图片)看这画面,听这音乐,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这是乡下。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泥土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鸣唱;在碧绿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鸭鹅。真是太美了!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陈醉云一起走进乡村生活,走进这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生活的美好。(板书课题)

  2、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文中的哪句话写出了作者的感受?谁来读读?(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②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吧。

  二、讲读

  (一)1、那么,作者都写了哪些独特、迷人的乡村风景?谁来说一说

  2、交流。这么多美丽的场景,咱们尝试着把它们写成一首小诗吧。出示填空: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乡下人家美。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读咱们写的这首小诗吧!

  (二)多美的乡村呀!请选中你最喜欢的画面,尽情发挥,呆会把它美美地读给同学们听听。

  1、屋前搭瓜架

  哪位同学被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请你读出来给同学们听听。

  出示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生读)(展示相关图片)

  “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农家屋子前攀着爬上屋檐的绿绿的藤和叶,点缀其中的青的、红的瓜,色彩明丽,纯朴自然,而且瓜棚夏天还可遮凉)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它特殊、不同,与城里的房屋门前不同)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这美景与城市究竟有何不同吗?

  当你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和“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会有什么感觉?(威严,冷漠)与城里的威严、冷漠比较,乡下更怎么样啊?对,更显可爱。那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老师也想读读,你觉得老师读得如何,那你就像我这样有感情地读好吗?大家再齐读读。从同学们的读中老师感受出了这种可爱。

  2、门前种鲜花

  对于一些热爱生活的人来说,在屋前搭一个瓜架是不够的,你找找还有什么?(花)谁被这些花给陶醉了?你来读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生读)

  出示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展示图片)

  ①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你描绘的画面可真美。

  ②朴素和华丽本来是相反的,为什么课文中却说“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乡村风光本是朴素的,鲜花的开放却使之增添了许多明丽的色彩,所以……)时令:季节

  虽然是很常见的花,但是它们开得是那么的漂亮,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这真是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这样热爱生活的人家你向往吗?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吧!

  3、屋后春笋冒

  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里有什么?(竹)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课件展示图片)

  出示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你从中读懂了什么?(春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真是生机勃勃)从哪个字可以体会出?(是从“探”字中体会到的)

  (2)探出来与长出来有什么不同?(“探”字用拟人的手法让人感到嫩笋的迅速长势,如同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和人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充分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

  (3)你能边读边做这个动作吗?

  (4)多可爱的一群小笋芽啊,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你用充满好奇、调皮地语气读读(点击不同图片)

  (5)于是它们不停地往外冒,多富有情趣的一幅画面啊!我们一起读读。

  4、院里鸡觅食

  刚才我们眼前出现的画面都是植物,这里还有小动物呢,谁来读读描写鸡觅食的句子。

  (1)你为什么会这么读?男女生比赛读,女同学读前半句,读出鸡妈妈的尽职尽责,男同学读后半句,读出鸡爸爸的斗志昂扬。(像将军)

  5、河中鸭嬉戏

  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你从哪些词中读出了什么?(从“游戏”中读出鸭子们生活的很自由很快乐;从“从不吃惊”中知道了这种自在、轻松、和谐的场景在农村是很常见的。)请带着我们丰富地想象再读读这段话。

  6、门前吃晚饭

  夏天到了,你傍晚出去散步,看到的是什么?自由读。

  出示句子“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如果让你画这幅画,你会画上什么?(红霞、微风、归巢的鸟)朗读时要把红霞、微风、鸟儿重读。其实把强调的词语重读也是一种读书方法。谁还想读?你读时想到了什么?

  (小结)你们看,在农村,红霞、微风、鸟儿和乡下人家构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图画。(板书:自然、和谐)从同学们积极的发言中,老师感觉到你们是个和谐的班级,我们的学校要构建和谐校园,我们的城市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的国家正在构建设和谐的社会,和谐是美的最高境界!让我们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来朗读这句话。

  7、夜静催眠曲

  秋天的晚上,人们在纺织娘织织织呀的叫声中进入梦乡,你们听!(听夹杂着纺织娘叫的催眠曲)听着这样歌声入眠,一定是一种享受啊。

  三、拓展

  1、课文写了乡下的春天、夏天、秋天,很遗憾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想象中乡下的冬天是怎样的?用语言描绘一下,说给同桌听。((出示文字“拓展:想象一下,乡下的冬天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及相关图片)不过老师的图片仅供参考,同学们可以大胆想象。

  2、交流。

  四、总结

  有了同学们这一幅冬景图啊,现在我们真可以大胆地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作者把乡下人家写得多美呀!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里鸡觅食、河中鸭嬉戏、门前吃晚饭、夜静催眠曲。多么自然、和谐的画面!多么独特、迷人的风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同学们,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分析生活,一定也能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说说你的感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板书: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

  自然、和谐

《乡下人家》教案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好句,培养语感。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在读文中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引导生随文章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设计理念与思路:

  《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面对这样一篇诗情画意的文章,所以我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借助图画对乡村生活有感性上的认识。抓住一条主线,让学生充分地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农村,我们就是乡下人家,哪些事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家陈醉云的脚步一起走进南方的乡下人家,走进平凡的农家小院,去领略田园风光的美好。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文,读准子音,读通句子。

  ②认读词语。(出示课件)

  ③乡村生活的美好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图画,“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④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作者的感受,你能找出来吗?(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独特、迷人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再读课文,感受美丽:

  1.是呀,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线。下面,就让我们走入乡下人家,去感受一下吧!

  2.小组学习,说一说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己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并试着用简练的语言给每一个场景起一个名字,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己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四、品味语言 朗读感悟:

  你认为作者描绘的哪一幅图画最能够体现“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教学方式显得不单调、枯燥,六幅图画的教学方式各不相同,它们分别是这样设计的:

  1.瓜藤攀檐图:课件出示图以及文字。 抓住“别有风趣”这个词进行教学,让学生说它的意思,并让学生思考“别有风趣的装饰”指什么,从而让学生知道前者是用有生命的瓜藤装点,而石狮子大旗杆这样的装点则显得呆板、严肃。然后分角色朗读此段,女生读前半部分。男生读后半部分。让学生体会乡下人家屋前装饰的独特。

  2.鲜花轮绽图:课件出示图以及文字。理解“朴素与华丽”。本是一组反义词,放在同一句中矛盾与否?

  师:(课件依次出示:芍药、凤仙等花)见过这些花吗?能用学过词语或成语来形容一下这花开的景象吗?

  生: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百花盛开/色彩斑斓/五颜六色……

  师:大家积累的词语可真不少。是啊,艳丽多姿,景色十分迷人。课文中用那个词来形容这份艳丽的?

  众生说:华丽。

  师:那文中为什么还说他们是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呢?

  生:因为乡下人家是朴素的。

  生:因为这些花是很普通的,经常能见到。

  生:因为它们并不昂贵。

  而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门前风景独特欲迷人。

  3.雨后春笋图 课件出示图以及文字。(谈谈你喜欢的原因)抓住“成群、探出头来”这两个词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春笋的多和调皮,感受到作者对笋的喜爱,以及对乡下人家的`赞美。最后通过我的引读,(例如:这是一群顽皮的笋,这是一群快乐的笋),让学生读出感情来。

  (你们眼中的那一道道美景,心中的那千万种感慨,就是乡下人家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4.群鸡觅食图课件出示图以及文字(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或是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你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在你的眼中,鸡的一家生活的怎么样呀!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温馨美满的鸡的一家展现在大家面前?

  同学们,歌德说,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着书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也就是说,要读懂文字所包含的意思。当我们用两只眼睛去读这个温馨美满的鸡的一家时,请同学们静心想一想,作者仅仅是在写一个温馨美满的鸡的一家吗?从字里行间我们还体会到了什么?

  (乡村生活的悠闲、和谐、温馨、恬静、活泼的氛围,一种温暖朴实的文化。)

  5.庭院晚餐图 课件出示图以及文字。(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问学生:“乡下人家在哪里吃饭,吃饭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让学生知道他们吃饭时心情的愉悦、快乐、惬意。引导学生带着愉悦快乐的心情读。然后抓住“天高地阔”这个词进行教学,问学生换成津津有味、狼吞虎咽行么?让学生理解“天高地阔”这个词即强调吃的动作,又强调吃的心情,还有边吃边聊的意思。引导学生再次读出那份愉悦与快乐,感受那份独特与迷人。

  老师也被一幅幅优美的图画深深地陶醉了。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听后说一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师小结:将近晚上,红霞辉映,晚风轻拂,倦鸟归巢,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这般的温馨、恬静、自然、和谐,真是乡下人家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五、整体回顾,理清思路。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2.师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幻灯)理解“时候季节”。

  3.想象一下,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桌听一听。

  六、阅读链接

  欣赏诗歌《天晴了的时候》

  1.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2.有感情朗读。

  板书设计:

  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

  瓜藤攀檐图 鲜花轮绽图

  雨后春笋图 鸡鸭觅食图

  院落晚餐图 月夜睡梦图

《乡下人家》教案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2.想象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随着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想象画面,从而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

  学习难点:

  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中展现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有关田园生活的图片、诗歌等资料。

  课前活动:资料展示、相互交流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明确主旨

  1.谈话引入、畅谈感受。

  2.回顾课文,交流场景。

  (屋前搭瓜架、门前种鲜花、屋后春笋冒、院中鸡觅食、河里鸭戏水、门前吃晚饭、月夜曲催眠)

  二、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三、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一)、师生共同探究有效的学习方法

  画面一

  屋前搭瓜架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象画面。

  2.

  汇报画景

  3.

  找出喜欢的词句,理解、感悟。

  (体会乡下人家装饰的独特、可爱)

  4.

  了解对比的修辞手法。

  5.

  品读,体会乡下人家的可爱。

  6.

  总结学习方法。

  (先自读、想象画面----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喜欢的词句----了解修辞方法)

  (二)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喜欢的画面

  (三)全班交流小组学习成果

  画面二

  门前鲜花开

  屋后春笋冒

  1.小组汇报

  朗读;想象画面

  2.读感悟深的句子,理解品味。

  理解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

  3.感情朗读

  4.运用方法,汇报交流

  院中鸡觅食、河中鸭戏水、门前吃晚饭、月夜曲催眠

  (四)悟情

  四、配乐读文、积累语言

  五、参照目标、自我评价

  六、作业超市:

  1.想象一下,在冬天,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写一写或画一画乡下人家的冬天。

  2.抄一抄课文中写的形象、生动的词句,并把他们积累下来。

  3.读一读阅读链接

  《天晴了的时候》,划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乡下人家》教案8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乡村生活的美

  1、教师导语: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很美,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亲切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美,品味美。

  2、合作学习,感受美:

  同桌一起细细品读课文:课文描写的哪一处乡村风景最美?试着说说自己的理由,并找出有关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抓住相关句段,引导学生感悟乡下人家富有情趣的生活环境和纯朴的'生活,体会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体会作者拟人的写法,感受生动语言的美。

  4、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和语言的美。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明确课文主旨。

  ⑴ 齐读这一自然段。

  ⑵ 讨论探究:

  “独特、迷人”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这么生动的语言,这样优美的画卷,你能把课文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吗?(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四、延伸拓展,阅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尽量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

  1、学生自由读《在天晴了的时候》,试着画出作者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是怎样描写的,自己有哪些感受。

  2、交流感受,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

《乡下人家》教案9

  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师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请欣赏。

  师:欣赏完了,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些画面你们熟悉吗?

  师:对,这就是大家生长的地方——乡村的美景。同学们,我们周围像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这节课,我们就跟着陈醉云先生再次走进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师手势,生齐读课题)去领略我们乡村生活的美妙。

  2、从中心句切入,展开探究

  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读课文,快速找出课文中最能概括作者对乡下人家感受的句子。用铅笔作上记号,看谁找得又快又准。(抽生答)

  师点击课件,出示中心句: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找得真准。来,一起读一读吧!(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写什么?

  师相机板书:独特迷人

  春夏秋

  师边板书边问:“独特”“迷人”分别是什么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师:那作者都写那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快拿起笔,到书中去找找吧!先看自学提示,自由读一读。(师点击,手势)

  二、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课文。

  (一)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二)组内品读,交流感受。(师巡视,适时点拨、表扬。)

  (三)全班交流,指导朗读。

  [屋前搭瓜架]

  师: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真浓,讨论得这么激烈,你们一定也会给老师更多的惊喜。

  师:来,哪些同学被屋前(板书:屋前)的瓜架给吸引了?你觉得这段中的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出乡下人家的独特、迷人。(师边说边点画面)

  师相机点击:句子1: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师提示: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师:“装饰”是什么意思?“别有风趣”呢?

  师:这里“别有风趣”指的什么呢?

  师:这装饰真够独特的,是用有生命的瓜来装饰的。

  师:谁来补充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师引导学生体会对比的妙处。

  师:是呀,这句话的前部分说了有生机的藤和叶,后面说的是呆板、严肃的石狮子和旗杆,这样形成了鲜明的——

  生接:对比

  师:对了,这句话就是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女生读对比的前半句,男生读对比的后半句。体会体会这个对比句。

  师:体会到了什么?(可爱)

  师:是呀,这就是对比的好处,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这别具风趣的装饰的可爱表现出来?

  师:他读得怎么样?(抽生读、评价读、跟读)

  [门前种鲜花]

  师过渡:房前除了绿绿的瓜架,还有什么?

  师:对,有花。有什么独特、迷人的吗?

  谁来读读重点句子,我们边听边想象画面。

  师点击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朴素中带着几分……

  师:听了他的朗读,我们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眼前的情景呢?

  师点击图片:瞧,它们开得多欢呀!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吧!

  师: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师:谁来帮他解决一下?

  师:而且这些花依着时令顺序开放,一年四季都有花相伴。难怪作者说——(生接读)这真是一派——(生接读)

  师:我们从门前来到屋后,那是什么?

  师:又是乡下一道独特的风景。独特在哪里,谁来读读?

  师出示句子:几场春雨……

  师:这句话美在哪里?

  师:你能边读边做“探”出头来这个动作吗?

  师:多可爱的小笋芽呀!告诉老师,你探出头来想干什么?

  师:多好奇,多调皮呀!就用这种语气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师:写得这么形象生动的句子,我们把它背下来吧!

  师:会背的同学起立,一起背一背。(师出示相应的画面)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一幅雨后春笋的美丽画面。

  [鸡鸭]

  师:我们乡下的植物生机勃勃,富有情趣,动物们也不甘示弱,谁来读读描写鸡觅屎的这一段?

  师:谈谈你的体会吧!从哪里感受到的?

  师:多温馨、多威武啊!

  师:那河中的鸭子呢?谁读读?

  师:你觉得这鸭子生活的怎么样?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师:好,带着我们的真切感受美美地读读3、4自然段。

  师:又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是城里无法找到的.风景。

  师小结:这些动物、植物和人快乐、和谐地生活在一起,真像一个大家庭。

  [门前吃晚饭]

  师:欣赏完我们乡下白天独特迷人的美景,其实夏天的傍晚更令人陶醉。这么美的风景,你要怎么去欣赏呢?生:我们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多好的学习方法呀!那好,请喜欢这幅画面的小朋友起立,一起读读吧!

  师:同学们一定都有在自家小院吃饭的经历吧!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我们乡下人家的生活就是这么平淡,但平淡中带有和谐甜美,来,带着你们的亲身体验再读一读。(齐读)

  [秋夜催眠曲]

  师:秋天到了,我们乡下的夜里又是怎样一幅画面呢?

  师:书中是怎么写的?女生读给大家听听,男生闭上眼睛欣赏。

  师:男生评价一下,我们的女同胞读得怎么样?(根据学生情况,适时点拨,配乐朗读。)

  师:读得真好,老师听得都快睡着了!这秋夜梦幻半的美真是更令人陶醉。

  [思维拓展]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这里到了冬天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我们可以干些什么?请自己站起来说说,把你的快乐和我们一起分享。

  师:真是美不胜收,其乐融融。

  三、整体回顾,感悟中心。

  师:同学们,你们的交流你们的朗读,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看似平凡、普通的乡村生活竟如此美丽,美得朴素,美得动人。现在我们真可以大胆地、自豪地说(出示课件)生接读:我们乡下人家,不论春夏秋冬,不论白天黑夜,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老师也禁不住想吟诗一首(点击课件)

  师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我们的身边处处都是美,让我们拥有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做一个创造美的使者吧!

  四、课外美餐

  师:伴着欢快的乡间小路,我们赶快到课外去美餐一顿。请看——课外美餐,自由读。(同时播放歌曲)

《乡下人家》教案9篇(乡下人家教案设计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2篇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优点与不足

乡下的景色作文6篇 写乡下景色作文200字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2篇(乡下人家教学反思第一课时)

优选《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0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教学反思

乡下美景作文400字【优秀11篇】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优选12篇(乡下人家优秀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教案12篇 乡下人家 教案

《乡下人家》教学反思10篇(乡下人家 教学反思)

乡下人家优秀作文8篇(乡下人家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