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教案5篇 钱币美术教案

时间:2024-01-13 19:45: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钱币》教案5篇 钱币美术教案,以供参阅。

《钱币》教案5篇 钱币美术教案

《钱币》教案1

  一、 活动目标

  1、 体会钱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感知一些比较直观的特征。

  3、 认识元、角、分,并能进行换算。

  4、 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 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二、 活动准备

  1、活动材料: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的人民币若干。

  2、经验准备:会10以内加减运算、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三、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难点: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2、指导要点:通过情境的熏陶和体验,在指导下进行简单的人民币换算。

  四、活动过程

  1、进行"猜价钱"的游戏,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对钱币的注意。

  (1)、教师出示一个金元宝的储蓄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想要这个存钱罐吗?"

  (2)、提问"那你知道买这个存钱罐要多少钱吗?"教师引导幼儿猜价钱,"你猜得贵了、还是便宜了。"加深幼儿对数的大小的体会。

  (3)幼儿猜中后,请他们看存钱罐上得标签:18元。

  2、引导幼儿初步探索人民币的兑换:1元=10角。

  (1)、教师提问:"小朋友乘过城市公交车吗?它需要多少钱呢?"

  (2)设置问题情境:"可是如果身边没有1元的纸币和硬币,只有一些1角、两角的零钱,你该怎么办呢?"

  (3)、同桌两个小朋友可以拿出学具来摆一摆,比比哪个小朋友想出的方法多?

  (4)、幼儿操作钱币,教室巡回指导。

  (5)、幼儿分享兑换汇报的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拿?

  (6)、依据幼儿的表达,教师请幼儿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粘贴并展示出来。

  1元=10个1角=2个5角=1个5角2个2角1个1角=1个2角8个1角=3个2角4个1角"1元钱原来可以付10张1角,也可以2张5角。那么你知道1元等于几角吗?""那10角等于几元?"

  2、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元、角的关系。

  (1)、教师提问:"小朋友不仅认识了这么多人民币,同时也知道1元=10角,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道有趣的兑换题目。"

  (2)、教师出示图片:2角能换( )个1角。

  (3)、在操作中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换",如何是等价。

  (4)、在此基础上再出示其他各题:如1元能换( )张5角,1元能换()张2角。

  (5)、师生共同核对结果。

  (6)、请幼儿完成数学幼儿书第10页中的内容。

  教学反思

  1、教学活动准备充分,所用的真币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对幼儿很有吸引力。他们兴趣高,都乐于表现自己的想法、看法和做法,比如告诉幼儿人民币不能撕毁,这是犯法的,幼儿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把撕烂的钱币粘补好。通过给幼儿自己认真观察,给他们了解可以通过颜色、数字的不同,认识到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2、大班幼儿对数字有一定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完全可以展开“兑换”这一环节,我从简单的.2角兑换1角到5角兑换2角和1角,一步步引导幼儿掌握了简单的兑换关系

  3、老师适时把自己当成幼儿,既是活动的主导者,又是活动的参与者,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和老师打成一片。

  4、本次活动整个过程幼儿很活跃,超乎我本人想象中,以为会是枯燥的一节课,但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教材,更加要去了解幼儿。

  5、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在此基础上,加入故事情节,爱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故事让幼儿更深地了解人民币,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

《钱币》教案2

  活动目标:

  1、掌握20元的钱币兑换,进一步体验钱币与商品之间的等价交换。

  2、能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商品,制定购物计划,并愿意把自己的购物计划与同伴分享。

  活动准备:

  1、超市里带价格的商品图片,复印的钱币若干(包括1元、2元、5元、10元、20元)

  2、记录表格若干。

  活动过程:

  1、游戏“小小储蓄员”,复习10元以内钱币的兑换。

  导语:“你们都是最棒的储蓄员,怎么能把我的钱换成比它小的呢?”

  (1) 教师依次出示2元、5元、10元的钱币,引导幼儿用自己操作盘中的钱币(幼儿操作盘中有若干个1元、2元、5元的钱币)进行正确兑换。

  提问:

  ①“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2元的,请问怎么换?”

  ②“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5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③“小小储蓄员,请给我换钱,这是10元的,请问怎么换?还能怎么换?”

  2、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探究20元钱币的兑换方法。

  (1)倾听故事:《没零钱的聪聪牛超市》

  (2)讨论:“怎样帮助聪聪牛把20元钱换成零钱?”并引导幼儿想出20元钱可以换成2个10元钱。

  (3)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请两个小朋友一组用操作盒里的零钱随意搭配组成20元钱,组成以后,再数数你用了几个1元?2元?5元?10元钱?把个数填在记录表里。”

  (4)探究20元钱的多种兑换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互相帮助并想出多种20元钱的兑换方法。(如:20元钱可换成10元和5元和2元和2元和1元;还可以换成4个5元的…… )

  3、制定并分享购物计划

  (1)提问:

  ①这是聪聪牛超市里的商品图片,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商品?

  ②每种商品多少钱?你想买什么?

  (2)出示购物计划记录表,示范讲解记录方法

  引导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要买的东西,并把你想买的'东西画在记录表上,记下它的价格。(教师指导幼儿用图画或剪贴的方式把选择的商品记下来;选商品时选一样,记一样。)

  (3)请小朋友互相讲解购物计划,教师及时纠正幼儿的错误。

  活动延伸:

  1、请家长根据幼儿购物计划记录表与幼儿一同计算所需的钱数。并根据计划的可行性带幼儿到超市购物。

  2、活动区活动:

  (1)超市:请幼儿用20元钱进入超市购物。

  (2)数学区:请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20元以内钱币兑换。

  附表1:20 元组合记 表

  姓名:

  钱币面值 ( )个 一元 二元 五元 十元

  附表2:购物计划记录表

  姓名:

  商品名称

  (可用图表示) 价格 合计

《钱币》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钱币碰撞,发现用几块钱币碰撞会碰同等数量的钱币,初步感受动量守恒。

  2、根据实验操作过程,按要求进行记录。

  3、体验感受动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重点:通过钱币碰撞,发现用几块钱币碰撞会碰同等数量的钱币,初步感受动量守恒。

  活动难点:根据实验操作过程,按要求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木质挡板、钱币、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引导幼儿感知钱币对对碰,介绍活动材料和实验方法。

  师:“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些钱币,我们用钱币来玩一个对对碰的游戏,在轨道里共有5块钱币,用1块钱币去碰撞其他4块放在一起的钱币,看看你会发现什么。

  二、基本部分

  (一) 幼儿第一次实验操作1块钱币碰4块钱币。教师个别指导。

  师:你刚才用一块钱币去碰撞发现了什么?原来是有一块最远的钱币被撞出去了。

  (二)认识记录表,了解记录方法,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记录。

  师:进行完钱币碰撞后要把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的,用一块钱币则在左表格中写数字1,右边表格记录被碰出钱币块的数量。

  (三)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操作,2块钱币碰3块钱币。

  师:这次用两个钱币碰三个钱币,你猜猜看,是不是前面三个硬币会碰出去?

  教师个别指导,实验完成之后,填写记录表。

  (四)幼儿进行第三次实验操作,3块钱币碰2块钱币,教师个别指导。

  师:那这一次用3块钱币碰前面2块钱币,是有几块钱币会碰出去?幼儿讨论猜想实验结果。

  实验完成之后,填写记录表。

  (五)根据实验操作和记录表进行总结

  小结:用几块钱币去碰,就会被碰出同样数量的'钱币。原理是后面钱币的速度通过撞击传递给最前面的钱币,总是会保持总体的动量守恒,初步感受动量守恒。

  (六)在生活中,冬季奥运会的滑冰接力赛,当开始接力时,后面的队友会使劲推前面的队友。就是想把速度传递出去,让队友可以快速加速。

  三、结束部分

  幼儿自由进行钱币对对碰游戏,进行更多探索,如4快钱币碰一块钱币会发生什么。

《钱币》教案4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

  2、在购物中学习算账,懂得货币面值的换算。

  3、了解钱币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对钱币的运用产生兴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一元、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的钱币。(一元的人民币十张和五元的人民币两张)

  2、经验准备:孩子已有一定的数的组成和分解及加法运算的能力。

  3、烧烤店和快餐店学习资源中心

  活动过程:

  1、谈话活动:谈论钱币——老师出示钱币,问问孩子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家里有吗?它有什么用?在什么时候我们要用到钱?请孩子说一说自己身上的衣服、书包、鞋、家里的玩具都是怎么来的?

  2、认识钱币面值

  (1)教师:这些钱币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2)引导幼儿观察钱币,从钱币的'大小、颜色、花纹、数字等方面分辨钱币。

  (3)引导幼儿认识钱币,如纸币——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币——一角、5角、1元。能根据纸币和硬币正确的区分。

  3、钱币比大小

  (1)出示10元和1元,教师:这两张钱哪张面值大?买点东西多?

  (2)引导幼儿比较1元、5元、10元钱币面值的大小,知道他们的兑换关系。

  (3)引导幼儿迁移生活经验了解:5元比1元买到的东西多,10元等于两个5元。

  4、数数多少钱

  (1)教师将钱币随意组合,引导幼儿观察并数一数一共多少钱。

  (2)多次组合钱币,引导幼儿数数多少元钱,进一步认识不同面值的钱。

  5、付钱的方法

  (1)教师出示带有价格标签的各种物品,请幼儿取出相应的货币,加深幼儿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操作活动可反复进行)

  (2)引导幼儿发现有不同的付钱方法。

  6、分组游戏活动

  (1)场地有各种烧烤用具、物品,上面标有价格,有的幼儿做售货员,有的幼儿做顾客,让幼儿学习使用货币。

  (2)快餐店。

  (3)巩固幼儿对钱币的认识及应用。

  7、师幼共同收拾学具。

《钱币》教案5

  一、设计意图

  钱币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认识钱币是生存的基本,在学习《9的加减》的基础上让幼儿自身投入到钱币的买卖游戏,进一步来学习《10的组成》这堂课。

  二、学习目标:

  1、会说出自家附近的.景象(或商店、物品)。

  2、可以分辨两种以上的钱币。

  三、活动过程:

  1、讨论:

  “你的家附近有什么?”“有什么商店?”(可画成图画)

  2、买卖游戏:

  小朋友当钱币,男生每人代表2元,每个女生则为1员,由老师当杂货店老板。

  (1)、请小朋友随着老师的铃鼓声音自由走动,当铃鼓声停止时,老板会问:“要买什么?”

  小朋友回答:“糖果(或其它答案)”

  老板:“一包糖果要5元。”

  小朋友必须凑齐5元的组合,例:2个男生加1个女生,或5个女生一组,凑足钱数后的那一组立刻蹲下来。

  (2)、玩一会儿以后,请一位小朋友当老板,老师则加入幼儿行列。每次买的金额总数勿超过10元。

  3、认识各种钱币

  (1)、硬币:1角、5角、1元。

  (2)、纸币:1、2、10、20、50、100元。

  (3)、硬币、纸币混合做比较。

  4、全班制作糖果

  (1)、玻璃纸糖果

  (2)、蜡光纸糖果

  四、活动延伸

  本活动的作品可延为“糖果店”主题(开店卖糖果)。

《钱币》教案5篇 钱币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中国钱币收藏交易网1980年钱币收藏价格价值3篇 1980年钱币收藏价格表

中国钱币收藏交易网_1980年1元钱币收藏价格有多少3篇(1980年钱币收藏价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