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上海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以供借鉴。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1
20xx年4月2号—4号,山东省古诗文教学研讨会在烟台龙口举行,我在参会的同时,有幸执教了李白的《行路难》一课,《行路难》是李白遭遇仕途坎坷之时所发出的人生感慨。李白——生逢大唐帝国的鼎盛时期,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得到君王的赏识,天宝元年,他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只把李白看做文学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华为宫廷生活做点缀。而李白那种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性格也与权臣们格格不入。在宫廷不久即蒙受谗言,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发落出来。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这首诗写在李白无奈离京朋友为他送别之时
课堂教学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我想:语文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能从语文课的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体味一种人文精神的关怀。我们要用美的艺术形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审美情操,使学生受到艺术美的熏陶,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观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通过不断地磨课,我感觉:要出一节自己感觉满意的课,不经过千锤百炼是不行的!对这节课我一次次的教学设想被推翻,又一次次建立新的教学设想,真是“不断磨练,不断完善”,对这节课,我体会最深的有如下几点;
由谈李白自然导入课文,再由李白的“嗜酒”过渡到面对美酒佳肴难以下咽,在此基础上走进课文探寻缘由。
在“读准、读顺”环节遵循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当的`课堂上可能自己一提到“节奏”问题的时候,有一些突兀,学生们没有很好的理解我的意思,把如何读好一首诗歌的方法一一推荐了出来,或许更换一种问的方式会更好,比如:如何停顿 在整体感知环节中,我通过适时地展示背景,增强学生们对于诗的了解,诗歌,我个人感觉不适合翻译出来,学生们“一望而知”但是具体说说,又无从谈起,当给他们一个背景帮助之后,使得他们慢慢向诗境靠拢。
在“读细、读情”环节,我设计了:“我从诗歌中的什么地方(字、词语、句子),读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难”, 我这样认为的原因是什么?”此环节设置是想达到:教学生一种方法,具体可抓;当再次背景引入的时候,想通过背景的拓展,螺旋问题的上升,实现问题的勾连;在这个环节的最后实现了“以诗解诗”的目的。标点符号的改动,语气助词“啊”的增加,想让学生的朗读过程出现层次感,最终达到“诗无达诂”的目的。
在“读理、读人”的环节,回归到“难”的主线,当李白面对“难以下咽(食物);难以施展(抱负);难以选择(前路);三个方面的呈现也是想提示学生进行背诵,最后李白的诸多方面诗词想告诉学生“李白不止一面”,让学生在课外的诗词拓展方面有所收获!
当然本节课也有诸多遗憾之处,例如:首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方面,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读出层次,读出感情,还需要再多多努力;其次,当学生的朗读很出彩的时候,没有给予肯定到位的评价,同时在鼓励其他学生的勇敢试探方面还是需要我再加大功夫。
李白的《行路难》是他在“跋涉”他自己的梦想征途,其实,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何尝不是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着一场场梦想的“跋涉”呢?每一次课堂的师生共同学习和收获都是这趟梦想征途上独有的风景,我愿意且思且行!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积累运用语言心理神态动作和环境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写作方法。
2、感悟文中儿童“中士”坚守诺言不失信的品质。
3、探究生活中的类似现象,联系自己的阅读,与课文作相同或相反的比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 用一句话来说说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再读课文,进行圈划体会
1、圈出描写小男孩外貌的句子,进行圈划提问
A很小的男孩子,七八岁的模样。
B长有雀斑的小鼻子,他的短裤很短,不用腰带。
2、圈划描写小男孩心情的句子,小组进行讨论体会,交流。
A低下头,哭得又响又伤心。
B但是他连忙甩开了我的手,说:“我不能,我不能。”
C孩子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说:“我想他们走了。”
D他快乐极了,快乐得甚至叫出声来。
3、圈划能体现我对小男孩看法变化的词语,加以体会。
(板书:有病 笑出来 省悟 愿意“帮忙” 紧紧“握手”)
4、教帅小结:这篇文章就是通过这些语言,心理,神态动作等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合作探究
1、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喜欢文中的小男孩吗?为什么?
2、在现实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
(与课文作相同或相反的比较,讨论守信的可贵,不守信用的危害)
布置作业: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片段。
2、写一篇读后感。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句:甚、自、予、焉、者、鲜。
2、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心中中正耿直的君子之道。
3、理解作者通过描写莲花美好形象来表达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追求,从而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并体会对比烘托的作用。
重点难点:
1、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学习烘托的写法。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爱莲说》,说说课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明确:解题:爱莲说,阐述喜爱莲花的道理。“说”, 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或阐述道理。
2、请学生看插图,问:图片上是一朵——(学生说莲花/荷花);了解莲花的多个别名,体现世人对莲花的喜爱。请学生用一句诗形容图片中的荷花:映日荷花别样红。诗人爱莲的红艳,而理学家眼中的莲又有什么可爱之处?
简介作者,理学鼻祖。重思考,讲道理。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说说作者为什么“爱”莲?
1、抽读课文,抽查难译的字词句。
正音:明确:蕃(fán)、淤(yū)、濯(zhuó)、清涟(lián)、亵(xiè)、隐逸(yì)
正义:可、者、甚、蕃、独、自、出、濯、中、通、蔓、枝、植、亵、焉、谓、鲜
特殊句型:判断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2、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课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说说莲花有哪些特点是作者“独爱”的?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所喜爱的莲花形象: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齐读)
释义: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树立。 亵玩:玩弄。
归纳:
莲花:高洁(不同流合污、不攀附、挺拔、笔直)、亭亭玉立(端庄)、表里如一。
作者对莲的喜爱,不仅仅是把莲当花一样来喜爱,而且把莲比作人中的君子来爱。
三、知识学习,深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交流讨论,具体说说作者眼中莲花有哪些可爱之处?抓住特点,概括。
主要从外形、香气、气质来阐述。
外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中间是空心的,贯通(儒道佛通畅)。外面是笔直的茎秆,一茎一花,专一,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亭亭净植”,植:树立,具有特立独形的外表特征,高挺也告诉我们作者具有独特的、表里如一的性格。
香气:“香远益清”,莲花香淡而不俗,在清风的.吹送下发出清幽的香气。暗示着作者的高尚品质。
气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清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端庄,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但是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被洗涤过,也不显得妖媚,只可以让人远远地观赏,而不能被人玩弄。从这两句话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喜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行,也暗示着作者的性格。
2、托物言志”
归纳概念
古人常用的写作手法,它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在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和君子有很多相似之处。
拓展延伸:
为学生提供其他“托物言志”类文章。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问松高直,待到雪化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中。
四、本文为什么还要写牡丹、菊花?它们分别比喻什么?
明确:对比,烘托出莲花的高洁。牡丹,喻权贵;菊花,喻隐士。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正音,积累字词:惬意(qiè)、裂缝、避难、穿梭(suō)、车轴、轨道、稀世珍宝、灵丹妙药、源源不断、健步如飞、世外桃源;用“多彩多姿”、“源源不断”、“世外桃源”造句。
2.口语训练设计目标:
分段朗读课文,感受科技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
3. 阅读需要的核心问题目标:
理解科幻类文章基于现实,发挥想象的特点;感受科技类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科学性;体会作者对未来科技进步发展的美好愿望和乐观态度。
4.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
这是一篇科幻类的文章,根基于科学,表现魅力源于艺术,关键要突出“幻”字,即想象力的展现。请同学们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篇“神舟七号”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相信大家从小就对神秘的天空或者宇宙抱有着幻想,渴望到太空中去旅游一次,我们虽然不能乘坐“神舟七号”上天去,但是让我们跟着作者莫幼群一起去游历一下这童话般的太空城吧!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1.同学散读,初步感知童话般的太空城究竟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2、理清文章的思路(以游历前——太空漫游顺序为依据)
第一段:(1——5)漫游之前的神秘猜测,介绍了空天飞机的制造原理、功能和优越性。
第二段:(6——24)围绕“童话般”的想象展开对太空城的描述,具体从形状、具体设施、居民生活娱乐、气候、工农业等角度进行详细地介绍。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1)“它究竟是个什么样子,阳子想象不出来。”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
答: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即太空城。并且通过反问语气,引起读者兴趣。
2)文章题目是“童话般的太空城”,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空天飞机”?它有哪些特点?
答:因为他们必须乘坐空天飞机才可以抵达太空城。它是既能在大气层里,又能在太空飞行的'飞机。有“水平起飞”、“适应不同需求”、“备有火箭发射器”、“飞行速度极快”四个特点。
2、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童话般的太空城?”
外形
像一个巨大的摩托车轮,车轮朝上,连着的车轴朝下。
运行
像地球一样,可以自转,也可以绕太阳公转。
光与热的供应
通过圆环壁上的窗口的关闭,调节阳光的进入和控制热量
人们的出行
1)穿太空鞋增加重力;2)穿鸟形服飘飞。
房屋建筑
不需要根基,用人造板搭建出各种神话般的宫殿
农场
在失重的条件下,植物生长得特别快,特别好。
气候
可以任意调解
工业
远离居民区,绝不会构成污染。
把生产出来的“稀世珍宝”和“灵丹妙药”,源源不断地送回地球,造福人类。
住宅区
生活设施完备,生活十分以惬意。
救治条件
设立了“避难所”,应对突发事故。
休闲娱乐
太空城剧场正在上演大闹天空,表演非常精彩。
睡觉
在太空中悬空睡觉,体力恢复比在地球上快上几倍。
3、比较太空上的生活和地球上的生活,你更喜欢哪一个呢?为什么?
明确:有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够说出两件事物的区别。
四.口语训练 感受说明文句子的精准性:
1、说说这篇说明文中,哪些句子是炼字用词很好的?
说明文的语言
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首先是其对说明事物特征、性质的作用。
其次是说明的严密性、科学性。
第三是形象性、生动性。
例句:
1)现在的太空城据说能容纳一万多人呢。
2)太空城坐落在离地球38万公里的轨道上,飞机能飞那么远吗?
3)空天飞机的速度极快,是音速的二十五倍。
4)车胎其实是一个空心的大圆环,直径约为1600米。
5)在太空城里,一切物体的重量都只有地球上重量的十分之一。
6)据统计,约有400种的面上无法制造的合金,能在太空工厂里制造。
7)时而飞到四五米高的空中,真好像天仙下凡一样,精彩极了。
8)由于太空中没有白天黑夜,所以窗口是可以调节的,只要调整采光的角度,就可以调节昼夜的长短。
五.艺术手法
科幻类的文章,根基于科学,表现魅力源于艺术,关键要突出“幻”字,即想象力的展现。文章运用比喻等,从多角度展开想象,带领读者领略了一个多样化、可感的童话般的太空城。
六.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篇“神舟七号”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七、作业
1.基础题:
1)抄写:惬意(qiè)、裂缝、避难、穿梭(suō)、车轴、轨道、稀世珍宝、灵丹妙药、源源不断、健步如飞、世外桃源;
2)用“多彩多姿”、“源源不断”、“世外桃源”造句。
2.选做题:
1)书p76阅读的第一题。
2)书p76阅读的第四题。
八、质疑教材:
文章的语言不够生动形象。
九、教学建议
导入新课:以“神舟七号”太空之行为话题,引起同学们的兴趣,一起“参观”童话般的太空城。
上课:阅读沉浸,圈划讨论太空城有哪些特点(从生存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救治条件讨论),句子赏析。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写一篇“神舟七号”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从中懂得仔细观察,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练习朗读、理解福楼拜的话。
教学难点:
根据福楼拜教给莫泊桑的写作方法,灵活运用,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借助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语言文字,初步感知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揭示课题,读题。
2、简介莫泊桑
莫泊桑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引起轰动,以后又陆续发表了许多作品。
3、激趣谈话: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作品的,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他是怎样拜师学写作的呢?
4、出示课文插图,说说莫泊桑的神态。板书:虚心求教。
师:是啊,莫泊桑正是这种对文学的孜孜追求,这样虚心向文学大师求教,勤奋好学,才成为了一位的小说家。再读课题。
二、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课前同学们已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也来展示同学们的勤奋和好学。
2、展示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
简陋吆喝烙印咖啡揣摩篝火孜孜不倦直截了当
指读,相机正音(“孜”是平舌音,“陋、烙”的声母是边音)。
(2)你认为生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生说说,师示例范写。生描红。
(3)再读词语,说说词语的意思。
课文是怎样运用这些词语的?
3、读通课文。
(1)开火车读课文。
(2)见机指导读正确、读通顺,生评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拜师”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层次。
3、自由读课文,说说拜师的经过。
(1)指名说经过。
(2)用自己的话说说福楼拜的教与莫泊桑的学。
师:教有良方,学很勤奋,拜师后的莫泊桑终于写出了很多有世界影响的名著。
过渡:那么,作为名师的福楼拜,你知道多少?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四、精读第一段。
1、简介福楼拜
2、自读第一自然段,圈画出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3、交流
(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2)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用自己的话说说拜师的原因。
5、指导朗读。
五、小结
六、作业
语文补充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3、从莫泊桑和福楼拜的对话中,懂得,不断积累,勤奋练习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由之路。
4,学会仔细观察写细节。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福楼拜的循循善诱和莫泊桑虚心好学、勤学苦练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理解体会福楼拜的三次说教,明确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去努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莫泊桑诚心拜师求教,福楼拜精心赐教。
(出示)“莫泊桑把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头”
师:莫泊桑把老师的哪些话牢牢记在心头?
2、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莫泊桑几次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每次都说了些什么?所说的话中哪句话最关键?默读课文,圈画重点词、句。
3、引导朗读第一句:“是你的功夫还不到家。”
①福楼拜是针对什么说这句话的?
②从他直截了当地说,可以看出福楼拜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福楼拜认为必须怎样做才能使功夫到家?
4、朗读第二句:“怎么能说没有什么东西好写呢?”
①福楼拜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
②莫泊是怎样的心情?
③指导朗读福楼拜讲的这句话,想象福楼拜那娓娓道来的样子,对“滔滔不绝”加深感悟。
④指导分角色朗读,结合课文插图,将师生对话的情景再现出来。
5、交流第三句话:“光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和没有写过的特点。”
①为什么说这句话在这段中最关键?下面的哪些话分别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②这些再次说明福楼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③对福楼拜的教诲,莫泊桑有什么反应?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④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要有发现的眼睛——第三只眼。
⑤指导朗读。
6、小结:课文写莫泊桑拜师的经过,共写了他三次求教的情况,着重写了师生二人的对话,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看出什么?
(一是师生二人一个善教一个勤学的特点,二是写好作品必须从哪些方面方面去努力。)
7、齐读课文第二段。
三、精读第三段
1、过渡:再读三句话,莫泊桑牢记了老师的话吗?
2、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莫泊桑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3、齐读,进一步体会莫泊桑的勤奋好学。
四、总结讨论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你打算今后怎样向莫泊桑学习?
请学生各抒已见,师适当表扬鼓励。
五、作业
小练笔:观察身边同学,写出衣着、性格不同的两位同学。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教案5篇(上海沪教版语文六年级)相关文章:
★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4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小学三年级写人的作文300字3篇(小学三年级写人作文300字我的妈妈)
★ 五年级写事的作文300字6篇(一件什么的事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