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经典4篇(教案科学教案)

时间:2024-02-12 14:3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科学教案经典4篇(教案科学教案),供大家赏析。

科学教案经典4篇(教案科学教案)

科学教案经典1

  活动目标:

  1、体验万花筒图案变化带来的美妙感受及自己制作万花筒的乐趣。

  2、能自己拆装、组合万花筒,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多少等因素有关。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自制一个万花筒(制作材料:塑料片和锡箔纸做成的"镜片",每位幼儿3片;牙签盒、桌面垫板卷成的.筒各1个)。

  2、自制的碎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以谜语导人课题:小小花瓶,身藏百花,转来转去,千变万化。

  2、引导幼儿观察万花筒,通过自己拆装探索万花筒的秘密。

  (1)组织幼儿自由欣赏自制万花筒,发现它的千变万化,激发起探索的兴趣。

  (2)引导幼儿自己拆开万花筒,观察其结构,了解万花筒里有三块长方行的镜子,有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花片,还有装花片的小盒子。

  (3)指导幼儿探索形成美丽图案的奥秘。逐步实验:物体在1面、2面镜片前分别是什么样子,3面镜片应该怎样排列才会出现千变万化的图案。从而发现物体成像与镜片的多少、排放角度、花片的多少等因素有关。

  3、帮助幼儿组合安装好玩花筒、继续观察探索。

  活动延伸:

  更换不同的花片探索转动效果。

科学教案经典2

  活动目标:

  1、对电池产生兴趣,初步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2、乐意参加安装电池的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3、愿意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活动准备:

  常用电池若干个(1、2、5、7号,)

  大小不同的电筒若干个(分别使用1号、2号及5号电池)

  录音机、磁带 黑猫警长图片电视机、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常用电池的外形特征,尝试从多角度发现电池的差异。

  1、 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桌子上有什么?”(电池)“这些电池一样吗?”(不一样)“它们有那些地方不一样?请你从篮子里分别拿两个不一样的电池来比一比,找一找。”

  2、幼儿操作,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去比较,鼓励幼儿与同伴一起操作、交流。

  3、幼儿交流。

  你们发现这些电池那些地方不一样?”

  师生共同小结:我们发现这些电池的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粗细不一样…

  “这些电池有没有一样的地方?”

  师生共同小结:这些电池的一头都有一个小帽子,另一头都是平的或是凹进去的。

  二、初步了解电池的用途,并探索为大小不同的电筒安装电池。

  1、教师提问:“这些电池有什么用呢?”

  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讲述,了解电池的用途(能让电筒亮起来;让电动玩具动起来;让录音机响起来…)。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录音机里装电池的情况,并放录音让录音机响起来,引起幼儿安装电池的'兴趣。

  “刚才是谁呀?”(黑猫警长)

  “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怎么帮?”

  教师提供不同型号的电筒,让幼儿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选择、自由操作安装电池,让电筒亮起来。

  3、幼儿操作结束,教师组织:“请装好电池的小朋友赶快把亮起来的电筒去送给黑猫警长!”(教育幼儿要节约用电)

  4、请幼儿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一起讨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样装电池的,电筒才会亮起来?”

  教师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举典型事例。

  5、师生共同小结:电筒的大小不同,它们也需要大小不同的电池,大电池装在大电筒里,小电池装在小电筒里。为电筒安装电池时,要让电池上有小帽子的一头先放进去,第二个电池也是一样,然后盖紧盖子,打开开关,电筒就会亮了。

  6、再次放录音,结束活动。

  延伸活动:

  1、让活动中没有正确安装电池的幼儿继续操作练习。

  2、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使用电池的物品,并尝试自己安装电池。

  活动结束:

  环保教育:不乱扔废旧电池。

科学教案经典3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各个感官的作用,认识西瓜的特征。

  2.科学探究

  初步运用多种感官,对西瓜进行多角度的观察,能依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感官观察,并能描述观察过程和观察结果。

  3.科学态度、STSE

  意识到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大意义,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初步树立保护自己和他人感官的意识。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西瓜(完整的'和纵切一半的),湿纸巾,塑料小叉子或牙签,小餐碟。

  教师准备:水果刀,砧板。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教师出示西瓜,提出学习任务:学习科学,让我们从观察开始。首先,我们以西瓜为例学习怎样观察。

  (二)新课学习

  1.整体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完整的西瓜

  (2)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用眼看、鼻闻、手摸、手拍并且耳听等方法观察。

  (3)交流观察后的发现。例如西瓜的形状、颜色、花纹,拍打时的声响等。

  2.由外到内继续观察西瓜

  (1)分发材料:各组1份事先切开一半的西瓜

  (2)各组由外到内继续观察

  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将感官、功能和可发现的西瓜的特征结合起来(如: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等。

  3.品尝西瓜,描述味道(舌——味觉——味道)

  4.小结

  说一说:西瓜是什么样的?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用各种感官对西瓜的不同方面都进行了观察,才能对西瓜有比较完整的认识。

  5.讨论延伸

  上述感官除了帮助我们观察西瓜的方方面面之外,在日常生活中,感官还帮助我们发现了什么?

  6.保护感官

  (1)辨识哪些行为有损感官健康。

  (2)总结正确保护感官的方法。

  (三)讲述法布尔的观察故事。整理材料、下课

科学教案经典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菊花的多种颜色和姿态,知道菊花是多种多样的。

  2、使幼儿知道菊花是秋天里美化环境的花,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护花卉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菊花盆景若干。

  2、幼儿操作材料画面“美丽的菊花”。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菊花,概括出它们的特征。

  提问:你们桌上的是什么花?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闻闻,说说: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幼儿从花、茎、叶观察菊花特征,如花开在茎的顶端,花的'形状、颜色,叶子边缘有锯齿等。

  幼儿回答后,师小结。

  2、引导幼儿讨论菊花开放的季节及其与人们的关系。

  提问:“菊花是什么时候开花的?秋天你可以在那里看到菊花?人们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菊花?(美化环境,菊花还可做清凉饮料,泡茶喝,菊花的香味能治头痛)”你喜欢菊花吗为什么?你还知道那些花也是在秋天开的?

  3、小结:这些花儿都非常漂亮,人们种许多花,让花把我们生活的地方装扮得更漂亮,更美丽,我们大家都要爱护它。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操作材料上画菊花。

  活动反思

  在活动设计和进行中,观看菊花的时候,孩子们有些按捺不知心中喜悦,摸摸、闻闻、说说,参与的兴趣十分浓厚。但在交流时,孩子们只停留在颜色的表达上,对菊花的外形的描述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缺乏经验。因此,活动中,教师讲述的成分多了一些,可在课前告知家长,先带孩子观察了解一些菊花的知识,这样活动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会更浓,讲述更积极,效果更好。

科学教案经典4篇(教案科学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大班语言教案5篇 大班语言精品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5篇(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实用的科学教案优选4篇 科学优质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大全3篇 大班科学区域教案

经典中班教案7篇(中班教案大全集)

消防安全的教案经典12篇 《消防安全》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4篇 小学数学教学教案范例

小班科学教案:兔子6篇(科学领域小兔子教案)

小班科学教案灯光12篇(小班科学灯泡亮了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经典3篇(小学语文优质教案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