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高中音乐教案10篇(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以供参阅。
高中音乐教案1
课题:影视音乐
课时:一课时
年级:高一年级
课型:音乐鉴赏教学目标:
1、能认真欣赏本课的影视音乐,了解影视的发展过程,对影视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2、能区分主题歌、插曲、主题音乐及场景音乐。
3、了解和熟悉经典的电影音乐,并能哼唱出你喜欢的电影主题音乐(主题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一段经典电影视频《咒怨》(恐怖电影),我将播放两遍,第一遍是不带声音的,第二遍的带声音的,让学生说出这两遍
的区别。
教学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在影视中,音乐的作用及重要性。
二、影视音乐发展的简要历程
1、默片(无声)时期
2、起飞时期
3、专业化时期
三、影视音乐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概念(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音乐叫影视音乐)
*互动环节(课前考考你)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一)、影视歌曲
1、主题歌——《泰坦尼克号》
剧情简介:(引导学生回忆)。
电影《泰坦尼克号》是根据1912年4月10日,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后,整艘船沉没大海的真实海难改编而成。
这部影片空前地卖座,全球票房收入为18亿3540万美元,位居全球历史票房的第二名,仅次于詹姆斯·卡梅隆指导的另一部影片,于20xx年上映的《阿凡达》。
由席琳·迪翁演唱的《泰坦尼克号》主题曲《MyHeartWillGoOn》,创造了流行音乐历史上最大单曲唱片的销量纪录1800万,堪称英文歌的经典之作。
(观看视频)
这首主题歌在剧中几次出现的所表达的含义。
补充:用音乐表现出当时社会的等级差别,以及生活环境、生活习俗的差异。
2、插曲——《我以为》
观看视频引申插曲的概念
(二)、影视音乐
1、主题音乐——《辛德勒的名单》主题曲
剧情简介:(加强对音乐的理解)
主题音乐——是一段完整的音乐段落,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是影视剧的核心音乐,与主题歌一样,它对影视剧内容、思想情感和人物形象有揭示和深化作用,并起到贯穿全剧剧情、统一作品艺术风格的作用。
设置问题:音乐在影片中起什么作用?
(具有贯穿发展的作用,具有推动剧情发展的意义。主题音乐在剧情中是多次出现,形成贯穿发展的连续性。)
《辛德勒名单》配乐的主题结构完整,是常见的三部曲式。在短短的忧伤的引子之后,小提琴如泣如诉地奏出了主题乐段。这贯穿在全片中的哀婉动人的旋律,完全游离于画面之外,从宏观的角度刻划了一灾难深重的民族的心理历程。
聆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结合画面,欣赏影片中第一次完整出现主题音乐的片段。
2、背景音乐(场景音乐)——《辛德勒的名单》之《只差一步》
这部影片插入了大量的`背景音乐,在舞会上的这首《只差一步》卡洛斯·加德尔Garde这首华丽而高贵动人的探戈名曲,出现在众多电影配乐中,是阿根廷探戈舞曲的极致代表,也是全世界乐迷所最为熟知而深深爱上探戈旋律。
这首Tango风格的曲子,曲式为ABAB,首段呈现慵懒以及幽默的
口吻,进入到B段转小调,转而呈现激情的感觉,接着又转回大调。由小提琴和口琴作对位和声的表现。两个部分那种前后矛盾而又错落有致的风格充分的展现了探戈舞中两人配合的默契。
(设置问题)这首曲子出现在剧中又有怎样的感觉呢?
四、随堂测验
聆听一段音频回答音乐片段在影片中属于什么题材?
五、课堂小结
影视音乐在影视作品中有哪些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
?推动剧情的发展
?渲染气氛
以上为本节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高中音乐教案2
活动形式:钢琴课
活动内容:《青蛙跳舞》
内容分析:
《青蛙跳舞》是《幼儿钢琴基础教程》第一册的曲子。难易程度方面属于难度较高的曲子,因为乐曲里面不仅有跳音与保持音及双音的不同演奏形式、有强、弱等感情标记,而且在识谱方面音符的跨越性比较大,还有三个最近刚学的的音符。再者,要弹出乐曲特有的意境也需要用心去体会。总之,这首乐曲学习点较多,是一首比较有价值的幼儿钢琴练习曲。
活动目标:
1、感受《青蛙跳舞》所描写的意境。
2、熟练的识谱、唱谱,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根据调式找出曲中的变化音,认识曲子中“跳音、保持音、休止符、强、弱”等标记。
3、分手练习,能比较流畅的弹奏,边唱边弹。乐曲节奏准确。能准确表现四三拍的`节奏特点
4、简单了解作曲家“丁善德”及代表作品。
活动重点:
识谱、分手弹奏
授课对象:
王晓语邱泊斐、苗淑沛
活动准备:
曲谱一份、音符多个、录音机、青蛙图片一张、教师准确的示范演奏、音乐磁带《捉迷藏》
活动过程:
一、以“小音符捉迷藏”的形式,引导幼儿复习高、低音谱表上学过的音符。重点复习与《青蛙跳舞》相关的音符。
二、教师出示青蛙图片,告诉幼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有关小青蛙的曲子。
教师示范演奏,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识谱、唱谱
1、出示高音谱表上的乐谱。
①请幼儿观察“这是几拍的曲子?”(3/4拍,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三拍)
“音符上有什么标记?”(引导幼儿说出跳音,保持音记号)
“都有哪几拍的音符、各唱几拍?”(四分跳音,附点二分音符,各唱半拍,三拍)
“有变化音吗?”(引导幼儿看谱号后面的调号,知道是G大调,变化音为#F)
②教师引导幼儿演唱高音谱表上的乐谱,用节拍器伴奏。
要求:节奏准确,跳音要唱出来。
③教师弹琴,幼儿人手一本书唱谱。
④幼儿一一演唱,检查幼儿的识谱情况。
2、出示低音谱表
①“你看到了哪些标记?“(休止符、双音跳音)
②“休止符有几种?”(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各休止1小节及1拍)
“双音由哪些音符组成?”(请幼儿在钢琴上找出并弹出来,教师逐一检查)
③“双音像什么?”(青蛙的叫声,初步感受乐曲的意境)
四、幼儿练习弹奏,教师指导
1、先练习右手部分,教师示范讲解跳音弹奏要领:乐曲活泼、可爱、可用指尖部分把跳音弹出来,弹轻巧。
①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唱边弹,节奏准确,跳音要弹的有跳跃感。
②逐一检查右手的弹奏。
2、练习左手的弹奏。
①教师示范、讲解。重点讲解双音的弹奏要领:手指准备好,有跳跃感,要利用好休止符的时间来快速的找下一个双音,双音下键要统一,音色要统一。
②幼儿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要求边弹边数拍子。
③教师逐一检查左手弹奏
3、幼儿自由练习左、右手。
教师根据幼儿在弹奏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指导。
五、幼儿欣赏教师的完整弹奏,感受乐曲的意境。
幼儿听乐曲自由表演。
六、欣赏丁善德的代表作《捉迷藏》结束。
高中音乐教案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歌曲的赏析以及对《风云儿女》片段欣赏,体会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体会歌曲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女的凄楚生活及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之情。
【难点】
了解歌曲创作背景,通过学习作品《铁蹄下的歌女》,激发爱国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播放《义勇军进行曲》,提问:每当国歌响起时,你会有一种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当这首《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就会有一种自豪感,立马想到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爱国情怀。这首著名的《义勇军进行曲》选自电影《风云儿女》,在这部影片当中还有一首著名的插曲,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铁蹄下的歌女》。
(二)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铁蹄下的歌女》并提问:这首歌曲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是一种悲痛的情绪。
2.教师介绍电影《风云儿女》
这首《铁蹄下的歌女》是电影《风云儿女》插曲,影片讲述了在抗战时期,只顾享乐的诗人辛白华,最终因为挚友梁质夫的牺牲而投入抗战的故事。
3.教师播放全曲,提问:歌曲分为几个部分?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共有三部分。
(三)分段赏析
1.教师播放第一部分,提问:大家现在仔细聆听第一部分,感受一下它的旋律特点是怎样的?
又表达什么样的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一段前两句为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不甘痛苦生活的心情;后两句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表现了歌女们心中的`不平和对黑暗社会的质询。
2.教师播放第二部分,提问:乐曲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有哪些不同,它又表达了什么?同桌间进行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二段转入字字血泪的叙述,音调中充满了辛酸与凄楚。这一段的音乐处理刚好和第一段相反,节奏紧凑的朗诵性旋律挪前,气息悠长的抒情性旋律移后,使“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两句更为突出,更为感人。
3.教师播放第三段,请学生总结第三段的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第三段综合了前两段的音调和节奏,前两句仍是不平的呐喊,随后节奏突然拉长,音乐到达了最激动人心的高潮,表现了“被鞭挞得遍体鳞伤”的歌女不可抑制的愤懑之情。
4.教师播放全曲,请学生结合各段的分析,总结整首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补充总结:这首歌的语音、声调、语气和情绪的变化,与音调、节奏的结合非常贴切,音乐的处理与塑造的形象十分吻合,装饰音的运用富于女性的特点,乐句从弱拍上起的手法,突出了部分歌词的内容及柔中带刚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者不平的呐喊。
(四)拓展延伸
教师播放《风云儿女》片段,提问:大家通过这段影片以及歌曲,谈一谈聂耳创作这首歌曲对社会的影响。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作者以一个饱受侵害、被人们所贱视的歌女的角度,发出了沉重的控诉。他深刻地揭示了歌女内心所蕴藏的崇高的爱国热情。这首歌成功地塑造一个在中国三十年代三座大山压迫下,受尽生活折磨而又善良的中国妇女的典型形象。
旧中国的歌女是压在社会底层的“弱者”,聂耳对歌女的痛苦生活十分熟悉,他怀着对这些“到处哀歌”“永远飘流”的歌女们的深切同情,写下了这首女声独唱歌曲。歌中用了极其简炼的音乐素材,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弱女子不平的呐喊和在她们备受摧残的心灵深处跃动的爱国热情。整个作品蕴含着催人泪下的悲剧力量,被誉为我国近代音乐史上抒情歌曲的典范之作。
(五)小结作业
1.教师:课堂接近尾声,请学生谈谈收获。
2.课后大家观看《风云儿女》整部电影,并互相交流观后感。
四、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教案4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家住安源》及《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体验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正确判断它们的唱腔及行当,掌握京剧音乐的板式、伴奏等京剧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够积极大胆、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会现代京剧艺术的唱腔韵味,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及爱好。
【知识与技能】
探究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等方面的区别。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现代京剧唱段《雄心壮志冲云天》,感受唱段的音乐情绪及表现的思想内容。
【难点】
能够较为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现代京剧唱段《甘洒热血写春秋》,体验京剧艺术的唱腔特点。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两段京剧唱腔音频,提出问题:“你知道这两个京剧唱段的'题目分别是什么吗?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学生讨论回答,课件出示答案。
2.学生自主回顾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海岛冰轮初转腾》和《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这两个唱段在服饰、内容、打扮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4.教师通过传统京剧的特点引出现代京剧,顺势导入本课。
(二)赏析乐曲
1.教师发起讨论会:什么是现代京剧?你知道哪些现代京剧?学生自主讨论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的不同。
2.教师出示PPT资料,简介现代京剧的概念:五四运动之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等。
3.欣赏现代京剧《杜鹃山》第三场中唱段《家住安源》,结合课本唱词,请思考:这个唱段的旋律有何特点?(唱段旋律委婉优美,起伏跌宕,属于二黄腔)
4.再次聆听,说一说行当、唱腔分别是什么?表现了柯湘怎样的思想感情?(青衣;痛苦哀婉的心情)
(三)对比赏析
1.片段欣赏,初步感受
(1)播放《雄心壮志冲云天》音频片段,请思考:表现了李玉和怎样的情绪?(李玉和对敌人的蔑视和悲愤、激昂的情绪)
(2)再次聆听,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有何特点?(旋律平稳,节奏舒缓)
(3)说一说这一唱段是什么唱腔和行当。(唱腔是二黄,李玉和属于行当中的老生)
2.完整欣赏,深入体验
(1)播放《雄心壮志冲云天》视频,学生跟着唱词尝试轻声跟唱,思考:该唱段可分为几个部分?(六个部分)
(2)各部分分别表达了李玉和怎样的思想情感?(对敌人的蔑视和大义凌然——虽锁住手脚,却锁不住英雄气概——回忆与敌人斗争的情况,展望革命发展形势,表现出从容不迫的气势——对未来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关心转送密电任务,相信母亲和女儿——视死如归的决心。整个唱段刻画了李玉和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思想感情,体现了李玉和壮志昂扬的英雄气概。
(3)伴奏乐器有哪些?(打击乐器、弦乐器、交响乐器)
(4)学生分小组讨论:伴奏音乐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伴奏音乐起到了烘托气氛和衬托人物心理的作用)
(四)拓展延伸
1.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
(1)欣赏唱段,学生判断唱腔和行当:西皮、老生。
(2)跟音乐轻声哼唱,找一找哪些地方比较难唱。
2.跟音乐有感情完整演唱几遍。
3.随机挑选同学上台表演,并让学生自己评价。
(五)小结作业
1.教师总结:请你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说说传统京剧和现代京剧在内容、服装、伴奏、道具、布景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2.希望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更多的同学能够走进京剧的殿堂,去领会她的美妙与瑰丽,去创造她的灿烂和神奇!师生再见。
高中音乐教案5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感受歌曲中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感,增强对自己故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探究,采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提升音乐的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用深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
大附点十六分节奏的掌握
三、教具
钢琴、课件、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演唱一首歌曲送给大家,大家仔细的聆听,歌曲传达着怎样的情感呢?
歌曲《望乡》部分
学生:歌曲啊传达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教师评价学生并引出课题、板书
环节二:学唱歌曲
1.初听歌曲
教师:让我们先聆听一遍这首歌曲,同学们体会和感受一下,歌曲传达着怎样的一种情绪,抒发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
学生:深情、思恋的情绪,对大海的和故乡的怀念的情感。
教师评价学生的回答,并简单介绍歌曲。
2.复听歌曲
教师: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遍这首歌曲,大家思考一下,歌曲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呢?
学生:二段
教师,并引导学生思考每一段感情的特点。
学生:第一段,朴实、优美、回忆在海边经历。第二段音区提高充满激情,表达主人公对大海故乡和妈妈真挚的情感。
教师评价并引出发声练习
3.发声练习
教师示范指导学生练声需要注意的地方,评价学生的发声练习。
4.模唱歌曲
教师:同学们,在大海边,你们能听到什么声音呢?
学生:海浪声、海鸥的叫声、轮船的汽笛声。
教师引导学生用轮船汽笛的“呜呜”声,随教师钢琴模唱旋律。
5.视唱歌谱
教师带领视唱歌谱,并解决附点十六分节奏难点。
6.朗读歌词
教师提示学生按照歌曲的每乐段的情感特征,有感情层次的.朗读歌词,并评价。
7.演唱歌曲
教师:接下来,大家跟随老师的琴声,完整的演唱一下这首歌曲。大家的歌声真是太深情优美了,这么优美深情的声音,如果加上其他表演形式的配合,就更好了。
环节三、拓展提高
教师:老师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给歌曲进行自选形式的表现歌曲,我们看看哪一小组最棒。
教师巡视并指导
环节四、小结
教师:同学们,美好的时光总是结束的很快,转眼间又到了下课的时间,那么大家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吗?
教师:大家今天的收获真多呀,老师真替你们高兴。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故乡是我们一生都不能忘却的地方,人啊就像风筝,故乡就像线,心念故乡,才能越飞越高越走越远。老师也希望,同学们以后无论走多远,都记着自己的故乡,记着自己的根在哪里。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五、板书设计:
大海啊,故乡
1=F3/4
附点十六分
高中音乐教案6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打虎上山》,使学生对京剧艺术产生兴趣,从而喜爱我国的“国粹”。
二、通过聆听《打虎上山》唱段,模唱“引子”主旋律、学唱京剧唱腔,体验京剧的韵味和英雄杨子荣捣匪巢的豪情壮志。
三、了解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点;能模唱“引子”音乐主旋律,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唱词。
教学重点:
一、模唱“引子”主旋律,感受风雪弥漫、莽莽林海的情景。
二、在音乐学习实践活动中体验唱段中的唱腔、板式特点。
教学难点:
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的唱词。
教具使用:
多媒体课件,合成器。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一)流程:感受京韵简介国粹导入新课
1.教师演奏乐曲,设问:老师首先给同学们演奏一首富有独特韵味的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你能从中联想到我国哪种戏曲艺术?
2.教师演奏后与同学交流,并总结这首乐曲是采用了京剧音乐素材编写而成。
3.简介: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在20xx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4.导入:【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段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的唱段《迎来春色换人间》又名《打虎上山》。
(二)设计意图:通过富有京剧韵味的乐曲,营造了学习京剧的氛围。同时,设问也启发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先前所知。通过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京剧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
二、欣赏唱段,整体感知
(一)流程:了解剧情欣赏唱段
1.教师简介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剧情。“智取威虎山”讲述的解放战争初期,我解放军侦察排长杨子荣化装成土匪打入敌人内部,与敌人斗智斗勇,最后将敌人一举消灭的故事。
2.设问: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在欣赏之后说说你从唱段中都感受到什么?
3.播放现代京剧《打虎上山》唱段(视频),师生共同欣赏。
4.师生交流。
(二)设计意图:通过整体感知《打虎上山》唱段,使学生对唱段的韵味、故事背景、场景、人物大致有所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现代京剧艺术形式。
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
(一)流程:模唱“引子”(主旋律)聆听“二黄导板”学唱“二黄原板”唱腔诵读“西皮快板”唱词。
1.欣赏【引子音乐】并讲解这段引子音乐在乐队的巧妙烘托下,表现出杨子荣挥鞭疾驰在狂风暴雪、茫茫林海、广阔雪原上的飒爽英姿。
2.请同学们分别聆听引子音乐中的三个音乐片断,感悟音乐特点,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来谈感受。
3.师生合作。教师用合成器模仿演奏管弦乐背景音乐,学生用“U”模唱引子音乐中圆号的主旋律共同完成引子音乐,体验风雪弥漫的莽莽林海。
4.展示课前搜集资料,聆听【二黄导板】。学生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介绍课前搜集的京剧“唱腔”、“板式”、“二黄导板”板式,聆听教师学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的唱腔,感受杨子荣气冲霄汉的英雄气概。
5.聆听【二黄回龙、原板】唱腔,模唱声腔。
⑴请学生介绍京剧“二黄回龙”、“二黄原板”板式后欣赏唱腔。
⑵欣赏后教师讲解通过原板这么一个抒情段落,我们感受到杨子荣这个英雄角色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戏曲中的角色在戏曲中称为行当,分生旦净丑4大行当,其中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那象杨子荣这样的中年男性人物,则被称为老生。
⑶教师范唱,请同学们模仿老生唱腔用“真声”学唱这句“迎来春色换人间”,体验一下杨子荣的内心情感。
5.诵读【西皮快板】唱词。
⑴请学生介绍搜集的京剧“西皮快板”的特点。
⑵教师讲解京剧中的“板”与“眼”,并模仿演奏京剧锣鼓经西皮快板的节奏,请学生理解、感受。
⑶诵读唱词。先用学生熟悉的现代音乐“说唱”节奏读唱词,体验快节奏;再用锣鼓经伴奏诵读唱词,体验西皮快板。
6.聆听【西皮快板】唱腔。请学生随着唱段节拍“拍腿”,感受由抒情段落逐渐转为急速的过程,体验杨子荣“捣匪巢定叫它地覆天翻”的必胜信心。
7.师生交流:
【师】设问:唱段运用了多种板式,从不同的角度来刻画英雄人物杨子荣,你感觉他是一位怎样的英雄人物?
【生】畅谈感受……
(二)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重点。通过模唱、聆听、学唱、诵读等教学方法感受《打虎上山》风雪弥漫、莽莽林海的情景,体验英雄杨子荣的豪情壮志。通过不同的音乐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眼、耳、口、肢体等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京剧知识,体验京剧韵味,喜爱京剧艺术。
四、拓展体验
(一)流程:教学反馈体验锣鼓经
1.教学反馈。播放两个唱段(部分),分辨二黄、西皮唱腔。
2.体验京剧锣鼓经。学生用口模仿京剧武场乐器——大锣、小锣、铙钹的声音,演唱锣鼓经——慢长锤。
(二)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是检测学生对二黄、西皮唱腔的认识能力。京剧的锣鼓经是戏曲音乐中特色的,让学生用声音模仿锣鼓经,即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合作意识,又使学生对锣鼓经有个初步的认识,进而使学生更加喜爱京剧。
五、板书设计:
打虎上山
现代京剧
高中音乐教案7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和《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梅兰芳大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他精湛的表演艺术风采,体验、比较、南梆子和四平调两种唱腔音乐在表现人物
情绪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不同风格及特点。
(二)了解京剧发展的历史,感受中国国粹—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认识和了解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及他为中国戏剧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三)跟录音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海岛冰轮初转腾》选段的片断,实践体验京剧唱腔独特的韵味。
二、重点、难点重点
欣赏京剧唱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并在学唱中体验 感受京剧国粹的音乐风格,了解京剧的发展历史和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
难点:把握京剧唱腔的韵味,理解京剧这种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一段由四大名旦表演的录像片段进行导入。
(二)简介京剧的发展历史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介绍梅兰芳的艺术成就。
(四)欣赏由梅兰芳演唱的京剧选段《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
1.欣赏作品
2.简介作品的剧情
3.介绍南梆子及四平调的特点
4.学唱《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这两首作品。
(五)欣赏李玉刚和梅兰芳在表演上的不同风格。
说说你对两个唱段的音乐情绪的感受与理解,分别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教材资源:教材配套课件中第四单元第八节中的全部资源与第九节中《京剧的行当》部分资源。
(二)录像资源:四大名旦的表演录像片段,梅兰芳表演的《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海岛冰轮初转腾》录像片段,李玉刚的录像片段。
(三)教师资源,教师范唱并指导学生学唱。
(四)学生资源,发挥喜爱京剧艺术学生的特长,在课上充分展示其才华。
(五)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
(一)以聆听、学唱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引导学生在亲身感受体验中,学习了解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学生对中国京剧国粹的兴趣和情感。
(二)辅助视频资料的播放,在视觉感官上引导学生理解京剧的综合表演艺术的特征,使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三)引导、提示学生课外到剧院欣赏京剧艺术,身临其境感受其京剧舞台艺术的独特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建议
(一)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查阅京剧常识和相关知识,做成答题卡片,在课上进行竞赛抢答活动,在交流活动中检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
(二)课上学唱的片断,进行分组、或个体、资源组合的听唱检测。
(三)写一篇学习京剧艺术的体会,发表自己京剧艺术的认识与看法。
高中音乐教案8
教材分析:
本课涉及的内容不光包括音乐,还涉及到了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知识,本人根据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进行了合理的筛选,做了些简单的学科综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去欣赏、鉴赏音乐。并让学生唱一唱、议一议,更直接地让学生体验感受亚洲民歌的特点、内涵。所以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一)通过鉴赏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了解亚洲各地区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加深对亚洲传统音乐风格的理解。
(二)通过比较聆听、合作演唱等实践活动,认识“呼麦”、“拉格”、“塔拉”,体会和区别不同文化背景下,各国家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学生通过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重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去尝试接受多元的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教学难点:比较与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听三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说说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音乐。完成学生手中的第一张表格。
(设计意图:1、考考学生平时对音乐的积累。2、让学生对亚洲音乐有个有初步的感受。)
二、新课学习。通过学生新课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所以我将对新课的学习设计为四个板块:
(一)音乐旅行第一站:东亚音乐文化区(蒙古)
1、通过视频短片认识呼麦,了解呼麦唱法的特点。
2、欣赏呼麦作品《四岁的红鬃马》。
23、学生对作品的风格进行讨论。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旅行第一站结束。
(二)音乐旅行第二站:东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尼)
1、请学生指出印尼在地图上的位置,教师对印尼的地理位置做简单的`介绍。
2、听赏印尼民歌《星星索》,注意歌中的伴唱。
3、学唱歌曲中的伴唱,要求学生注意歌唱的状态。在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基础上教师演唱主旋律,和学生合作。
4、在歌声中结束音乐旅行的第二站。
(三)音乐旅行第三站:南亚音乐文化区(印度)
1、欣赏一段有关“祈雨”的印度歌舞表演,让同学们猜猜旅行第三站是哪里?请学生说说对印度和印度音乐的印象。
2、教师介绍印度音乐。
3、介绍印度民间乐器萨朗吉、西塔尔,听赏印度民间乐曲《欢迎》。边听边思考印度音乐的特点。
4、总结印度音乐的特点,音乐旅行第三站结束。
(四)音乐旅行第四站:中亚音乐文化区(阿塞拜疆)
1、听《巴雅提木卡姆》感受这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并完成手中的表格。
2、教师介绍“木卡姆”。
3、比较欣赏新疆的《十二木卡姆》,感受阿塞拜疆木卡姆与新疆卡姆之间的联系.(设计意图: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区,人类古代四文明古国中的三个国家在这里,并且亚洲传统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音乐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对这一篇章的学习尤其重要。在介绍每个地区音乐之前,以当地的风景(或代表性建筑)图片和民族风情音乐一同引入,让学生更容易了解亚洲国家的音乐文化背景。然后再直观感受、欣赏、听辨来感受和了解亚洲民族音乐的风格,总结出它们的音乐特征。)
三、拓展与探究课后搜集有关“木卡姆”的资料,试比较阿塞拜疆的木卡姆和新疆木卡姆有何相似之处,有没有明显的不同?
高中音乐教案9
重点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哪些声部的节奏宽松、舒展,旋律起伏、跌宕?哪些声部节奏密集、紧凑,旋律线平直,同音连续重复?让学生体会和欣赏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及表达方法。
高中音乐课、欣赏课教案
一、自我介绍及导课。
1、今天是我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和欣赏音乐的第一课,在学习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安静应该是必须的一种条件。试想,在嘈杂的环境中有可能进行音乐创作或者音乐欣赏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请同学们配合我,让我们共同创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为我们成功的进入音乐的美妙世界创造前提条件。
2、首先老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音乐艺术?音乐艺术是声音的艺术、是时间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可能同学们对最后一项的感觉比较明显,是的,音乐对人们情感的影响力是很强大的,比如在我们听《义勇军进行曲》时情绪会比较激昂,听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是心中会感到凄凉悲伤,这些都是音乐在对我们的情绪产生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例子,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欣赏《祖国颂》,听听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授新课
1、用录音机放《祖国颂》的音乐(欣赏一部分),对作者及背景进行介绍。
乔羽作词,刘炽作曲。原系作者1957年冬天为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祖国颂》(初名为《1957年国庆节》)写的两首混声合唱曲之一(另一首为《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在1958年元旦献映后,这首歌就随之广泛流传至今。
歌曲的体裁是颂歌。颂歌是一种声乐作品的体裁,主要是歌颂祖国、英雄或歌颂作者所崇敬的人物和事物。《祖国颂》为混声合唱歌曲,旋律宽广,速度从容,气势宏伟。F大调、单乐章,分为A、B、A三个部分。
A段(第一部分),描写祖国大地山川壮丽,人民迎接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无比兴奋的心情。开头是男高音领唱和合唱形式的乐段,旋律悠长、开阔,中段有一段朗诵伴有优美动听的复调合唱,具有秦腔的某些特点,而朗诵词之后则配上了2/4拍子的曲调:“鸟在高飞,花在盛开,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我们伟大的祖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速度转快,节奏明快而富有弹性,间奏之后,进入B段(第二部分)。
B段旋律悠扬而富有民族特色,是领唱、合唱形式。在d小调上的舒展、深情的分节歌,先后由女高音、男高音和派劳动、丰收的'喜人景色。赞美了祖国各地工农业生产蒸蒸日上的情景。
再现的A部分(第三部分)是第一部的变化反复,节拍由4/4拍变为6/8拍,略去了朗诵段落,气息更为宽广,意境更为壮丽,充满了民族自豪感,反映了人民对祖国繁荣昌盛的期盼和歌颂。
三、课堂练习
在我们欣赏和了解《祖国颂》之后,同学们也一定喜欢上了这支气势宏伟的颂歌,下面我们就来练习《祖国颂》的合唱片段。
带领同学联系主旋律声部,然后逐步加入其他声部。
四、总结
音乐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提高素质与修养的必修课。今天同学们与老师配合的很好,出色的完成了今天的教学内容,请大家再课下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这个问题我们会在下节课共同回答,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 具:录音机、多媒体、钢琴
高中音乐课、欣赏课教案目录
一、课前预习及导课。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
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课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传说中二人在临别时,祝英台假意说家中有个妹妹愿嫁与梁山伯,约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这样发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但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
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下面我给同学们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
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人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
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身化彩蝶翩翩花丛来,历尽磨难真情在,天长地久不分开。
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我们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同命运共呼吸,是那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高中音乐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感受、体验爵士乐的风格特征,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逐步对爵士乐产生兴趣。
2.通过体验、对比、小组合作等方式感受爵士乐的音乐特点,通过改编乐曲提升审美创造力。
3.认识爵士乐,了解它的发展和音乐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欣赏,了解爵士乐的风格特点。
【难点】
掌握爵士乐的节奏特点,并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音响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播放民歌《茉莉花》,学生欣赏。
教师引导:同学们,这首歌相信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听一曲与众不同的《茉莉花》,大家听一下这首《茉莉花》和刚才的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播放爵士乐《茉莉花》。(欣赏完后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第一首《茉莉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民歌,第二首在风格上完全改变了,改编成了一种新的形式,这种新的音乐形式就是爵士乐,今天我们就走进爵士乐的世界亲身感受一下。
(二)新课教授
1.走进爵士乐
播放爵士乐《What a wonderful world》,学生欣赏完谈对爵士乐的初步感受。
教师进行总结:爵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后来传入城市风靡美国,并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
(1)了解“布鲁斯”音乐
教师简单介绍“布鲁斯”音乐:17-18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将大批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成为奴隶,被迫劳动,受尽折磨。黑奴们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由于蓝色在美国被看做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统称为“布鲁斯”而爵士音乐就来源于“布鲁斯”。
现在给大家播放一小段“布鲁斯”音乐片段,通过欣赏,大家感受一下。
(播放“布鲁斯”音乐片段)
教师提问:“布鲁斯”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请从音乐情绪和音乐要素来分析。
学生讨论回答(“布鲁斯”音乐忧郁、悲伤、变化音多,节奏复杂,较难掌握。从音阶上看,它的三级音和七级音经常降低一点,有时五级音也降低。这些降音还常辅之以滑音和颤音,因而更加强了歌曲忧郁、悲伤的色彩。旋律中多用切分节奏,形成轻重音颠倒的感觉。和弦常用主和弦、属和弦和下属和弦,因此,和声听起来很和谐,而且朴素。)
(2)了解“拉格泰姆”的钢琴音乐
教师请学生根据搜集到的资料,简单介绍“拉格泰姆”音乐。
爵士乐还有另一个起源,是来自一种叫“拉格泰姆”的钢琴音乐。我们再来欣赏一段“拉格泰姆”音乐片段。通过欣赏,看大家能否对“拉格泰姆”的音乐特点总结一二。在欣赏过程中可适当跟着音乐打节奏。
(播放“拉格泰姆”音乐片段,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拉格泰姆“是19世纪末,一位名叫乔普林的黑人钢琴手创造的。右手高声部演奏节奏特别的切分音主旋律或琶音,左手则是规律地演奏由四分音符轻重音组成的节奏。这样左右手形成交错的节拍,使音乐带有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它和“布鲁斯”节拍上相似,都是重拍后移。
(3)了解爵士乐的特点
教师引导: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了解,我们大致能总结出爵士乐的几个基本特点,首先是它的节奏比较多变,大多时候用的都是切分音;其次,爵士乐带有很强的即兴性,由其早期的黑人不识谱,大多是靠灵感激发,对熟悉的曲调加以变化。因此,爵士乐又被称之为“灵魂音乐”。
2.欣赏《南部之子》
我们在爵士乐的世界观光了一圈,接下来欣赏一首早期的爵士乐作品,是由“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的《南部之子》。
带着两个问题来欣赏,首先作品的特点和情绪是怎样的`?其次仔细辨别一下作品中运用了哪些演奏乐器?
(播放《南部之子》,播放完毕学生举手发言)
教师总结:乐曲速度较快,体现一种愉悦的心情,并运用了大量的切分节奏,是一首带有幽默、欢快、活泼情绪的舞蹈型音乐。演奏乐器有小号、钢琴、爵士鼓,其中主奏乐器是小号。
3.再次播放《南部之子》,主要感受作品的节奏,为小活动做准备。
出示节奏谱例,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负责一个声部的节奏,用手掌打出节奏。通过这个活动进行节奏练习,加深对爵士乐节奏的体验。
(三)拓展提高
教师将学生分为四小组,将乐曲改编成带有爵士风格的《小星星》
(1)学生小组讨论,根据爵士乐的特点进行创编,教师进行点评。
(2)学生演奏。
(四)小结作业
今天的爵士乐已发展成为一种既有个人独奏、小乐团,也有类似交响乐团的大乐队编制,在流行乐领域也深入人心,同时爵士舞也成为现在很多人的业余爱好。爵士乐的影响已遍布世界,它的自由和不被束缚被大众所喜爱,大家多从身边着手,搜集爵士乐,体会它的美。
五、板书设计
高中音乐教案10篇(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案)相关文章:
★ 《青春舞曲》七年级下学期音乐公开课教案4篇 青春舞曲音乐课教学设计
★ 蜗牛与黄鹂鸟大班音乐教案7篇 幼儿园大班蜗牛与黄鹂鸟音乐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