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八年级语文教案3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以供参阅。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八年级语文教案1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罗布泊的过去和现在,并归纳变化的原因,理解造成罗布泊消逝的深层原因,明确我们该吸取那些教训。
教学流程
1.读课文,勾画文中描写罗布泊美丽的句子,进行整理,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文字:《美丽的罗布泊》。可以是文,可以是诗。
2.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罗布泊现状的句子,进行整理,并加入自己的想象,写一段文字:《恐怖的罗布泊》。
(以上两项,可以分男女来写,女生写第一项,男生写第二项,比一比,谁写得最好。作为预习来完成。)
3.用楼兰古国事的故导入课文。
4.展示预习成果,学生点评。
5.谈谈两者对照的感受。想一想文章的题目为什么用“消逝”而不用“消失”?
6.谁之过?(这个环节重点研读课文12——13段,品读字词和句子,分析罗布泊消逝的直接原因和深层原因。)
7.文章是写罗布泊,为什么还写到了青海湖和月牙泉?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你周围的,你听说过的。
8.面对这种现状,作者的心情怎样?
9.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这种“痛苦而沉重”的`心情的句子进行品读。
10.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漠的地方!(这是什么句式,应该怎么读?)
11.脚本展示:假如你是罗布泊,你想说什么?假如你是罗布泊已经枯死的胡杨林,你想说什么?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你想说什么?假如……你还可以就是一位中学生,给人类写一封公开信,呼吁人们行动起来,制止生态恶化。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八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培养概括能力。
2、掌握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预习,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CAI课件演示法、讨论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表示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态环境遭破坏的深沉原因,汲取历史教训,爱护生态环境,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法突破重 点:
①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②理解本文运用对比、拟人、列数据等方法表现诣的写作方法。
③体会课文的基本理念(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
难 点:
①培养学生科学理性和人文关怀。
②感受并体会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突破
课文全篇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对对比、拟人、客观数据的分析、体会、从而整体把握该篇文章内容。
【三】教具准备:自制CAI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配有九寨风光图片),听到这首非常熟悉的歌曲,想必大家早已神游于以高原湖泊众多、瀑布雄伟壮观、植物景观奇妙的人间仙境——九寨沟。其实,除了这个美丽的地方外,今天教师也准备带领大家去另一个人间天堂。
二、对比中震憾
1、说美景猜测风光无限是何方。 我这儿有几张他的倩照,请先欣赏,看后告诉大家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景象?
总结:刚才大家看到的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更是人间仙湖。
2、诉惨状联想。 我这儿还有几张更为美妙的独特的图片,也让你们开开眼。看后问:你们看到的又是什么景象?(播放CAI课件:今日罗布泊图片) 总结: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没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摄氏度。天空中没有一只鸟,没有任何飞鸟敢于穿越,它是一个神秘而又令人恐怖的地方。
3、解包袱这是同一地方——罗布泊,书中寻找天堂与地狱的景象,富有感情的朗读。(讲析对比,列数学和生动的说明) 刚才我们看到的两组图片,一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组是大漠沙若浪,寂寞无人家。一边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边是戈壁滩,狂风卷,鸟不拉屎马不前。
你们可曾想,这天壤之别的两处景,竟是同一地方——那就是神秘的罗布泊。(板书:罗布泊) 请同学们翻开12课,分别从文中找出罗布泊青春亮丽和恐怖凄凉景象的句子。(学生自由勾画并朗读) 齐读文段(投影显示文段)过渡:美景不在,惨状不堪目睹,文中准确的数字同样震撼人心,请从文中找出体现今昔变化的数据,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八年级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2.感受并理解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3.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比和引用数据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强烈的忧患意识。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萧瑟(se4)和煦(xu4)干涸(he2)吞喽(shi4)裸索(luo3)戈壁滩(ge1)无垠(yin1)边缘(yuan2)
2.解释下列词语。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和煦:温暖。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戈壁:蒙古人称沙漠地区,这种地区尽是沙子和石块,地面上缺水,植物较少。
沧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无限:辽阔无边。
边缘:沿边的部分。
3、导语
探究质疑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罗布泊为什么被称为“仙湖”?描绘一下这“仙湖”的景色。
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痛惜之情,为罗布泊生态之恶化而痛苦,为人们索取之盲目而痛惜
合作探究:
1、自由阅读课文,画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点评其好在哪里。(至少2例)
2、设问: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让人读后感到真实可信?
作者运用了各种表现手法,一是拿罗布泊过去的繁华与现在的破败对比;二是运用拟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诉说引起人内心的震动。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八年级语文教案3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 二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7篇(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语文教案3篇 四年级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山的那边》12篇 《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山的那边》12篇(《在山的那边》解析)
★ 再塑生命八年级语文教案3篇 再塑生命教案设计再塑生命的人教案设计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在山的那边》12篇(《在山的那边》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