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6篇(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时间:2024-05-26 10:0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6篇(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欢迎参阅。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6篇(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它进一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同时又渗透了函数与不等式的思想,为以后内容学习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基础,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领悟到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总之,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数学思想方法上,都是十分很好的素材,能很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二)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方程的建模思想学生还是初步接触,寻找相等关系对学生来说仍相当困难,所以确定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为本节的难点之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最终目标是运用方程的解对客观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二。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目标内容

  (1) 结合生活实际,会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个实际问题,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2) 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目标分析

  (1) 本节的内容就是通过列方程、解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估算与试探的思维方法也很重要,这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 七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建模还比较陌生,建模能突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又是课标所大力倡导的,因而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过程目标

  1。目标内容

  在活动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

  2。目标分析

  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有用的数学方法,学生在前两节的数学活动中,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但是更接近生活,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则需要师生合作,探索解决。

  (三)情感目标

  1。目标内容

  (1) 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2)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2。目标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品质,这是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关键。

  三、教材处理与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拟定两课时完成,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探究Ⅰ、探究Ⅱ)。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本节课采用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增强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课中以设疑提问、分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流程图

  探究Ⅰ

  (二)教学过程Ⅰ

  (以探究为主线、形式多样化)

  1。问题情境

  (1) 多媒体展示有关盈亏的新闻报道,感受生活实际。

  (2) 据此生活实例,展示探究Ⅰ,引入新课。

  考虑到学生不完全明白盈利、亏损这样的商业术语,故针对性地播放相关新闻报道,然后引出要探索的问题Ⅰ。

  2。讨论交流

  (1)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对盈利、亏损含义的理解。

  (2) 学生交流后,老师提出问题:某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卖出后盈利25%,那么利润是多少?如果卖出后亏损25%,利润又是多少?(利润是负数,是什么意思?)

  (3) 要求学生对探究Ⅰ中商店的盈亏进行估算,交流讨论并说明理由。在讨论中学生对商店盈亏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统一认识。

  (4) 师生互动,要知道究竟是盈是亏,必须先知道什么?从而引出要算出每件衣服的进价。

  让学生讨论盈利和亏损的含义,理解其概念,建立感性认识;乍一看,大多数学生可能在大体估算后得到不亏不盈,直觉上也是如此,但要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知其原价(未知量),从这一分析引入未知量,为后面建立模型,做了必要的铺垫。

  3。建立模型

  (1) 学生自主探索,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相等关系。

  (2) 学生分组,根据找出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其中一组计算盈利25%的衣服的进价,另一组计算亏损25%的衣服的进价。

  (3) 师生互动:①两件衣服的进价和为________;②两件衣服的售价和为________;③由于进价________售价,由此可知两件衣服的盈亏情况。

  (教师及时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学生分组、计算盈亏;教师参与、适当提示;师生互动、得到决策。这样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尊重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这样设计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作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很好地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活动中,有意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索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4。小结

  一个感悟:估算与主观判断往往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需要我们通过准确的计算来检验自己的'判断。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与严谨的学习作风。

  探究Ⅱ

  (三)教学过程Ⅱ

  1。在灯具店选购灯具时,由于两种灯具价格、能耗的不同,引起矛盾冲突。

  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

  启发:选择的目的是节省费用,费用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2。列代数式

  费用=灯的售价+电费

  电费=0。5灯的功率(千瓦)照明时间(时)

  在此基础上,用t表示照明时间(小时)。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表示这两种灯的费用。

  节能灯的费用(元):60+0。50。011t。

  白炽灯的费用(元):3+0。50。06t。

  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代数式,为后面列方程,并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基础。

  3。特值试探 具体感知

  学生分组计算:

  t=1000、20xx、2500、3000时,这两种灯具的使用费用,填入下表:

  时间(小时)

  1000

  20xx

  2500

  3000

  节能灯的费用(元)

  白炽灯的费用(元)

  学生填完表格后,展示由表格数据制成的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师生共同得出:照明时间不同,作出的选择不同。

  由于在前面的第二节,学生已经学过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的一道例题,因此学生应该能较熟练地完成表格中的特值试探。又因为七年级学生的认知以直观形象为主,再给出统计图,完成特殊到一般,感性到理性的深化。

  4。方程建模

  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使用时间为多少(小时)时,这两种灯的费用相等吗?

  列出方程:

  60+0。50。011t=3+0。50。06t

  5。合作交流 解释拓展

  (1) 照明时间小于2327小时,用哪种灯省钱?照明时间超过2327小时。但不超过3000小时,用哪种灯省钱?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

  (2) 如果计划照明3500小时,则需购买两个灯,设计你认为合理的选灯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购灯方案只有三种:①两盏节能灯;②两盏白炽灯;③一盏节能灯、一盏白炽灯。

  学生计算各种方案所需费用。

  关于选灯方案③,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先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计算理由,然后对学生得出使用节能灯3000小时,白炽灯500小时的结论,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学生寻找理论依据,列式验证:

  设节能灯的照明时间为t(小时),那么总费用为:

  60+3+0。50。011t+0。50。06(3500—t)=168—0。0245t(03000)

  观察上式可看出,只有当t=3000时,总费用最低。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他人意见,并从交流中获益的学习习惯,综合各方面信息的能力。讨论2需要考虑的情形不只一种,通过这一问题,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养成缜密的思维品质。此处渗透着函数、不等式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为后面学习实际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

  6。反馈练习

  一家游泳馆每年6~8月出售夏季会员证,每张会员证80元,只限本人使用,凭证购入场券每张1元,不凭证购入场券每张3元,讨论并回答:

  (1) 什么情况下,购会员证与不购证付相同的钱?

  (2) 什么情况下,购会员证比不购证更合算?

  (3) 什么情况下,不购会员证比购证更合算?

  适时的反馈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小结

  学生分组小结本课学到了什么,各组发言交流体验、教师总结:

  五、设计说明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因此我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依据数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树立方程建模思想

  突出解释与应用,渗透函数、不等式、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注重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 某种商品因换季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问这种商品的定价为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索多少元?

  (2) 某商店为了促销A牌高级洗衣机,规定在元旦那天购买该机可以分两期付款,在购买时先付一笔款,余下部分及它的利息(年利率为5。6%)在明年的元旦付清,该洗衣机售价是每台8 224元,若两次付款相同,问每次应付款多少元?

  (3) 工厂甲、乙两车间去年计划共完成税利720万元,结果甲车间完成了计划的115%,乙车间完成了计划的110%,两车间共完成税利812万元,求去年两个车间各超额完成税利多少万元?

  (4) 一辆汽车用40千米/时的速度由甲地驶向乙地,车行3小时后,因遇雨平均速度被迫每小时减少10千米,结果到达乙地时比预计的时间晚了45分钟,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5) 甲、乙两人合办一小型服装厂,并协议按照投资额的比例多少分配所得利润,已知甲与乙投资比例为3∶4,第一年共获利30 800元,问甲、乙两人可获利润多少元?

  (6) 有人问老师班级有多少名学生时,老师说:一半学生在学数学,四分之一学生在学音乐,七分之一的学生在读外语,还剩六名学生在操场踢球。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吗?

  (7) 某人10时10分离家去赶11时整的火车,已知他家离车站10千米,他离家后先以3千米/时的速度走了5分钟,然后乘公共汽车去车站,问公共汽车每小时至少走多少千米才能不误火车?

  综合运用

  4。某市居民生活用电基本价格是每度0。40元,若每月用电量超过a度,超出部分按基本电价的70%收费。

  (1) 某户五月份用电84度,共交电费30。72元,求a;

  (2) 若该户六月份的电费平均为每度0。36元,求六月份共用电多少度?应交电费多少元?

  5。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市政府对自来水的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月每户不超过10吨部分,按0。45元/吨收费;超过10吨而不超过20吨部分,按0。80元/吨收费;超过20吨部分,按1。5元/吨收费。现已知李老师家六月份缴水费14元,问李老师家六月份用水多少吨?

  6。一支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有一名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调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你知道这名队员从离队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吗?

  7。有8名同学分别乘两辆轿车赶往火车站,其中一辆轿车在距离火车站15千米时出现故障,此时离火车停止检票时间还有42分,这时惟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轿车,连司机在内限乘5人,这辆小轿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这8名同学都能赶上火车吗?

  拓广探索

  8。一家庭(父亲、母亲和孩子们)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说:如父亲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原价的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相同。你知道哪家旅行社更优惠吗?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㈠知识目标:

  1、通过对典型实际问题的分析,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

  2、在学生根据问题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指引下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初步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㈡能力目标:

  数学思考:能结合实际问题背景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解决问题:能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商品销售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模型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学生可能设的未知数不同,列出不同的方程,但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2、学会与人交流,通过实际问题情景的体验,让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刻画事物间的相等关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得以用数学方法解决,体验到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

  教学重点:在学生自主分析题意的过程中能够使已设未知数参与其中.

  教学难点:找到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将未知数参与其中的代数式用 “=”连接起来,使之构成方程.

  教学关键:明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与学生探索相结合,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幻灯片出示探究题目,三四个可供标价的纸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做一个游戏:可以让同学自己当一回老板:进一次货(例如:1000元)→→→→→→做一标价→→→→→→根据实际做出调整(没人买怎么办?抢购一空补货又应怎么办?) →→→→→→调整后进行销售→→→→→→能算出是亏还是赢吗,进而得出利润率等数量之间的.计算方法。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进价.

  (2)商品利润率= .

  (3)打x折的售价=原售价× .

  二、新授

  第一大部分

  探究1:销售中的盈亏.

  某商店的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①由学生借以往经验解决(极有可能使用四则运算),作出判断.

  ②要求应用方程

  再读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待用数量: 某商店的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损25%,卖这两件衣服总的是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

  ③由“盈利25%”和“亏损25%”找到合适的未知数.并作出解设

  ④学生自主修整完成该方程,进而解决问题.

  解:设……………………

  ————————=——---

  ……………………

  ……………………

  答:…………………….

  另外:求出方程的解后,一定要检验解的合理性.

  题后点拨:不要认为一件盈利25%,一件亏损25%,结果不盈不亏,因为盈亏要看这两件的进价.

  第一大部分附题

  随堂练习1:

  刘伶以八折优惠价购买了一件衣服,省了15元,那么她购买这件衣服实际用了多少钱?

  分析:——————由学生自主找到合适的未知数并能阐述设此未知数的原因,以及方程形成的过程。

  “刘伶以八折优惠价购买了一件衣服,省了15元,那么她购买这件衣服实际用了多少钱?”适当的可以提示:什么的八折?省了15元是什么意思?

  解:设……………………

  ————————=——---

  ……………………

  ……………………

  答:…………………….

  求出方程的解后,一定要检验解的合理性.

  随堂练习2:较难的一道利润问题

  某商品去年提价25%,今年要恢复原价,应下调几个百分点?

  分析:Ⅰ 由题中的“提价25%”翻译为————提高原价的25%,并由此可设原价为x.——————表示为(1+25%)x翻译为:今年的执行价格如此表示.

  Ⅱ 由题中的“恢复原价” 翻译为————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出现了,即————﹌﹌﹌﹌﹌﹌=x

  Ⅲ 问题随之出现,下调的百分点又是一个新的未知量,故可设下调

  m个百分点.

  Ⅳ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类讨论将电话计费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解决方程问题、利用方程问题的结论解释各个分类区间的花费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方程模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增强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

  难点:建立电话计费问题的方程模型。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对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对问题的初步认识

  问题1:下面表格给出的是两种移动电话的计费方式:

  你了解表格中这些数字的含义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对回答的方式适当给予提示,如“月使用费的比较”“超时费的比较”等,然后教师列举出一两个具体的主叫时间,让学生通过计算回答相应的费用。

  问题2:你觉得哪种计费方式更省钱呢?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适当加以引导:

  若学生回答计费方式以一或计费方式二省钱,可发动其他学生通过举例等方式加以质疑;

  若学生的回答中出现分类讨论的趋势,则教师加以肯定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分类的关键点、分类后各区间的变化趋势作进一步的'探究。

  讨论后安排学生再次思考,可适当讨论。

  3、对问题的深入探究

  问题3:通过大家的讨论,你对电话计费问题有什么新的认识?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加以归纳引导:

  若学生还没有明确的分类,则引导学生思考“你可以确定哪一个时间区间内两种计费的比较结果?”,从而引导学生进行分类;

  若学生已经对问题进行了分类,则追问“你为什么这样分类?”以及“在每一个时间区间内你是怎么分析的?”从而引导学生更合理地解决问题。

  问题4:设一个月内用移动电话主叫为t min(t是正整数)。当t在不同时间范围内取值时,列表说明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如何计费。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制作表格,教师巡视。

  教师请学生填写下面的表格,其他同学适当补充。

  观察你的列表,你能从中发现如何根据主叫时间选择省钱的计费方式吗?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教师选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一般学生能够对“t小于150”“t=150”“t=350”三种情况作出准确的判断,而对于“t大于150且小于350”的情况,教师应辅助学生加以分析。

  教师追问:

  (1)当“t大于150且小于350”时,是否存在某一主叫时间使两种方式的计费相等?为什么?

  (2)利用方程求出使两种的方式的计费相等的主叫时间,得出270min这个时间点。

  (3)当主叫时间“大于150min且小于270min”或“大于270min且小于350min”时,分别选择哪种计费方式比较省钱?

  对于“t大于350”时两种计费方式的比较,教师可以更多地让学生去探究方法并表述,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地总结。

  问题5: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

  当?时,选择方式一省钱;当?时,选择方式二省钱。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

  4、小结

  请学生回顾电话计费问题的探究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探究解题的过程大致可以包含哪几个步骤?

  (2)电话计费问题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3)在探究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方法?你又哪些收获?

  5、巩固应用

  利用我们在“电话计费问题”中学会的方法,探究下面的问题。

  如何根据复印的页数选择复印的地点使总价比较便宜?

  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解答,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6、布置作业

  课本习题1,3。

  四、板书设计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例题:

  分类讨论:

  总结:

  五、教学反思

  略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4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应用的延伸与拓展,它进一步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同时又渗透了函数与不等式的思想,为以后内容学习奠定了必要的数学基础,本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有效的数学模型,领悟到“方程”的数学思想方法.总之,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数学思想方法上,都是十分很好的素材,能很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应用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二)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探索并掌握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而方程的建模思想学生还是初步接触,寻找相等关系对学生来说仍相当困难,所以确定“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相等关系”为本节的难点之一,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最终目标是运用方程的解对客观现实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二.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技能目标

  1.目标内容

  (1)结合生活实际,会在独立思考后与他人合作,结合估算和试探,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本节的三个实际问题,并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其合理性.

  (2)培养学生建立方程模型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合作意识.

  2.目标分析

  (1)本节的内容就是通过列方程、解方程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估算与试探的思维方法也很重要,这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2)七年级的学生对数学建模还比较陌生,建模能突出应用数学的意识,而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又是课标所大力倡导的,因而必须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过程目标

  1.目标内容

  在活动中感受方程思想在数学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应用意识.

  2.目标分析

  利用方程解决问题是有用的数学方法,学生在前两节的数学活动中,有了一些初步的经验,但是更接近生活,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则需要师生合作,探索解决.

  (三)情感目标

  1.目标内容

  (1)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建立自信心.

  (2)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且服务于生活”的辩证思想.

  2.目标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品质,这是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育理念的关键.

  三、教材处理与教法分析

  本节内容拟定两课时完成,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第一课时(探究Ⅰ、探究Ⅱ).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及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本节课采用探索发现法进行教学,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本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以直观形象的演示,增强感性认识,增强教学效果.课中以设疑提问、分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主动获得知识.

  四、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流程图

  探究Ⅰ

  (二)教学过程Ⅰ

  (以探究为主线、形式多样化)

  1.问题情境

  (1)多媒体展示有关盈亏的新闻报道,感受生活实际.

  (2)据此生活实例,展示探究Ⅰ,引入新课.

  考虑到学生不完全明白“盈利”、“亏损”这样的商业术语,故针对性地播放相关新闻报道,然后引出要探索的问题Ⅰ.

  2.讨论交流

  (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对“盈利”、“亏损”含义的理解.

  (2)学生交流后,老师提出问题:某件商品的进价是40元,卖出后盈利25%,那么利润是多少?如果卖出后亏损25%,利润又是多少?(利润是负数,是什么意思?)

  (3)要求学生对探究Ⅰ中商店的盈亏进行估算,交流讨论并说明理由.在讨论中学生对商店盈亏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统一认识.

  (4)师生互动,要知道究竟是盈是亏,必须先知道什么?从而引出要算出每件衣服的进价.

  让学生讨论盈利和亏损的含义,理解其概念,建立感性认识;乍一看,大多数学生可能在大体估算后得到不亏不盈,直觉上也是如此,但要解决实际问题,还要知其原价(未知量),从这一分析引入未知量,为后面建立模型,做了必要的铺垫.

  3.建立模型

  (1)学生自主探索,寻找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确定相等关系.

  (2)学生分组,根据找出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其中一组计算盈利25%的衣服的进价,另一组计算亏损25%的衣服的进价.

  (3)师生互动:①两件衣服的进价和为________;②两件衣服的售价和为________;③由于进价________售价,由此可知两件衣服的盈亏情况.

  (教师及时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学生分组、计算盈亏;教师参与、适当提示;师生互动、得到决策.这样设计,让学生体会到合作交流、互相评价、互相尊重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这样设计易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巩固应用一元一次方程作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很好地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活动中,有意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索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

  4.小结

  一个感悟:估算与主观判断往往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需要我们通过准确的计算来检验自己的判断.

  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与严谨的学习作风.

  探究Ⅱ

  (三)教学过程Ⅱ

  1.在灯具店选购灯具时,由于两种灯具价格、能耗的不同,引起矛盾冲突.

  恰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实用性.

  启发:选择的目的是节省费用,费用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2.列代数式

  费用=灯的售价+电费

  电费=0.5×灯的功率(千瓦)×照明时间(时)

  在此基础上,用t表示照明时间(小时).要求学生列出代数式表示这两种灯的费用.

  节能灯的费用(元):60+0.5×0.011t.

  白炽灯的费用(元):3+0.5×0.06t.

  分析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列出代数式,为后面列方程,并进一步探索提供了基础.

  3.特值试探具体感知

  学生分组计算:

  t=1000、20xx、2500、3000时,这两种灯具的使用费用,填入下表:

  时间(小时)

  1000

  20xx

  2500

  3000

  节能灯的费用(元)

  白炽灯的费用(元)

  学生填完表格后,展示由表格数据制成的条形统计图.

  引导学生讨论:从统计图表,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的答案是多样的,师生共同得出:照明时间不同,作出的选择不同.

  由于在前面的第二节,学生已经学过“两种移动电话计费方式”的一道例题,因此学生应该能较熟练地完成表格中的特值试探.又因为七年级学生的认知以直观形象为主,再给出统计图,完成特殊到一般,感性到理性的深化.

  4.方程建模

  观察统计图,你能看出使用时间为多少(小时)时,这两种灯的费用相等吗?

  列出方程:

  60+0.5×0.011t=3+0.5×0.06t

  5.合作交流解释拓展

  (1)照明时间小于2327小时,用哪种灯省钱?照明时间超过2327小时.但不超过3000小时,用哪种灯省钱?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看法.

  (2)如果计划照明3500小时,则需购买两个灯,设计你认为合理的选灯方案.

  学生分组、讨论购灯方案只有三种:①两盏节能灯;②两盏白炽灯;③一盏节能灯、一盏白炽灯.

  学生计算各种方案所需费用.

  关于选灯方案③,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先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计算理由,然后对学生得出“使用节能灯3000小时,白炽灯500小时”的结论,给予充分肯定,并引导学生寻找理论依据,列式验证:

  设节能灯的照明时间为t(小时),那么总费用为:

  60+3+0.5×0.011t+0.5×0.06(3500-t)=168-0.0245t(0≤t≤3000)

  观察上式可看出,只有当t=3000时,总费用最低.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倾听他人意见,并从交流中获益的学习习惯,综合各方面信息的能力.讨论2需要考虑的情形不只一种,通过这一问题,培养分类讨论的思想,养成缜密的思维品质.此处渗透着函数、不等式和分类讨论的思想,为后面学习实际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

  6.反馈练习

  一家游泳馆每年6~8月出售夏季会员证,每张会员证80元,只限本人使用,凭证购入场券每张1元,不凭证购入场券每张3元,讨论并回答:

  (1)什么情况下,购会员证与不购证付相同的钱?

  (2)什么情况下,购会员证比不购证更合算?

  (3)什么情况下,不购会员证比购证更合算?

  适时的反馈练习,以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四)教学小结

  学生分组小结“本课学到了什么”,各组发言交流体验、教师总结:

  五、设计说明

  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奇心强,思想活跃、求知心切.因此我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依据数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等特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

  (二)树立方程建模思想

  突出解释与应用,渗透函数、不等式、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三)注重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热情,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某种商品因换季打折出售,如果按定价的七五折出售将赔25元;而按定价的九折出售将赚20元.问这种商品的定价为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探索多少元?

  (2)某商店为了促销A牌高级洗衣机,规定在元旦那天购买该机可以分两期付款,在购买时先付一笔款,余下部分及它的利息(年利率为5.6%)在明年的元旦付清,该洗衣机售价是每台8224元,若两次付款相同,问每次应付款多少元?

  (3)工厂甲、乙两车间去年计划共完成税利720万元,结果甲车间完成了计划的115%,乙车间完成了计划的110%,两车间共完成税利812万元,求去年两个车间各超额完成税利多少万元?

  (4)一辆汽车用40千米/时的速度由甲地驶向乙地,车行3小时后,因遇雨平均速度被迫每小时减少10千米,结果到达乙地时比预计的时间晚了45分钟,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5)甲、乙两人合办一小型服装厂,并协议按照投资额的比例多少分配所得利润,已知甲与乙投资比例为3∶4,第一年共获利30800元,问甲、乙两人可获利润多少元?

  (6)有人问老师班级有多少名学生时,老师说:“一半学生在学数学,四分之一学生在学音乐,七分之一的学生在读外语,还剩六名学生在操场踢球.”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名学生吗?

  (7)某人10时10分离家去赶11时整的火车,已知他家离车站10千米,他离家后先以3千米/时的速度走了5分钟,然后乘公共汽车去车站,问公共汽车每小时至少走多少千米才能不误火车?

  综合运用

  4.某市居民生活用电基本价格是每度0.40元,若每月用电量超过a度,超出部分按基本电价的70%收费.

  (1)某户五月份用电84度,共交电费30.72元,求a;

  (2)若该户六月份的电费平均为每度0.36元,求六月份共用电多少度?应交电费多少元?

  5.为了鼓励节约用水,市政府对自来水的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月每户不超过10吨部分,按0.45元/吨收费;超过10吨而不超过20吨部分,按0.80元/吨收费;超过20吨部分,按1.5元/吨收费.现已知李老师家六月份缴水费14元,问李老师家六月份用水多少吨?

  6.一支自行车队进行训练,训练时所有队员都以35千米/时的速度前进.突然,有一名队员以45千米/时的速度独自行进,行进10千米后调转车头,仍以45千米/时的速度往回骑,直到与其他队员会合.你知道这名队员从离队到与队员重新会合,经过了多长时间吗?

  7.有8名同学分别乘两辆轿车赶往火车站,其中一辆轿车在距离火车站15千米时出现故障,此时离火车停止检票时间还有42分,这时惟一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一辆轿车,连司机在内限乘5人,这辆小轿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这8名同学都能赶上火车吗?

  拓广探索

  8.一家庭(父亲、母亲和孩子们)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说:“如父亲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家庭旅行算集体票,按原价的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相同.你知道哪家旅行社更优惠吗?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商品销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掌握商品盈亏的求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教学难点 让学生知道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

  知识重点 弄清商品销售中的进价标价售价及利润的含义。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引言前面我们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了如何分析数量关系,利用相等关系列方程以及如何解方程。本节开始,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如何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前面已有所讨论,本节承上启下,进一步探究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引例①某商品原来每件零售价是元,现在每件降价 ,降价后每件零售价是 ;

  ②某种品牌的彩电降价 以后,每台售价为 元,则该品牌彩电每台原价应为 元;

  ③某商品按定价的八折出售,售价是 元,则原定价是 ;

  ④某商场把进价为1980元的商品按标价的八折出售,仍获利 ,则该商品的标价为 ;

  ⑤我国政府为解决老百姓看病问题,决定下调药品的价格,某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30%后,20xx降价70%至 元,则这种药品在1999年涨价前价格为 元。学生对进价、标价、售价、打折等商品销售中的一些概念的含义已有一定的知识积累,通过引例,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

  探究新知问题(教科书93页探究1):某商店在某一时间以每件60元的价格卖两件衣服,其中一件盈利还是亏损?或是不盈不亏?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实例,用问题的形式来探究新课内容,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需要数学。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①引导学生大体估算盈亏情况;

  ②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讨论解决;

  (1)商品销售中的盈亏如何计算?

  (2)两件衣服的进价、售价分别是多少?

  ③得出结论后,将结论与学生先前的估算进行比较;

  ④教师归纳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先由学生估算(培养学生敏感意识)然后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索,得出结论,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

  巩固练习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

  问题:我国股市交易中每天、卖一次各交千分之七点五的各种费用,某投资者以每股10元的价格买入上海某股票1000股,当该股票涨到12元时全部卖出,该投资者实际盈利为多少?

  巩固本课中商品销售盈亏的求法,再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小结:

  ①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后有何感受?

  ②商品销售中的基本等量关系有哪些?由学生概括本课中学到的知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布置作业必做题:教科书97面习题2.4第2、3、4题;

  备选题:

  ①某商品的进价是1000元,售价为1500元,由于情况不好,商店决定降价出售,但又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那么商店可降多少元出售此商品;

  ②一年定期的存款,年利率为 ,到期取款时须扣除利息的20%,作为利息税上缴国库,假如某人存入一年的定期储蓄1000元,到期扣税后可得利息多少元?

  ③某商场将某种DVD产品按进价提高35%,然后打出九折酬宾,外送50元打的费的广告,结果每台DVD仍获利208元,则每台DVD的进价是多少元?

  ④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价是400元,销售价为510元,本季度销售了件,为进一步扩大市场,该企业决定在降低销售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经过市场调研,预测下季度这种产品每件销售价降低4%,销售量将提高10%,要使销售利润(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保持不变,该产品每件的成本应降低多少元?

  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本课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中的实例入手引入新课,在新授过程中,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进行适当引导、点拔、启迪。在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过程中弄清商品销售中的盈亏的算法。加法对进价标价售价及利润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学生通过对新授问题的估算,最后计算得出正确的结论,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6

  一、活动内容:

  课本第110页111页 活动1和活动3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演练、合作探究,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运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以上重点也是难点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了和一个支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n件,讨论下面问题:

  这个人买了n件商品需要多少元?

  教师活动:

  (1)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并参入学生中一起探究。

  (2)教师对学生在发表解法时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 学生活动:

  (1)分组后对活动一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发表解法。

  解: 2.2n n100

  2.2100+2(n-100) n100

  问题转换: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这种商品多少件?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那么n的值是多少?

  教师活动:同上 学生活动:同上

  解:(1) n220

  100+ n220

  (2) =0.48n n=0

  100+ =0.48n n=500

  (二)、活动2:

  本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2、分组:(4人一组)

  开始做下面的实验:

  (1)把直尺的中点放在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在直尺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直尺还是保持平衡吗?

  (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然后记下支点到两端距离a 和b,(不妨设较长的一边为a)

  (4)在有两枚棋子的一端面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再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和b。

  (5)在棋子多的一端继续加棋子,并重复以上操作。根据统计记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以上实验过程可以由学生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记录表上

  实验次数 棋子数 ab值 a与b的关系

  右 左 a b

  第1次 1 1

  第2次 1 2

  第3次 1 3

  第4次 1 4

  第n次 1 n

  根据记录下的a、b值,探索a 与b的关系,由于目测可能有点误差。

  根据实验得出a、b之间关系,猜想当第n次实验的a 和b的关系如何?a=nb(学生实验得出学生代表发言)

  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枚棋子,直尺的长为L,支点应在直尺的哪个位置?(提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

  此问题由学生合作解决并派代表板演并讲解,教师加以指正。

  解:设支点离n枚棋子的距离为 x得:

  x+nx=L x= 答:略

  (三)、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1、课后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类似活动问题,并举出几个例子。

  2、课本,第110页活动2。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6篇(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相关文章: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12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实际问题》8篇

《组合问题》教案3篇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2篇 解决问题 教案

数学教案:解决问题12篇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优秀教案

《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反思12篇(实际问题与方程教学设计及反思)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教案3篇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2教案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反思6篇(21.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教案3篇 五年级数学相遇问题解决公式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反思12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