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篇(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思简短),以供参阅。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它介绍了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作者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向我们展现了西沙群岛的美景。课文的主旨是要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课前预习时,我让孩子在家上网看西沙群岛的各种生物图片,非常形象直观,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深,有話可讲,所以上课时学生发言特别积极,能运用完整的语言讲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讲得也特别精彩,这样把课内和课外联系起来,不仅让孩子学到课外知识,还训练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上课时,我以欣赏和朗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我先让孩子找到描写西沙群岛美丽和富饶的句子,让孩子自己品析,自己品读,利用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师生共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孩子体会和感受文章语言的精练和优美,从而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整节课我和孩子配合的比较默契,课堂气氛也比较活跃,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课堂教学中我还有许多缺点需要改进。比如说,课堂上,如何引导孩子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等。活到老学到老,知识是无止境的,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老课文。课文分别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介绍西沙群岛的美景。张老师的这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1、课堂提问效果突出。
张老师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课堂真正实现了以朗朗的书声为基础,以学生的参与为主线,以思维发展,能力提高为目的的阅读。整堂课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道,让语文课成为吸引孩子的万花筒,让语文课变成孩子成长的舞台。在享受精彩的阅读课堂的同时,通过观察我发现王老师的课堂提问关注了思考性、启发、想象性,在有效的课堂提问的引导下,实现了学生课堂阅读的有效性。
2、巧用多媒体,让文本离学生不再遥远
西沙群岛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一个极神秘、极模糊、极遥远的地方。学生连它所在何处都不得而知。针对此点,张老师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图片,从学生的一声声惊声中我们不难看出多数学生都能感受出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如对珊瑚、海参、大龙虾,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张老师她都用多媒体给予直观展示,让学生恍若置身海底,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主动学习的形成
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是如今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并掌握学习过程,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检验、自我评价,实现学生自我探究学习语文的愿望,从而使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优化。
在张老师执教的这节课上,大部分的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品读海底内容时,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好好读一读,这看上去只是轻描淡写的几句话,但尽显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长此以往,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习惯就会形成于章老师的潜移默化之中。
4、注重抓重点词品读课文
张老师在教学第3自然段时,抓住了“各种各样”、“懒洋洋”、“到处都是”、“威武”这几个词,通过图片展示和动作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珊瑚的确美丽,海参的确懒洋洋,大龙虾的确威武。
5、板书设计很有创意。
一般老师板书,只是文章重点内容的罗列,而张老师的板书既展现了文章的线索和主要内容,也突出了西沙群岛有海这一特色,让学生学习后对内容牢记于心。
总之,看完张老师执教的《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实录,感受到张老师自然大方的教态,富有亲和力的语言,教学目标有的放矢,灵活运用多媒体等资源,把课堂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即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和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一节扎实有效的语文课。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2
过去一周孩子们学习的课文,都是关于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内容。通过对单元导读的了解,这一单元主要有两个教学目标:一、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知道什么是关键句和它在阅读理解上的作用;二、习作要尝试围绕一个意思来写。
以《富饶的西沙群岛》为例,它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课文里的用词非常优美,生动,鲜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的顺序来说明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及物产的丰富,学习优美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本课的不足与改进措施。
在备课时,我把重点都放在了讲解课文本身,而极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孩子们写作能力的培养,比如课后题最后一题:挑一张最感兴趣的照片来介绍西沙群岛。此处应该留一个小练笔来考验学生对本课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的语言输出能力,但因为一些原因没有及时布置,也就没有给他们一个自由感受与发挥的空间。在讲完课文之后,为了孩子们能够直观感受到西沙群岛的美,我给他们播放了许多西沙群岛的照片,引起他们的一阵惊叹,如果适时引入课后题,用文字描述这些图片,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有感而发。
在讲课过程中,我也存在一些失误。比如在讲第四段关于西沙群岛的`鱼的内容时,作者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条理清晰地向我们说明了西沙群岛的鱼的外形,此处我应该带领学生齐读本段,再按照本段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够在朗读中积累佳句,在仿写中提升写作水平。
改进措施:
1、认真研读单元主题,把主题落实到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当中去
2、课前把握好每一环节所需的时间
3、课上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还学生们一个鲜活的课堂。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3
最近,我执教了《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感受很深。这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决定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
如在第4自然段鱼的教学中,由于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的局限,学生对海里奇异的鱼缺乏感性认识。一组图片的播放立即将学生引入一个全新的世界。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赏读内化,读出了海水的美,读出了鱼的种类繁多。另外,许多相关资料的览使学生开拓了眼界,课文内容也得到了拓展和延伸。
其次,在教学这一课时,我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信任、激励、自主”的教学气氛,使学生们主动地学、自信地学,兴趣盎然地学,达到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
正是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这一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我紧接着提出要求:“这么好的地方,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大家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课文中,孩子们开始兴趣高昂地读起课文来,有的同学读完一遍,还情不自禁地读第二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以及那些没见过甚至是没听兑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全国小语理事会理事长崔峦强调:“一定要把课文读对、读通、读顺、读好。”这是学好语文的基础,也是理解课文的前提。因此在这次教学中,我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听读、初读、速读等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让学生做到将课文读对;在熟读生字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在精读、理解的过程中,又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和朗读内容指导学生将课文读好。在这样有目的、有层次地阅读指导中,学生逐步学会了读。
当然,我的这次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首先,没有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整。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情况把握的不准,导致这一课时的个别环节用时较长,特别是请两个人单独读写鱼儿的段落,太浪费时间了。
其次,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还应继续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钻研教学方法,潜心搞好教学研究,努力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4
反思课堂教学:
由于课前对教材、学情、教学重难点等做了充分了解与研究,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措施都是由科学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的。因此,是行之有效的。经过课堂实践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就如到了森林寻宝一样,满载而归!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第二课时的教学目的高效地实现了。课堂的亮点让整节课熠熠生辉:
一、点燃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蒙田说:“教育孩童首重激发兴趣和爱心,否则只是填鸭式灌输,毫无意义可言。”孩子们之所以喜欢玩,是因为玩给他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如果学习也能给予他们这样的感受,那学习无疑也是可以令人着迷的,他们会像对待玩那样对待学习,乐此不疲。特别对于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激发学习兴趣尤其重要。《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美文。对于美,人类都有感知的天性,但西沙群岛离我们的实际生活较远,要一直保持对这篇美文的兴趣,必须点燃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我在教学中运用了以下设计:课文从西沙群岛的海水、海底、海滩、海岛来介绍它的美丽富饶,我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部分去自学。结果,孩子们始终热情高涨地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能激发孩子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正因为是自选,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中,而并非老师掌控下的小木偶。他们觉得这与玩有着共通点:在游戏的世界中,孩童是当中的主人,他们有着绝对的优越感——我的事情我做主!学生可以这样说:我的课堂我做主!
二、以孩子的视野去设计课堂
“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这样说。师本教育的课堂设计是以老师教得方便为出发点,根本不去考虑学生的年龄实际,不会考虑他们的`知识实际。这样的教育,是填鸭式的,孩子们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播的知识。是呀,只有蹲着,我们与孩子才能处在同一高度,我们的心灵才能相通。课堂是我们与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空间,在特殊的这个只属于老师和学生的时空里,我们的教学设计,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学生。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我最喜爱的一环是引领孩子们投入角色,内化语言。我让孩子们变身为海里的其中一条小鱼,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可以按文本内容说,也可以把文本内化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师:我们也化身做小鱼,成群结队地去海底游游,好吗?
出示一条鱼。师示范:“大家好!我全身布满彩色的条纹,在海底自由自在地生活。”
咦,看!一条小鱼游过来啦!小鱼小鱼,请你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5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写景的文章,用词非常优美,生动,鲜明。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说明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全文围绕“富饶”展开,思路条理清晰,结构严谨。本课的重难点是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及物产的丰富,学习优美的句子,积累好词佳句。
一.教学效果:正是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这一丰富的图像及声音信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进入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的`最佳状态。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我紧接着提出要求:“这么好的地方,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大家打开书,认真地把课文读一读。”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了课文中,孩子们开始兴趣高昂地读起课文来,有的同学读完一遍,还情不自禁地读第二遍。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再次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重点展现西沙群岛海里奇形怪状、色彩鲜艳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以及那些没见过甚至是没听说过的形态各异的鱼儿,由形象的画面理解自然过渡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自始至终地调动着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亢奋状态,思维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成功之处:1.把概括性句子写具体。“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是静态的概括的描写,其后补充具体的颜色,并写成动态,句中的“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就具体、形象得多了。2.比喻是本课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教学比喻句不要只满足认得什么像什么,而要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这样的教学才到位。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形状,而把“西沙群岛”比喻成“南大门”,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是意义和作用。
三.不足之处:1.没有将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讲授完整。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学生情况把握得不准,导致这一课时的个别环节用时较长,特别是请两个人单独读写鱼儿的段落,太浪费时间了。2.虽然也尝试建构一种多层面的课堂,希望能通过一节课教给孩子更多的东西,但是,许多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补充素材在课堂上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
改进措施:教材内容的一种拓展,是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发展,让学生在课内学到方法,让他们在离开了课堂、离开了教师、离开了教材,也能够自己去发展学习。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6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通过对西沙群岛优美风景和丰富物产的介绍,表达了自己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文章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方位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由于本文语句优美,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我想通过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但由于对文章处理的不够用心,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对课堂的调控未能得心应手,以致今天的课堂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细细思量,把所有问题归纳为一下两个方面:
一、自身条件
(1)书写不够规范。教师自己的书写,其实就是最直观的课堂教学资源。小学生都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老师当堂书写,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对小学生是最好的示范,而且是最真实、最亲切的示范。可作为语文老师,我的字真的对不起学生,今天从板书的第一个字“岛”开始到最后完成歪歪扭扭的板书,学生们便开始议论纷纷,对我的字很不满意。记得曾读过这样一段话:语文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能够当堂书写,而且写的字形规范、间架匀称、富有神采,给小学生以美感,那么他们就会非常倾慕敬佩老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对写字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可我今天从一开始便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致,要想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书写将是今后最重要的的任务!
(2)语言拖沓,不简练干脆。优美的语言、华丽的词语,能让听众心旷神怡,到位的总结、及时的评价,也会让学生们振奋无比。而作为一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我觉得自己的语言实在匮乏,对于学生的评价只能是“你真棒”、“嗯,不错”、“你真厉害” “真不错,你真聪明!”等一些单一的句子,使得一节课上得干巴巴的,毫无生趣。不仅如此,在课堂上,我还特别喜欢用“如何”“好不好”“怎么样”等一些看似民主实际上毫无用处的语句,使得自己在课堂上很是被动!正像金老师等几位老师说的,我那啰嗦的话语就像催眠术,孩子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更让他们对我的课堂失去兴致,甚至是偷偷跑去和“周公”玩耍。最重要的是语言的拖沓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完整呈现!由此可见,一堂课的成败,与教师的语言有着的极大的关联。可是,怎样才能将自己的课堂语言丰富起来呢?我觉得接下来首先要改掉自己语言拖沓、啰嗦、匮乏的毛病,这就需要平时多去学习积累,如揣摩名师的教案实录和课堂录像,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以求不断规范自己的课堂语言。
(3)教态不够自然大方。在今天的课堂上,这也是我比较欠缺的地方,特别是手势。正向有位老师说的,我总喜欢将手交叉放在前面,给人过于拘谨的感觉,很像一位老大妈。这是我一直没有在意的地方,也许是学生时代演讲时留下的习惯,仔细想想,富有感染力的手势的确也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一个手势就是一个无声的命令,而富有感染力的手势,才能更好的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另外,课前准备也不够充分。如当学生讲出珊瑚、海面、海岛等地方的时候,我却因为事先没有将板贴按顺序放置好,导致未能及时将其贴于黑板上,实在是很不应该。
二、教学设计
(1)问题指向性不够明确。如上课开始时出示有关“海防前哨”的图片的时候还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这句话中给刚才的图片找个名字吗?”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明确到底是给谁找名字,而我已经急于出示“西沙群岛是南海上的一群岛屿,是我国的海防前哨。”让孩子们去给图片找名字,以至很多孩子不知道到底该干什么。
(2)生字教学没有体现层次和梯度。在设计生字词教学环节时,我为图方便随便从网上借用了这部分课件,却没有及时发现所出示的词语和教案有所不同,而且没有拼音,更没有系统的分类。如:几个比较难理解的词语“栖息”、“海参”没有出示,“参”字作为多音字也没有说明,而类似“风景优美”这样学生已经在《黄山奇石》,《日月潭》等出现过的词语却归于其中。听了金老师的指导我才深刻明白,字词教学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章可循的。比如这课的生字,在教学时可以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分类归纳。
(3)课前图片呈现过多。在初读伊始,我找了很多优美的图片打算以此吸引孩子们注意力,而运用于课堂才发现,这些美丽的图片并无法为我所用,反而使我原本平淡的课堂更加苍白!通过这节课让我明白:作为课件中的图片,应该做到删繁就简,达到随图识文的目的,应该让每张图片都发挥最大的用处,为文所用,做到不可取代。
(4)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a、从上课的那一刻开始,我一直就只顾着自己讲,一切都显得那么突兀,以至于孩子们被我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带领孩子潜入水底,打算讲解第三第四自然段时,孩子们还没有弄清楚“珊瑚”“海参”“大龙虾”“鱼”在哪几自然段,我就已经安排任务让他们去读读海底美丽的小动物了。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在悄悄低估:“读哪里啊?”b、再如讲解四种小动物时,没有抓住语言特色:就像比喻,它是本课运用的最多的修辞。教学比喻句时我没有引导学生准确地认识比喻义,如:“海底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美丽的珊瑚各种各样,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没有抓住重点词语“绽开的”“分枝的”这些特点,没有在语句训练中让孩子们得到提升,反而以“有的像……有的像……”这种简单的'句式降低了学生对语句训练的难度。c、指导朗读时没有抓住关键词,如在指导大龙虾威武气势的时候,没有抓住“划过来,划过去”这组形象的词语让孩子们去体会“威武”的气势。
(5)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新课程最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而我却以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贯穿始终,以至于有一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的感觉。使得孩子们的手脚被束缚住了,思维没有完全打开,课堂上缺少了孩子们那充满童趣和想象的话语。
总之,对于这堂课,我觉得自己存在着很多很多的问题,虽说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自以为这不仅仅是一堂有问题的课,更是一堂是失败的课。而失败的原因除了心理紧张放不开以外,最重要的是自己平时太过荒废,才有了今天无法驾驭课堂、漏洞百出的丑态。今后,我一定要不断找出不足,加以改进。我知道,这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也将会是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相信在金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慢慢的积累,我的课堂也一定会充满勃勃生机。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7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描写了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优美的风光和富饶的物产。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晰,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好教材。教学本课,我主要抓住中心句,让学生通过读、看、说、想,从两大方面感受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注重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积累词语,练习说话。
一、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拉近学生与西沙群岛的距离。
由于西沙群岛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我便借助多媒体展现西沙群岛的有关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更深刻地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新奇和崭新的世界。我们一起欣赏了奇妙的海水,一起到绿树丛生的海岛上和海鸟交朋友,又一起潜入海底,看到了各种各样的珊瑚,懒洋洋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和成群结队的鱼,孩子们被这些新朋友深深地吸引着,仿佛置身于西沙群岛神秘而富饶的海底,有的孩子还情不自禁地叫出各种鱼的名字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孩子们在读文的时候更加投入。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在教学中,我还很注重电教媒体的适时使用,注重不能用过多的形象的画面代替学生的想象,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比如学习海滩一段,我让学生闭眼想象,想象海滩上有什么,有的孩子说看到了美丽的贝壳,有的'说看到了渔业工人在翻庞大的海龟,有的说看到了一群小朋友在海滩上捡贝克。当我让孩子想象千奇百怪的贝壳是什么样时,孩子们的回答又是让我一阵惊喜。有说像烧鸡腿一样的贝壳,有说像乌龟壳一样的贝壳,有说像花裙子一样贝克。在学过鱼这一段后,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喜欢的鱼画出来,孩子们笔下的鱼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并且还给自己画的鱼起了很好听的名字。有叫蘑菇鱼的,有叫美人鱼的。孩子们在放飞自己想象的同时,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
三、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和培养。
语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学生品读祖国的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本课我主要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比如教学海水这个自然段,我主要抓住“五光十色”这个词语进行教学,先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接着利用电教媒体体会,然后进行词语对比,理解作者笔下的海水不仅是多种颜色的,而且还是闪闪发光的。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在教学鱼这一段时,我又让学生找出描写鱼多的语句进行品读理解,然后出示比喻句,对比句子的生动性,接着让学生发挥想象写比喻句,充分注重了语文语言文字的教学。
四、教学本课,感觉还有很多不足:
整节课引导得过多,没有大胆地放手,没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还要更加关注学情,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课堂生成不够。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8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老课文,课文按海面、海底、海中、海滩、海岛的顺序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学习本课一是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海水域的广阔与富饶,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二是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积累好词佳句。由于有课件我希望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语言还原为生动可感的画面,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就好像自己有看到课文中真实画面的感觉,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到课文生动的描写,让学生充分地感知,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抽象的事物具体了,但是在试上时,却碰到了一些问题,学生看到图片后,就没有再去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了,所以在正式上课时,我先出示文字,再出示图片等。在听取了听课老师的一些意见以及自己的反思,我认为这堂的'不足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课堂效率低。一节课,着重处理了“鱼”这一段,学生能够理解,也了解了作者的写法,但课堂容量太少,西沙群岛的富饶不仅仅体现在“鱼”的身上。所以,留给学生感悟其它方面的时间还是显得少了。尤其是后面几个小节花的时间明显不足。
2、朗读形式的单一化。这一节课在朗读上的形式还是不够多,齐读的次数明显太多了,个性化朗读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没有在读的形式上有所创新。
3、评价不到位以及不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这一点也是平时的课堂中困扰我的地方,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不能好地给予评价,往往使一些精彩之处或者说疑难处进行深入地剖析,课堂造成课堂资源的流失。
总之,一节课,让我看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我会在课堂上继续研究探索,让自己的课堂能带给孩子更多。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9
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和她的美丽富饶,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文本语言优美,流畅。在结构上采用总分总的形式,首尾照应,条理清晰,是很好的教学范例。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设计学案时,我就本照着这个思路,想立足于思,于活,力求最大限度的全方位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讨论理解课文时,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贯穿始终,让师生在与文本,在生生,在师生的对话中,碰撞摩擦,逐渐开出智慧之花,最终顺利完成学习目标。
导入之后,我就让学生展示交流有关西沙群岛的资料和图片,这不单单起到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拓宽知识面,以便更好的理解课文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尝到了利用网络学习的甜头。培养了网络学习的能力。
识字的环节,我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联系上下文,辨析字音、字义。并要求组词,联句,体现了中低年级的教学特点。让学生明白了字词句的学习方法,课堂的语文味浓厚。让单调的识字环节,变得富有灵动性,充满美感。
本课的学案设计和实际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读的训练,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小组推荐读,比赛读,单独读,挑战读,配乐范读等,学生在读后,给予了及时的点评,这里点评者,主要是学生,老师负责纠正学生在点评时个别不当的词句,以及点评不到的地方的补充。读的好的给小组加分,点评精彩的也给小组加分,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热情。孩子们读的太好了,我一次次被他们充满激情的精彩朗读感动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面广,精彩花絮不断出现。
经过反复诵读,学生基本把握了课文内容,此时,我提出了第三个重要的学习目标:读了课文,你对西沙群岛的'总的印象是什么?此时提出这个问题,已是水到渠成,学生很快地回答道:美丽、富饶。我及时的表扬他们,并指出,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就是本文的中心句,请小组合作讨论:围绕这个中心句,课文都写了哪些内容?你最欣赏哪些段落?为什么?问题一出来,小组讨论再次掀起高潮。在展示回答的过程中,答案逐渐被完善,学习能力进一步得到锻炼。
最后,我让学生模仿本文,围绕中心句,“公园里的花真美啊“写一段话。从学生那洋溢着会心的微笑的脸上,我知道,他们掌握了这种方法。有一个孩子这样写道
公园里的花可真美啊!你看那花,各种颜色都有,黄色月季花像小太阳。红色的玫瑰像害羞的小姑娘。白色的茶花像花仙子。还有一大片紫色的小花挤在一起,像天上掉下的一片紫色的云!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
《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的教学,自己在感受了“技穷”的惭愧和“实践”的重要之余,也生出了“再做一次”的打算,毕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是以课堂教学为根基的,没有教学实践就没有发言权和研究权,何况“反思”应该就是持续不断的。不说空话,实说《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后的“一憾”与“一得”:
一憾——自己的设计本意是在“引导学生以数据统计的形式,感性地认识到西沙群岛物产之‘多’”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地感悟西沙的“富饶”更有“奇丽”、“奇趣”之意。然而,这种深究式的思维操作设计,尽管有其逻辑的合理性,却还是禁锢了孩子们的主体作用。因为这种设计太自我,教师的逻辑设计痕迹还是太重,太浓。这是课后反思了好长一段时间,才认识到的。也就是说,教师的设计再缜密,再逻辑,也终究是“设计”,终究是教师的主观意志。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他们的意志、他们的需求、他们的认知方式、他们的发展走向究竟是什么,这才是我们设计的起点。对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具体可感的认知方式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这时期的孩子以感性思维见长,设计课堂上外显化的学生认知活动,比结构内隐性的思维操作流程更重要。也就是说,这一阶段的孩子也应是“行动研究者”,而不是“理性思辨者”。而自己还一味排斥“课件”,这本身更是避“长”扬“短”。因此,自我评价,这节课自己的设计最大的败笔是——过于逻辑,过于“高年级段”化。假如教学时干脆放手让学生合作,甚至独立完成“多”的数据统计,而把朗读训练后移至“美”的感悟之后,或许会好一些。
一得——不谦虚地说,这次反思课也并非一无是处,因为自己的一个尝试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一直以为对“参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定,不等同于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估测,它还应该有新的内涵。只是自己对此也是很模糊的一种意识,只觉得“有效性”应涵盖学生的语文生活。这次反思课上,尝试以文本为起点,引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关注,起初只是想说明资料的搜集并非单指课前,也可以课中或课后进行,它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具有方向性和训练性,后来读了一篇文章,题目叫《用好书美文酿造精神的“底儿”》,忽然又意识到,我们应把“有效”看的更远些,即应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远效性”,我们不能急功近利地单纯地从一节课的课堂气氛、课堂密度、课堂容量等方面去评价教师或学生的课堂表现,更应关注学生在有了这节课的经历之后,所形成的成长走向,也就是在关注“即时效果”的同时,更应关注“远景效果”。拿《用好书美文酿造精神的“底儿”》这篇文章,把我的设计“美化”了些,勉强算做“一得”吧!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10篇(富饶的西沙群岛反思简短)相关文章:
★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11篇 二年级语文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