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热心网友“yapaiqingbai”分享的《江南》教学反思,供大家阅读。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极为优美的词作,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之手,是他的一篇绝佳佳作。我的设计思路是:首先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从“江南好”这一句考虑,深入体会“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一段描绘的江南美景。古诗词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入情入关,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我结合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江南风景的优美与热情,使他们迅速沉浸于江南的美好当中。典雅的导言配合老师声情并茂的诵读音乐,让学生心里荡起浅浅的憧憬,激起对学习这首词的浓厚兴趣,达到“未果旋律先有情”的情感共鸣——“江南好”。
通过让学生收看、倾听、唱歌和创作,以江南音乐为主线,围绕歌曲中江南美的节奏,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理解江南的诸多美好。我巧妙应用多媒体课件,界面优美,语言简练而诗情画意,让听者都沉醉在江南水乡小镇那份古朴与恬静的意境当中,令人流连忘返。这堂课的教案设计简单明了,目标清晰,内容丰富,覆盖普遍,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热情很高。在观看江南的步骤中,老师精心准备,让学生根据一幅幅富有江南神韵的图画掌握江南;根据诵读《忆江南》,协助学生了解白居易诗作的含义,从而理解诗词和音乐的韵律美。接着,根据教师的范唱、倾听音乐及交流,协助学生处理歌曲中的难点,引导他们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忆江南》,更好地实现了教学任务。最后的扩展欣赏阶段包含苏州白话演唱的《忆江南》及评弹版本《忆江南》,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线,培养其听辨与鉴赏能力。
这堂课最初我借鉴了网上的一堂《忆江南》的课,感觉无法结合自身的特性实施,因此考虑到必须有自己的思考,结合自身特点和课题精神开展备课,简易参考并不实用。最终,我想到毕竟是《忆江南》,就融合江南的风景、诗文、歌曲和曲子,同时转换《忆江南》的伴奏以比照不同风格,最终使教案拥有原型。接着,经过多次掂量和装饰,慢慢定稿,实属不易。根据这一过程,我感受到一定要多思索,这样才能避免临阵磨枪的现象。
诚然,通过这次活动,我对计算机辅助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平时上课因条件限制很少使用这类辅助工具,而为了给学生提供《忆江南》的音乐、电影和图像资料,我费了不少心思,最终获得耳目一新的感觉。然而,过程中的收集工作只有自己知道,往往一个素材需要寻找多种进行对比才能选出最佳。在教学过程中,我明白多加收集和积累课堂素材的必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
整体而言,这堂课开展得比较顺利,四年级的学生不论是在解答问题还是响声表现上都发挥出色。整个教案条理清晰,围绕江南主题展开了有效扩展。这首曲子中的难点在于字音的多样化及其江南民歌独有的细腻与委婉,从读词到唱谱再到总体演唱的过程都做了分段式的指导,由浅入深,由浅入深。我使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辅导,例如科尔文手势引导唱谱、比照巩固字音多义,并进行多次范唱。在意境上,我应用了形式多样引导,比如欣赏苏州评弹演绎的《忆江南》,让学生更深切地感受到江南的吴侬软语和音乐的细腻之处。然而,在歌曲总体演唱的情感投入上,学生还需加强,因此这一点仍需进一步提升。
《江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植树》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