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荷塘月色说课稿3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以供借鉴。
荷塘月色说课稿1
步洪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在此,我来谈谈自己不很成熟的教学设计,有不妥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几十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相信阅读过这篇散文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她结构精致,语言生动、优美,感情细腻、含蓄,通篇气韵贯注,灵动多姿,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愉悦。此外,由于本文系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开篇之作,对他们初步感受到高中语文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加之高中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既承担着培养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任务,又肩负着培学生养人文素质和健康性情的重任。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课文和情境进行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是指教材,也是指学生。教授此课时,我们面对的是刚上高中的学生,在初中,他们学过朱自清的散文,可以说对语言美、意境美有所领会。因此,我确定《荷塘月色》学习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物境美、语言美、结构美,进而体会意境美,培养学生感受美、接纳美的能力。今天,我从五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和双线索环形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点拨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思考探究、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并掌握赏析散文的方法。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感情,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典范之作,因此我确定重点是通过4—6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由于学生散文阅读知识积累较薄弱,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两个:一是分析散文的表现手法,二是理解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三、教学时间:拟定两课时。
四、教具使用:多媒体
五、教学设计原理
第一课时
一、通过预习,让学生归纳,这篇散文我们学什么?
1、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2、释题:思考问题,文题改为《清塘荷韵》好不好?
此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教师明确荷与月组成的文题具有象征义,在此讲析象征的概念,为学生现代文问阅读中表现手法做知识积累。
二、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明确(从作者人格美角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高洁的品格)
三、学生配乐默读,通过情景式阅读,引导学生进入审美意境(教师准备课件),同时思考问题,你觉得课文那段几段语言最美?将重点转到4、5、6段
四、教师鼓励学生站起来,配乐朗读,再次体会三段语言美。思考问题:为什么这几段最美?
将重点转为语言
五、比较阅读:展示《拿来主义》片段。
提出问题:鲁迅的语言让我们感觉到的是犀利,而这篇课文语言读来感觉如何呢?
学生明确:清美柔和,
六、思考问题:课文运用那些技巧使语言达到这种效果?
学生明确:比喻和叠词的妙用。
七、分小组合作学习:请同学们找出含有喻词的句子?(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现代文筛选信息打下学习基础)
学生讨论明确,用比喻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特点,为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教学打下基础。
八、接着,从《再别康桥》切入,体会叠词的妙用,播放配乐诗,体会这首诗的语言美,思考三个问题。
1、问题:这首诗语言有何特色?
明确:运用叠词
2、问题: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出现的叠词?
3、思考问题:如果把“曲曲折折”换成“曲折”好不好?(引导学生用词语替换法揣摩语言,明确叠词的.表达效果,为完成诗歌鉴赏中炼字题做准备。
九、运用叠词,仿《再别康桥》的结构,写一首关于语文课的现代诗。(培养学生诗歌写作兴趣,为语文审美教学打基础)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业,让学生评价成果,教师给予肯定,当堂完成此教学过程。
二、速读全文思考问题
1、思考问题:第6段,为了意境,何不删去“蝉鸣”和“蛙声”,那不是更能突出幽雅宁静的环境吗?
教师在此明确这就是衬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表现手法的考察重点。
2、请同学找出表示作者出行路线和心情的句子,并绘制双线索环形结构(板书设计),学习本文艺术特色,同时培养学生文章分析概括能力。
外:作者的游踪(明线)(带上门— —荷塘上的月色— —月色下的荷塘— —江南旧俗— —回家)
内:作者的情感变化(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 —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 —思乡愁-----不宁静)
内、外结构呈圆形,浑然天成,这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三、探究讨论
1、《荷塘月色》中有一段不写‘荷’与‘月’的文字,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的《高中语文》中删去了,你们猜我们现在读到的版本中的哪些部分被删节了?删得有无道理?”(明确:从“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2、现在教材上又恢复了原貌,说明了什么?
3、问题:这几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对比,表达作者现实中淡淡的哀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向纵深思考。
四、知识迁移
1、20xx年高考湖北卷试题,积累语言表达题答题方法。
2、仿写对联
问题:教师在学习《荷塘月色》中提炼出或短或长的句子作上联,让学生对下联,初学对联知识,同时加深学生对课文意境的感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也能对出一些佳句
五、阅读与写作: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特定时辰,如朝霞中、烈日中、秋雨中某处事物投入真情实感,学习朱自清的遣词用句,写短文一篇。(本教学环节重在知识转化与应用)
荷塘月色说课稿2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属于散文阅读与欣赏课,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最有代表性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教材是个例子。”而《荷塘月色》这个例子既承担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为此,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定为:一是整体感知,诵读品味,体会本文景物的柔和美、结构的回环美、语言的音乐美。二是品味语言,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是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是通过4—5段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难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作者为什么会有“颇不宁静”的心情;二是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莲赋》片断,语言较难理解,但注解详细,学生可以根据注释自行解决。关于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是激趣—感知—品读赏析-讨论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为此,我设计以下学习方法: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等,通过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写景抒情的散文,如何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以上是我对教材定位的认识、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教法学法的设定。下面来谈谈教学过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的导入方法是,让学生与我一起回忆学习过的朱自清的作品。这种导入方法使学生在上课开始的时候,就唤起了对朱自清语言的曾有的记忆,为进一步领略本文语言预设基础。具体的导入语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匆匆》)这是感叹流光易逝、惜时如金的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这是热爱自然,珍惜青春的朱自清;以上是一代文学大师用饱蘸深情而又富有灵性的笔,为我们描绘出的优美画卷,抒发了对大自然、青春和生命热爱的感情。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又一美文《荷塘月色》,一起走进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宁静、淡雅、柔和的富有诗情画意的意境之中。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 。对《荷塘月色》这一课题从荷塘入手,揭开荷塘是原清华大学荷花池的真面纱,引导学生去领会朱自清妙笔回春之神奇,从而由解题自然过渡到课文分析。
为了让学生更好欣赏这篇美文,我分两个课时来讲析。
第一课时,我遵循散文教学规律,在整体感知课文基础上,从4—5段切入,品味语言,赏析课文,体会景物的美。首先把握读。播放范读录音,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结构的回环美,在交流听读的感受基础上确定阅读的感情基调,经老师指导朗读方法后,再来齐读重点段落。这样学生有了遵循,诵读就有了美感,也为后面赏析语言打下基础。其次赏析4—5段,品味语言妙处,体会景物特点。对月下荷塘部分采用赏析式教学。
1、借助图片形象直观地品味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美。作者描写荷叶,以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写荷花,以一粒粒明珠、星星、美人作比;写荷香,把荷香若有若无、远远才能闻到的这种感觉与渺茫歌声相通,作者就这样抓住荷塘景物特点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逼真地写出景物形态美、静态美、动态美。
2、采用删除、替换法体会语言和谐美。将“曲曲折折”“田田”“缕缕”“脉脉”等删去,将比喻、拟人换成一般描写比较阅读,以突显本文语言的和谐之美。
荷塘月光的赏析,在第四段分析基础上由学生自由讨论品味几个动词的妙用,感受“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表达效果。经过探讨,荷塘月光朦胧和谐美便也呈现于眼前。
小结本课必不可少,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的特点,点明在柔美和谐中透露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最后再对这两个画面阅读赏析,使学生整体融入作者所给出的至高艺术境界。至此第一课时便结束。
第二课时重在理解作者情感。在阅读欣赏4—5段基础上以讨论形式完成教学内容。
讨论一:回想4—6段景物描写的特点,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景物特点?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句子。理解作者情感。
讨论二: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颇不宁静”的心情缘于何?
讨论三:作者引用《采莲赋》《西洲曲》中写采莲的事情,有什么作用?明确问题后,将四、五、六段三合一请学生朗诵。
教学效果如何主要通过课堂练习来检测,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我把练习定位于记忆:限时背诵第4段。
最后是作业的布置。内容是: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景物描写的文字,抒发自己的某种感情。
如果说练习、作业是教学检测,那么板书则是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本课板书设计遵循简明精练,突出重点,形象美观原则。
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
荷塘月色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
我今天说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课《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本单元是散文单元,要求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美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对美妙的段落,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荷塘月色》是(文章体裁)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主要写了(主要内容)作者在荷塘月色中寻求宁静,表达了作者(中心思想)内心的压抑、沉闷之情,也体现了他追求美好、自由生活的理想。语言典雅、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写作特点)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2、整体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4、品味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这4个教学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迁移拓展。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二、说教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建教育的精神,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法——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4、讨论法——团队合作,积极思考。
5、---------------------------------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所谓点拨法,就是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可以说,点拨法是开启学生智慧,点燃思维火花,提高教学效率,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现象的一把金钥匙。
三、说学法
“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教会学生发现真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读写的良好阅读习惯。学生获得知识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在学生的学习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共同发展。
学法具体如下:
1、勾画圈点法——触动笔墨,积极读书。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4、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点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重点,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当众说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典雅,意境朦胧。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同学们,你们读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样的感受?”根据学生的回答,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作者是如何寻找宁静的?且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了解作者创作的心情以及这种心情的普遍意义。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采用班级小组讨论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荷塘月色说课稿3篇 《荷塘月色》说课稿相关文章:
★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读后感9篇 荷塘月色朱自清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