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设计的说课稿10篇 说课稿说设计理念,以供参考。
设计的说课稿1
教材内容:
人教社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二十四课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这样的一个大教室,和这么多老师一起学习,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人高兴经常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生:笑
师:你们会笑吗?
生齐:会!
师:那么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看看你们究竟会不会笑?我来说,你们来表现,请同学们面向台下的老师们,让他们来做个裁判!
师:微笑--笑眯眯--哈哈大笑---冷笑,冷笑可不代表高兴呀!
上课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高兴,那么想一想,与高兴相近的词语还有哪些呢?
生:兴奋
生:激动
生:快乐
师:(板书:快乐)大家说得非常好。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却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成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给予是快乐的
师:有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生:就是给别人什么。
生:是付出的'意思。
师:理解得很好,我们都知道得到什么东西,往往是快乐的,可付出,给别人什么又怎么会是快乐的呢?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生:想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快速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生:(读书)
师:大家读得非常认真,看来是被故事吸引住了。现在我还想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在课题左上方画上略读符号),你们知道这个星号表示什么吗?
生:这个星号表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
师:有谁知道略读是什么意思?
生:简略地读
生:这样的文章只要了解故事的大致内容就行了。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另外还有一点很得要,那就是这样的课文要求大家自己读懂,而我只能给大家一些提示。这样一篇文章,要你们自己读懂,有信心吗?
生:有
师:光有信心还不行,还应该有好的读书方法。(投影:读、思、圈、注),这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方法,除了这些方法,还有一点更重要的是(投影:问)要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下面就来检验一下,我们的自学能力如何吧!
生:(读、思、圈、注,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随机指导学生学习。约五分钟)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我发现师范附小四年三班的同学读书的本领真强。许多同学都掌握了自学的方法,而且运用自 如,读得很深入,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可是作为四年级的同学,光会提出问题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提出有价值 的问题,并且能够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互相协作,交流一下,解决、筛 选我们提出的问题,比一比看看谁的问题提得最大价值。过一会儿,我们在全班进行汇报。
生:(分组讨论,解决简单的问题,对提出 问题进行筛选,比较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指导学生学习交流。)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解决了许多自己提出的问题,对课文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那么究竟谁的问题提得最好,最有价值呢?我们来分组进行汇报,交流一下各组的想法。同时,告诉大家,我在 读课文的时候,也提出了两个问题,一会儿我们比一比,我提的问题怎么样?
生: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这个问题最有价值:保罗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了?
师:是个不错的问题,谁能解答这个问题?
生:我们组认为,保罗被小男孩善良、无私的言行,深深地打动了,激动得快要流泪了。从这个细节中我们能够从另一个侧面更深地体会到小男孩的优秀品质。
师:问题提得好,理解得更好,你们组表现得真不错。其他小组的有什么想法呢?
生:我们小组认为“保罗为什么一错再错?”这个问题最有价值。因为课文中只有三个人物,而保罗和小男孩是最重要的人物,保罗的思想变化最大,从这种变化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发现了小男孩一心为弟弟着想的好品质。
师:分析得非常精彩。可是我要问:保罗真错了吗?
生:(纷纷举手)
师:在读文中,我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保罗是错了,还是对了?”(投影)让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
生:我认为保罗有错的地方,也有对的地方。因为刚开始,当他见到保罗在看车的时候。
设计的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体积与容积》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手、眼、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小组交流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建立体积和容积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使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变得直观,容易理解。通过直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六、说教具
两个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形状不同的石块、小正方体、水。有关课件、茶叶罐,可乐瓶等容器。
七、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出示课件乌鸦喝水动画视频。
师:看完了动画片,谁能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水面为什么会上涨呢?是不是原来的水增加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 我们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不过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例如,课桌占的空间大,墨水瓶占得空间小;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教室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出示两块形状不同的石块,(一块扁状,一块球形的)谁占的空间大呢?,(1)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2)指名说说看法。
师:看来,只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究竟谁占的空间大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演示:将两块石头放入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里。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口答后,师追问: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引导生理解:两块石块在量杯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所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间小,水面上升的就少。
从而揭示课题: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同时出示课件)
现在你能用“体积”这个词来分别说说课桌、墨水瓶、教室和黑板擦吗?如:课桌墨水瓶比,课桌的体积大,墨水瓶的体积小。。。。。。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感知了体积的实际含义。)
4、认识容积。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来装东西。如:可乐瓶,茶叶罐,水杯,胶水瓶,
像量杯、纸箱、可乐瓶,茶叶罐这样能装其它东西的物体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少?(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满水的水杯,问:哪个水杯装的水多?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这个容器的容积。
师:杯子里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茶叶罐装满茶叶,茶叶的体积就是这罐子的容积。
5、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用来装小正方体的塑料盒和正方体教具。
师:谁能指出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呢?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这两物体体积相同,但正方体教具没有容积。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
出示课件: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1、试一试(P42)
出示两个相同小正方体让学生比较大小,然后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判断它们体积的大小。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体积的大小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同时出示课件)
2、课件出示:(第42页“练一练”的第4题)
(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
(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
(学生先独立按要求操作,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搭出的图形可能会不一样,这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相等,形状可能不一样,这样可以为下一题的练习打下基础。)
3、说一说。(第42页“练一练”的第1、2题)
(课件出示插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说出理由。)
4、想一想。(第42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四)评价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设计的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面包是幼儿非常熟悉且喜爱的食品,烤面包的方法不仅有趣,而且新奇。我们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烤面包活动,旨在让幼儿在涂涂烤烤尝尝的过程中,学习水粉涂色、色彩对印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
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黄、绿、紫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
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平涂的方法与蘸色的技巧。
3.情感目标:体验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活动的重点:
巩固对四种常见颜色的认识,学习涂色,体验玩色的快乐。
活动的难点:
学会蘸色的技巧,用平涂的方法涂满果酱。
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
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也注重教具的形象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水粉笔,是长水粉笔截掉一段笔杆而成的──这是我们反复实践后确认的,这样更方便幼儿的使用。
本活动宜在小班第二学期进行。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活动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解示范法和指导法,来适应教学内容传递的需要和幼儿的认知结构特点进行教学。通过操作与语言的紧密结合来突出重点,以变抽象为具体、变生疏为熟悉的办法来突破难点。用简洁的、游戏化的语言进行演示与讲解,使作画的每一个步骤和要求形象化、具体化,易为幼儿所理解与掌握。同时,我还运用了兴趣式指导和渗透式指导法。从幼儿出发,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在一定的情境中。如:蘸色的技巧,是按情节发展,边演示边以游戏口吻强化:蘸点果酱,舔一舔,涂在面包上蘸点果酱,舔一舔,果酱涂得满满的再如,要求幼儿均匀涂色,是这样说的:果酱涂得满满的,面包的味道就更好了;将涂上的色彩对印:把涂满果酱的面包合起来,压一压,免得果酱流走了。从而避免说教式的提要求和示范。 通过教师的演示,游戏化的强化,幼儿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边听边看,不知不觉领会了涂色要领,在边说边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醮色的技巧,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兔妈妈收徒弟,兔宝宝学烤面包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活动流程是:讲故事导入→教师示范(取面包→介绍果酱→涂果酱→烤面包→展示面包)→幼儿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烤的面包,请客人品尝)。
具体活动程序如下:
1.导入:以故事导入课题。创设富有童话色彩的游戏性情境,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富有情感的角色(兔妈妈和兔宝宝),易于促进师幼之间的情感交流。(时间1.5分钟)
2.新授:教师示范烤面包。通过教师游戏化的口吻,准确的讲解示范,使幼儿自然地掌握烤面包的步骤,明确烤面包的要求。同时,又让幼儿体验到烤面包带来的色彩美(色彩对印)与成功的快乐,更激起幼儿自己烤面包的强烈愿望。(3.5分钟)
3.练习:幼儿烤面包,教师巡回指导。教师观察幼儿,并用游戏口吻进行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涂画。指导时注意个别差异。(13—15分钟)
4.活动评价:请客人品尝。以请客人品尝的形式进行,既合乎主题情节,又利用了可借用的教育资源,让众多的听课老师参与活动的评价,使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得到他人的评价,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促进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2分钟)
教学过程环环相扣,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极强,进一步促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情境中,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发展。
设计的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第3课《设计小板报》一课,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设计小板报》: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点,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探究设计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以此形成艺术设计方面的美术素养。
板报是一种常见的群众性宣传工具。教材第8页形象直观地介绍了节庆、活动时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第9页上图通过介绍《数学小报》,让学生了解一般小板报的内容、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搭配等,感受平面设计的形式和规律。而第9页下图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提供学生作业参考,引导学生创作思路的多样化。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1、了解并掌握两种版面布局格式;
2、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步骤;
3、理解版面设计的两个设计重点。
教学重点:
掌握版面设计的基本步骤,理解版面设计两个重点。
教学难点:
了解并掌握两种布局格式。
教具:
微机、网络资源库、实物投影、课件、学生例作;
学具:
微机、粘贴材料、剪报、手抄报材料、网络资源库;
二、 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 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欣赏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回顾已学内容,利用学生的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课件1)
2、评价虚拟社区内各部分版面的风格及特点。
3、利用学生对报纸版面的选择、评价,增加学习兴趣;
展示四幅手抄报图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概括出版面设计的设计重点。
A、由评价版面图样、色彩的优劣,引出重点一:装饰美化
B、由评价版面分割、规划优劣,引出重点二:布局编排
教师小结:
我们所看到的黑板报或墙报、手抄报,除了文字稿件质量要好以外,版面的编排设计好坏也直接影响它的宣传效果。(板书:版面设计)
二、新授版面设计知识,承前启后;
1、解释版面设计包含内容:以课件演示为主,通过一幅作品进行分解。版面设计就是利用报头、文稿、各级标题、栏图、题图、插图、尾花、花边等内容进行布局编排、装饰美化的过程。
2、版面设计的一般步骤:
(1)第一步:根据文稿主次进行版面分割布局。
首先,同学们讨论一下,根据你们的经验,进行版面设计要按照怎样的步骤进行?(学生讨论,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播放课件2第一步)一份手抄报的文稿内容有主要和次要之分,主要文稿占的块面较大,次要的文稿占的块面较小,我们在进行版面设计时,首先要针对文稿的'主次进行大块面的分割布局,这样才能达到界面编排合理、块面活泼统一的效果。
A、讲解第一步的两种布局方式:
a、对称式布局
b、均横式布局
在版面设计的整体布局方面,我们经常运用的有两种布局,下面请同学们看两幅事例,观察一下,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师出示课件3、4演示,学生观察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观察结果的概括能力)
a、请看第一幅作品,从布局上看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出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以及这种布局的设计特点。
b、生观察并自行给第二种布局格式起名字。
培养学生的观察及运用学过知识概括能力。
B、利用两个事例,辨别两种布局方式,加深理解。
(2)第二步:设计报头、栏图、题图及标题字体。
(课件5)在第一个步骤的基础上,运用前几节课所掌握的报头、题图、栏图及标题字体几方面内容,在版面上进行合理的安排。
(3)第三步:誊抄文稿、画插图。
(课件6)誊抄文稿时,字迹要工整,插图要与文稿相辅相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后,看看我们的版面上还缺少什么?
(4)第四步:画尾花、花边、总体调整。
(课件7)当所有的设计工作基本完成时,就要看看有没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添加润色,修修补补,让你的作品更加优秀。好的版面设计应该是篇目层次分明,文、图块面活泼多变、而又有统一感,色彩协调、醒目。
三、学生作业。
(音乐伴奏,课件8出示创作主题与建议)
(一)给学生提供创作主题;
(二)给学生提供创作建议;
1、素材可以在网上下载或者资源库中搜集;
2、制作手法可以自行选择,例如微机、手抄报等等。
3、画面整洁,有良好的创作习惯。
四、作业讲评,进行小结。
分小组进行讲评,对在制作手法、制作创新等方面突出的作品进行师生探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所学知识结合经验,谈谈收获。提出希望,课后多加练习,踊跃参赛。
板书设计:
精彩作品展评
2版面设计第一步
3对称式布局讲解
4均衡式布局讲解
设计的说课稿5
本说课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作用和特点
《电容器的电容》位于高中物理人教版第十三章《电场》的第八节。主要内容包括电容器、电容、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和常用电容器。
本节既是电场知识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电磁场的基础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了解了电容器学习了物理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对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态度科学的思维方法有着特殊的意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电容器”对学生是一个新的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1知道电容器的构造、作用及充电和放电2理解电容的概念、公式CQ/U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3知道公式Cε/π及其含义4了解常用电容器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研究培养的科学探究能力、在讨论归纳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看多媒体动画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电容器”对学生是一个新的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正确理解电容器及电容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
4、难点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知识抽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法: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和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
电容知识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师只是引导、启发给学生以思维空间让每个人都能主动思考、积极探索。
多媒体直观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知识变的形象具体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讲课过程中突破难点。
为了更好地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为引导课前预习还用了目标导学法、为帮助理解电容用了比较法、实验法。
三、说学法:
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组织引导学生采用自学法、观察法、归纳法进行学习。
1自学法
指导学生有目的、有层次地阅读教材自主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观察法
通过观察了解电容器的结构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3归纳法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说教学程序即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的环节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反馈练习、知识小结、布置作业
一)、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创设物理情景由匀强电场联系到电容器。
1、什么是匀强电场
2、那里有匀强电场
学生回答两块互相靠近、互相正对的金属板之间这两个金属板就构成一个电容器
引出课题《电容器》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二)、讲授新课
1、电容器
首先讲电容器用实物、教学模具、幻灯片让学生明确电容器的'结构把废旧的电容器让学生亲手扒开了解其组成。
让学生参与做充放电实验观察电流计的偏转。
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观看理解充电、放电。再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电场能量的转化。
提出问题电容器能带多少电哪引出电容
2、电容
通过演示比较水容器来理解电容器水容器能盛水电容器能“盛”电来理解电容器。
复习电场强度的定义EF/q方法来定义电容器的电容CQ/U使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掌握。不仅易于消化知识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巩固重点的目的。提出问题最常用电容器是什么引出平行板电容器
3、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板间距离d、正对面积S及两板间电解质的介电常数ε有关系并给出公式CεS/4πkd。不仅有平行板电容器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的电容器
4、常见电容器
借助实物、幻灯片、教具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基础上熟悉常用的电容器及物理符号。
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知识小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提炼知识精华。
四)、布置作业
本节作业P123
练习七1、2、3、4
查资料了解电容器的实际应用。
本节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整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为主线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为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设计的说课稿6
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年级第16课《你会设计邮票吗》,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邮票是一种集实用与艺术于一体的物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作为实用品它是寄信人向邮局缴纳邮资的凭证,同时因邮票设计、印刷精美,作为一种微型艺术品为人们欣赏、收集。
邮票种类可分为纪念邮票、特种邮票、普通邮票等。纪念邮票多为纪念重大节日、著名历史人物及重大历史事件而设计发行,特种邮票则多为反映科技、文化、经济建设成就而设计,另外山川风景、人物风俗、鱼虫花鸟、名画雕刻、歌舞戏剧、体育活动等等都可作邮票画面上的内容,所以邮票也是文化艺术知识的传播者。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一些邮票的基本知识,还可鼓励学生开展高尚有益的集邮活动,在欣赏、研究邮票的活动中拓宽知识面,获得审美享受。
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但由于年龄偏小,加之邮票包含的知识容量非常大,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邮票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让学生只了解一些邮票最基本的知识,而对于邮票分类等知识暂不涉及,这样学生就能抓住邮票的构成要素进行设计制作,使作品的表现更具有条理性。本课学习重点为邮票的设计,邮票设计主要是画面造型设计,画面包含图案、邮资面额、国家或地方邮政的名称、发行时间等内容,在构图时要应当引导学生做好空间预留。
教学目标:
1.了解邮票知识,懂得邮票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紧密结合的产物。
2.学习邮票的设计方法,培养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3.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
1.邮票的设计及制作方法。
2.设计内容新颖、构思奇特、形式多样的精美邮票。
教学策略与手段:
根据本课教材和学生的实际,为了更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我结合电子白板的功能开展了本次教学。在导入的讲故事环节,我利用白板的`“插入——矢量图形”中的方形遮盖住信封上的邮票,当学生发现缺少邮票的时候,再用移动工具移开方形,让学生对邮票的现实作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感悟创作阶段中,“找茬游戏”环节让学生在对比欣赏中快速得找出两幅画的不同,利用白板的“荧光笔”工具,快速圈出不同的地方,突出邮票的特点。“邮票历史”中的世界第一枚邮票的出示方式是利用白板的“纹理笔”刷出来的,在刷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中国第一套邮票的出示方式一开始与黑便士一样,让学生猜测一下主题图案是什么,然后快速在白板的“资源库”中拖拉出“大龙邮票”。这样两种出示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既有神秘感、又能节省时间。在“互动示范”环节,先用“智能笔”画出一个方形,然后用“手势笔”画出齿轮、写出“中国邮政”“邮资”,主题图案可以利用白板资源库中系统自带的不同种类的图案,拖拉出来之后,摆放在邮票之中,然后利用“拉伸”改变其大小和位置,让学生在互动中明白“画面布局”,此环节的“回放”功能能巩固学生如何设计邮票的步骤和方法。在“展示评价”环节中,我把学生的作品拍下来,用数据线连接到电脑中的文件夹“学生作品”中,然后通过白板的资源库“拖拉”到白板页面展示给全班学生欣赏,这样可以更清晰地看清作品的整体和细节,然后利用“软笔”直接给学生的作品进行建议性的修改,让学生能直观生动地评价作品,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同伴互助的效果可以大大提升。
教学流程
本课设计成四个部分进行教学
(一)交流导入阶段
我首先结合了白板上的信封讲诉一个寄信时发生的小故事,学生在听故事之后,结合自己的认识,交流自己的看法,从而知晓“邮票是寄信人向邮局缴纳邮资的凭证”。以讲故事的情节展开教学,自然生动,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能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集中精神倾听,把邮票相关的知识点渗透在故事中,学生能通俗易懂地学习知识,掌握邮票的实用性知识。
(二)感悟创作阶段
第一环节:找茬游戏
“请大家在一分钟内找出这两幅图片中四个不同的地方”通过对比欣赏两张图片,引导学生发现邮票的特征:图案、邮资、发行者、年代、齿孔。此环节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邮票的组成部分,
第二环节:邮票的历史
本环节依次展示了“齿孔的故事”、“世界上第一枚邮票”、“中国第一枚邮票”三个历史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了邮票的相关知识。“邮票历史”中的世界第一枚邮票的出示方式是利用白板的“纹理笔”刷出来的,在刷的过程中,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中国第一套邮票的出示方式一开始与黑便士一样,让学生猜测一下主题图案是什么,然后快速在白板的“资源库”中拖拉出“大龙邮票”。这样两种出示方式结合在一起使用,既有神秘感、又能节省时间。
第三环节:邮票欣赏、小组合作
“看一看,比一比:这些邮票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通过自主观察,然后再同桌交流、汇总结果的小组活动,让学生了解到“画面、发行者、邮资”是邮票组成的三要素,还可以从“外形、布局、创意”等方面设计内容新颖、构思奇特、形式多样的精美邮票。
第四环节:互动示范
互动示范”环节,先用“智能笔”画出一个方形,然后用“手势笔”画出齿轮、写出“中国邮政”“邮资”,主题图案可以利用白板资源库中系统自带的不同种类的图案,拖拉出来之后,摆放在邮票之中,然后利用“拉伸”改变其大小和位置,让学生在互动中明白“画面布局”,此环节的“回放”功能能巩固学生如何设计邮票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环节:想象创作
“要求:设计一张自己喜欢的邮票。注意:邮票的外形、组成部分、色彩、构图饱满、布局合理”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加上对邮票的认识进行自由创作,利用线条、形状、彩等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具体化。培养了学生对邮票的设计、表现能力,掌握了设计邮票的基本方法。
(三)展示评价
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哪一张邮票,为什么?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在评价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和发现自己的不足,相互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评价方式上以同伴评价为主,结合老师的评价,使评价进一步民主化,多样化,充分体现了评价的多元功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拓展
欣赏:古代送信—邮箱—电子邮箱。提出问题“邮票会不会消失呢?”。激发起学生的讨论欲望,在讨论中了解邮票的现实价值和收藏价值。并以追问的形式提出“邮票还有哪些知识?”让学生在课后通过资料查阅、咨询长辈等形式获得更多的邮票知识,延续学生对于邮票的探索热情。
设计的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本单元是在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通过熟悉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统计的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并能简单地分析扇形统计图。
过程与方法:经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扇形统计图进行有效的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
五、教学法分析
1、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
六、教学流程分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制成条形统计图,使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二)、对比分析,生成新知
1. 观察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说说两种统计图的特点。
3. 生成扇形统计图(利用课件,直接由条形统计图生成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观察从扇形统计图中,得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4. 根据统计图上表示的情况,你对我班同学有哪些建议?
5.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三)、知识应用,解决问题
使统计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应用能力。
四、总结概括,拓展应用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作业:请你当统计员:统计家中每月的生活费支出情况,制成扇形统计图。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
设计的说课稿8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美术八年级下册第七课《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板书),下面我将从“说学生,说教材,说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将阐述一下我对本节课的设计理念:
这节课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视觉传达的色彩搭配》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旨在挖掘学生自身的创作潜能,尝试用色彩表达自己,使学生感知色彩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针对不同色彩大胆进行色彩联想,注重分析视觉传达中色彩搭配与情感之间的关系,以此作为引发学生对色彩产生兴趣的一个切入点,始终以情感这条线贯穿本课,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绪。
一、说学生:
大部分农村学生小学时就没有接触过美术课,对于专业的美术作品分析接触的很少。而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大,已经逐步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艺术形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经过自己的再创造运用到生活中去,创造的灵感往往来源于生活,近而创造更多的美。
二、说教材:
视觉传达是指人类利用视觉符号来进行信息传达的设计。随着科学的进步,各种技术飞速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印刷美术,还包含有影像、电子、多媒体设计等。视觉传达设计具有“沟通性”。它传达给观者信息,也需要观者的接受。设计中的传达应该使对方理解、接受而传达。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能够了解色彩在视觉传达中不同的搭配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通过对色彩的明度、纯度和色调的了解,认识到视觉传达需要进行怎样的色彩搭配才能达到传达信息,传递情感和表达思想的目的。
能力目标:提高审美能力、色彩创作能力、动手能力、综合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色彩是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能力。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视觉传达中的色彩对人们情感产生的作用;教学难点确定为:运用恰当的色彩搭配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利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课件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在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中,学生从好奇感知——乐中体验——观察探究——大胆创新,都是通过自我的观察、体验、探索而完成最后作品的,这样的过程是孩子一次快乐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始终保持着积极、自主的态度,自由的观察、欣赏、自主的尝试、体验、与伙伴一起讨论、合作,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激发,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轻松、平等。结合教法和学法,我采用如下教具和学具:多媒体课件——(包括丰富的自然、绘画、设计等视觉传达范围内的作品),水粉颜料、水粉笔、调色盘等绘画工具。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能在视、听、说、做、等环节中体验创造美的乐趣,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由1、情景导入,引发兴趣2、探索观摩,认知感悟3、积极体验,创造表现4、评价欣赏,提高审美四个环节组成:
1、情景导入,引发兴趣:利用自然界美丽,实用性的美术色彩把学生带入到一个绚丽多彩的领域中,根据色彩运用的重要性,以及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从色彩知识运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创作欲望,增强艺术修养。
2、探索观摩,认知感悟:提问学生:“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想到什么?”并出示课件,(启发学生进行色彩联想)理解色彩知识的基本术语,掌握运用色彩的搭配方法,学习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法,培养学生认识、运用色彩表达的能力,色彩颜色调配的准确性及运用色彩表达情感是学生较难把握的,因此,本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引导学生领会本课的内容。
3、积极体验,创造表现:你是否能用色彩表达情感?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创作过程中播放轻音乐,教师巡回指导,个别进行色彩创意帮助及制作技法指导。(制作中提示学生收集好废旧纸张,完成后将桌面收拾整洁。)
4、评价欣赏,提高审美:先自评:每组派代表将本组作品放在展示区展示,并说出作品的创意及色彩搭配方法,以及作品什么地方最棒。
再互评:学生之间尽情谈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在共同参与过程中产生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同时构建学生之间的知识互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最后我将本着激励学生的原则,保护他们积极的态度和创新意识,有机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师生共同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制作奖”、“最佳色彩奖”以示鼓励。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将黑板分为两个区域,一面是重点知识书写区,一面是学生作品展示区,再加上课件的丰富内容,努力做到重点突出,生动形象的展示色彩搭配的知识。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大家!
设计的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绘画《花路》这一个活动选自《找春天》这一主题,春天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开了,而这段时间我们正好在接触圆形和线条、螺旋线和线条的组合画,为此我想通过画各种各样的花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同时通过画花帮助孩子更好的了解花的生长过程。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孩子的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通过帮助孩子认识花朵,通过自己观察,看看、想想、说说、画画,帮助幼儿掌握技能,培养创造意识。让幼儿感受春天的美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为此我选择了这一活动。
2、说目标
鉴于对该活动的认识,并结合小班幼儿的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能运用圆、螺旋线和短线进行花的造型的创造。
(2)初步感受美的能力,在创造中体验乐趣。
给予对本次活动的分析,我把活动的重难点放在花的造型设计上,通过多种感官培养孩子的创造意识。
3、教具准备
根据活动的需要,及给予幼儿美的感受,我把幼儿的作画纸设计成淡淡绿绿的草地,同时我运用大图片供幼儿欣赏各种各样的花,通过小图片的出示,让幼儿知道各种图形与线条组合后花的造型,激发创造意识。
二、说教学方法
绘画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们能在活动过程中进行大胆创作。为此,我将此活动设计成让幼儿观察为主,通过故事导入,看看、说说,让幼儿感受各种花的造型,从而激发孩子的创造意识。这样做,我觉得不仅让幼儿大胆参与活动,还能激起幼儿大胆探索、创作,能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进而达成目标。
1、故事激趣法:通过故事《花路》导入,帮助幼儿了解花的生长过程,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2、图片引导法:小图片的运用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由于要创作各种不同的花,在孩子的思维中花的造型还不多,为此通过各种花造型的小图片帮助幼儿进行梳理,如大圆、小圆能创作出什么花,圆和线条又能创作出什么花……给幼儿创作的意识。
三、说教学程序
1、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小朋友我们听过花路的故事,故事里面的小熊捡到一只大口袋。口袋里面装的是什么呀?(这样设计可以让孩子对花的生长过程有进一步的了解,同时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
2、(出事图片)看这些花有什么不一样呀?幼儿回答。
师:总结: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高矮不同。(在这一环中,通过孩子看看、说说,让孩子知道原来花的造型是很多的,通过圆形、螺旋线与线条组合,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花。
3、 你喜欢那一朵花?这花是有那些图形宝宝和线条宝宝组成的呀?(幼儿回答)师示范画花及组合的线条。(这是解决活动难点的环节,通过小图片的运用帮助幼儿进行梳理、提炼,从而帮助孩子更好的进行创作。)
4、幼儿操作
有了大家的交流及小图片的辅助,孩子们对花的创作有了底,在操作中这时孩子们从探索中获得经验,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6、讲评
这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他可以帮助孩子进行互相的学习,从而激发孩子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设计的说课稿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92页《抛硬币》
【教学目标】
1.在活动情境中体验事件的发生有的是确定的,有的则是不确定的。
2.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判断,并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加以描述。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在简单的猜测和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激发兴趣,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5.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初步体验可能、一定、不可能,能用自己语言加以描述。
【教学难点】
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设计理念】
1.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精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他们觉得数学是那么的亲切熟悉,从而产生强烈的自信心并快乐的学习。
2.课标指出: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合作交流、发现总结,获取知识,使孩子们乐学善思,体验成功。3.在教学活动中,适时、恰当地使用激励手段,注意学生情感的鼓励与交流,利用多媒体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情景,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体验人文关怀,思想教育蕴涵其中。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硬币7枚、红白蓝乒乓球若干、塑料篮6个、纸盒6个、选题卡3张。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
1、谈话:
师: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平时都喜欢玩哪些游戏?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游戏,学生产生积极情感)
2.抛硬币,初步感知
(先请学生观察硬币,说明正面、反面)
师:同学们先猜一猜,硬币落下后哪面会朝上?
生1:正面会朝上。
生2:反面会朝上。
师:到底哪面朝上,我们验证一下。老师先抛一次验证。
3、小组活动。
课件出示活动规则:先猜一猜,再抛。每人抛一次,用你喜欢的方式统计。
(小组活动,学生情绪激动,神情专注,气氛热烈)
生1汇报:(一一说明)
生2:我们组××和××是正面,××和××是反面。
生3:我们组中4人抛的是正面,2人抛的是反面。
生4:我们组3个正面,3个反面。
4.小结:
师:不论怎么抛硬币,落下后正面反面都有可能。到底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我们是不能确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可能会正面朝上,也可能会反面朝上。
师:请同学们用可能说说抛硬币的情况。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前提。这一环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从学生喜欢玩的游戏谈话导入旨在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近的情境,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情境,带着积极的情感体验去猜测、探索,初步感悟新知。】
二、活动探究,体验发现
1.体验可能:
师:在装有3个白球和3个红球的盒子里摸球。请同学们先猜一猜每次摸到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再摸球。每人摸一次,用你喜欢的方式进行统计。小组活动开始。
(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然后小组汇报)
师:从各组汇报的摸球情况中,你发现了什么?
2.体验不可能:
师:从刚才的盒子里能摸出黑球吗?为什么?
生1:不能摸出黑球,因为盒子里只有白球和红球。
生2:盒子里根本就没有黑球,所以不可能摸出黑球来。
师:好。还不可能摸到什么颜色?
生1:不可能摸出绿球。
生2:不可能摸出蓝球、黄球和紫球。
生3:不可能摸出其他颜色的球。
生4:除了红球和白球,别的颜色的球都不可能摸到。
3、体验一定:
教师出示一盒球,摇晃均匀,请学生先猜再摸球。
(学生纷纷举手,说明猜想)
师:下面请几位同学来摸球,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
生1摸出的是白球。(猜对的学生异常兴奋,继续猜,有人猜可能会是白球,还有人猜可能会是红球,个别人依然坚持别的颜色)
生2摸出的还是白球。(猜对的学生更加兴奋)
生3摸出的依然是白球。(学生已经迫不及待想说明原因)
生答:我知道下来摸出的还是白球。因为盒子里装的全是白球(许多学生表示赞同)
师:怎么装球,摸出的一定是白球?
生1:盒子里装的全是白球。
生2:盒子里只装白球,其他颜色的球都不装。
4、感受可能性的大小:
(学生注意观察,教师往盒子里装入6个白球和1个蓝球。)师:同学们猜一猜,摸出的会是什么颜色的球?
(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后,请8位学生摸球,并将结果统计在黑板上)
师:从统计的结果来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1:可能会摸出白球,也可能会摸出蓝球。
生2: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蓝球的次数少。
师追问:为什么摸出白球的次数多而蓝球的次数少?
生2:盒子里有白球、蓝球,所以白球、蓝球都有可能摸到;但白球数量多,摸到的次数就多,蓝球数量少,摸到的次数就少。
师小结:好。盒子里的白球数量多,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就大,次数就多;篮球数量少,摸到篮球的可能性就小,次数就少。
5、选礼物活动:
出示智慧老人送来的礼物袋,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礼物,在小组内说说应该在哪个袋子里摸,才会摸到自己喜欢的礼物,然后全班流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在猜一猜、摸一摸、玩一玩、说一说等充满童趣的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知识的主构建】
三、再次体验深化拓展
1、装球活动:
(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抽取选题:1号题是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可能是黄球?2号题是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一定是黄球?3号题是怎样装球才能保证摸出的不可能是黄球?)
师:第一位同学会抽到几号选题呢?第二位同学会抽到几号选题呢?第三位同学呢?
(按照抽取地选题,小组活动装球,然后汇报。)
生1:摸出的一定是黄球,应装的全是黄球。
生2:摸出的可能是黄球,应该装黄球和白球。
生3:我补充。应该装黄球和其他别的颜色的球。
生4:不可能是黄球,应装白球和蓝球。
生5:除了黄球以外其他颜色的球都可以装。
生6:什么球也不装,摸出的不可能是黄球。
2、说一说:小白兔可能会吃到萝卜吗?
(电脑出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和智慧老人)
师:小白兔只有回答了智慧老人出示的问题才能够吃到萝卜。小白兔可着急了!我们一起帮它算一算,二十几加十几得多少?
生1:三十多。
生2:四十多。(小白兔得到两个萝卜可高兴了。)
师:小白兔还能吃到萝卜吗?
生3:五十多。
生4:不可能是五十多,因为29加19才是48,所以不可能是五十多。
生5(受到启发):也不可能是二十多。因为21加11是32。
生6:有可能是四十。例如25加15刚好是40。
(好多学生表示赞同)
3、看图说话:
(一位小男孩正在花园踢球,球飞向三楼的玻璃窗,窗下走着一位老奶奶和她的小孙子。)
师:同学们说一说画上谁在干什么?
师:想想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
生1:球可能会打碎玻璃。
生2:球可能会反弹下来砸到老奶奶和小孙子。
生3:球可能会跑进别人家里,砸坏电视机或其他物品。
生4:球可能会打碎玻璃,玻璃掉下来会弄伤老奶奶和小孙子。
生5:砸坏了人家的东西要赔。
生6:砸伤了老奶奶和小孙子得赶快送医院。
师:可能发生这么多危险的事情,你想对小男孩说些什么?
生1:不要在花园踢球。
生2:应该找没人的地方去踢球。
生3:应该到比较空旷的地方去踢球。
生4:到体育馆去踢球,就不会伤到别人。
生5:千万不能到马路上去踢球,太危险!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创设了不同的活动场景,再现日常生活画面,将学生数学学习活动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融合起来,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合作精神、估算能力,又体现了人文精神,渗透了人文关怀,蕴含思想教育】
四、总结谈话点拨联想
1、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2、结束语: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事情是一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只要我们勤动脑,多思考,对可能发生的事情准确判断,这样,我们会把事情做得更好,你也会变得越来越聪明。请同学们多留心生活中的事情,看哪些事情是可能发生、哪些事情不可能发生、哪些事情是一定发生,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好吗?
设计的说课稿10篇 说课稿说设计理念相关文章:
★ 优秀设计师个人工作总结4篇(设计师个人年终总结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