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教学评价设计6篇 教学评价设计内容,供大家阅读。
教学评价设计1
六、教学评价设计(原稿)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评价试卷
1、听辨题:下列乐曲中,哪首运用了探戈的节奏?
1、匈牙利舞曲
2、彩云追月
3、纺织歌
2、听辨题:下面哪首乐曲是由拉丁美洲民间乐器多巴哥钢鼓演奏的?
1、日 出
2、钟磬古乐
3、多巴哥钢鼓合奏
3、判断题:华尔兹是拉丁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4、判断题:“松”是墨西哥最具民族特性的歌舞体裁形式之一。
5、填空题:________是拉美音乐的灵魂?
6、填空题:拉美民间音乐是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 __________的混合体。
7、视听题:下面哪首歌曲是拉丁美洲民歌?
1、星星索
2、咿呀欧来欧
3、鸽子
8、视听题:下列舞蹈中哪段是拉丁舞,什么舞?
1、俄罗斯民间舞
2、伦巴
3、爱尔兰踢踏舞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评价试卷(答卷)
1、听辨题:第二首(彩云追月)
2、听辨题:第三首(多巴哥钢鼓合奏)
3、判断题:错
4、判断题:对
5、填空题:歌舞音乐是拉美音乐的灵魂?
6、填空题:拉美民间音乐是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 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7、视听题:第三首(鸽子)
8、视听题:下列舞蹈中哪段是拉丁舞,什么舞?第二段 伦巴
六、教学评价设计(修改稿)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评价试卷
一、听力选择题
()
1、听A、B、C三个录音片段,哪个音乐片段运用了探戈的节奏? A.片段一
钢鼓演奏的?
A.片段一
B.片段二
C.片段三
B.片段二
C.片段三
()
2、听A、B、C三个录音片段,哪个音乐片段是由拉丁美洲民间乐器多巴哥 ()
3、视听A、B、C三首歌曲演唱的录像片段,哪个片段属于拉丁美洲民歌?
A.片段一
A.片段一
B.片段二 B.片段二
C.片段三 C.片段三()
4、视听A、B、C三个舞蹈的录像片段,哪个片段的舞蹈属于拉丁舞?
二、判断题(用R表示正确,用W表示错误)
()
1、华尔兹是拉丁舞中最具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2、“松”是墨西哥最具民族特性的歌舞体裁形式之一。
三、填空题
1、_____________是拉美音乐的灵魂?
2、拉美民间音乐是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______________的混合体。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评价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录音播放A.匈牙利舞曲;B.彩云追月;C.纺织歌)答案B
2、(录音播放A.日出;B.钟磬古乐;C.多巴哥钢鼓合奏)答案C
3、(录像播放A.星星索;B.咿呀欧来欧;C.鸽子)答案C
4、(录像播放A.俄罗斯民间舞;B.伦巴;C.爱尔兰踢踏舞)答案B
二、判断题1.W
三、填空题
1、歌舞音乐是拉美音乐的灵魂?
2、拉美民间音乐是印第安本土音乐、欧洲音乐 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六、教学评价设计(原稿)
《音乐的悲剧美》评价试卷
1、选择题: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
聂 耳 冼星海 张寒晖 贺渌汀
2、选择题: 创立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______。
肖 邦 勋伯格 格什温 布里顿
3、填空题:悲剧美的音乐音乐往往是通_________节奏;___________旋律__________力度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难以名状的悲剧性的美。
4、填空题: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三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听辨选择:下面哪首歌曲具有悲剧美音乐表现特征。 送 别 小白菜 北风吹 黄河怨
6、听辨分析:听赏《卡门序曲》结束部分,简述其音乐特征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的悲剧美 》评价试卷(答卷)
1、选择题: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 张寒晖
聂 耳 冼星海 张寒晖 贺渌汀
2、选择题: 创立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是 勋伯格
肖 邦 勋伯格 格什温 布里顿
3、填空题:悲剧美的音乐音乐往往是通过 沉缓、滞重的节奏;婉转低回或刚烈悲愤的旋律,爆发式的力度变换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难以名状的悲剧性的美。
4、填空题: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采用了 朗 诵__、乐 队、合 唱 三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听辨题:下面哪首歌曲具有悲剧美音乐表现特征 小白菜、黄河怨 送 别 小白菜 北风吹 黄河怨
6、听辨分析:听赏《卡门序曲》结束部分,简述其音乐特征及其作用。 色彩暗淡、力度增强、不协和音响、气氛紧张、悲剧性色彩突显。暗示作用。
注:该曲为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序曲采用回旋曲式,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而结束部分出现卡门的音乐动机,却带有不祥的气氛,在弦乐有力的震音背景下,以大提琴为主的乐器奏出悲剧性主题暗示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结局。最后在强烈的不和协音响中结束。
六、教学评价设计(修改稿)
《音乐的悲剧美》评价试卷
一、听力选择题
()听ABCD四个录音片断,哪个片段具有悲剧美音乐表现特征?(可多选)
二、听辨问答题 听赏《卡门序曲》片段,从音色、力度等音乐要素方面简述其音乐特征及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A.片段一
B.片段二
C.片段三
D.片段四()
1、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
A.聂 耳 B.冼星海 C.张寒晖
D.贺渌汀
()
2、创立十二音体系的作曲家是________________。
A.肖 邦 B.勋伯格 C.格什温 D.布里顿
四、填空题
1、悲剧美的音乐音乐往往是通_________节奏;___________旋律__________力度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难以名状的悲剧性的美。
2、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音乐的悲剧美 》评价试卷(参考答案)
一、听力选择题 (录音播放A.送 别;B.小白菜;C.北风吹;D.黄河怨)答案BD
二、听辨问答题
色彩暗淡、力度增强、不协和音响、气氛紧张、悲剧性色彩突显。暗示作用。
注:该曲为法国作曲家比才于1874年创作的歌剧《卡门》中的前奏曲,是该歌剧中最著名的器乐段落,序曲采用回旋曲式,音乐生气勃勃、充满活力,表现了斗牛士英武潇洒的形象和斗牛场内兴奋活跃的气氛。而结束部分出现卡门的音乐动机,却带有不祥的气氛,在弦乐有力的震音背景下,以大提琴为主的乐器奏出悲剧性主题暗示主人公悲剧性命运的结局。最后在强烈的不和协音响中结束。
三、选择题
1、C
2、B
四、填空题
1、悲剧美的音乐音乐往往是通过 沉缓、滞重的节奏;婉转低回或刚烈悲愤的旋律,爆发式的力度变换及音乐色彩的变化来表现难以名状的悲剧性的美。
2、填空题:作品《一个华沙幸存者》采用了 朗 诵__、乐 队、合 唱三种表现形式的综合。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评价设计2
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
课堂教学是实践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保证。教学设计由分析、设计和评价三部分构成,教学设计的开展一般要经过以下过程。
一、需求分析
任何教学都应该起于需求分析,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资源分析和教学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包括学习者学习动机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多元智能分析和语言基础分析。动机、学习风格和多元智能分析一般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最好在教学之始开展,以便为整个学期的教学设计提供必要的学习者信息。语言基础分析一般可以采用测试的方式进行,鉴于教学设计的特殊要求,应该避免目前比较流行的分级测试,采用主观性任务,以便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基础进行诊断。
教学资源分析在教学设计中同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资源分物化资源和非物化资源,物化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课件、挂图、视频、音频等各种服务于课堂教学的物质化资料,非物化资源主要指教师的理论储备、教学技术和研究能力。
教学目标分析指把《课程标准》中有关听、说、读、写、译,有关语法、词汇、情感态度、文化策略知识,有关唱、做、画等方面的要求具体化为单元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必须采用可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表述,而不是笼统的“理解”、“掌握”。另外,教学目标分析还包括目标层次的分析。根据布卢姆的教育分类学,人的认知表现为知识、理解(领会)、应用(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就每一单元的教学目标而言,不管是阅读还是听说,不管是文化还是策略,都应该体现认知的不同层次。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含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技术设计以及评价测试设计五部分。A.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指教学设计中教学模式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如阅读教学设计中,是采用任务型阅读教学模式、情景阅读教学模式、探究式阅读教学模式、项目阅读教学模式还是其他,是采用显性的教学方法、演绎的教学方法还是隐性的、归纳的教学方法等都属于教学策略设计的范畴。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学资源需要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小学与中学不同,中学与大学也不同;分析型学习者与综合型学习者,体验型学习者与视觉学习者对教学模式的要求也不同。小学阶段可以多采用体验型的教学方式,而高中和大学比较适合分析型学习方式;小学阶段可以多设计游戏活动,而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设计游戏就应该特别谨慎。B.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是一个经常被人们所忽略的问题。其实,一堂课如何导入,如何呈现任务和知识,如何训练知识和技能,如何应用和评价所学,是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发现学习活动错置的现象。第一,活动难度错置,认知要求高的活动反而被安置在认知要求低的活动之前;第二,活动目标错置。比如,阅读和听力之前的词汇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服务于后面的阅读和听力,为阅读和听力等在语言方面做准备,那么如果是听力前的教学,词汇应以语音和语意之间的联结为主;如果是阅读前的教学,那么词汇就应该是文本和语意的联结为主。但是,我们却经常看到很多教师在阅读前和听力前讲解单词用法,训练单词,有时还设计了词汇应用活动。
教学过程设计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认知发展的每个阶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同时了解在学生的现有水平上,提供什么样的支架才能帮助学生发展,在教师和学生的帮助下学生可以发展到什么水平等。C.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一堂课由若干教学活动组成,设计教学活动时必须注意活动的层次性、系统性、适应性和衔接性。
所谓活动的层次性,第一指课堂教学的活动应该是逐步递进,逐步升级的趋势,活动由信息辨认、语音辨认、文化和策略的识别,到信息、知识、策略的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由功能、技能的训练到功能和策略的运用和评价。所谓活动的系统性指所有活动必须指向同一最终目标,为同一个目标服务。所谓活动的适应性指活动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生的语言基础,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活动的衔接性是活动系统性的保证。活动的衔接性指前面的活动是后面活动的准备或前序列,后面的活动是前面活动的继续,建立在前面活动目标之上。D.教学技术设计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开始走进英语的课堂教学。演示文稿在给教师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外语教学带来不良影响。所以,教学设计中媒体的使用必须考虑到媒体与教学材料,与教学目标,与学生的接受程度之间的关系,而不能盲目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E.评价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中的评价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多为诊断性评价,一是诊断任务的达成与否,二是诊断学生是否按照预期的方式在开展活动,三是分析造成学习困难和设计难以有效实施的因素。课堂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观察、师生对话、问卷等方式。教学设计中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必须分析每个活动可能出现的变化,然后根据可能性变化设计各种备用活动,即每个阶段教师都必须设计预案。
三、教学设计实施
教学设计是否合理需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进行评价。教学设计不能付诸实施,其评价也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实施是对教学设计科学性的具体检验,更是教学设计目标达成的唯一渠道。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各种相关数据,以便对教学设计进行评价。
四、教学设计评价
教学设计评价指对教学设计科学性的评价。教学设计评价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收集有关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信息,又要收集关于教学设计本身的信息。信息收集可以采用课堂观察的方式,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请同事或者相关专家听课;信息收集还可以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最好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比如,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座谈了解学生的看法,可以通过专家与授课教师的座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课堂结束时的问卷调查收集有关教学设计的各种信息。
五、完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本来就是一个过程性研究,需要一个迭代的研究循环,教学设计也因此不能是通过一次教学实践就完结的活动。每个学校可以构建一个研究共同体,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或者是行动研究方法,通过不断地设计、实践、完善设计,开发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特点的教学设计。
协和双语尚音国际部
2013-12-3
教学评价设计3
教学设计成果评价
一、教学设计方案
整个教学设计方案格式规范、清晰。具体来讲:
1.概述部分清楚地说明了该课的年级、主要的内容,以及该课学习内容的特征和上课的时间,但缺少教材版本的信息。
2.设计者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习目标,操作性强。
3.针对本课所要求的学习内容,设计者简单分析了学习者已具备一些知识基础,同时也说明了学习者对本课所采用的活动的态度;学习者特征分析比较清晰。
4.设计者虽然列出了本课所要采用的教学策略,但不够详细,没有很好地说明具体怎么开展活动的方法,以及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策略。
5.对于整个教学过程部分,有如下优缺点: ? 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较为流畅;
? 运用各种策略使得识字变得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 在课文的基础上扩展阅读,以及最后一环节的创新写作,都对课标起着拓展和深化的作用,使得学生的眼界开阔、思维活跃;
? 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写得过于简单,从而导致无法预料到实际教学开展情况,无法判断师生的实际活动,这个课在教学设计流程图中较好地反映了教学过程的详细情况,建议再描述得详细一些。
整个教学设计方案除缺少媒体选择和教学评价两部分内容。
二、课件
1.内容基本能够辅助教师教和学生学,利用形象的图片直观地说明尾巴长短,利于学生的理解。
2.界面设计不够美观,尤其是一些背景比较花哨,干扰文字,在大屏幕投影下,学生可能很难看清楚。
教学设计成果《In the fast food》评价
优点:
1. 教学内容部分对课的教材、知识背景、教学内容、课时安排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清晰、明了。
2. 对整课的设计理念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师牢牢把握以言语交际为中心的外语教学思想。
3. 从知识、能力、方法等角度来描述学习目标,清晰明了,可操作性强。
4. 综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卡片、实物、黑板等多种媒体,设计了丰富多样的言语交际活动,突出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体现出英语教学的基本特色。5. 教学过程部分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进行了清晰的说明,教学环节连贯、目标清晰,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落实。
6. 以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资源呈现了本课所需的视听材料,体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不足:
教学设计方案中没有说明学习者特征,教学策略分析和教学评价也没有单独说明,课件资源没有注明出处。
教学评价设计4
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设计的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在教学之后,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等方面是否产生了如教学目标所期待的变化,这是要通过教学评价来回答的,离开了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进行教学评价。
2.关联性原则
设计教学评价时应关联教学目标与评价方式,追求不同评价方式的互补,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工具,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
3.过程与结果统一原则
教学评价,既要评价教学的结果,也要对教学的过程,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进行评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要改变以往过分重视总结性评价的教学评价方法,强调形成性评价、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参与程度、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品等进行评估。
4.客观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从测量的标准和方法到评价者所持的态度,特别是最终结果的评定,都应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情感。
5.整体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要对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而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为此,教学评价应该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实现评价的主体、内容、方式、对象和标准的多元化和评价过程动态化。
6.指导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评价时,不能就事论事,而应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要对可能的评价结果进行认真分析,从不同角度探讨因果关系,确认产生的原因,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应对方案,以帮助被评价者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学评价量规
量规是一种结构化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技术,一般都具有评价要素、指标、权重、分级描述这几个基本构成要素,常以二维表格的形式呈现。但这并非是一个机械的规定,有时量规可能缺少权重或等级描述,而且形式也可能多种多样。使用量规时应根据实际需求,不必拘于形式。
教学评价:量规的设计
通常,在量规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水平来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学习目标的侧重点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用具体的、可操作的描述语言来说明量规中各个指标的评价要求。一般地,评价量规的设计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确定主要评价要素
对学习计划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确定影响学习计划执行的主要学习环节或要素,从中选择某些要素作为评价要素,选择评价要素时要考虑其总体涵盖的范围及其在单元学习计划中的地位。
2.确定主要评价指标
评价主要指标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主要指标应该与学习目标紧密结合;(2)主要指标要尽可能用简短的词语进行描述;
(3)主要指标一般是一维的,一个有效量规中的每个主要指标通常是一维的,它可以被分解成几个二级指标,但却与其他一级指标并列构成了评价的主要方面;
(4)所确定的主要指标整体要能够涵盖影响评价要素的各个主要方面。
每个评价要素的主要指标数目不必相同,但每个指标都应该是构成评价要素的主要影响成分。每个评价要素还可以拥有多级指标,但指标级数并不是越多越好,而应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
3.设计评价指标权重
对所选定评价要素的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权衡,为每个主要评价指标分配权重,并对量规中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数)进行合理设置。
首先,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与教学目标的侧重点有直接的关系,并与评价的目的相关,反映主要考察目的的评价指标,权重应该高些。如对学生电子作品的评价,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制作电子作品的有关技术,那么赋予技术、资源利用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如果教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电子作品展示自己的调查报告,那么赋予选题、内容、组织等评价指标的权重则应该高些。
其次,在设计指标权重时要保证某个一级评价指标的所有二级评价指标权重之和应等于该一级指标的权重。
4.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设计描述评价的具体要求时,应该使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描述语言,避免使用概括性的语言。如在评价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时,“学生具有很好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显得很含糊,而“从多种电子和非电子的渠道收集信息,并正确地标明出处”这样的描述就显得明确得多。
5.设计量规的水平
在设计评价量规的水平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同一部分必须出现在每个量规水平里。如设计研究性学习量规,水平1中涉及“信息收集”项,则在水平
2、3、4也应该包括此项;
(2)量规水平必须尽可能接近等距离。例如,水平1与水平2间的间距应当和水平3与水平4间的间距相等。
6.修改和完善评价量规
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对评价量规进行修改和完善。(1)用设计出的量规对学习计划进行试评价,以便发现量规在主要指标、权重分配、等级描述中存在的不足,根据试用结果进行首次完善。
(2)使用元量规对自己设计的量规进行质量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对量规进行再次完善。元量规即用来评价量规质量的量规。
教学评价:档案袋评价
1.什么是档案袋评价
档案袋或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指用以显示有关学生学习成绩或持续进步信息的一连串表现、作品、评价结果以及其他相关记录和资料的汇集,其中一般包含了关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目的、学习活动、学习成果、学业成绩、学习付出、学业进步、学习反思的主要信息。而学生档案袋评价则是指通过对档案袋的制作过程和最终结果的分析而进行的对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从其适用范围而言,档案袋评价多用于表现性评估。此外,档案袋的建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协作的结果,要为学生和教师对学习过程做全面评价提供帮助。
学生阅读能力档案袋
考虑到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累积的过程,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的练习,档案袋法被用来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
具体实施情况如下所列。
1.每位学生拥有一张基本情况记录表,记录了一些基本信息和阅读的初始状态等。
2.阅读课上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张课堂阅读记录表,记录了他们上课阅读的情况,并包括了学生的自评和教师的评价。
3.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活动的评价表,这个表的功能是记录学生平时课外阅读的情况。表的设计结构同课堂阅读记录表。
4.学生每周阅读精华记录。这个表被用来汇总记录学生每周阅读的摘抄,主要包括好的句子和词语,它们的出处和对它们的模仿。表里面同样包含学生的自评。而为了方便学生之间的交流,特意设置了小组互评的项目而不是教师评价。设计如下:
2.档案袋评价的特点
(1)档案袋评价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2)档案袋里的内容与某一时期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相一致。
(3)档案袋评价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思的空间,学生可以自己决定放入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4)档案袋的评价不是给予好与不好的结论,而是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和改变的事件,提出相应的改进与发展建议。
3.档案袋评价的功能
(1)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将自己最好和最满意的作品装入档案袋,其内容是非标准化的,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所装入的作品。
(2)记录学生成长轨迹:包括学生不同时期的作品、观察或测试的结果、家长信息、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估等一切描述学生成长的资料。这些资料可以作为学校与家长交流的依据,也可以作为反映学生成长的信息来源。
(3)水平评估:用于评估学生学习与发展水平的档案袋,其内容通常是标准化的。这种档案袋可以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是否达标的依据,也可用于学习完成情况的阶段性总结。
4.档案袋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档案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目的划分,可以分为:产品档案袋——旨在收集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过程档案袋——主要反应学生的努力过程;进步档案袋——通过比较学生不同时期的同类作品,判断学生的进步。
(2)按内容和功能划分,可以分为:过程型——若目的是为了描述学生学习过程的进步、努力,则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成果型——若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成就,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评价型——若目的是为了获得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依据,则建立评价型档案袋。
教学评价:档案袋的设计
设计档案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为什么收集材料、收集什么材料、怎样收集材料、对材料的评价形式。
据此,创建成长记录袋有以下几个步骤。1.明确应用成长记录袋的目的与对象
首先要明确学习文件夹是教师用,还是学生用,因为用者不同其评价法也不同。学习文件夹评价中,最主要的特征是,评价主体和评价对象是同一个体。如果是教师用学习文件夹,当然评价的对象是课题与计划的情况(学习活动开展情况)等,即用于课程评价;如果是学生用学习文件夹,那就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个人评价。
2.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课程标准为每一个学段的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设立了明确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中的目标以及所用的教材,界定出一个清楚且具体的目标,并结合学生学习的现状,来确定成长记录袋的主题。
3.设计档案袋的内容
根据学习主题确定档案袋内容,包括收集什么、怎样收集和如何评价的问题。首先,确定要收集的作品与数量。学习物品,包括自己和年级的问卷调查结果,自己的学习计划(包括记录学习内容的笔记),教师制作的活动日程、注意事项活页,照片,录音带,录像带,搜集到的各种资料,日记和作文,信件,图画,调查采访的记录,报纸文摘剪辑,各种草稿,完成的作品等;对这些物品要记载年月日、感想以及当时发生的事情等。
其次,明确成长记录袋的收集渠道、参与者及其作用。从哪里获取成长记录袋所需的作品和资料?成长记录袋的记录需要哪些参与者,学生、家长、教师或是管理员?各个参与者具有何种职责和任务?
第三,设定评价基准。要让学生知道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成绩有怎样的影响。包括计分规则的构成,核查表的具体内容,整个成长记录袋的总体评价标准也应当在成长记录袋中予以说明。
第四,在设计档案袋内容时应考虑到不同学科的特点。
(1)语文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和兴趣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以形成性评价为重的评价形式。
(2)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时,可以建立成果型档案袋,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所取得的进步,以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最满意的作业、最喜爱的小制作、影响深刻的问题和解决过程、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等等。
在对综合应用部分进行评价时,可以建立过程型档案袋收集以下资料,以反映自己的探索过程与取得的进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收集的有关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过程;获得报告或数学小论文;解决问题的反思。
(3)英语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4)科学多采用杰出表现记录,如教师和学生会对科学学习活动过程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科学报告,等等,由此可以把握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
(5)艺术成长记录夹是重要的质性评价方式,它是一种用来记录学生整个艺术成长过程的资料夹。建立艺术成长记录夹,旨在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艺术学习过程进行思考和评价。艺术成长记录夹包括以下内容:对作品创作过程的说明、学生的系列作品、学生的自我反思、他人的评价、各项预设的学习资料及学生收集到的资料等。
教学评价:问卷调查法
1.什么是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一种传统的评定教学工作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设计问卷、测试题、量表等对被评价者在正常状态下进行测试,以获得评价的资料,并做出判断。
2.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一是时间灵活,效率高。问卷可以当场发给被调查者,也可以通过邮寄或者网络实现对远距离的多方面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既能获得大量信息,又能节省时间和经费。
二是取样不受限制。与观察、访谈等方法相比,问卷法样本大小不受限制,完全可以根据抽样的科学要求和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样本的容量,可以选取大样本,也可以选取典型样本。
三是调查者和被调查者无须面对面接触,具有一定的回避效果。问卷调查一般不署名,被试回答没有更多的心理负担,容易获得被试的支持,易使结论比较客观。
3.问卷调查法的局限性 一是设计比较麻烦。
二是回收率问题,回收率较低,会影响其代表性。
三是获取信息的质量问题,被调查者填答问卷时可能出现估计作答或回避本质性东西的现象,影响信息的准确性。因此,有时还要结合访谈了解深层次的信息。
4.问卷调查法应用的注意事项
一是认真确定被试,被试要十分熟悉有关情况,要具有代表性;二是设计的题目不要太多,要富有意义,表述要简单、明确、通俗;三是多要求的答案必须是具体的,最好使用判断、选择、填空等形式;四是最好使用无记名答卷,以消除被试的疑虑。
5.调查问卷的组成调查问卷一般包括前言、个人特征资料、事实性问题和态度性问题等内容。
具体地,问卷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指导语、正文等几个部分。标题是对整个问卷的概括性表述,要用精练准确的语言反映问卷的目的和内容。指导语主要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潜在价值、对调查者承诺保密以及提出回答问题的基本要求等。问卷的正文是问卷的中心部分,除调查对象必要的自然情况外,其余问题都是调查者要了解的重要问题。也有的问卷在最后还增加一项就问卷本身征询受调查者意见的内容。
问卷中问题的形式一般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封闭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客观性试题。封闭式问题主要有是否式问题、单选式问题、多选式问题、排序式问题、划记式问题、表格题等几种形式。开放式问题即日常所说的主观性试题,没有提供被选答案,让被试自由回答,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的问题。问卷中开放式问题不能多,1~2个为宜,主要是用封闭式问题。
教学评价: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基本步骤。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
围绕调查目的明确和细化研究问题,选择调查对象。2.确定反映变量的变数及其数目
在确定变量之后,选择一定数目的相关变数描述该变量。这是问卷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常我们可以根据先前经验或别人已有的研究资料,先做出试验性问卷,进行试测并修改和补充。
3.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
在明确了变量与变数后,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问题,通常是把变量以问题的形式表述,而有关的变数则作为限制性答案以列举的形式来表述。问题与答案的表述方式可用选择式、评等量表式或排序等方式。
一般来说,表述问题语句的基本要求是:
(1)问题的表述力求简单清楚,避免使用模糊的或专业技术性术语;(2)问题的措词尽量运用中性词,避免使用导向性或暗示性语言;(3)尽量能避免使用否定性问题或双重否定性问题;
(4)问题要具体,不要提出那些抽象的、笼统的或定义不明确的抽象问题;(5)对于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在文字表述上努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使被调查者敢于坦率做出自己真实的回答。
4.问题的排列组合问题的排列与组合要形成合理的结构,通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方便被试者顺利回答;(2)要便于资料整理与分析;
(3)提供答案的选项应涵盖问题答案的所有内容;(4)问题数量要适度;
(5)问题的类型有开放式、封闭式和图画式,回答的方式有自由记述式、填答式、二元选择式(是否式)、多重选择式、评等式、排序式、分配式。
5.试测与修订
在完成了问题语句的设计和排列以后,不宜立即分发,而应该在小范围内进行一次试测,通过试测检查问题是否能被调查者理解,所列举的限制性方案是否完善。通过试测,发现问题,及时修订,经修订后再分发出去。
教学评价:访谈法
1.什么是访谈法
访谈,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体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访谈法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咨询等,既有实施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2.访谈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非常容易和方便可行,引导深入交谈可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团体访谈,不仅节省时间,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做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问题的深入。缺点:样本小,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另外,无法控制被试受主试的种种影响(如角色特点、表情态度、交往方式等)。所以访谈法一般在调查对象较少的情况下采用,且常与问卷法、测验等结合使用。
3.访谈法的分类
按照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分为三种类型:结构性访谈(或称标准化访谈、封闭式访谈)、半结构性访谈和无结构性访谈(或称开放式访谈)。在结构性访谈中,访问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有固定格式的提纲进行提问,按相同的方式和顺序向受访者提出相同的问题,受访者从备选答案中选择,实际上是一种封闭式的口头问卷,无法深入了解问题的症结所在;无结构性访谈具有弹性,且很少限制答案,有时候鼓励受访者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质性研究中使用较多;半结构性访谈的弹性在上述两者类型之间,访问者先向受访者问一系列结构性问题,然后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以就某些问题做深入探究,弥补结构性访谈之不足。
4.访谈的技巧
(1)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或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关键是要准备好谈话计划。
(2)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被访者的材料,要分析被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被访者的信任和合作。
(3)关于访谈所提问题,要简单明了,易于回答;提问的方式、用词的选择、问题的范围要适合被访者的知识水平和习惯;谈话内容要及时记录。
(4)研究者要做好访谈过程中的心理调查,要善于洞察被访者的心理变化。
教学评价:访谈的设计
做好访谈的设计工作是顺利进行访谈的基础,必须予以重视。访谈的设计主要包括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以及编制访谈问题。
1.确定访谈的目的和内容
教育评价活动中的访谈,其目的性是很明确的。它直接依赖于评价的目的,为某一具体的评价活动搜集资料。因为评价指标是评价目的和目标的具体化,因此在确定访谈目的之后,可以从评价指标体系所列的各项目中,选取需要和适合运用访谈法获得评价信息的部分,确定访谈的具体内容。
2.确定访谈的对象
可采用个体访谈,也可以对有相同看法和经历的一组人进行访谈。3.编制访谈问题
访谈问题的形式有多种。从问题答案的限定程度看,可分为封闭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封闭型问题在设计时已预先确定好了几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被访人的回答只能在其中选取。例如,“这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你全部听懂,部分听得懂,还是完全没有听懂?”这类问题由于答案固定,容易组织,便于记录和统计,减少了主评的判断和加工环节,结果比较客观,但也带来一定的局限,较明显的是容易限制被访人的思路,搜集的信息不够全面细致。开放型问题的答案完全由被访人自己组织,自由应答,实现不加限制。例如,“请你谈谈你在这节课中的听课感受。”被访人既可以谈是否听得懂、听懂多少,哪些能听懂、哪些听不懂,还可以对老师的组织教学、教法、语言、板书等各方面情况谈自己的看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主评可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其不足在于不易记录和统计,给分析综合造成了麻烦。
编制访谈问题应力求语言表述简明准确,而且与被访人的认知水平相适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专门用语,注意其通俗性,以便取得被访人的配合使其准确地把握问题。问题的提出不能带有倾向色彩,例如,“都说张老师的课讲得最明白,你不会不同意吧?”另外,访谈的问题一般应该按照简单——较复杂——难以回答的顺序编排。访谈开始不宜突然提出一些复杂的问题或较为敏感的问题,而应提出一些简单的、便于联络感情、激发兴趣的问题。
教学评价:观察法
1.什么是观察法
观察即在自然的教育场景下了解观察对象。
观察法是人们为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观察法适用于评价那些在教学中不易被量化的行为表现(如兴趣、爱好、态度、习惯与性格)和技能性的成绩(如唱歌、绘画、体育技巧和手工制作)。
观察一般要在事前确定观察目的、观察范围,并必须明确对将观察的某现象需设置哪些变化的情况或场景,使被观察者在这种特定条件下进行活动,以获得合乎实际目的的材料。
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行为的观察
为了研究分析网络化环境下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需要设计分组观察场面和可量化观察表格。
1.设计分组观察场面
共有5名观察者参加观察,其中一名是任课教师,他既是行动研究的实践者,也是研究活动的研究者,他是一位参与观察者,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典型行为,以教学日志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其余4位作为完全观察者,根据分工,负责在限定的时间内,对指定场面内的观察对象,按观察表格要求进行观察并作出记录。如下图所示:
2.设计可量化观察表格
本项目需要了解在网络化环境下进行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方式和内容,为此,可以设计可量化的观察表格,如下图所示:
2.观察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1)直接性。由于观察者与被观察的客观事物直接接触,中间不需要其他中间环节,观察到的结果,所获得的信息资料,具有真实可靠性,是第一手资料。
(2)情境性。观察一般是在自然状态下实施的,对被观察者不产生作用与影响,即无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不会产生反应性副作用,能获得生动朴素的资料,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3)及时性。观察及时,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因此所获信息资料及时、新鲜。(4)纵贯性。对被观察对象可以作较长时间的反复观察与跟踪观察,对被观察对象的行为动态演变可以进行分析。
(5)普适性。观察适用范围较为普遍,不但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普遍适用,而且在教育技术研究中,不少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等也与观察法有密切关系。
局限性
(1)受观察对象的限制。观察法适宜于对外部现象及事物的外部联系的研究,而不适宜于对内部核心问题及事物内部联系的研究。另外,对有些较为隐蔽的事物也不大好用观察法。如研究青少年的网上不良活动问题就不适宜用观察法。
(2)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人的感觉器官本身具有不精确性。人的感官都有一定的生理限度,超出这个限度,很难直接观察,所以观察往往难以精确化。人的观察受主观意识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背景与理论框架,因此,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往往带有各自的主观性,难以做到客观化。
(3)受观察范围的限制。观察涉及对象的有限性,特别是在同一时期内观察的对象是不多的,这种小样本,不适用于大面积研究。
(4)受无关变量的干扰,缺乏控制。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由于缺乏控制,因变量混杂在无关变量之中,没有纯化和凸现,从而使观察结果缺乏科学性。
3.观察法的分类
根据研究的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可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观察法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型:以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以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以是否通过中介物为标准,可以将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观察还可分为有结构观察和无结构观察。有结构的观察,即有明确的评价目的、对象和范围,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和设计,在观察时基本上按照设计的步骤进行。有结构的观察主要采取事件取样设计、时间取样设计和行为核查设计。无结构观察,即对研究问题的范围目标取弹性态度、观察内容项目与观察步骤不预先确定,也无具备记录要求的非可控性观察。教学评价:观察法的设计
1.观察的主要步骤
一次完整的观察,一般应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确定观察的目的和选定观察的对象;
(2)做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如准备观察工具,设计、印制观察记录表等;(3)进入观察场所,获得被观察对象的信赖;(4)进行观察并作记录;(5)整理观察结果;
(6)分析资料并撰写观察报告。2.观察记录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观察之前,除了明确观察目的外,必须做好各项技术准备工作。(1)确定观察内容
观察记录总的要求是记录实验变量引起的反应变量及观察到的明显的行为变化。但应研究主题的不同,观察记录的内容有所不同,通常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语言行为。即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对事物的语言反应及其表达词语。
特别语言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语言的音调、音量、持续时间、节奏及特殊发音与词汇。
关系分布行为。即指被观察对象在受到条件刺激后所表现的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关系。
(2)确定观察范围
进行观察,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除了通过抽样选择观察对象之外,还要在时间、空间上加以取样,限制一定的范围。下图中列出了几种不同的取样方法。
(3)准备观察仪器 现代化的观察仪器主要有录音机、光学照相机和数码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录像机、闭路电视装置等,还有进行图像和声音处理的多媒体计算机等。观察之前,不仅要备齐必要的设备,而且要检查其完好率,了解机件的性能功效,掌握操作方法,保证其精确度,以免在使用时产生故障或失真。
(4)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一个完整的观察研究必须进行观察并作记录,然后整理观察结果,包括数字统计与文字加工,使材料系统化、精确化、本质化,为进一步分析研究作出准备。
观察记录表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项目:观察内容(行为表现);时间取样;场面取样;对象编号;行为、现象表现的等级。
记录量表在观察前要认真检验其可能出现的误差。有了这样较为周密的量表,在观察时,既可以作出合适的详尽记录,又简单易行,有的只要填写数目或符号就行,这样,让观察者有边观察边思考的余地。
观察记录表格设计要简明,科学,结构化,易于操作。设计的关键,就是要根据实验的假说,对估计可能出现的结果内容条理化、结构化,形成一个层次不同的纲目,制成表格。
教学评价:作业与测验法
1.作业
作业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布置给学生的学习任务。通过对作业的评析,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作业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口头作业,如阅读、复述、背诵等;第二类是书面作业,如作文、演算练习、绘制图表等;第三类是实践作业,如实验、社会调查、科技制作等。
2.测验
测验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对行为样本客观和标准化的测量。测验法最常用于评价学生认知目标的达标程度,同时,也可以为其他评价收集间接资料。例如,当评价某种学习资源在某种教学条件下的适用性时,利用测验可以取得学生学习后的量化资料,而从这些量化资料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该学习资源对学生学习的作用。
类型:测验法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把测验分为不同的类型。认识测验的类型,有利于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有效地使用测验。按照测验的性质,可以分为成就测验和心理测验;按测验时机,可分为准备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终结性测验;按试题类型,可分为客观性测验和主观性测验;按测验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按解释分数的标准,可分为常模参照测验和标准参照测验。
特点:测验的优点是能在同一时间内用同一试卷测验众多的对象,收集大量可供比较研究的宝贵资料,它不仅简单易行、运用广泛,而且结果也较可靠。但是,测验亦有局限性,难于测定学生智力、能力和行为技能的水平。
教学评价:反思笔记
反思即对行动结果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在反思过程中,一般需要对观察到的和感受到的与制定和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归纳,描述出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判断,对现象的原因做出分析解释,指出计划与结果之间的不一致,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的计划。
教学反思即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自我监控和调整,通过反思,教师能够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采取相应的补救或改进策略,从而加快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
反思的内容包括:
(1)教学过程: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环境下采用了何种教学组织、调控与管理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教学的效果如何?
(2)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方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各种信息技术对教学支持的有效性以及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方法。
应用:反思常被作为一个基本环节用于教学的行动研究之中。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正义性及其有效性。
工具:反思的工具多种多样,常用的有工作日志和教学博客。
教学评价设计5
教学设计评价范文
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收集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设计对教师、学生的作用。以印证教学设计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评价形式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教学设计的评价内容。一可以对教学的每一步设计进行评价,看是否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以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这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二要对设计实施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查找教学设计的不足。以利于今后的教学设计。形成良性循环。这是教学设计终结性评价;三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评价。观察学生反应。随时调整,这是课堂教学生成性的表现。也是教学设计的形成性评价。
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调查和分析。
一、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因此,教学设计方案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要根据活动情景进行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的反应。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实施不允许教师忽视学生的存在而一味地按预设的教学设计程序“走”下来。要及时评价。及时调V.这是教学设计实施中的形成性评价。
分层次区域创新教育教学设计调整的依据:
(一)学生参与状态第一观察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第二,观察是否有些学生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第三。观察学生是否情绪参与。有无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第四,观察学生是否思维参与,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一表见解,看问题与见解是否有挑战性与独创性。
(二)学生交往状态第一观察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第二。观察课堂上的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
第三。观察学生交往的有效性。
(三)学生生成状态第一,观察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并学有所得,感到踏实和满足。第二,观察学生是否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感到轻松,即产生了兴趣,教师的成功莫过于使他的学生都喜欢学习,学习他所教的学科。而不讨仄、惧怕与逃避。第三。观察学生是否获得了本内容以外的知识。现代课堂中。课堂知识包括教科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第四。观察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没有相应的发展。
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设计后期阶段要进行终结性评价,以收集教学设计所产生的学习效果的证据。终结性评价主要从设计本身和教学设计实施后取得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对照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努力查找教学设计中的闪光之处、不足之处。分析不足的原因。下一步需要如何改进,本次设计对今后的教学设计有何启发。形成教学设计的良性循环。
终结性评价主要运用调查和分析的方法获得评价资料。调查指向学生及听课的老师等作调查,其中学生的反馈意见是最重要的。调查内容教师可按自己教学的情况自定。分析指教师根据调查及观察获得的信息资料对教学设计进行理性反思与剖析。学习效果分析侧重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提高。
教学评价设计6
资料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及评价
一、有效地理教学方法的评价标准
1、教学方法选择适当,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灵活,各种方法配合得当。
2、教学活动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三方面结合自然,并运用启发式完成以上教学目的。
3、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形成有机结合,体现正确的教学思想。
4、课堂教学符合地理教学原则,体现地理学科特点。
5、教学效率高,效果明显。
6、有效的地理教学方法是反映教师功底、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特长的方法。
二、设计地理教学方法的一般步骤
1、钻研教材是设计教法的基础。
——钻研地理课程标准
——钻研教材的科学内容和内部联系
——钻研教材中的“双基”构成及重点、难点和关键——钻研教材的层次结构
——认真钻研插图、插画、表格、注释、作业
2、分析学生是设计教法的依据。
3、安排教法的实施细则。
4、确定总体的教学方法结构。
三、钻研地理教材的步骤及范围
1、熟悉教材:通读教材,深入掌握章节教材的知识内容,熟知教材体系与组成结构,理解有关地理概念及原理,理清知识系统与层次,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对教材中的文字、图象、作业等都认真体会,这是钻研教材的第一步,作到一个“懂”字。
2、分析教材:
① 分析概念,掌握其内涵、外延与应用。
② 分析重点、难点,掌握教材的深度广度及层次。③ 分析内部结构,掌握知识系统。
④ 分析知识联系,认识局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⑤ 分析知识的性质,确定教学目的。
3、组织教材:
组织教材要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章节教材内容、学生认识规律等理清教材层次,编好纲目,作到重点突出,把握关键,使教材条理化、系统化。其原则是:依主次决定取舍,依难易定祥略;补充不喧宾夺主,删减不遗漏重点,丰富充实不致臃肿繁杂,简化合并不致干巴空洞;调整顺序要适当,其中叙述或分撒说明处理要慎重,集中不孤立,分散不割裂;对前后顺序安排也要多思考,既不机械重复又不致逻辑混乱,作到一个“活”字。
四、教案的内容
1、教材的章节课题:公开课或研究课的教案还应该注明教科书全名、出版年月、章节页次,授课班级。
2、教学目的:包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三方面的具体目的。
1 资料三: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4、课的类型:即本节课的基本教学任务,如综合课、学习新教材课、练习课、复习课等。
5、教学方法:本节课在组织方法和认识方法方拟采用的具体方法。
6、地理教具:本节课使用的教具名称,如教学挂图、模型、仪器、电化教学手段等。
7、教学过程:为教案的核心部分,包括本节课师生活动方案和知识内容,一般从引入新课开始,以教学环节为单元,每部分包括讲授提纲,教法运用,承转小节,师生主要活动,最后到巩固新教材环节。
8、作业及要求:所布置作业的主要内容或所在的课本页次及思考练习题号。
9、课后分析:即教案实施后的简单小结。
五、地理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1、组织教学
2、检查与复习
3、引入新课
4、学习新教材
5、巩固新教材
6、布置作业。
六、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认真备课
2、教学语言要准确
3、充分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
4、讲授的内容宜具体形象,联系旧知
5、讲授过程中要结合板书与直观教具
观摩课的评议
(一)听课记录的整理
说明是否达到教学目的 指出教者的主要优缺点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二)教者的自我分析
简述备课思路及教学设计 说明执行教案的实际过程 检查教学效果
(三)评议人员发言的基本要求
相互交换意见,提高评议质量 要有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
与人为善,不强加于人,发言要有根据 要熟悉地理教材,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
教学评价设计6篇 教学评价设计内容相关文章:
★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3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怎么写)
★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3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分析评价)
★ 中学物理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评语共15篇 物理课学生课堂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