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汇总8篇】

时间:2023-10-17 08:29:27 综合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 篇1

  小学语文课程的开设起到了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在于能全面提高国民的基本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化知识,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另一方面而言,它还起到了促进学生学习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垫脚石作用,学生可以以此作为基础,用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教师应该认识到,现今对于小学语文的教育已经从原有的应试化教育逐步过渡到了现下的人文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对于教学观念应该做出转变,就以往只求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中走出,逐渐转换到现下需要在人文情怀及知识总体掌握方面对学生的课堂语文教学实施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对策,这就需要教师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在对于教育教学目标上,教师应该认识到,要从以往的应试目标转变到现在需要多对学生的基本文化知识掌握做到强化与深化,并使学生对于中华文明有更多的了解与认知。其次,在课堂具体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应以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最后,课堂教学应遵循新课标下的.课堂特征,即开放性、和谐性和平等性。

  二、改善课堂教学环境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关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教育对策的考量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为了最大程度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现今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半会使用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新的教学环境,例如使用音频视频等有声有画面的教学材料来作为课文的提前导读,这与以往由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课文的不同之处在于,有趣的教学录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出对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出自我的创新意识。

  三、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我们知道,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普遍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即整堂课程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而这种教学模式无疑会造成对于学生“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只是在课堂上一味的去听教师讲了哪些知识点,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些知识点,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无从知道的,但往往会从学生期末的成绩中体现出来,而现今对于这种模式的教学,已经做到了很大的改观,首先,教师已从课堂的主体转换成了教学的引导者,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前期课程准备,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在课堂教学中,作以引导,使得学生能通过自身的学习能动性,对所学的新知识,作以自我的认知与学习,体现在具体教学实例上,可以以《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作为例子,在此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前的录像观看,带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自己自行找出课文中描述西沙群岛富饶的语句,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习到语言语句的表达,及新词语的认知与掌握。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已经有很多老师采用了另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即开放性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前的备课,将要学课文中,具有讨论意义的问题列出,并于课堂基础教学后,让学生来一起讨论和思考这些问题,应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所以学生在讨论时,可以畅所欲言,这样无疑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培养其看待问题的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以后的问题解决中,能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四、总结

  在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对策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实施教学新目标的关键仍是自己,但是更应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发挥出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动性,并培养其创新意识与能力。而且在掌握了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后,教师更应该以此作为基础,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以及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诸多知识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而后,结合多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全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善思勤学。另外,除了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相关语言技能外,还应重视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教导学生要做好课后的阅读量积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实力和其语文的文化素养将会有很大的帮助,并可为其今后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 篇2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新课改对各学科教育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小学语文作文学习就是其中之一。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实行语文课文的阅读性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语文的了解程度。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的作用,是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就从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的重要性方面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希望能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作文学习;课堂教学;语文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中的作文学习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对作文写作感觉到不知所措、无从下笔,这也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分析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语文学习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这样教育模式下,对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都造成了一定阻碍,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缺乏创新。所以,语文作文写作教学模式必须进行积极转变,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和培养作文学习的能力,这也成为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要求。

1课外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优越性

  对于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非常重要。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学生对作文风格的了解,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完全可以靠写作表达出来。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成为教育中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强重视。语文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作文写作的能力,能够体现一个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加强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2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作文写作的兴趣:

  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语文作文的写作能力,特别是能够对小学生学习作文提供帮助。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经验浅,对世界的认识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2],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外阅读成了小学生学习和认识不同事物的重要途径,使小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社会经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活动的主要目标,明确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怎样的目的。小学的语文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发展,关系着小学教育的未来。新课改和小学语文教学纲领都明确提出,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运用能力,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写作文能力的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因为课外阅读能够大大激发小学生对学习语文作文写作的兴趣,同时也能增加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促进小学生新知识的增长,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2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课外阅读活动相比较于课堂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课堂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对课堂提不起兴趣,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对语文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应对。但是课外阅读却恰恰相反,其能让学生认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写作反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告诉学生通过精彩的文章能够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能力,这样定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作文的热情,也能培养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和分析事情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通过文章的描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养成边学习边思考上的习惯,并能将这种重要习惯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不断增加自己写作的素材,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3],使自己能够写出具有内涵的高质量文章。

2.3积极创建课外阅读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作文写作进行能力培养。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所以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老师的教授和示范,所以,教师要为小学生起好带头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一个小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才能带领学生把阅读纳入语文学习的范畴,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或者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活动,交流阅读经验和阅读后的心得[4],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这样一来,便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4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构思和语言组织: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通过长时间的经验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对此,课外阅读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对课外阅读进行了深入了解,其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对小学生来说,作文写作学习比较难,要先进行构思和范围划定,再进行具体的语言组织和素材应用。这些都需要平时的积累,所以,课外阅读是解决作文写作缺少素材和语言组织能力匮乏的重要解决办法之一。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并不断积累阅读经验,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对新鲜的事物和对特定事情的感悟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对事物和感情的表达能力。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在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3结束语

  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思维都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初学作文写作的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构建写作的框架和培养写作能力。课外阅读是一种对学生语言学习有着重要作用的学习方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如何表达,明确作文如何来写,还需要学生长久的积累和不断的联系,其即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1:172-173

[2]陈丽君.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5,08:228

[3]王建英.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5,23:132

[4]于玮琦.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手段[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193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 篇3

  摘要:近几年, 随着我国对中华文化的推广和课程改革的推进, 人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重经典文学作品的诵读, 而小学阶段是学生诵读经典的黄金时期, 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扩展学生的视野, 因此各个学校应积极将经典诵读这件事纳入到语文教学体系之中, 已实现辅助教学的作用。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存在的问题及意义进行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经典诵读; 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 意义; 策略;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每一篇流传下来的诗作和文章都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 闪耀着先贤的理性光辉, 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崇高的道德精神。所以说, 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鼓励学生诵读经典, 有助于熏陶学生的性情、提升审美品位、增强人文素养和价值观念, 并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可以说诵读经典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读经热”的出现还比较短暂,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致使实施效果不理想, 接下来, 笔者将对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并提出相关的策略。

  1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意义

在小学阶段实施经典诵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识字教学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并且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进, 识字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深入的体现。但是在常规的语文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 小学生识字的数量是有限的, 每年新学的生字也不过两三百而已, 但是这与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识字能力是不太匹配的。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 也是记东西最扎实的阶段, 若是在这一时期让他们多多朗诵诸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论语》等经典, 能够在诵读的时候无形中扩充他们的识字量, 锻炼学生的识字能力, 这样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识字水平必然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时期若是能够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 那么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将得到飞速的提升和发展。就像人们常说的:“英语学习要在12岁以前, 这样才能打好基础”, 语文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 要在学生小学阶段借助其优秀的记忆力大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 在小学开展经典诵读是十分有必要的。

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

  俗话说:“十年育树, 百年育人”, 教育的目的从来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 而是注重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让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 是否为学生树立起了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同时, 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人们更多的是提倡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而中华传统经典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每一篇佳作都思想深邃、语言精辟, 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让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下逐步净化心灵、感受生活。

  2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教师对经典诵读不够重视或存在一些认识误区

  虽然现阶段绝大多数的学校都开始逐渐安排学生每天进行一些经典诵读的时间, 但由于学校的重点还是在教学上, 所以很多时候教师都不太重视经典诵读的时间, 只是让学生草草了事的读一读, 然后就把这些有限的时间拿来进行语文教学了, 再加上小学生自制力较差, 很少有人会回家后还主动去读, 这就使得经典诵读在小学生身上根本没有有效地开展起来。

  另一面, 与不够重视相反, 有些教师对经典诵读过于在意, 以至于在认识上造成了偏差, 所以就把每一次的诵读都当成了古诗文阅读教学, 对每一篇文章都过分的剖词析意, 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而, 语文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 要让诵读与教学有机的结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步渗透诵读, 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经典诵读方式过于单一且没有相应的评价

  目前, 绝大多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的时候, 都还是采取朗读加简单讲解的传统方式, 这样的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单调, 很难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和积极性, 一段时间之后还会产生诵读的惰性, 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生诵读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尽量让形式多样化。同时, 由于经典诵读还未正式纳入语文教学之中, 所以至今还缺乏合理有效的评价方式, 对于学生经典诵读的评价和检验几乎还是空白, 这就容易使学生不重视经典诵读, 使诵读效果大打折扣。

  3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为学生营造出书香校园的氛围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 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 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但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也有利于经典诵读的开展, 因此, 学校应该努力创建书香校园, 让校园氛围弥漫在浓郁的经典文化气息之中,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和品读经典佳作。

  例如:校方可以将学生课本中学过的《游园不值》《题西林壁》《望洞庭》等诗歌或《劝学》《龟虽寿》《论语四则》等文学佳作中的经典名言名句图文并茂的方式张贴在学校走廊、教室、宣传栏、学校墙壁上, 让学生在课间活动时都能看到这些经典佳作中的精华, 以便进行潜移默化的经典文化的熏陶, 逐步激发他们对诵读的热爱。

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诵读

  虽然诵读应该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小学生涯之中, 但由于学生年龄水平各不相同, 相应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也各有不同, 因此, 教师在进行经典诵读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结合其具体的情况和水平, 根据学生的年级进行分层教学, 对各个阶段的学生安排不同要求和内容的经典诵读, 这样才会更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 让学生在诵读中有所收获。

  例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会说话和识字, 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经典诵读的时候应选取内容简单、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名篇佳作, 像《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可以的, 让学生在读这些经典的过程中去认字、识字, 去学会语言表达;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 则更应注重经典对学生习作水平、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 所以在长春版小学六年级学完《列子》《论语》以后, 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进行补充, 让学生诵读《庄子》《大学》《中庸》等符合其水平的经典佳作, 并背诵其中的经典句子, 为后续的写作和阅读打下基础。

通过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诵读的兴趣

  小学生因为身心发育还未成熟, 所以比较活泼好动, 充满童趣和好奇心, 也有着旺盛的精力和求知欲, 所以教师要想充分发挥经典诵读的作用, 就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活动来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 从而使其自觉地进行诵读, 也可以使诵读教学更有活力。如:开设“经典诵读课堂”, 每天30min进行经典晨读和讲解;开展师生共读、共写经典活动, 让学生在练字的时候品悟经典;定期开办“校园读书节”活动等, 以便通过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乐趣, 进而加深对经典诵读的热爱, 使其一直坚持下去。

  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教学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熏陶学生的情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 教师需认识到经典诵读的意义, 并采取丰富的形式和手段, 这样才能保障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郎晓露.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实施对策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 20xx (1) :31.[2]路阳.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J].中华少年, 20xx (23) :54.[3]王恒云.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J].新校园, 20xx (12) :163.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 篇4

  摘要:语文写作是学生阶段对于语文学习知识的综合理解与掌握程度的检验,新课标改革以来,对于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逐步向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方向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建立语文学习知识体系结构的基础阶段,能够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当中发现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小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写作能力,提升语文教学实践成果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问题对策

  新课标教育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推动着各学科实践活动的创新与变革,小学语文写作作为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一方面要确保学生在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语文写作能力功底,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水平,一方面进一步提升小学阶段整体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果,切实将新课标改革政策落到实处。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发展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历程是随着我国整体教育制度的改革而发展变化的,从初期以让学生能够上学、识字、认字为目的,发展到现在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从传统单一的教育文化体系,逐步发展成为体系完善、人员设施及培训机构齐全的教育实践文化体系。但是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推动发展,语文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此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日渐突出,严重影响着学生未来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很好地培养起写作的兴趣

  一是在课程培养上,教师没有根据语文学习写作的学习特点对学生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没能促进学生建立起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进而厌学;二是在课外引导上,主要是在课外语文读物摄取方面的影响,受其年龄阶段的限制,多数学生不会对枯燥的文字类读物产生兴趣,对其重要性和认识程度不高,也就无法更好地培养语感并增加知识储备。

(二)无法保证有较多的写作练习时间

  因为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过程中,写作教学只是整个语文学科学习的一部分,为了确保语文教学整体效果,相对于整体教学大纲不会落下进度,教师往往在教学活动安排中尽量压缩学生的写作课程,使其无法在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完成写作练习,导致学生的学习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疏于对语文知识实践掌握,使得学生的综合语言理解能力得不到改善。

(三)过多地重视写作的数量,忽略了质量

  教师在语文写作教育实践中,希望通过大量的练笔活动提高对语言文字的使用和掌握,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效果不是很显著。学生没有吃透和理解相关语文写作要点,最终的结果就是写“流水账”。正所谓“精益求精”,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好与坏不在于对知识数量的储备,而是在于对语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重在质量。

  二、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语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针对上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在不断的课程实践和学习研讨过程中,以亲临者的眼光解决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学习知识框架,提升综合学习能力,推动教育实践成果整体质量攀升。

(一)教师要以引导者身份参与教学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写作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当中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一个名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对语文写作的兴趣培养。特别是在课程安排上,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置兴趣多样化的写作题目,要学生发散思维去写,鼓励学生不要害怕出错,要从正面引导学生建立兴趣。要尽量引导学生扩大课外对于语言故事类书籍的阅读量,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了解,促进其对相关知识的学习理解。

(二)教师要重视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加强教学质量,教师要明白在实施语文写作教育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注重对语文内在实质内容的掌握及知识的合理运用。一方面,要在作业练习过程中安排尽量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使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写作练习。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学生勇敢去写,把自己想象的内容写出来,鼓励学生有勇于写“流水账”的劲头,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的写作练习。

(三)设置针对性强的写作教学

  对于小学生语文写作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课程设置,需要将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学习,对周边事物的认识都是通过眼睛观察获得的,这也使教师在对教学课程的安排上,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引用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兴趣,增强了描绘所观察事物的新鲜度,促进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另一方面,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完成对语文写作教学的计划安排,使教学实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当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小学生兴趣的培养、引导学生重视语文写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等措施,有效完成教师的实践目标任务,进一步催生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灵活运用和加深理解程度,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以适应新课标改革制度的主题,间接推动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莉.浅析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xx(26).

[2]王丽雪.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写作语感能力[J].新课程小学,20xx(4).

[3]郭士荣.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的策略[J].才智,20xx(36).

[4]傅晓聪.信息时代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创新探讨[J].中外交流,20xx(44).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 篇5

  一、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为学生开辟一个交流的平台,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与体会,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来共同分享阅读的乐趣。在课堂上,我们可以每隔一段时间抽出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将各自的阅读体会和同学分享。例如,一个学生要推荐某本书给大家,他将他的阅读感受讲给大家,大家通过对他的阅读感受产生兴趣,这样才能让其他的学生愿意去读被推荐的书目。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继续保持长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能够养成长期阅读的习惯,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读书重在悟读

  教师的领读与范读是把学生带进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走进课文所呈现的精神世界。教师引导学生动情地读课文,用自己真实的感情品味语言,才能感受到语文课文所创设的魅力情境,所表达的丰富意蕴。在领读时,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领悟,不要多考虑技巧,重点是情感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我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学生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这样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的颤动”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三、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性

  个性化阅读并不是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臆断,而是建立在学生主体参与基础之上。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核心环节。因此,在教学中要实现个性化阅读,首先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对文章的讲读式分析、填鸭式教学,而是将课堂的主体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而融洽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个性化阅读。我们要深入落实新课标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从高高在上的教者、不容质疑的师者转换成与学生平等的学习主体,与学生真正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并不是教师的附属,而是与教师有着平等权利的共同参与者,是阅读的主人,是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被动的追随者。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到阅读中来,不是教师要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而是我们需要读什么,应该怎么读。这样学生才能以主体身份展开阅读,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教师、文本进行积极的互动。为了保障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提高和教学方式进步,一定要建立相关的评价机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通过该考评的标准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找出成功和不足,对于不足之处就要积极思考,做出转变教学思路,调整或改变教学方式,来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进步,提升小学生语文知识阅读和运用能力。

  四、增加课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要求,不少于145万字。对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为的是让学生多读,多感受生活。但多读还不行,还应多写,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智力以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事物尚未形成整体与完整的感知能力,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应该下功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该选择一些相对容易理解,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的阅读材料,比如,《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同时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阅读的材料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要逐渐适应学生的理解能力与阅读水平。简单说来,阅读材料选择所应该依据的要求就是思想健康、内容与学科结合、适合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同时我们要与家长联合起来,一起为学生制定具有个性化的阅读计划,这样的课外阅读才能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体现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阅读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总结

  新课标下,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教法的创新,尤其是语文阅读应与时俱进。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关注并积极加以改进,在教学实践中大胆运用,突出学生的探究活动,注重阅读方法训练,强化学生学习过程,以新课标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来指导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快乐阅读、主体阅读,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有效阅读,提高阅读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 篇6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智力的核心部分,加之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所以相对来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还是比较简单的。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以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主要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思维能力

  语文是学生进行日常的交流以及学习其他课程的最为基础的学科,语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其他学科的成绩。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语文的教育都是单一枯燥的,也很少的看见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现如今,新课改之后,已经将素质教育变为教育中的重点,所以教师应该积极的朝着这方面努力,争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一大批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促进国家发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首要条件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在课堂上跟着你的思路走,然后逐步的养成创新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一些比较巧妙的问题,将学生的身份转变为探索者的身份进行学习。只要教师能够非常良好地运用这些问题,学生的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兴趣就会被大大地激发起来,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整节语文课中都保持着比较高的注意力,积极去探索课本中的答案。例如:在进行《草船借箭》这一篇课文中的教学之前,首先我们应该向学生们设置疑问,比如说“草船怎么借箭呢?草船难道不会被箭射穿吗?草船是怎样借箭的呢?”当教师提出草船借箭的时候,学生会感到不可思议,同时这样的问题也能够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对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充满好奇,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认真地阅读课文,并且详细的分析,最终找出草船借箭的方法,同时学生还能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行联想,进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是必要条件

  学生只有敢于质疑才能进一步的进行创新,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所必须的品质。因此,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于自己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地提出来,敢于质疑,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求知欲的刺激下培养创新的能力。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寻找疑问的意识。自信心是进行只要的关键条件,如果学生对于自己不自信,那么他就很难提出质疑,相反如果学生比较自信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勇敢的质疑。所以教师应该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现学生的进步,并且进行积极地表扬和肯定,逐渐学生的自信心会慢慢地建立起来。学生的自信心建立起来之后,让学生具备一些独立学习以及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这样在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发现疑惑并且对于疑惑进行提出和质疑,然后再学生自信心的帮助下一步步探索最终寻找到正确的答案。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于学生寻找疑问的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时刻的保持一个寻找问题的意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逐渐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对于未知产生兴趣,教会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思考,不只是拘泥于一个答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及时评价是关键条件

  学生需要进行激励,需要满足他们的成就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这样学生才能够将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学生想要自己得到表现的机会,让自己掌握的知识得以发挥,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一点,教师应该积极地去引导学生去对自己的做法以及活动进行评价,或者是教师应该积极的对于学生上课中的状态表现能力进行观察,对于学生一些表现比较好的地方应该毫不吝啬的加以肯定以及表扬。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好好地保护同学的一些极具想法极具创意的成果,并且热情的肯定学生的想法。学生的有想法有创造力的一些成果中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以及夸奖,学生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这样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会促使学生再次进行具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提出一些问题,在这样良性的循环之中,学生就能够在无形中将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在进行《坐井观天》的学习中,教师提出“如果青蛙真的从井底跳出来,那么他们会看到什么呢?”有的学生回答“青蛙会看到真正的世界,觉得自己错了”,有的学生说“青蛙看到秋天的景色,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表扬。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学生新时代下的新要求,另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件耗时非常长的事情,所以教师应该坚持不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地思考,勇敢提出质疑,给学生们创造宽松的愉快的学习氛围,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白三月.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华少年,2015:17.

  [2]王秋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3.

  [3]都燕.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析[J].文学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05.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 篇7

  教书生涯已经走过了四个年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如何尽快地完善自我,仍然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所面临的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注意个人专业化成长的规划,这不仅是事业追求的需要,我们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个人专业成长进行规划,实际也是对人生的规划,必须高度重视。

  一、自我现状分析

  职业情感方面,本人热衷教师职业,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进取心,相信这“三心”对我在今后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管理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专业素养方面,由于自己并非语文教育专业出身,我还无法完全了解一些相关的语文教育方面的理念。这一方面可以说是我最薄弱的环节。但是大学的学习生活培养了我较强的学习能力,对于这不断更新的教育理念我有把握能够很快地适应。专业提升方面,正因为自己具备了在小学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所以相信只要自己不断进取,不断学习,自己一定能够胜任小学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

  二、自我发展目标

  (一)总体发展目标

  首先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的成长,我将立足岗位,以学校大局和学生的发展为重,认真踏实工作,严于律己,率先垂范。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积累最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并应用于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同时,我还须研究教育教学艺术,探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力争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

  在自己理论提升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尽力协助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完成工作,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班主任。教育教学方面,争取每学年开一次校级的公开课。希望自己能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老师。

  (二)阶段发展目标

  20XX—20XX学年: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争取开两次校级的公开课;扎实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20XX—20XX 学年:阅读有关教育方面的名著,多积累,争取写一篇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艺术,做一名学生喜欢的教师。

  20XX—20XX 学年:争取开一次市级的公开课,写一篇关于小学的教育论文并能够评优;争取当上优秀班主任。

  20XX—20XX 学年:积极参加学校及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活动,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等,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能型的教师。

  (三)发展途径

  1、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一颗进取的心。要热爱学生,对学生有博爱之心,要以诚相待,要宽容和有强烈的责任感。

  2、在教学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来研究教材,积极备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做好课后反思,总结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

  3、在教学方式中继续探索生活化、情境化的创设方法,掌握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风格。从而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坚持教学相长,在师生交往中发展自己。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而不是一种强加式的管理,培养学生自己管自己的能力。

  5、多听校内、校外的教师公开课,通过对比,发现其他教师中的优点,加以吸收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同时也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7、继续学习新课程理论,以“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注重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和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三、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在如何提高自己教育艺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方面是我目前最大的困难。面对这一挑战,我将认真钻研教材,不仅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还要备学生;上完课后及时反思;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向他们多取经,争取有所提高。希望指导老师及其他老师能多多帮助和支持我,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将是我成长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专业成长计划,虽然不尽完善,但相信在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时刻牢记人民教师的职责。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 篇8

一、将生本教育理念渗透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学生必须是学习的主体,这是生本教育的核心,它是在学生主动性学习的层面上进行设计的教育。老师的价值是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内在兴趣点,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自己能力范围内,老师只是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必要的解答。笔者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研究。

  1、联系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学习。老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学生提供一定的个性化的意见或者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也得到提高,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十分有利的。在学习《金色的草地》第二自然段时,安排同桌的学生扮演兄弟二人表演玩蒲公英时的场景,让他们体会到草地所带来的快乐。这样既改变了老师唱独角戏的沉闷课堂气氛,学生又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授渔。小学语文中有一篇《桃花心木》精读课文,课文中种桃花心木的园丁,以大自然的气候变化为依据,让树苗在自然变化的气候环境中成长,园丁则采取了模仿大自然的措施,不定时、定量地为树苗浇水,让小苗适应自然生长过程中所必须经受的考验,为将来的生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园丁内心一直秉持一种信念: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中,在其幼苗时期应给予其必要的浇水、施肥帮助。为了使它将来自己能够在土壤里找到养分,为将来长成参天大树做好准备,现在就要拼命扎根。园丁采取仿照大自然的方法精心帮助——浇水,就是为了达到将来的自己汲取养分不用再浇的目的。长期以来,人们用蜡烛比喻老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结果也造成一些学生他自己不发光,只等着被照亮,学习死记硬背,从不动脑筋独立思考。长久下去,我们的学生就达不到自己“汲取养分,向上生长”的目标。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将老师的“教”转化为点拨引领,学生被动的“学”转化为自主性的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以课程为蓝本,寻找最能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引导,自主探究。通过前置性作业的课前探究、课堂上进行小组内交流学习、同学间相互讨论、老师适时的点拨引领,使得学生在质疑与讨论、互助与合作、倾听与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自信、自主地学习,准确、流畅地表达。

  3、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天性。儿童天生就对新生事物有好奇之心,学习是他们自身的需求。《揠苗助长》的故事,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故事中主人翁不按照禾苗自然生长的本能,自认为拔苗可以助长,而事实上恰恰违背了禾苗自然生长发展规律,禾苗不但没能长高,反而全部死掉了。这个故事给予我们启迪:“禾苗”的成长都要以科学为依据,在自然规律的过程中进行科学培育。生本理念下的教学就是要激发学生这棵“禾苗”天天向上的学习天性,老师是科学培育“禾苗”的园丁。一方面,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根据自身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另一方面,老师是科学教育领域的“农夫”,在科学教育领域内为禾苗做好“松土”“浇灌”“施肥”“防病”等工作,达到“要我学”转为“我要学”的目的。

  4、改善师生之间关系,增强师生之间联系。在生本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也逐渐有所变化。在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往往存在着一些隔阂,学生对老师时常敬而远之,师生之间在有些时候难以有效地沟通。生本教育理论的实践中,增进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论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还是在课后朋友般的交流都打破了师生之间的这层隔阂,促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进而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二、结语

  简而言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达到“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实现学生自信、自主地学习,准确、流畅地表达。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的论文【汇总8篇】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师述职报告(15篇)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2篇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自我鉴定10篇(小学语文老师的自我鉴定)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1篇 《小学语文教师》 心得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心得体会10篇 小学语文课标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工作年终总结4篇(小学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暑期培训学习心得体会7篇(小学语文教师读书心得体会800字)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个人工作总结5篇 小学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个人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总结12篇(小学语文教学总结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述职报告6篇(小学语文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