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以下是热心网友“cimeifanpanei”整理的幼儿教学教育随笔,供大家阅读。
下午,孩子们都在实施主体性活动,有的在快乐地玩插塑,有的在仔细地下棋,还有的在闲聊角轻声交谈。这时,我走到近期的构造区,对正在玩插塑的小朋友提问:“谁愿意帮我把这书送到大二班去?”话刚说完,五个小朋友顾不上放下手中的玩具,马上争先恐后地说:“我、我、我。”
见到围上来的小朋友,我没有马上决定让谁去,而是认真观察了每位小孩,最终选出了一位最为能干的小朋友。他带着微笑举起书走了,边上留下叹息声:“哎!这次又没请我。”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好像:“去帮老师拿一支笔”、“把外边的书籍用来”、“把这个东西拿给某位老师”、“看一看区角的物品整理得如何?”等,这都是儿童能力所及小事。对于他们而言,轻松或略微费劲就能完成。这一案件中,孩子们为了可以帮助老师,愿意放弃自己喜欢的游戏,充分表明了他们对“帮老师办事”这一活动的热情。
从教学的视角来看,教师可以通过请孩子们做一些小事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的一句话“谁能帮我把书送到大二班”激发了几个小朋友的工作热情,他们用期待的目光看着老师,而教师却没有注意到这类眼光,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挑选她觉得最能干的小朋友来完成这个任务。
因此,喧嚣中传出一声声哀叹:“哎!又没请我。”这时,教师只关注了谁能更快更好地达到目标,而忽视了其他孩子的感受。我觉得这种行为并不妥当,那样会伤害儿童的自尊。教师彻底可单独将参与的幼儿请出游戏角,和他们商议。假如他不愿意,教师还可以再请其他小朋友,这样既能维护儿童的自尊心,也能体现师幼之间的公平与和谐。
幼儿教学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 劳动教育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