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3篇(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时间:2022-10-28 11:11:15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3篇(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欢迎参阅。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3篇(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1

  小学数学教师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目前教育大环境下,可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全民对教育的认识,全国对教育的重视,是我们教师在地位与待遇上首先就有了相应的提高。这也使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想对的得到刺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交流与沟通更加快捷与方便,随之而来的像国培这种层面广泛,可选择性强的培训与交流等等,使我们有了更多的开阔视野,互相学习,全面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水平的机遇。也让我们对自己的职业与职责有了全新的认识。

  然而新课改教学背景下,对新的数学教学纲要的理解;如何正确有效地确立课堂教学目标;学生视野的广泛、反映的快速、知识渴求面的增长、多元个性的养成;课堂随机生成的正确有效处理;如何对孩子客观、公正、鼓励引导行、实效性的评价等等,都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

  所以我们数学教师,也和其他教师一样,一定要理智的把握好我们面临的机遇,快速有效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与教育思想纵横度,以适应我们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2

  中药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摘要: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的重要物质基础。结合当前中药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人均拥有资源量降低、需求的迅速增加,使得我国药用动植物资源的贮量已逐年下降或趋于枯竭。目前,只有坚持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原则,建立中药资源保护体系,以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中药资源现状,保护,可持续发展

  Abstract: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our people to figh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 reducing per capita resources , the rapid increase in demand ,which is make the storage resources of medicinal plants and animals in China has been declining or drying present,only by adhering to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effective using of the principle and establishing of the protection syste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 conserv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中药资源概况

  中药资源是指在一定地区或范围内分布的各种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及其蕴藏量的总和。中药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物资源。药用植物和药用动物为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 药用矿物为非再生性资源。中药资源是我国人民防治疾病、康复保健的重要物质基础, 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丰富的科学内容, 是祖国医药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应用,对社会主义的经济事业和人民卫生保健事业有明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生物多样性大国”之一,拥有全球物种总数的10%~14%。据全国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结果统计,我国有药用植物资源 种。在全世界已知的150多种矿产资源中,我国业已探明储量的有136种,其中

  有药用价值的种类较多[1]。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926个,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64%。全国各地的植物园(包括动物园或驯养繁殖中心)和药用植物园中,引种或保存的药用植物达5 000种左右[2]。

  2.中药资源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的中药业长期处于“ 吃资源” 以换取低成本的生产方式, 据报道[3], 在我国处于濒危状态的近3 000 种植物中,用于中药或具有药用价值的约占60%~70%。这不但使中药资源加速枯竭, 而且使生态环境恶化, 给自然环境和资源造成巨大压力。因此, 若不注意合理地开发利用我国的药用动植物资源, 不重视野生药材资源的驯化栽培和保护, 对野生药材的盲目开发利用将使药用动植物资源很快被挖光采绝, 从而影响到天然药用动植物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同时, 随着中药逐步走向国际市场, 对药材资源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野生药材资源面临的压力会日益沉重, 如不加以保护, 随着市场对中药材需求的日益增长, 许多药材资源会逐渐枯竭,天然药物生产将难以为继。因此, 如何正确、有效地利用药用动植物资源, 如何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刻不容缓。

  3.中药材资源现状

  我国有商品流通的中药材,1990年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中药材流通领域的调查统计为1547种,正品和伪品合计来源于3533种植(动、矿)物

[ 4 ],现在药材商品品种数略有有增加。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中药材商品,大致有2种来源:传统栽培型和野生采集型,其中也有一些介于2者之间的类型,一般为新引种栽培的未经全面质量评价、栽培药材仍未收入质量标准的品种。

中药材资源调查研究现状

  全国第三次中药材资源普查工作已经过去20多年,各界都已经认识到,需要重新对中药材的资源情况作全面的调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等35个单位2008年承担了“珍稀濒危和大宗常用药用植物资源调查”项目,5年内对甘草、麻黄、冬虫夏草、羌活、雷公藤等70种药用植物进行实地调查,掌握其野生和栽培资源的分布、品质、数量等数据。为了下一次中药资源普查的标准化、规范化,2010年8月我国编制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为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的前期准备做好了基础。

栽培型中药材资源现状

  我国近年的调查统计,现有人工栽培药材品种(包括中药、民族药、天然药物)200种左右,完全人工栽培的中药材品种虽然较少,但在“道地药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一类为传统栽培的“道地药材”,这类药材的野生资源受到了较大的破坏,野生资源成濒危状态,已不作为药材商品的来源,或是国外引种成功的中药材品种,如:川芎、三

  七、当归、丁香、西红花、穿心莲等;另一类为野生资源较多,但药材由于长期的人工栽培,性状与野生药材存在差异的品种,如:牛膝、白芷、地黄、玄参、附子(川乌)、北沙参、浙贝母等。

野生中药材资源与质量现状

  野生中药材一直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由于大量采集,造成资源量下降,属于比较紧缺的品种。肉苁蓉由于量少价高,农民在沙漠上到处找红柳挖肉苁蓉。甘草和麻黄是西部地区的重要生态植物,由于多年的毁灭性采挖,野生资源及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虽然已成功解决种植技术难题,部分缓解了药源危机[5],但甘草主产区仍由从内蒙转移到新疆的趋势,现在已经开始从西亚国家进口甘草商品,以弥补用量的不足。

  金莲花是治疗感冒高热急症的佳品,分布区有限,自然状态下根再生新植株的能力差,仅能靠种子繁殖,而其药用部位花被采摘后无籽可收,目前的掠夺性采摘使金莲花的自然再生能力基本丧失[6]。刺五加仍然以采集野生药材为主,栽培很少,主要原因是野生刺五加的收购价还相当低,加之目前仍然没有一套成熟的栽培技术。云南省重楼[7]、龙血竭、胡黄连等,目前仍然在进行野生变家种的试验研究[8]。江苏道地药材茅苍术已名存实亡,替代品湖北产苍术,也存在日渐减少的现象[9]。

  4.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 涉及中药资源的管理、开发、利用、保护等多个环节, 因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国家科技部等十六个部门联合制定的2006~ 2020年5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6指出, 中药产业链尚有待完善, 中药农业刚刚起步,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及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10]。理解和掌握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特点, 对于探讨其技术应用性对策至关重要。

《中国药典》2010年版[11]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作出一些新规定。以林下山参代替野山参;石斛收载“栽培及栽培近似种;川贝母新增了2个栽培变种,将独一味药用部位修订为“地上部分”,保留根部使之得以重新繁育,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作用巨大。

  参与中药资源调查、制定栽培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区划

  解决药源不足的根本出路在于成功的栽培,现在很难想象薏苡仁等大宗栽培品种的伪品会出现。但对药材这种特殊商品而言,盲目栽培,生产过剩,不但造成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而且也不能保证药材质量。对野生药用资源的计划采集、栽培药材的规范化生产、中药材新物种的依法利用是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唯一可行的途径。

  制定栽培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区划

  建议国家药监局组织全国省市药检所参加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此项工作将对国家药监局掌握各种啥药材资源有较大帮助。此外,国家有关部门依据这些调查得到的栽培中药材资料,制定常用中药材(首次以100种传统栽培的品种为主)栽培地区指南,供中药材栽培引种时候参考。

  保护“道地药材”的生产与利用

  国内众多中药材GAP专家多次提出,以“道地药材”注册商标(道地药材专用标志)实现中药材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一些设想和建议。这种专用标志不仅能表明该产品产自特定的地区,而且还能表明该产品经过特殊的质量监控、产地加工而具有特殊的质量特色。建议在“道地药材”产区的中药材GAP认证单位中,同时提出“道地药材”专用标志的认证与使用。

完善药用野生(动)植物资源利用法规

  国务院1987年发布了《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这个条例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个条例已经公布20多年,且执法主体国家医药管理局已经于1998年撤销。现在,林业、农业(渔业)部门为国务院规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的行政主管部门,且《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的内容已经被分散进入了一些目前正执行的法规中。建议国家药监局在管理职能范围内,为中药的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栽培与野生药材质量考察

  随着中药材栽培的普及,中药材野生变家种的变异情况越来越严重。在中药材因栽培产生的质量变异方面,药用部位为根、根茎的栽培与野生药材在外观形态及颜色方面较易发生变异。此外,由于中药材有效成分许多是次生代谢产物使得其有效成分不足。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及时组织对栽培中药材质量变异情况进行评价,避免中药材检验中因栽培变异造成的尴尬局面,保持中药材法定质量标准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以弥补现行《中国药典》药材项下未收载栽培药材的质量标准的不足,并在下一版《中国药典》修改时,再把栽培药材合并到同一个药材品种项下。

  5.总结

  结合当前中药资源现状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以致不少野生中药资源面临灭绝的危险,同时各地道地药材量面对的压力也已经逐步加剧。面对当前天然产物开发的热潮,不能再走开发到资源破坏到濒危到保护再栽培的老路,可再生中药资源的自然更新过程是缓慢的,再生能力是有限的,对每一种正在开发利用的野生药用植(动)物资源,都应未雨绸缪,研究它们的野外抚育或人工栽培技术,制定相应的栽培区域和栽培技术指南,保护生物多样性, 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资源以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于凌杰,金国虔,叶波平.环境因子对药用植物木榄遗传多态性及其分布的影响[J].海峡药学.2009,21(3):68-70.

[2]路秀莉.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几个因素[J].社区医学杂志,2006,4(8):58—59.

[3]郭巧生.药用植物资源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全国中药材经营品种及其质量调查研究资料.1989

[5]何维.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J].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转载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 君,丁建宝,等.金莲花的野生资源保护与人工栽培[J].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7]陆辉,许继宏,陈锐平,等.云南重楼属植物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云南大学学报,2006,28(11):307

[8]杨崇仁.云南中药资源与中药GAP规范化种植[J].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9]冯学锋,胡世林,格小光,等.药用植物苍术资源考察及其形态变异探讨[J].第三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10]国务院16 部门联合发布实施.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 年)[ J].中医药管理杂志, 2007, 15(4): 225.[1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著.版社

  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中国药典》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3

  前言: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这柄双刃剑面前,中国的传统文化承受着它狂风暴雨般的洗礼。在这场文化较量中,对于我们这个一向以自己五千年文明历史而自豪的中华民族,必须认真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措施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什么是软实力

  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时,通常将之分为有形力量与无形力量,或硬实力与软实力;硬实力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而软实力则分为国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认同的程度和参与国际机构的程度等。相比之下,硬实力较易理解,而软实力就复杂一些。软实力概括为导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实力--一个国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导向的能力。

“软实力”作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一个国家依靠政治制度的吸引力、文化价值的感召力和国民形象的亲和力等释放出来的无形影响力。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软实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内容:一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二是意识形态和政治价值观的吸引力。三是外交政策的道义和正当性。四是处理国家间关系时的亲和力。五是发展道路和制度模式的吸引力。六是对国际规范、国际标准和国际机制的导向、制定和控制能力。七是国际舆论对一国国际形象的赞赏和认可程度。其中,文化软实力,指一国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中国目前的文化软实力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孔子文化号召力,当然也包括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符号影响力。目前,中国的软实力不是最强的,最强的时候在宋代。

  综上所述,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包括政治力、文化力、外交力等软要素。两者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区别。它们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和协调。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物化,而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在当前全球化浪潮、信息革命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下,硬实力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软实力则具有超强的扩张性和传导性,超越时空,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并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这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强中华民族的综合国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在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在不断提升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的同时,大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首先,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促进国家发展进步、振兴中华民族的客观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饱经沧桑而不倒、历经磨难而不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悠久的民族精神。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更是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深深熔铸在每一个民族的血脉之中,它始终是民族发展和国家振兴的巨大精神力量。

  其次,提高文化软实力是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国防实力,同时还包括民族凝聚力、道德感召力、舆论引导力等等,这种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也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尽快提高文化软实力,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再次,提高文化软实力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在当今社会,文化已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文化的进步反映着社会的文明进步,文化的发展推动着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我们所要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既需要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需要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如今,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全社会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与之相比,我国文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相差很远,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也还不完全相适应。这就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大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三、面对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攻势,我们应如何迎接挑战

  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加大发展投入,壮大发展规模,拓宽发展途径,切实提高文化发展力,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精心谋划。当前,提高文化软实力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突出民族特色,强化核心地位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一个民族的文化,作为国家软实力的象征,同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一样,都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要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发展原则,坚持我们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这应该是全球化背景下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首要一步。2.吸收外来文化,做到兼容并蓄

  西方文化中有些东西的确值得我们学习。中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已经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适应全球化发展,并且通过自身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让自己在这个利弊兼有的全球化过程中能够力争上游。[13]当然不仅经济、政治体制要变,我们的思想文化观念也要变,我们的传统文化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个趋势更要变,但这个变不是说丧失其个性,而是在保持自身积极因素的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和特长,最终实现自己对自己的否定,并又回到自身,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中国传统文化只有以那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对待外来文化,自身才能有所发展。3.积极创新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江泽民曾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同样道理,创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灵魂。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要坚持创新的原则,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充分体现时代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创造性地发展自身。只有这样,才能使传统文化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适应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才能在全球化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一个民族的文化要振兴,这个民族首先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充满自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建构一个有利于传统文化发展的环境。当然,要重树这种自尊心、自信心,我们就要首先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面对各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我们传统文化要以崭新的姿态去平等独立地参与到全球化过程去。4.进行传统教育,提高传统素质

  文化的复兴关键在人,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民族现代化的决定因素。我们应当通过国民教育,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扎根于传统文化中的人,使他们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具有开放的胸襟和现代的思维方式,这样才可能将我们古老的文化带到世界面前,带来传统文化的复兴。[15]还要培养他们拥有足够的现代意识和目光继续吸收外来文化的新成果,以繁荣自己的文化传统。5.输出传统文化,共建和谐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悠久,反映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具有与西方文化不同的形态和内涵,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许多合理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具有积极意义,它在解决一系列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我们在与各国交往中,应大力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扩大我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使处于不同价值观支配下的西方日渐增加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并且通过扩大和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化精神领域,使各国人民都有机会有渠道领略中国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我们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尊重人类文明多样性,鼓励各种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倡导各种文明相互包容、求同存异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最终实现世界和谐。

  总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我们要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和更得力的措施,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切实把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对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首先,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发展起重大作用。我们必须从 中国文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形势与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极端重要性。先进文化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推动社会前进的文化。是否拥有先进文化,是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决定一个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素质、能力和兴衰。

  其次,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它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是关系广大发展中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关于文化建设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作用的深刻揭示,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现了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

  再次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对人类的作用,可能超越军事、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乃至民族与国家。“一个人的思想风貌、精神境界、道德情操、认识水平、智慧程度、创新能力,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脊梁,一个社会的秩序、公正和良知,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取精神,一个时代的变革力量、开拓勇气、知识积储和道德素养等,都是文化及其作用所形成的后果,都是文化用自己神秘而万能的雕刀所精心雕塑出来的精神形象,道德形象,智慧形象与文明形象,都是文化的造化与赐予。”我们应当以全球化为背景和观照,加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与责任心,在与不同文化和文明的交流对话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大。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文化对于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起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作用。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继承、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着重论述了民族精神问题,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同时,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前沿,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全球化是当今人类社会不容置疑的客观大势,作为理性的民族主义,只有主动地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并保持清醒的文化自觉,才会发挥积极的作用,才会有光明的未来。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政策和理论框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政策: 十五大报告第七部分、十六大报告第六部分

  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十七大报告

  十七届六中全会《》 2>理论框架:

(一)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三)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四)努力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五)优先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与机遇3篇(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关文章: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报告优秀范文2篇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报告怎么写

人力资源主管年终个人总结8篇(人力资源总监年终工作总结)

人力资源部劳动合同模板4篇 劳动部劳动合同模板

关于管理专业求职信范文6篇(人力资源专业求职信范文)

人力资源求职信6篇 写给人力资源部的求职信

有关人力资源工作计划3篇(人力资源工作计划书)

人力资源尽职调查报告[范文大全]3篇(关于人力资源的调查报告范文)

保护水资源小报设计简耐看3篇(水资源的保护小报)

人力资源劳动纠纷管理论文2篇 劳动法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论文

关于人力资源求职信范文3篇(人力资源经理的求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