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会员“zi8”分享的柴静的看见读后感,以供借鉴。
我和柴静的最初相识并非源于《看见》,而是几年前的一段演讲视频《认识的人,了解的事》。其实,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早就静放了好久。最近我闲着没事,无意间在餐后翻阅了两页,结果便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在阅读《看见》以前,我对关于她的新闻几乎未曾关心,只懂得她是一位央视的记者和主持人。读完这本书后,我遭受极大的震撼与打动,禁不住去查找她所主持的纪实节目《新闻调查》和访谈节目《看见》。她所访谈的多为边缘群体、存在争议的人物和事件,她的语言理智理性又很锐利,经常可以一针见血,触动人心。对于我而言,《看见》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过去那些使我震撼的事件的机会。这些我通过电视、网络等方法知道的事件轮廊,如今在书中被揭露了真相和经过,使我对事件本质的了解更加深入和准确。书里叙述了柴静亲身经历的十多件事件,内容生动,人物鲜活,故事真正,一字一句也不浮夸、不说教,淡然表达着新闻事件。这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直刺事件的关键,带领我们见到最深层、最本质的面貌。这些掩盖的真相往往会在不经意间令人激动不已,又很再下一瞬间重重下降,引人深思。到底新闻应该关注人还是关心事件自身,或者事件创作背景?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首先要了解事件的真相,更应了解其中的人物。“那个温热的跳动便是活着”中描写了非典期间随时面临生命威胁的医护人员;“双城的创伤”揭露了持续自尽的孩子;“沉默在惊叫”讲的是长期遭受家暴后杀夫坐牢的女性;“无能的能量”阐述了默默为乡村教育奉献的外国人卢安克……柴静敢于质疑、努力发掘真相,带上理解与尊重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正是她访谈中的独特魅力。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她新闻不但坚守了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公正地报道事件,摒弃个人色彩,同时充满着人性。最终,我想说柴静是一位良心发现、敢于直言的新闻工作者,她既灵敏又果断,具备坚定的精神。她理智客观,内心却炙热,始终适用弱者,永远站在新闻的前沿,不惧风险,不屈从恶势力,是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新闻工作者。
柴静的看见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