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

时间:2024-10-10 01:37:49 读后感

  【简介】以下是热心网友“juwq251”分享的《围城》读后感,供大家赏析。

《围城》读后感

  围城,起初读到这个词时,我甚至误以为它是一本武侠小说。直到读完整本书,我才明白它描绘的是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序章中,钱钟书提到,他写的是当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以及某类人物。细读后,我意识到书中讲述的是战争时期那些赴国外留学的年轻人们,涉及他们的爱情困境、职场竞争和生活压力。主人公方鸿渐最初对感情和生活充满幻想,并怀有向往。然而,当他成为别人的丈夫后,才发现生活的无趣,更向往过去的自由,这正印证了书中的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出城,城外的人想进城。”

  生活就像一座围城。在这围城里,人们面临着各种压力:学生承受学业压力,刚毕业的青年则要应对生活的种种挑战,包括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等。在书中,作者塑造了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方鸿渐。作为一个知识渊博的青年,他渴望在社会上有所作为,但却经不起诱惑,一再被其引诱。他的性格最终导致了他的一系列决策。

  方鸿渐持有假毕业证书,并不是出于想要欺骗父母,而是被围城的压力迫使。他在假证被揭穿的压力下不断掩饰,陷入了尔虞我诈和明争暗斗中。他并未能在这波暗潮中乘风破浪,最终只能屈服,成为围城中的一个被操控的傀儡。

  作为一名高中生,读完《围城》后,我明白了责任的意义。婚姻生活中常常会面临各种棘手的问题,而我们尚未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身处婚姻生活之中,责任不仅是应对暗流的能力,更是对家庭和朋友的担当。

  通过《围城》,我也理解了学校为何禁止同学间的男女关系,因为对于我们这些高中生而言,这种关系如同狂暴的牛群,无法控制。我们往往需要依赖他人为我们分担,而在这种关系中犯下错误后,最终会选择逃避,留给父母和老师去收拾残局。虽然婚姻本应是一种美好的状态,但这种美好需要我们有能力去经营和维护。这是我在《围城》中对婚姻责任的理解。

  在《围城》的开篇,方鸿渐面临欺骗与诚实之间的选择,最终选择了欺骗。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对欺骗的理解。在处理假毕业证这件事上,方鸿渐确实面临艰难的抉择:如果不拿假文凭回家,父母和他在社会上很难抬起头来,诸如就业、婚姻等问题接踵而至。但如果选择拿着假证回家,虽然就业容易,婚姻也不成问题,父母会感到自豪,但面临被揭发的风险。一旦真相大白,后果将更加严重。或许欺骗的结果有时会美好,但也可能如方鸿渐被识破后所面临的麻烦。所以我们对待欺骗的态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这是我从《围城》中悟到的道理。我倾向于尽量做到诚实,因为我相信诚实最终会得到回报。

  许多人批评方鸿渐因使用假毕业证而自食其果。然而,当我们真正面对类似问题时,能否想出比方鸿渐更好的解决方案呢?其实选择往往有一半可能是错的,更重要的是在犯错后能够补救的能力和方法,这才是我们应当关注的话题。

  围城中的人想逃离,城外的人想进入,离开的人又会面临新的围城,进入的人同样如此。人们总是在围城中反复徘徊。生活中存在压力,面对压力时,我们为何不能微笑着去迎接,从而尝试冲向围城的顶端,或许那里会有不同的天空。

《围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围城读书心得怎么写

围城读书心得11篇(活着读书心得)

围城读后感11篇

《围城》读后感12篇 围城读后感简短

《围城》读后感12篇(围城读后感50字)

《围城》读后感12篇(围城读后感100字)

《围城》读书心得12篇

《围城》读后感优选11篇

《围城》读后感10篇

《围城》读后感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