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是热心会员“wee338”收集的高中生个人参加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寒假期间,我在所在社区的居委会参与了志愿服务,从八月一日到八月七日的七天里,我每天都前去居委会,帮助工作人员整理资料、走访住户,掌握小区的生活状况。
最初,我对这个工作觉得不适合,觉得无聊且毫无价值。然而,随着与居民和工作人员的触碰,我逐渐体会到了社区服务的快乐。我学会了如何整理资料、陪护老人、关心他人,也理解到了成人的艰辛与努力,这都是我若不走出家门、参与服务所没法体验到的。
通过此次社区服务,我提升了社会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开阔了视野,对自身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我不仅发现了本身知识体系的缺陷,也感受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这对在学习上、生活与工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启发。
比如,居委会的资料总是秩序井然,归类清楚。我通过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学到,学习也应该像整理资料一样,每日按类别整理知识,那样不仅方便搜索,还能加深印象。不论是学习,还是家庭中书本、衣服和玩具,都应该如此梳理。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小区慰问老人。在寒冷的腊月,刘爷爷的孩子们都外出工作。他年轻时酗酒,造成中风,如今天天都拉着婴儿车院子里训练行走。我与王大叔帮他整理完家里,就和他一起散步。一般老年人不会像他一样每天坚持锻炼,足见他的毅力非凡。我曾问他为何要每天锻炼,他告诉我这是必须的,不锻炼就永远不能行动。他还提到自己年轻时贪杯,造成了现在的后果,并警告我社会上很多孩子在13、14岁就开始吸烟喝酒,这都是对自身、家人和社会的不负责任,希望我能健康成长。听完这些话,我受益匪浅。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大家提升了能力,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大家也为社会贡献了自己的能量。然而,结合实际大家也显露出缺乏经验、处理问题不完善、课本知识和实际融合不足密切等问题。回到学校后,我将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识,并逐步推进实践,检测自己的思维,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更好的服务社会奠定基础。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领悟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学校将社会做为实践场地,使我们参与其中,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领悟到很多启发。在小组志愿服务中,我们的同学毫无怨言,耐心细心地帮助老人泡脚修指甲。这些经历让我们意识到老一辈的孤单及其我们的幸福和自私。大家尽可能多的和老人交流,努力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并且也协助敬老院的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尽管我们满身是汗,但心中充满了荣誉感,但这种荣誉感是在学校没法体会过的。
公益劳动是不求回报、不谋私利的,是无私的奉献,也是培养大家关注公用事业激情的过程。参与公益劳动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光荣感,塑造了我美好的心灵,让我形成了“另一个雷锋”的感觉。
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针对人际交往和自我评定层面有待加强。而此次团体公益劳动让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并且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亲自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经历促进我努力纠正错误,正确认识自己。如今,因为社会中对金钱的过度追求,很多人只注重权益,觉得不讲报酬的劳动是傻子行为,甚至一些“公益劳动”也变相规定钱财。在这种情况下,院校有意识地组织大家参与公益劳动,有利于抵制这类金钱主义的观念,使我们亲身体会到劳动的不易与真实世界的道理,防止了忽视劳动与不劳而获的观念,也帮我们树立了正确劳动观和思想。
学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明白,公益劳动不但能惠及社会,还能修身养性、美化内心。我们应当自觉自愿地参与劳动,为集体利益作出贡献,因为那是中学生应有的劳动心态。不求回报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部分。大家所提倡的公益劳动,正是基于集体利益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为集体利益而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积极参与公益劳动是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喜爱劳动的体现。
本次社区实践活动提升了我们社会实践能力,让我们更好地触碰、掌握社会,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同时,学校组织的劳动让我们明白了单独的必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日,对于我们这些年青的中学生来讲,单独的培养及社会的训练尤为重要。在这个不断变化的年代,尽快触碰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将有助于我们尽快适应将来的挑战。\
高中生个人参加社会实践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