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热心会员“br59504”分享的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个人总结,欢迎参阅。
今年寒假,我参观了浙大软件学院并进行了交流式实践。积极与该院的同学交流、查阅相关资料及其发放调查问卷,我对学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结果展开了思索。
浙大软件学院是首批35所我国示范软件学院之一,致力于培养应用性、复合型的软件技术与管理人才。学院强调个性化教育和模块化课程,除了拥有高水准专职教师外,还建立了一支稳定的外聘教师团队,重视提高学生的开发能力、运用能力、团队协作与组织协调能力、市场适应能力及其国际竞争力。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针对浙大软件学院的大二学生,旨在了解他们的学习与课外生活、自我认同感以及对学院体制和运作模式的观点与建议。
在教学生活层面,回答有所不同,体现出课程作业负担重与轻松的占比类似。
在课余活动中,大部分同学选择以电脑和网络为核心的休闲活动,绝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同学对此表示认同。这一结果在如今大学校园中并不意外。而相比之下,体育运动的参与性则较低,主要以体育运动为主,许多同学表明除了体育课余基本没有其他运动,这与电脑休闲活动的占主导地位相关。此外,有关社工与公益活动的参加,各自状况差异很大,所得结果比较零散,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自我认同感层面,大部分同学对软件学院的学习感受集中在“比较辛苦”和“一般”之间。虽然有同学提及课程作业较难,但没有人表明“特别辛苦”。查找原因,首先是经过一年半的适应,大家对高校特别是软件学院的专业学习有了一定掌握,并能够开展自我调整;其次,未来还有两年半的学习,很多同学对后续学科的难度和标准进行揣测。关于大学生活的自我满意度调查中,约三分之二的同学选了“没感觉”,四分之一挑选“令人满意”,少数同学挑选“较为不满意”,还有一人选了“十分满意”和“非常不满意”。这也是一个值得分析与考虑的问题。高校生活和以往生活的差异显著,单独生活的需求增大,社交圈和方式与初中迥然不同,特别是在二十出头的年龄段,对社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全面了解,因此对未来感到迷茫,很多情况下缺乏动力和激情,造成生活显得平淡无味,有时散漫无感。
最终,关于软件学院的体系与运行,同学的提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希望调节课程内容:提升专业课与基础课比例,及其部分课程的难度;
(2)希望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能力,多提供实验室的机遇;
(3)希望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提议导师和学生更为亲近,同时希望学院领导能单设;
(4)希望加强对学生关心。
通过此次寒假实践活动,我和同龄其他院校软件学院的同学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们对这一新兴学院的见解与真实体验,感受到了同龄大学生的普遍心态,这些具有共鸣的难题在今后仍然具备研究和分析其价值。
大学寒假社会实践个人总结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