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教案5篇 清明节课程教案幼儿园

时间:2024-01-02 14:0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清明节》教案5篇 清明节课程教案幼儿园,以供借鉴。

《清明节》教案5篇 清明节课程教案幼儿园

《清明节》教案1

  设计意图

  在一年当中有很多的传统节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节日之一,但是小朋友们对清明节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让我们以清明节为主题探讨下有关四季中的节日,及了解清明节的由来!

  活动目标

  1、知道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日子,大家都会为祖先们扫墓。

  2、知道清明节的由来。

  3、扫墓时应该注意安全事项。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展示有关清明照片

  活动过程

  (一)看图讲讲。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看到了甚么?

  小结: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大家在扫墓。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

  教师讲解小结

  3、演示画面三,扫墓是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4、从文字上看,清明多是甚么意思?

  5、今天老师预备了很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再现与迁移已有经验: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6、小结:清明不但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顺的天气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先人给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

  (二)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中国古代的人不但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中国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名画,你们想不想看看那时清明节的热烈场面?

  2、幼儿欣赏清明节时发生的安全隐患事件

  3、发问:有甚么感觉或?(帮助幼儿简单理解画面内容)

  (三)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活动反思

  应该注意让孩子们听懂,能够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的吸引,让孩子想参与主动交谈会正确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引导孩子完成相应的活动目标。

《清明节》教案2

  一、设计思想: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在清明节期间,组织幼儿系列教育活动,目的是让幼儿了解传统风俗,锻炼身体,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

  二、活动主题

  折柳共度清明

  三、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清明节是4月4日。

  2. 让幼儿知道并了解有关清明的知识。

  3.乐意参加清明节的活动例如:蹴鞠、荡秋千等。

  四、活动准备:

  泡沫纸、卡纸、双面胶、图钉,《清明》音频及MV

  五、活动过程

  小班师幼集体活动:

  1、.给幼儿讲解有关清明节的来历以及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清明节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糯米嵌藕、青团、白面馒头、鸡蛋、螺蛳等等。

  2、制作柳枝并展示在主题墙上

  (1)展示成品激发幼儿兴趣

  (2)讲述制作步骤

  (3)幼儿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师幼共同将做好的柳枝装饰主题墙

  3、欣赏有关“清明”的古诗《清明》

  4、蹴鞠(踢纸球)

  5、总结:

  清明节是每年的4月4日——4月6日之间,清明节也叫踏青节,在清明节我们有很多好玩的。比如:斗鸡、插柳、拔河、荡秋千、放风筝等。还有许许多多好吃的东西,糯米嵌藕、青团、白面馒头、鸡蛋等等。清明节还是我们重要的祭祀的日子,我们要为故人上坟扫墓哦。

《清明节》教案3

  活动名称:包青团

  音乐准备:《雨打芭蕉》

  活动准备:糯米粉等

  活动过程

  教师出示准备的材料,活动前把面团和馅类备好待用。让幼儿和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开始操作。

  教师解说词:

  小朋友们看老师拿的是什么呢?(青团)。那小朋友知道青团是怎么做的吗?那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来做一做吧!

  文化背景知识:

  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在北方,老百姓喜欢吃枣饼、年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青团是江南一带的小吃,青色的,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汁拌进面粉里,再包裹进豆沙馅儿。那种味道,怎么形容呢,真是春天的味道。绿绿的松软的皮儿,不甜不腻,带有清淡却悠长的青草香气。

《清明节》教案4

  目的:

  对学生进行清明节祭祀交通、防火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保证清明祭祀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内容: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根据规定,清明节放假时间安排为:4月5日——4月7日,4月8日回校上课。节日中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为了防患于未然,在此,我们特别提出几下几点要求,请学生共同遵守。

  一、防火安全

  扫墓时要安全用火,不玩火、不乱放火,做好防火措施。要劝说家长进行文明拜祭,用鲜花、水果等环保的方式拜祭先人,也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文明祭拜。

  1、请同学们参加野外活动时不要擅自带火种(打火机、火柴等),同家长一道祭祀用火时千万要把周围的易燃物弄干净,如果不小心引燃了周围的易燃物就很容易失火烧山,酿成大错。

  2、燃烧祭祀物品应尽量慢慢用小火,防止风大刮走燃烧的物品从而引起失火。

  3、祭祀仪式结束后,不要立即离开,要仔细察看刚刚烧过的地方还有没有火星,一定要让火星完全熄灭后才能放心离开。

  4、请所有同学回家告知家长,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如果有谁不小心引燃了森林,谁将会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

  责任。

  5、如果有森林失火,请同学们不要参加救火行动,因为你们小,无自救能力,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这样就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所以不允许小学生救火。发现失火要尽快在大人指引下远离火场,并及时报警。火警电话是119。

  二、交通安全

  清明放假期间人多、车多,全校师生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1、乘车时,要密切关注车况,严禁乘坐非法客运车辆;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伸出手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刮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2、步行时,要注意来往车辆,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结伴外出时,不要相互追逐、打闹、嬉戏;行走时要专心,注意周围情况,不要东张西望、边走边看书、看报或做其他事情。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3、穿越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 “ 绿灯行红灯停 ” 。 穿越马路时,要走直线,不可迂回穿行;在没有人行横道的路段,应先看左边,再看右边,在确认没有机动车通过时才可以穿越马路。 不要突然横穿马路,特别是马路对面有熟人、朋友呼唤,或者自己要乘坐的公共汽车已经进站,千万不能贸然行事,以免发生意外。

  4、假期间任何学生不可以到铁道附近玩耍,不准横穿铁道。

  三、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

  春季是多种传染病流行的季节,同学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锻炼,不暴饮暴食。坚决杜绝购买路边小吃,流动摊贩的食品,以免发生食物中毒和诱发肠道传染病。假期间应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正常作息,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假期过后,应按时到校。

  四、自身安全防范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防范能力、自救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防止受骗上当。

  1、外出时一定要征得家长或监护人的同意,并向家长告知去向。

  2、自己在家时,如有陌生人来访,不要私自开门,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在家中玩耍时,不要攀缘登高,更不能在阳台、窗边及楼梯口嬉戏,避免发生坠楼和滚下楼梯的事故。

  3、要注意用电、用火、用气等安全,防止火灾、触电、煤气中毒等事故的发生,确保财产和人身安全。

  4、在假期间,要安排好假日生活,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安排时间读书、学习,做到劳逸结合。

《清明节》教案5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人继春节后重大的节日,我国祭拜祖先从古有之。那么大家如何写清明节的综合实践教案?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即是一个节气又是一个民间日子——→民俗日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认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将民族节日的文化延续下去。

  二、活动目标的定位

  1.知识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它是我国众多民间众多节日中的一个,在上面的几个主题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进行研究。初步掌握一些统计的知识,

  2)培养学生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会进行简单的资料分析,并对结果做出一定的解释。

  3)了解清明的习俗、节气现象和特有食谱、英雄先烈的故事,扩展学生学习方向,引导学生科学的看待传统节日所蕴涵的多层次、多角度文化。

  2.情感态度: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让他们主动探究,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世界发现问题和其中的文化,培养学生尊敬他人、缅怀先烈的情感,激发爱国主意的思想。

  3.价值取向: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沟通的'能力,将先烈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化作自己的认识,规范自己的行动与言行,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民族节日,为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奠定基础,增进团队合作。

  三、活动的内容:

  1.提出问题,在“清明节的由来与传统习俗”、“清明祭扫的意义、节气的变化”、“清明节的习俗变化,关注现代人们的认识”、“树立文明过清明的观念”中选择合适的主题;

  2.论证研究问题的合理性;

  3.制订调查、研究、总结方案;

  4.查找资料:学生调查、研究、比较,搜集有关数据和信息;

  5.实践活动:资料搜集、社会调查、整理素材,发现分析问题;

  6.交流汇报:交流、讨论分析原因、完成活动总结;

  7.进一步实践:实际操作——网上祭扫英烈;

  8.活动延伸:总结完善报告单。

  四、涉及学科:

  科学、健康教育、语文、美术、信息技术、劳动技术、品德与生活

  五、教学方法:

  谈话交流法、引导法、调查比较法、观察法、生生评价法、展示法、小组合作法、讲授法,重点运用谈话交流法、调查比较法、观察法

  六、活动的实施步骤建议:

  第一课时:选题分组

  认识了解清明节

  一、(一)课前任务:

  1.做调查:调查采访自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过清明时,家中会有哪些做法和习惯;清明节是怎么回事?清明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

  2.观察:这一天来到前后,人们都会做些什么

  3.要求:自己真实的调查所得。

  4.记录自己调查、观察的结果;(调查要写出时间及具体的事例,可列表呈现)

  ㈡、引入主题: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㈢、互相介绍:把自己的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学生学会互相学习。

  ㈣、提出问题,集体交流。

  二、学生交流自己的所知所见,“我所知道的清明节”

  1.利用交流的时间逐渐调整整理自己调查结果与见闻;

  2.学生先对自己和大家的结果进行对比,后请学生在汇报中深入思考,人们的行为是否有意义,哪些活动是积极有益的,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3.清明节我们学校的祭扫活动有怎样的意义?你最崇敬的先烈有谁。

  4.讲一讲你所知的英雄事迹,归纳出要学的精神与品质。

  三、寻找、确定研究话题

  1.教师先将本次主题活动训连目标明确的提出使学生的活动目的性更强。

  训练大家的观察能力——清明时生活的变化

  训练大家的交际能力——对市场进行调查,看看大家今天的消费情况

  看看、问问邻居或长辈是否消费,趋向是怎样的

  训练大家的资料搜集、整理能力——清明时分各地的各种习俗和传说、食物、有什么意义查找英雄事迹、将观察采访调查的结果做一个统计,可以表格的形式,或自己设计其他的总结方式。

  训练大家的资料分析能力——针对统计的结果,你会有怎样的发现,因此又有怎样的想法产生。

  2.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训练目标,来选择自己的研究采集主题。

  四、指导学生设计活动进行计划

  第二课时:实践活动汇报与延展

  “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一㈠总结前课任务:

  1.整理沟通个人调查:小组内沟通,调查自己家、亲戚家,观察邻居、市场、街头等地过清明时的种种情况。

  2.小组整理要求:将自己小组真实的调查所得,整理起来。

  3.比较小组成员调查的结果;(调查要写出具体的金额或累计金额,可列表进行对比)发现共性问题

  ㈡引入主题:“我们的节日——清明节”

  ㈢互相介绍:把自己在清明前后的发现和资料,调查向大家介绍,指导小主学会互相学习,总结汇报的方式。

  ㈣小组整理调查结果,练习汇报。

  二、小组汇报学生评价(训练评价能力)

  1.主题明确

  2.小组成员都有参与

  3.任务完成好(采访纪实、统计结果)

  4.有自己小组的思考或认识。

  三、评出小组活动胜利完成的小组

  四、网上祭扫英烈寄托哀思:学生与家长一起到网上祭扫英烈。

  五、学生在报告中将自己的想法交流结果总结补充完整。

  延伸:请父母参与设想或提出意见,使民间节日过得更有意。最后整理写出汇报。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学生

《清明节》教案5篇 清明节课程教案幼儿园相关文章:

清明节扫墓的作文7篇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作文精品4篇

清明节演讲稿合集4篇

清明节演讲稿(合集6篇)

清明节祭扫烈士墓有感汇编11篇

校长清明节讲话稿3篇 清明节小学校长讲话

清明节优秀作文5篇

清明节的作文300字【最新9篇】

清明节踏青的作文200字【锦集7篇】

清明节祭奠英烈班会教案4篇 致敬清明祭英烈主题班会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