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9篇(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

时间:2024-01-13 12:2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9篇(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供大家赏析。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9篇(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两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或几百几十数相乘的口算乘法算理.

  2.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口算一位数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相乘(每位结果不满十)的乘法,并具备一定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1)2个十、8个一组成几?

  (2)35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3)240里面有几个十?

  (4)490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

  2.口算

  二、指导探索: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师叙述引出例子:小红在桌上摆了一排12个木块,摆这样的3排一共有多少块?

  问:这个问题是要求什么?该怎样列式?(这个问题就是要求3个12是多少,列式是 )

  板书:

  师: 等于几呢?我们也用木块来摆一摆,边摆边说你是怎样想的,再把你的想法说给旁边的同学听.(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得出:要算 ,可以先把12分解成12和2,先算3个十是30,再算3个2是6,然后把30和6两部分合并起来就是 的结果36.

  >教师演示动画“口算乘法(例3)”验证.

  板书:想:

  问:不摆方块,你能口算下面各题吗?

  要求学生独立写出得数,再说说是怎样算的.

  2.主动探索,发现规律,掌握算法.

  (1)出示例4:120×3,问:这道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会算吗?

  (2)分组讨论:这道题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学生自愿组合成小组,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可能有以下两种想法:

  ①先把120分解成100和20,100×3得300,20×3得60,再把300和60合并在一起就得360,所以120×3得360.

  ②因为12×3=36,那么120×3就是12个十×3得36个十,就是360.

  师强调:你认为哪种方法好算,就用哪种方法.

  (3)用你喜欢的方法口算下面各题:

  120×4 140×2 230×3

  问:还有不同算法吗?(还可以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算几百几十各个数位上的数,再接顺序写出来.如:120×4,个位0×4得0,十位2×4得8,百位1×4得4,从右往左顺序写得数即480.)

  (4)比比谁算得又准又快.

  130×2 410×2 430×2 110×7 130×3 20×4

  三、巩固提高:

  1.填空:

  (1)32×3=( )

  想:32等于( )加( ),30乘3得( ),

  2乘3得( ),( )加( )是( ).

  (2)240×2=( )

  想:( )乘2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道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路,让学生展开思维,只要结果正确,方法合理,就要加以肯定和鼓励.)

  2.独立填写下表:

  因数

  21

  80

  32

  440

  200

  110

  因数

  4

  7

  3

  2

  5

  9

  积

  3.用直线将算式和它的结果连起来.

  21×8 420×2 640+2 73×3 110×3

  219 168 330 840 1280

  问:为什么640+2不能与1280相连?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怎样口算一位数同两位数或几百几十相乘?

  思考:36×2该怎样算,应注意什么?(进位的问题即哪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以前一节课的内容为基础,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发现规律总结算法,并通过迁移类推深化学生对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乘法的理解。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2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加法的算理、

  (三)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步骤,解决“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听算式写得数、

  8+5 9+3 7+8 6+6

  2、看算式(卡片)说得数、

  35+285+4 5+20 4+33

  20+1460+21 17+8026+50

  3、口答:

  (1)下面各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得多少?

  30+(9+5)40+(5+5)

  (2)27+2=□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板书:

  师:两位数加一位数,要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得出的结果再和整十数相加、

  (二)学习新课

  1、导入、

  将27+2变成27+5

  师:这道题得多少?应该怎样计算?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

  2、教学例1、

  (1)教师示范,建立表象、

  教师先摆27根小棒(2捆零7根),再在7根的下面摆5根、演示7根小棒加5根小棒是12根小棒,着重说明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是一个十,并放在表示20根的2捆一边(表示进位)

  (2)学生操作,强化表象、

  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先摆出27根小棒(2捆零7根),再摆出5根小棒、(检查全班学生操作是否“到位”)

  师:7根小棒加5根小棒是多少根?(12根)把12根小棒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20根这边,数一数一共是几捆零几根,是多少根?(一共是3捆零2根,是32根)

  (3)语言表述,内化表象、

  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演示了27加5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出来?(指2~3名学生叙述、为了突出“进位”,学生回答后,教师要追问学生)

  师:结果为什么多了一捆?

  (4)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师:根据我们摆小棒的过程和同学们的讲述,请同学们看着算式说出计算27+5应怎样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讨论

  指名由学生表述,教师板书:

  想:7加5得12,20加12得32、

  师:27里面只有2个十,加上5以后,为什么得数里多了一个十?(因为个位数相加时,满十要向十位进1,所以得数里多了一个十)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补充课题,板书“进位”)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先算个位数加个位数,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编成儿歌:

  相同数位要对齐,

  再从个位数加起,

  个位满十别着急,

  请向十位去进一、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齐读两遍、

  (5)及时仿做,巩固新知、

  口算练习(出示卡片)

  46+5 27+8 35+9 44+8

  74+9 53+8 66+7 89+4

  26+8 38+9 67+5 56+6

  3、导学“做一做”第1题、

  板书:5+35=____

  师:这道题与刚才做的题比较有什么变化?(两位数与一位数交换了位置)这道题该怎样计算?

  (1)让学生独立摆学具,教师适当提示、(先摆5根小棒,再摆35根小棒,用5根小棒加5根小棒得10根小棒,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30根一边,一共是4捆小棒,是40根)

  (2)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摆学具,讲算理、

  (3)教师板书:

  想:5加5得10,10加30得40、

  (4)仿例练习:

  38+186+24 9+57 8+64

  (三)巩固反馈

  1、说出在□里填几、(投影片)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8+7 6+57 36+20

  7+40 68+9 49+6

  9+62 5+38 4+56

  3、照样子填数、

  4、游戏——夺红旗、

  采取分组接力赛的形式,每组5人,每人一题,把得数填在方框里,从后往前传着做,看哪一组做对的题数多且速度又比较快,哪组夺得红旗、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是在20以内进位加法和整十数加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设计了3组复习题做铺垫和迁移,使新课的导入自然,点题精要、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学习新知识时,教师的示范操作,建立表象是完全必要的、在指导学生操作,强化表象时,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操作“到位”,无论对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还是对学生接受新知识,分散难点都是极为重要的、对“做一做”的导学,设计的恰到好处、再一次指导学生操作,再一次讲述,既有“摆”的升格,也有“讲”的升华、使学生切实弄清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编成儿歌紧扣教学内容,突出了重点知识,且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了,使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记起来方便容易、

  夺红旗游戏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适度编题、如:把第一个数改成一位数、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3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至7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

  2、初步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3、在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一位数乘几十的.口算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难点: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Q、3、2、6四张扑克牌、折叠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Q、3、2、6四张牌:把Q看作12,你能根据这4张扑克牌上的数算24点吗?

  同学试算24点。

  汇报算法,根据同学的汇报,教师板书。

  同学的算法可能有:

  112-2=10 22×6=12 32×3=6 ……

  10×3=30 12×3=36 6+6=12

  30-6=24 36-12=24 12+12=24

  引导同学找出上面各种算法中口算有“困难”的算式。(10×3=30 12×3=36)

  比较这些算式与以前学习的2×6=12、2×3=6有什么不同。

  揭示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学习几十乘几

  (1)提问:10×3应该怎么算呢?同桌之间说一说。

  (2)同学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算法。

  110+10+10=30

  2一个十是十,三个十就是三十。

  31×3=3,再加一个0,所以10×3=30

  (3)分析比较各种算法,在分析第三种算法时,教师在算式中用彩色粉笔画注:

  (4)折叠式卡片依次出示下面三组口算题。

  同学口算后,引导同学比一比,说一说有什么发现,试编一组类似的题目并口算。

  (5)小结:我们口算几十乘几时,一般先想几乘几。

  2、学习几十几乘几

  (1)提问:你会口算12×3吗?

  (2)同学讨论,汇报。可能会出现以下算法:

  112+12+12=36

  26×3=18、12×3就是2个18,18+18=36.

  31×3=3、2×3=6,合起来是36.

  (3)引导同学分析各种算法,在分析第3种算法时,通过小棒图协助同学理解重点:1×3表示1个十与3相乘,即10×3=30,再算2×3=6,30和6合起来是36。

  结合对第3种算法的分析,板书:

  (4)教师指出:12×3的计算过程,也可以写成竖式。

  同学试用竖式计算,可能出现以下写法:

  分析各种写法。请同学结合小棒图说说为什么这么算。

  引导同学阅读教科书,掌握一般写法。

  (5)完成“试一试”:用竖式计算21×3,并指导同学用再乘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

  三、总结提升

  同学自由发言: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体会。

  四、巩固提高

  1、完成教科书第78页“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同学座练。

  2、完成教科书第78页第4、5题。

  交流:从图上你得到那些信息?

  同学独立完成。

  3、游戏:接龙数青蛙。

  游戏规则:从一只青蛙四条腿,一直数到十二只青蛙四十八条腿,接着从十二只数到一只,如此往复。比一比谁说得既准确又快。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应用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推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练习笔算乘法。(板书课题)

  二.练习

  1.口算下面各题。

  30×3 42×2 650-50

  60+300 400×2 720-500

  2.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

  3.完成练习十一第2题。

  请学生们练习第一横行、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说一说每题的笔算过程。

  提问: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4)小结:笔算乘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乘到哪一位积就对齐哪一位写。在计算进位的笔算乘法,在进位以后,下一位相乘时一定不能忘记加上进上来的几。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3题。

  引导学生观察图,指名完整的.说题意。

  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解题过程。

  问:为什么要先算15个茶杯一共有多少元呢?

  4)小结:在解答这个问题时,认真分析题目中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先确定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解答。

  2.完成第4题。

  生独立读题,说说已知什么,求什么。

  2)生独立解答。

  3)生说说解题思路。说说先算什么,怎样根据条件求出一共有多少棵大白菜。再算什么?怎么算?

  集体核对。

  3.完成第5题。

  学生完整的读题,理解题意。

  生独立完成。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

  2)需要注意什么?

  教后记: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5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第2课时“”(p38~p39)

  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图书室买来新书的情境和“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一个书的包装问题,其典型意义在于,一般情况下成套的书,都是一包一套。通过解决“学校买来3套《十万个为什么》,每套是12本,求一共买来多少本”的问题,即12×3,学习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试一试,把问题延伸改成“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这里是本套教材第一次学习乘法竖式,教师要进行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设计思路:一是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熟悉事物,让学生在解决与这件事物有关多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计算;二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交流的过程中学习新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信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灵活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买书问题,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会正确地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激发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教学准备:课件、情境录音带、习题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 检复铺垫:

  1、口算:3×2 2×7 10×6 20×4 8×3

  2、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8+8+8+8= × 10+10+10 = ×

  13+13 = × 26+26 = ×

  二、 情境交流:

  1、出示情境问题“买书问题”

  (放录音)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学习伙伴“亮亮”,告诉大家个好消息,我校图书馆的`老师们又买进新书啦!书名是《十万个为什么》,相信你们也一定喜欢。)

  相机出示相关信息和问题“买来3套,每套是12本。”

  “一共买来多少本《十万个为什么》?”

  2、指名完整读题后,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列出算式。

  3、交流算式:让小组内交流算法;

  班内交流不同的算法,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教师相机板书:

  * 12+12+12=36(本) *12×3= (本) *10×3=30(本)

  2×3 =6(本)

  30+6=36(本)

  三、交流算法:

  1、列成乘法算式12×3= (本),该怎么笔算呢?

  【教师作为参与者,提出问题】

  2、学生交流:

  (教师适时板书) 1 2×3= (本)

  1 2 1 2 1 2 1 2 × 3 → × 3 → × 3 × 3

  6 3 6 3 6

  3、引导小结 “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 :今天学的是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时要注意“先乘个位上的数,积要写在乘数个位的下面;再乘十位上的数,积写在乘数十位的下边。”(相机板书课题“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4、“试一试”: 7套《十万个为什么》一共有多少本?

  教师出示问题后,指名完整地口述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列式;指名列式,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为什么列乘法算式)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试算,指名板演。12×7= ( 本)集体订正时,学生口述计算过程;教师重点追问板演生: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 1 2× 1 7 这个“8”是怎样算出来的?→8 4

  5、教师引导小结 “笔算进位乘法要注意什么” ;

  鼓励学生联系板书的几道例题,完整地说说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要注意哪几点。

  四、实践应用:“练一练”

  投影出示习题,重点指导学生读懂题意,然后学生独立解答。

  交流第3题时,要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发现规律的。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21×4=33×2=23×3=14×2=

  学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2

  前一节课我们计算了一共有多少个茶杯,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计算茶杯。看图,要算一共有多少个茶杯,算式怎样列呢?

  用前面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这道题,想一想计算时你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可以用什么办法解决?

  能具体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进位的吗?

  这21个茶杯又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呢?在竖式上怎样表示2盒零1个。

  现在明白怎样进位的问题了吧。下一步算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除了要把乘出来的积写在十位上,还要注意什么?

  教师边说边完善竖式的`板书。

  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计算24×3,47×2,29×3。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重点说一说进位的过程。

  通过我们的又一次研究,你觉得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还要注意什么?

  2.教学课堂活动

  出示课堂活动第1题,要求学生看图列出算式,算出结果。

  抽学生说计算过程,重点说一说是怎样进位的。

  出示课堂活动第2题第3竖列上的3道小题,计算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这3道题有什么联系。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题第2横排,计算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然后用多媒体课件集体订正。

  (3)指导学生完成第4题,学生判断后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要求学生说一说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第5题,然后用多媒体课件集体订正。

  (5)学生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第3题。

  四、课堂

  教师: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什么?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还有哪些你没有解决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解决。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口算的思维过程,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难点、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加两位数的不同。

  教学准备:

数学小棒、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数,说数的组成。

  出示计数器,老师拨数,学生读数并说说数的组成。

  3223505

  2、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0+540+3

  20+5040+30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法(不进位),并板书课题

  二、新授部分

  1、出示主题图

  2、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3、课件这出问题

  (1)公共汽车和中巴车共有多少个座位?45+30=75(座)

  (2)公共汽车和小车共有多少个座位?45+3=48(座)

  (3)中巴车和小车共有多少个座位?30+3=33(座)

  4、教学45+3=48

  (1)请一位小朋友上台摆小棒,老师和其他学生看

  (2)课件演示摆小棒的过程。

  (3)共同回忆我们在计算45+3的时候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学生一边说老师一边板书计算的过程。

  (4)即时练习3+45=48

  (5)21+346+2

  3+212+46

  说说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教学45+30

  (1)请学生动手摆小棒。请小朋友自己开动脑筋试试摆小棒时是怎么得出结果的。

  (2),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老师板书计算过程。

  (3)即时练习30+45=75

  (4)27+4010+58

  40+2758+10

  6、比较45+3与45+30两道题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7、:45+3先算5+3而45+30是先算40+30

  计算时要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也就是说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书61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哪里算错了。

  2、钓鱼比赛

  42+205+2457+235+2341+32

  四、巩固提升练习

  1、帮小狗找到答案和它一样的小动物去它家做客,参加小狗的生日会。

  7646+320+5665+1

  5+214+72

  2、给小猫排队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40+1217+7224+32

  40+304+72

  五、全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希望小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算法的过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并掌握计算方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会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养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师准备——口算卡片、小棒、挂图、幻灯片(投影图片)等。

  生准备——小棒、教材、作业本、文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我们到动物园去看看。

  1、 口答。(略)

  2、 笔算。(略)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师:每头大象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体现“2个十是20”)

  3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木头?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列算式?

  师:怎样计算20×3呢?

  生:(讨论汇报)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生:(互相说一说)

  师:照这样计算,5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你是怎样想的?8头大象呢?

  练习(略)

  2、学习例2。

  师:小猴们在干什么? 2只小猴一共采了多少个桃?怎样列式?

  师:(结合学生的列式14×2)提问:怎样想出结果?你能用小棒来摆一摆吗?

  生:(操作、讨论、汇报)

  师: 还可以用竖式来进行计算。

  师:“2”写在哪里?为什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结合小棒操作过程,与竖式计算的过程对应理解。)

  让学生运用这种初始模式进行试算:

  师:(比较、讨论)这几个竖式有什么共同点?能否简化?怎样简化?

  生:(用简化后的写法计算刚才几道题,并对应说算理。)

  生:(计算“试一试”,说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书写格式以及验算方法。)

  三、巩固练习,应用提高

  1、用竖式计算。13×2 2×21 4×22 32×3

  2、解决问题。(1)“想想做做”第4题。

  (2)“想想做做”第5题。

  3、综合运用。“想想做做”第6题。

  四、课堂作业,形成技能

  在作业本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的.下面4道题。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思考之一

  曾有人认为,在课程改革后,课堂一开始都要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在情境中直接学习新知,不必再进行新课前的复习准备。

  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因为数学的来源,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即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新课前的复习准备,一是为了通过再现或再认等方式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相关旧知,二是为新课作出铺垫或分散难点,但是不要人为的设置一条狭窄的思维通道。

  教学中这个环节,创设情境,通过复习,再现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相加、几个十是多少以及两位数加法和一位数乘法笔算等相关旧知,唤醒并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思维细胞,为新知学习作好准备。

  关于《一位数乘两位数》教学思考之二——

  在学习例1 ——20×3时,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多样化的算法:

  (1)20+20+20=60

  (2)3个2堆是6堆,6堆是60。

  (3)2个十乘3得6个十,6个十是60。

  (4)2×3=6,所以20×3=60。

  (5)……

  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出现这么多的方法。学生主要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看到有6堆,就是6个10是60。

  二是“先不看20的0,算2×3=6,在6后面写0,就是60。”

  教学时,我重点抓住第二种算法,让学生说出道理,并和实物图对应起来,使学生初步理解这种算法的原理。

  紧接着,让学生对比练习:

  4×3= 7×8= 5×6= 9×2=

  40×3= 70×8= 50×6= 90×2=

  练习之后让学生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这时,我临时决定增加一个环节——编题:同桌学生仿照刚才的口算题,一人先编上面一道,另一人对应编下面一道,然后交换。

  我感觉,以上的教学,表面上看好象没有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面对的是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适时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和模仿编题中理解和掌握优化的口算方法。

  感觉不足的是,这个例题的教学时间好象用得太多了一些。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9

  教学内容:

  第1页例1、例2以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方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0×514×2100×7130×2

  20×334×2200×4210×3

  问:“谁能说一说14×2是怎样口算的?”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板书14×3,问:14×2我们会算,14×3又该怎样计算呢?

  (2)学生回答后,再根据口算过程用方块演示一下。

  (3)“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摆的?与口算结果一样吗?”

  2、比较14×3和14×2。

  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两道题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这两道的口算过程是一样的.,都是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数,再乘个位数,然后把两部分积加起来,只是14×3,个位满10,最后一步是整十数加两位数。

  3、例1下“做一做”的练习。

  先说说第1、2题的计算过程(指名说,同位说),其它独立完成。

  4、教学例2。

  讨论想法,汇报(鼓励多种想法)。

  5、例2下“做一做”的练习。

  先说想法,再填得数。

  三、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

  说图意,填数,讲想法。

  2、练习一的第2题。

  3、练习一的第3、4、5题。

  板书:

  口算乘法

  14×3=42140×3=42

  想:10×3=30想:14×3=42

  4×3=12140×3=420

  30+12=42

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9篇(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教案)相关文章:

中位数教学反思11篇(20.1.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案11篇(数学《两位数加1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优秀教案3篇(数学《两位数加1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15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0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课后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范文10篇(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教学反思反思 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11篇(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学反思10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数学教学反思7篇(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8篇 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