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语文教案模板7篇,以供借鉴。
语文教案模板1
一、设计思路:
《春雨的色彩》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课文文质兼美,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色彩斑谰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根据教材特色和儿童的心理特点,本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和"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一精神,我在教学上紧扣"自主——合作——感悟——积累"八个字,努力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16个字。
2、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激发学生喜欢春雨的思想感情。
4、态度: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逐渐养成积累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结合搜集查阅的资料和制作的课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积累。
四、教学难点:
能够创造性地处理使用搜集的材料,并能主动地与同学进行合作学习。
五、教学准备:
1、课文录音。
2、燕子、麻雀、黄鸳的图片和头饰。
3、搜集描写春天的成语、古今诗人的诗歌。
4、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在课前口语交际时,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春天的成语,把学生带入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好春光的意境之中。
2、满怀激情地导入:春姑娘己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而且还带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妹妹,你们知道她的小妹妹是谁吗?
3、春雨多美啊,它到底是什么颜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
《春雨的色彩》(板书课题)。
(二)自主读书,识记生字
1、请同学们先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手指课文,看谁听得最认真,指得最准确。
2、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会认的生字打上五角星,圈出不会认的生宇,间同桌请教后多读几遍。
3、学生按四人分组合作读书,会读的给不会读的同学当"小老师",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棒!
4、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抽学生试读课文。(实物投影课文内容)
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位同学读课文(激励评价)。
5、谁愿意和他比一比?谁读得好?给他们评一评。
6、小组合作识字。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互相帮助认识这里面的十二个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认得多,认得准
7、你能给生字找找朋友吗?指名学生说。(丝线、有线、谈论、议论、有趣、兴趣、问题、题目、底下)
8、开火车组词读生字。
9、分组读课文。同学们真聪明,会认识这么多的字了,我们来进行分小组读课文比赛,每小组派一组读得最好的同学上来读,老师还送礼物呢!(出示五角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10、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本课要写的六个字,有两个人字旁的字"你、们",两个绞丝旁的字"红、绿",两个草字头的字"花、草"。教师重点指导一个,掌握偏旁的写法,然后放手让学生揣摩、练习。
语文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宽敞、崭新、优秀、苗圃”等词语的意思。
2、能从课文中找出打比方的句子,并理解它的意思。
3、读懂第3段,初步知道按方位顺序写的段的特征,认识方位词,了解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3段,认识方位词,了解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第3段中比喻句的含义,
“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我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含义较深,学生难以理解。
2、能仿照第3段的写法,按方位顺序介绍自己教室的某一地方的陈设。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
1、小朋友,你能说说我们的教室是怎样的吗?(说某一处)
如果像刚才那样介绍我们的教室:一会儿说课桌,一会儿说日光灯,一会儿说讲台,别人会听得糊里糊涂的。
虽然我们几乎天天坐在教室里,但要把教室有条理地介绍给别人,还是挺不容易的。
2、今天,我们要通过学习19课《我们的教室》(出示课题),来学习怎样按方位顺序介绍一个地方,这也是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重点。
二、初读课文
1、那么,小作者是怎样介绍他们的教室的呢?我们来听课文的录音。听录音,要求:
(1)边听边标好小节。
(2)注意听准生字的读音,划出新词。
2、分小组自学,师指导。
a课件出示要求:
(1)一起读读生字、词语。
(2)说说用什么好方法记住了哪些生字,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进行讨论。
(3)分段读通课文,说说各段介绍了什么。
读读单元提示,想想本单元训练的重点是什么。
b小组学习,师巡回指导。
三、检查自学,学习单元重点。
1、分段选择读课文,说说读的这一段介绍了什么。
2、重点写了哪一段,它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学习单元重点。
那么,怎样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呢?课件出示单元提示:
介绍一个地方或一件物品的一段话,常常是按方位顺序写的`。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写了些什么。
指名读——说说应该怎样读懂——标一标(明确有两点)
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第3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按方位顺序来写的。
四、学习第3段。
1、自由读课文,划出本段中的方位词。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订正。(课桌前面的墙上、黑板正上方、黑板左上方、黑板右上方)
2、尝试作业
什么地方
有什么
课桌前面的墙上
黑板正上方
黑板左上方
黑板右上方
(1)再读课文,填表——反馈。
(2)拿出学具,按方位顺序把物品贴到图中相应的位置。
指名上前,结合课件把物品放到准确的位置。
(3)对照课件,按方位说说什么地方有什么。
3、感情朗读,加深对方位词的印象。
(1)师生对读:教师读表示方位的部分,学生接着读。如:
师:课桌前面雪白的墙上——
生:有一块常常的大黑板……
(2)男、女生对读。
4、理解比喻句: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老师带我们在这里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1)认真读读这一段,说说哪个地方最难理解?从本段中找出比喻句,读一读。(课件出示)指出这是个比喻句。
(2)思考:这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画图,教学生学知识和学生在黑板上演算、听写,比做农民在土地上播撒种子。)
(3)读读句子,再看看图,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课件出示两幅图:一张是农民在田里播种,边上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另一张是老师在黑板前上课,学生在黑板上演算,边上是学生长大后在各条战线上工作。
(4)讨论,理解句子。
长长的大黑板就像一方土地,农民伯伯播撒下的种子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所以他播下的是希望的种子。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画图,带着同学们在黑板上演算、写字,这就是在播撒知识的种子,等同学们学好了本领,将来就能为建设祖国作贡献,所以,老师播下的也是希望的种子。
5、回顾学习方法。
齐读第3段,想想刚才是怎样读懂按方位顺序写的这段话的。
课件出示:(1)看看写了哪几个方位;
(2)每个方位写了什么。
五、学习迁移
a)接下来,我们也来试一试,按方位顺序说说我们自己教室的陈设。
b)明确要求:选择教室的前面或后面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说。
c)指名优等生说,集体评议。(板书一些方位词:如正中、右边、左上、左下等)
d)同桌互说,互相评议。
语文教案模板3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王维。
2.讲析诗歌,清楚诗歌中的“征蓬”这个意象,能赏析颈联。
3.背诵诗歌
教学过程:
1.导入: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影响了后来的文人墨客,特别是唐朝的几位诗人,王维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学习王维的一首边塞诗。齐读题目《使至塞上》
2.简介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
3.分析诗歌,理解王维的特定心境。
解题:使:出使;(王维)出使到边塞。
学生读诗。个读+集体朗读
回答王维为什么出使?(用诗句中的词回答)——问边
单车欲问边——出使时随从很少。一般作为使者出使,替皇帝慰问,队伍浩浩荡荡,而王维只是“单车”,为什么呢?
王维当时的背景资料:开元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二十五年,受张九龄提拔的.王维也遭牵连,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由“归雁”一语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春天。蓬草成熟后枝叶干枯,根离大地,随风飘卷,故称“征蓬”。这一句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如曹植的《杂诗》(其二)所谓“转蓬离本根,飘飖随长风”,就是著名的例子。李商隐——《无题》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本诗中的“出汉塞”恰与诗人此行相映照;而且,这三个字异国他乡的情味甚为浓厚,这就加深了飘零之感。去国离乡,感情总是复杂万端的,不管是出于有家难奔、有国难投的情势,还是像本诗中所写乃是因为负有使命。大约诗人这次出使,已自心境不佳,并不同于汉司马相如初得武帝青睐,出使西南夷那样的威风、气派。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五、六两句写景,境界阔大,气象雄浑。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一联诗句由两个画面组成。
第一个画面是大漠孤烟。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那是烽烟,它告诉诗人,此行快要到目的地了。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从画面构图的角度说。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
“直”:《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另一个画面是长河落日。这是一个特写镜头。诗人大约是站在一座山头上,俯瞰婉蜒的河道。时当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这是怎样美妙的时刻啊!诗人只标举一个“圆”字,即准确地说出河上落日的景色特点。由于选取这样一个视角,恍然红日就出入于长河之中,这就平添了河水吞吐日月的宏阔气势,从而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语文教案模板4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复习名言
1.过渡: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连闯三关,你们高兴吗?把你们的收获和你们最喜欢的人分享了吗?
2.指几名学生背诵成语,全班齐背。
3.小结:小朋友们背诵得可真好!这节课,让我们和孙悟空一起踏上花果山之旅吧!
设计意图:学习应“温故而知新”。将学过的知识经常复现会巩固学生的瞬时记忆,使其最终成为永久记忆。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过渡:瞧!孙悟空在津津有味地讲故事呢!我们也去听听吧!(课件播放朗读动漫。)
2.学生借助拼音尝试自己读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做上标记。
3.同桌一起读故事,注意读音。
4.教师指导细读。
(1)第1自然段。
①请学生读第1自然段。
②圈画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③男女生赛读。
④交流猴子为什么要捞月亮。
(2)第2自然段。
①喜欢这个自然段的学生一起读。
②指导感情朗读。
(3)第3、4自然段。
①指生读第3自然段。
②齐读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
①自己读,猴子们是怎样捞月亮的?边读边画出。
②小组讨论。
③用自己的话说说猴子们捞月亮的过程。
(5)第6、7自然段。
结果怎么样呢?齐读后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对于这样一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教师更要指导学生细读品味,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
三、观看动画,试着表演
1.播放动画片。
2.熟读课文,小组内尝试表演。
设计意图:“表演”是一种内化感知的过程,同样也是激发学生阅读的`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信心与鼓励,让他们敢于表演、乐于表演,这样才能将读书落到实处。
四、说话训练,拓展思维
1.交流:猴子们捞到月亮了吗?为什么没捞到月亮。
2.思考: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应该怎么办?
3.讨论:小朋友们,猴子们从树上跳下来,坐在地上累得气喘吁吁,他们会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力猜一猜。
4.汇报:续说故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明晰道理,在续编故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五、布置作业,分享收获
小朋友们,相信这次“花果山之旅”你一定收获多多吧!回家把这个故事读给你最喜欢的人听吧!
设计意图:孩子都喜欢把自己最喜欢的东西与别人分享,知识也不例外。孩子会在分享中加深感悟,激发兴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学设计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所创设的“闯关活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以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入手,以“花果山之旅”贯穿全课,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学习效率极高。
语文教案模板5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阅读课文,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两课时讲授完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注意体会作者简明扼要朴实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点拔法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导语导入新课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来学习《苏州园林》。
二、释题、简介文体
叶圣陶(1894——1988)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圣陶,作家,教
育家,编辑家,作品收集在《叶圣陶集》。
三、录音机朗读课文,把生字和不熟悉的词语画出来,给它查字典,予以解决题目。
1、录音机朗读课文,正音正音,查字典,解释词语,扫除阅读障碍。
四、看图,齐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抓住苏州园林的主要点。
1、投影请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具体讲解每一个画面的特点,教进
行引导点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原文中一句话概括苏州园林的总特征。
五、分析课文结构特点,深入研究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写了些什么内容,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阅读2—7自然段,确立说明对象,及之间的关系。
3、朗读第二、9段,思考重点写了哪些内容?
4、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如果作者不在此结尾,还要继续写下去的话,会再写些什么呢?那为什么作者又不继续写下去呢?
5、快速阅读全文,思考全文紧紧抓住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哪能一点来进行分析和说明的?
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说明的顺序及其作用。
2、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略我国园林的建筑美,
教学重点:《苏州园林》说明的顺序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教具:录音机、磁带、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方法:复习法、讲解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设计
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新词。
2、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读课文,思考:本文说明事物的顺序如何?
讨论并归纳:
从全文来说,从整体到局部;从各部分来说是从主到次,由大到小。
三、归纳本文的说明方法,由学生举例说明。
1、作比较
2、打比方
3、举例子
4、描摹
四、理解课文语言,体会本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
1、“可是苏州园林在不同之中的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务必……完美的图画。带点的词是否可删去,为什么?
2、比较“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与至于池沼,全文引作活水”这两个句子,说说效果为何不同,并请从课文中再找出三个同样的句子。
3、“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象故意避免似的,”这两句中的都有“可绝不”意肯定,一点不含糊,这同样是用词准确的典型例子,但要注意用得准确。
语文教案模板6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要求写得正确工整。
2.学会观察区分形近字的异同,掌握换偏旁识字的方法
3.能用生字口头组词积累词语
4.在写字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掌握笔顺,进一步体会和表现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基本字和偏旁卡片、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和汉字娃娃做游戏,用一个字加上不同的偏旁组成新的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识字,再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变一个魔术,有兴趣吗?
课件展示:从他——池——地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构字方法,板书课题:“换一换”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68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
3.说说这些新字是怎样由一个熟字变成的?(一个熟字换掉偏旁就成了不同的新字)
4.师出示形近字课件:汉字娃娃和有趣就像变魔术一样,由一个字换掉他原有的'偏旁就产生了新字,这是一种识字的好方法。每一组的几个字就像兄弟姐妹,字形形似,但形不同,音不同,意义也不同。想想你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些字?(引导学生根据偏旁的不同含义来记字形,字意)
5. 再读词语,你读懂了哪些词语?有没有不懂得地方,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抽生答
理解“决心”“口诀”
6.刚才我们理解了词义,下面请小朋友自选其中的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师相机纠正。
7.拓展,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认读这些字的读音,说说你知道它们可以换成哪些新字吗?
自己试一试。抽生答
8.你打算用什么方法来记这些字?(引导学生从加的偏旁来说,顺便说说字意)
9.师小结:由一个基本汉字换上不同的偏旁,便构成了形不同,意不同的汉字。汉字娃娃所包含的奥密可多了,就等你们去发现。
三、学习生字
1.学习新笔画“三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逃”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师评价
5.作业;抄写生字4字2音2词
课后小结:
语文教案模板7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想像句子描绘的景象,从而体会五彩池这一奇特景观的神奇美丽,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及出现的新词,理解“漫山遍野、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展开想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2、累语言。
教具准备
CAI课件(内含五彩池实景风光片及重点句子)。
教学过程
一、初读,激趣质疑知神奇
1、讲故事激趣导入 新课,揭示课题。
2、检查预习,反馈交流,初步感知五彩池的“神奇”。
(1)小组自读课文,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2)整体感知,反馈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归纳概括。
(3)质疑问难,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确定教学重点。
二、精读,再现形象悟神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交流读后的感受。
(1)选择你最喜爱的句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几遍。
(2)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重点词句,了解五彩池水池的特点。
(1)引导学生抓住“漫山遍野”“无数”“数不清”“有……有……有……”省略号等重点词及标点符号,体会水池多而且美。(教师补充相关知识)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教师范读,配乐渲染,启发学生想像评议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2)学生交流刚才脑海里出现的画面。
4、课件再现五彩池的奇特景观,对照、印证刚才的理解与想像,进一步感悟五彩池的“神奇”。
(1)观看课件谈感受。
(2)再读课文,加深感悟。
5、小结。
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什么?
2、再读,你有什么感受?
3、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试着概括。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概括第一句。板书:池池色不同。
(2)学生先自己说,然后教师指导学生概括第二句。板书:一池水多色。
(3)学生直接概括第三句。板书:有色变无色。
4、课件展现这三句话描绘的景观,学生一边看一边进一步思考:从这三句话里,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5、师生对读,积累语句。
6、小结。
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思考:形成池水美丽神奇的原因是什么?用铅笔在书上标上序号。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三、熟读,积累语言忆神奇
1、选择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自由读。
2、回放美丽神奇的五彩池水风光片。
3、诵读交流。
四、诵读,运用语言赞神奇
1、以学生提出的`问题导入 ,“五彩池”中的“五”字现在怎样理解?
2、“五彩池”和“瑶池”有什么不同?
3、“五彩池”是怎样的池?
4、现实中的五彩池要比神话故事中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所以面对这人间的仙境,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
5、齐读最后一句。
6、设计一条宣传五彩池美丽、神奇风光的广告语。
语文教案模板7篇相关文章: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诚实与信任》3篇 诚实与信任课文教案
★ 六年级苏教版上册语文教案8篇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 七年级语文教案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教案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