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范文4篇

时间:2024-04-30 17:0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语文教案范文4篇,以供参考。

语文教案范文4篇

语文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通过学生自由地说和教师的有机指导,使学生拓展思路、善于表达,为写好秋天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有条理地写。教学难点: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让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秋天,搜集秋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感悟秋天──创设情境,引发真情

  1、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四篇描绘秋天的课文,上节课,你们不但描述了在秋天所做的事,而且画了美丽的画,那你们能说说秋天的特征吗?

  2、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小伙伴们放风筝的身影、玩耍嬉戏的场面都让我们回味无穷。秋天里红红的枫叶,金黄的稻田,清凉的秋雨……这么美丽的秋天,同学们想亲眼去看看吗?(出示课件:秋景)

  3、刚才同学们自己描绘了秋天,现在我们又亲眼看了看秋天的景象,我相信此时此刻你们心中的秋大一定是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吧!你们能借助手中的笔把画面上的内容写下来吗?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出示课件: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4、同学们,下面我们就一起先来说说秋天吧!

  二、说秋天──拓展思路,展开话题

  1.请大家把你心中的秋天讲给小组同学听听,怎么想的就怎么说(小组交流)。2.集体交流。

  (1)谁来描绘一下秋天?听了这位同学描绘的.秋天,你们有什么感受?(你听得可真认真!是呀,刚才那位同学注意用上了咱们平时课文中积累的词句来说秋天,他多会学习呀!) 谁再来描绘一下秋天?(他观察得多仔细呀!不仅说出美丽的景象,还体会到了秋收时人们的喜悦之情。)

  (2)师小结:(出示课件:这就说描写秋天时不仅可以写秋景,还可以写秋天里的人和事,及秋天带给我们的欢乐。)

  三、品秋天──评析习作,交流真情 课件出示:出示范文

  四、写秋天──引导习作,抒发真情

  1.、同学们,那怎样才能写漂亮秋天的美景呢?(出示课件:写作的方法)

  2、秋天的景色的确很美,那现在就请你提起笔,把你心中的秋天写下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别忘了用上咱们平时积累的词句,好吗?

  3、学生写作。 学生开始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五.小结延伸:同学们,习作是心与心交流的书面表达形式,选择真实的事例,抒发真实的感情,带给我们无穷的乐趣。课后,请大家把习作念给家长或同学听一听,让他们评一评,然后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改一改。

  板书设计: 看图知中心

  观察有顺序

  写一幅秋天的图画 写作有条理

  用上好词句

语文教案范文2

  一、忆一忆:

  1、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成立了一个诗社,诗社是谁倡议成立的?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成立的?诗社的名字叫什么?他们第一次诗赛在大观园的什么地方举行的?诗赛的题目是什么?谁取得了第一名?

  2、大观园成立的这个诗社有几名成员,分别是谁?

  ☆参考答案:

  1、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37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衡芜讽和螃蟹咏(38回)

  2、海棠社成员名单:

  稻香老农(李纨)、蕉下客(探春)、潇湘妃子(黛玉)、蘅芜君(宝钗)、怡红公子(宝玉)、菱洲(迎春)、藕榭(惜春)[7人]

  二、说一说:

  1、黛玉给香菱讲了哪些诗词知识?

  2、香菱原来懂得哪些诗词理论?香菱听了黛玉的讲解后,又悟得了哪一点?

  3、听了香菱的感悟后,黛玉又给她进一步讲解了哪些知识?

  4、黛玉认为学诗应该从哪里做起?

  三、品一品:“香、黛论诗”

  1、黛玉认为读诗之人怎样做才能长进?

  v“讲究讨论,方能长进。”(黛玉名言)

  2、香菱认为好诗的好处在哪里?

  v“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来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有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香菱名言)

  3、香菱是怎样鉴赏品味这些诗句的?

  v“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v“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v“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四、议一议:

  1、齐读香菱做的.第一首诗。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

  2、女生齐读香菱做的第二首诗。大家认为怎么样,为什么?

  3、在看看香菱做的第三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吟月》之三阅读题

  1、这首诗的真正作者应是曹雪芹,他名(),字(),号(),又号()、()。

  2、据说《红楼梦》“批阅十载,_____”,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的颔联用了什么手法?尾联用了什么手法?

  4、《红楼梦》里当时在场看到这首诗的人都说这首诗“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你认为这首诗好在什么地方?

  参考答案

  v新巧: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有关。用词典雅含蓄。对仗工整。

  v有意趣:立意新颖别致,言浅意深,精妙。情景交融。诗意曲折,连绵深远,紧扣咏月诗题。

  v最大的特点:切合自己的身世,借月咏怀,流露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才华虽难埋没,但一生孤苦、幽怨、寂寞、可悲可叹!)。

  五、思一思:

  曹雪芹为什么要写“香菱学诗”这个片段?

  ★引导:

  1、回顾红楼里香菱的故事。

  2、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径香,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3、脂砚斋精辟的分析: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且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

  ★明确:曹雪芹写香菱学诗的目的↓↓

  v在《红楼梦》所描绘的诸位女子当中,香菱位居《金陵十二钗副册》首位,可见是相当重要的人物。

  v作者写她学诗,也是为了抬高她的身份,增加读者对她的好感。

  v当她被无情的命运折磨致死时,就使她的悲剧性更为强烈了。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红楼梦》的有关章节,浅析黛玉性格的复杂性。

  2、香菱与宝钗是姑嫂关系,同住一室,香菱为什么不跟宝钗学诗?

  3、写一篇读后感:香菱学诗的启示。

语文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课文的情节及人物。

  2.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品味语言、揣摩情景。

  2.培养欣赏古代戏曲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扭曲和伤害。

  2.体会杜丽娘、春香追求个性解放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戏曲的能力。

  难点:从语言中揣摩人物性格,从人物性格中探索社会根源。

  【教学手段】

  1.注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形象。

  2.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阅读兴趣,适当拓展文章内容。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利用多媒体播放昆曲《游园》选段,引入课文。

  “袅情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这是杜丽娘第一次踏进自家后花园时,看到眼前的“好天气”而叹出的一句词,唱腔婉转动人、曼妙悠然,“烂漫春光下,步步美人归,”让我们跟随这位美人的步伐踏进如诗如梦的'《牡丹亭》。

  2.让学生简介作者汤显祖及全剧剧情。

  《牡丹亭》属于明代传奇,在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其作者汤显祖也是一个传奇人物,这个故事既曲折离奇又充满了浪漫色彩,吸引了许多文学爱好者,请同学简介了《牡丹亭》的全剧剧情以及作者汤显祖。

  二、研习新课:

  1.进入新课,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归纳文章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诵读精彩片段。

  (分角色朗读更能让学生仔细体味人物性格,同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3.点读精彩片段。

  (自由朗读后,让个别学生表演朗读精彩片段,一来可以检查预习效果;二来让学生体验戏曲的妙处。)

  4.研讨剧中人物的角色定位:

  (在给角色定位时,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并模仿人物有特点的台词)

  5.给出讨论题:

  (1)后来有人将这出戏改名为《春香闹学》,很明显其主角就是春香,大家认为这一场戏到底是在写谁?

  →明写春香,暗写杜丽娘(要求学生举例说明)

  (这一问题的落脚点应在杜丽娘的变化上,文章写春香、写陈最良、写闹学,都是为了写杜丽娘那微妙的心理变化,这才有后面那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要在探讨中让学生领悟到这一点。)

  (2)使杜丽娘发生变化的催化剂是那个不为人知的花园,为什么她连自家有后花园都不知道?(引导学生找根源,找人物悲剧的源头。)

  (3)杜丽娘在文章最后叹出“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这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杜丽娘?

  (让学生自由发挥,去揣摩杜丽娘的心思,去理解一个长期受着束缚的女子的心怀,去感受人在受到压抑而需要奔放时的蠢蠢欲动。)

  三、知识拓展:

  1.欣赏昆曲《游园》选段。

  2.学唱此段,感受心灵的放飞。

  3.自由畅想,体味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人性的复苏。

  4.介绍两个有关的网站,方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教案范文4

  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

  3、了解“吗、呢、吧”的用法,练习用它们说疑问句,发展语言。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培养语感。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

  2、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教具准备

  生字 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总101电89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

  三、教学难点: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四、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1、自己读读这些字。(不认识的字查查生字表)

  2、检查读,订正。

  3、想想每组字在字形上有什么特点。

  4、小组内互相读读问问。

  5、用卡片变顺序抽读。

  (二)、我会读

  1、介绍游戏方法:又快又准确地读出水果后面的词语,读对了就能得到一张水果贴图。

  2、同桌练读,小组练读。

  3、做游戏,教师适时正音。(指名选读,小组选读,男女生分别选读)

  (三)、比比写写

  1、出示12张生字卡,指名读,开火车读。

  2、游戏:在这12个字中,有六对兄弟,小朋友能不能找到他们?

  (1)请6名学生分别上台找一找,把找到的字卡摆在一起。

  (2)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

  (3)全班交流。

  3、扩展训练:在你认识的字朋友中,还有这样的“兄弟”吗?

  4、指导书写。

  五、作业布置: 回家熟读课文,并尽量背诵。

  六、板书设计: 为什么说它们是“兄弟”?

  七、课后反思: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案

  第二课时

  总102电90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偏旁归类的方法巩固识字,积累词语。

  2、辨认六组形近词,并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辨认形近字。

  三、教学难点:了解“吗、呢、吧”的用法,会用它们说疑问句。

  四、教学过程:

  (一)、读句说句比赛(读读说说)

  1、指导读句子。

  (1)出示三句话,教师范读。

  (2)指名读。

  2、找找这三句话的共同点。

  (1)读了这三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讨论,全班交流。

  (2)同桌互相读读、问问。

  3、说句子比赛。

  (1)小组合作,用“吗、呢、吧”分别说句子。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

  (3)评议。

  (二)、朗读比赛

  1、教师范读《天上的`小白羊》,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学。

  4、指导朗读。

  5、朗读比赛。

  6、扩展训练。

  (1)讨论:天上的白云有时象成群的小白羊,有时又象什么?

  (2)全班交流。

  (三)、练习

  1、给下面的字加部首成新的字,再组词。

  巴( )( )主( )( )羊( )( )

  子( )( )见( )( )京( )( )

  五、作业布置: 口头作业:用“吗、呢、吧”回家说句子。

  六、板书设计:把下面的几个词排列成一句话。

  (1)、我 洗 学会 手绢 了。( )。

  (2)、自己 我 上学( )。

  七、课后反思: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教案

语文教案范文4篇相关文章: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教案4篇

金色的脚印语文教案5篇

合集语文教案3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1篇

《我的母亲》的语文教案 9篇

优选实用的语文教案3篇

五年级语文教案上册部编版11篇

五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案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