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12篇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1
本人执教的《给予是快乐的》一课,从一些教学环节的处理(如出示描写保罗、男孩眼神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悟一悟)中,可以看出老师比较用心地进行了教学设计。纵观整堂课,徐老师比较注重文本的情感发掘。徐老师从学生的根本出发,注重学生的感悟,以读促悟,再以悟促读,让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心灵的碰撞,从而产生共鸣,达到解读文本。下面,我截取一个片段来谈谈我的看法:
获取——给予,一对截然相反的的词语,却都会给人带来快乐。保罗对小男孩有两次误解。镜头回放:
第一次误解:当保罗告诉小男孩新车是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时,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
希望什么呢?这里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让学生想像,补充省略号里的内容。学生有的说,保罗是这样猜小男孩的想法: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可以白白送给他一辆新车。实际上是怎么样的呢?保罗错了!小男孩希望的是将来也能像保罗的哥哥那样,能送给自己的弟弟一辆新车。我出示保罗和小男孩的两句话,让学生通过比较“也有”和“也能”两个词,理解小男孩想当这样一个哥哥与小男孩想有这样一个哥哥之间的区别。这里,我耗时有点多,但是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理解“给予”与“获取”之间的区别,也让学生由衷地感觉到给予也能给人带来快乐,而且这快乐是那样的至真至纯、至善至美。
本人觉得这个片段的处理上极为成功。她就通过两个词语的对比,把课文的重点轻易突破了,让学生明白“给予”也会是一种快乐。
不足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不同于精读课文,有些地方可以少费点时间。教学生通过找出主要人物,然后梳理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概括主要内容,这是一种非常简单方便的概括方法,值得提倡。但是当第一个学生非常完整而且语句通顺地概括完了后,我这里可以少费一点时间。这样,或许就能为下面的教学更加顺利地进行节约一些时间了。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2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最终理解“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
在课的一开始,我引导学生自由读读课文前面的导语,由导语带领着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简单的复述一下课文内容,这样也能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在适当的引导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从一开始的读全文到后来的品读人物对话,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但是由于学生的分体差异,自学能力弱的学生也较多,为了能让相对弱一点的学生也能来说说,在这一环节我花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拓展延伸来不及了吸取这次的经验,在以后教学环节的设置时,一定要合理安排时间,全局考虑。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3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部外国作品,这些文章不仅有很强的人文性,而且在谋篇布局上也很有特点。如何教好外国文学作品,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学的思路是:以“给予、快乐”为主线,想让学生了解课文中人物之间的给予,明白他们为什么感到给予是快乐的,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下面我对《给予是快乐的》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整体感知,抓住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他怎样的一件事情呢?
课文的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但含义很深。
二、仔细品味,理解句子涵意。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体会保罗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这篇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小男孩讲的哪一句话,使保罗惊讶?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在这里教学时,也通过指导这句话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小男孩的想法以及他一心为别人的思想境界。
2、后来,保罗怎么知道自己又错了呢?在第9自然段。“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这句话是作者讲的让学生阅读第11自然段话后,再回答。
3、小男孩指着车对弟弟说的那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小男孩说的这段话,是整个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理解了这段话,才能知道保罗错在哪里,才能正确地理解什么叫“给予”。
4、保罗听了小男孩的话,再一次被小男孩的言行所深深震撼了,他带着小男孩和弟弟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正是这个夜晚,使保罗认识到了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4
《给予是快乐的》《卡罗纳》这两篇课文是人教版四年级第六单元的略读课文,可是根据口语交际和作文的要求来看,我觉得这两篇课文承载着“写作方法”的指导作用,又因为两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很类似,于是我采用了一课带一课的方法来讲授。
上课伊始,我以《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导入,这首小儿歌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也是最快能够挑起孩子们情绪的歌。孩子们唱完后,我接下来很顺利的走入了课文,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心情一定很悲痛,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写出体会。接下来小组交流,带着体会读。孩子们都读得入情入境。像这样,我又让学生画出面对卡罗纳的不幸,大家都是如何做的,孩子们画的很快,也分析的很到位。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的呢?孩子们纷纷举手,有的说动作,有的说语言,有的说神态,有理有据,很顺利,这出乎了我的意料,让我整堂课都很开心。
我顺势总结写作方法,再从写作方法上导入了《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让学生画出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并分析人物的内心情感。这一课,我们也学得非常的快但是很有效率。
当天下午,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学习,孩子们在观察上能够加入自己的想象,运动到了上午所学的写作方法,我想这就是学以致用吧。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5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我对本课的设计理念就是借鉴“读和说”的教学方式,达到教学效果。
1、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在适当的引导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从一开始的读全文到后来的品读人物对话,再到读课外资料。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2、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小弟弟,幻想自己在车上看到了什么。在学生说过之后,我播放了陪着圣诞乐的动画,即让学生有身临圣诞节的感觉,更让大家感受到小弟弟当时的愉快心
3、我让学生三人一个小组,分别扮演文中的三个人物,进行人物心理的体会。孩子们一边表演一边感受人物的心情,正因为孩子们的亲身参予,让课堂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同学们参加表演后,都争先恐后地发言,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这时,我就趁热打铁,问:“孩子们,孩子们,你们快乐吗?”“快乐!”“为什么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我从帮助别人中感受到了快乐,我真得感受到了开心.......”我抓住契机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
通过这课的教学,我感受到:在语文教学中,你做好了读和说的教学,效果也是你始料不及的.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6
设计理念:
1、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搭建对话的平台,唤醒生活中真实的体验,促进对话的有效。
2、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展开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
2、学生课前帮助别人,体验给予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课前热身《幸福拍手歌》,谈话导入
1、同学们,课前我们做个游戏,听音乐做动作,表示自己的幸福。
2、刚刚老师看到同学们做游戏的时候很快乐,生活中快乐的事情很多,当我们在生活中,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是快乐的,得到一件礼物时是快乐,受到表扬时是快乐的……可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却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成课题:给予是快乐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3、有谁知道“给予”是什么意思吗?你们想不想知道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
请大家打开课本,轻声快速地读读课文,看看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在不懂的地方打个问号。
2、反馈交流不懂词语
饶有兴趣:很感兴趣。课文中指保罗看见谁?(接读: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他们之间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呢?
3、指名说说课文写了谁(板书:保罗 小男孩),在什么时候(圣诞节前夜),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提供句式:保罗在------------------------用哥哥送给他的-----------------------,载着-----------------------------,度过了一个-----------------------------,从而感受到----------------------------------------。
试着说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三)抓文中“意外“,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1、这篇课文非常感人,请你再读读课文,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意外?
(1)保罗第一次意外:(投影出示)(4、5自然段)自由练读对话
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
填空:保罗以为男孩希望( ),没想到男孩希望()。
“我希望有这样的哥哥”和“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有什么区别吗?(说说如果你是保罗,当时听了这样的话会怎么想?
(板书: 索取 给予)
(2)第二次意外(读第8、9、10.11自然段,试着填空)
保罗以为男孩( ),没想到男孩()。
(3)重点指导读男孩对弟弟说的话。教师引读:小男孩指着保罗的车,亲切地对残疾的弟弟说—————————————小男孩指着暂新的汽车,满怀深情地对残疾的弟弟说—————————小男孩指着暂新的汽车,自豪地对深爱的弟弟说————————————————————————多么疼爱弟弟的小男孩,你觉得小男孩送给弟弟的只是一辆汽车的梦想吗?读着读着,你又有什么话想对男孩说。
(4)如此关爱弟弟的小男孩感动了我们,更感动文中的主人公保罗。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他们三个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他们各自因为什么而难忘?
(四)拓展延伸
1、这确实是一个难忘夜晚,特殊的夜晚,在那里他们一起共同体会着给予带来的快乐,让我们来找找他们快乐的原因吧!
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2、同学们明白了课文中人物都给予了别人帮助而感到快乐,那么你有过帮助别人而自己感到快乐的经历吗?
我也曾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
3、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同时,也发生在我们的身上,给予是一种高尚的快乐。今天我向大家推荐几篇相关的文章,课后我们来共同阅读体会。(投影)推荐篇目:1、《给,永远比拿愉快》------蒋风(中国) 2、《感恩之心》-----林润翰(中国)3、《乞 丐 》----- [俄] 屠格涅夫
4、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有句话叫作: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爱的奉献>音乐起)实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会不时地体会到这种给予的快乐,也许它就是一个关注的眼神,一只搀扶的手臂,一句关切的话语,一份慷慨的爱心……它也许是物质的,也许是精神的。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给予、奉献,我们的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谢谢同学们,下课!
教后反思: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略读课文如何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有效的对话?下面就本课教学谈几点实践体会。
一、整体感知,抓住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他怎样的一件事情呢?
这篇课文,是以保罗为主要的人物,主要记叙他所经历的事情。只有用这个问题,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但含义很深,教学不能从题目入手。因此我设计一个句式减轻学生的难度:
课文主要讲的是:保罗在---------用哥哥送给他的-------------,载着--------------------,度过了-------夜晚从而真正懂得了------------------------------------------的道理。在句式的引领下学生较容易地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仔细品味,理解句子涵意。
课文在记叙事情的过程中,作者较多地记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对话,以及保罗的心理活动。文章内涵的意思就在这些句子中。因此能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体会保罗的思想感情,是理解这篇课文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设计以下问题:
1、在办公室前,保罗听了小男孩的话:“……天哪!我希望……”以为小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听了小男孩接下去讲的一句话,却十分惊讶。小男孩讲的哪一句话,使保罗惊讶?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小男孩说:“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这话的意思讲得不十分清楚,但保罗已经意识到了。保罗很惊讶,非常佩服他的志气。
我专门设计填空练习:保罗以为男孩希望----------------,没想到男孩希望------------。再讨论:“希望有这样的哥哥”和“希望当这样的哥哥”有什么区别?学生在讨论、辨析中明白男孩高尚、无私的心灵,学生初步懂得了“索取”与“给予”的区别,与人物的对话就有效。
2、当小男孩请求保罗把车子开到家门前时,保罗认为他是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后来,保罗怎么知道自己又错了呢?
这在第三段,是不能看出保罗错的原因的。实际上,保罗也是在看到他背了弟弟出来后才知道的。“但是,这回保罗又错了。”这句话是作者讲的。必须让学生阅读第四段话后,再回答。
3、小男孩指着车对弟弟说的那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理解小男孩说的这段话,是整个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只有理解了这段话,才能知道保罗错在哪里,才能正确地理解什么叫“给予”。
小男孩对弟弟说这段话,不仅仅是一定要像保罗的哥哥那样,送一辆新车给弟弟,而是启发弟弟要鼓起生活的勇气,要他相信:只要有我,你就会有幸福。我于是引导学生反复读这段话,读后引导学生与男孩展开对话:此时此刻,你觉得这个男孩是个怎样的哥哥?学生有的说:“很爱自己的弟弟。”“很自信。”(师追问:“你从哪里感受到?”)学生回答:“ 前面说他家不富裕,却要买汽车送给弟弟,说明对未来充满信心。”
4、保罗和小男孩、弟弟在一起度过了一个夜晚,为什么“难忘”?
这是课后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有一定的发散性。同学们要经过想像,想像那兜圈的情景,体会小男孩和弟弟的欢乐;体会保罗那天的心情。
三、深研题目,理解文章中心。
“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用这句话总结了全文,点了题。我们不仅要学生理解这句话与题目之间的关系,而且要理解内涵的意思。
仔细地想一想,在文章中,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快乐,男孩因为( )而快乐,保罗因为( )而快乐,在学生说话的基础上引导深思:你发现这几个人物快乐的共同原因吗?这样学生才深入地理解“给予的真正含义 懂得“给予”别人的东西是多方面的,物质是需要的,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只要你能够给别人一点帮助、安慰,别人都会感激你,你也会快乐。
但上课时还有一部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停留与表面,如有个学生说保罗因为收到哥哥的圣诞礼物而快乐,显然没有进入文本,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7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学习,小组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小组交流来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探寻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
课堂开始,我先让学生预习汇报,把握好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学案自学,读懂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抓住两个让人感到意外的地方,体会保罗内心受到的震撼。在体会感悟之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对“给予的理解”,并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在教学的最后,我向学生推荐了巴金的名言以及书后的相关的阅读课文,为学生积累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真正懂得“给予是快乐的”。
当然,这节课也有遗憾,那就是由于以上的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以致原来设想的“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读《给,永远比拿愉快》及有关“给予”名言名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给,永远比拿愉快’的理解“这一环节没有落实好。有人说教育永远是一项遗憾的艺术,的确这样,正因为有遗憾,我们才会积极地寻求对策,意图消除遗憾。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8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记叙文主要写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与一个小男孩在短暂的接触中,由误解到理解的变化过程,揭示了“给予是快乐的”人生哲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顺着故事的情节通过课件,特别是老师的语言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透过字词感受语言,从语言中品味出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使训练情境的创设比较自然。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较充足的时间去读,在适当的引导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从一开始的读全文到后来的品读人物对话,再到读课外资料。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但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这篇是略读课文,而我始终还是感觉不敢放手,讲的太多,让学生自感自悟得太少。还有在课堂上很多学生都会出其不意,提出些教师课前没有准备的问题。都说课堂生成比预设更为重要,但我想前提是教师要博学。因此,多阅读,多积累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
教完这一课,我觉得作为老师在课堂上真的要懂得利用学生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回答捕捉教学的资源,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达到心灵的共鸣。同时在备课时要下功夫,深挖教材,吃透教材,这样上课时才能得心应手。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9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探寻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突现学生阅读的自主化与个性化。
在这堂课中我仍然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重点通过读来让学生理解课文。本堂课我采取了:自由读、轮流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我很注意对朗读的指导,包括读得节奏、读得重音、读的表情等我都指导得比较到位。我感觉学生的读也还是比较令人满意。通过读学生也较好得理解了课文中几位人物的情感。
学生自主读书的过程中,他们有的自己读、有的和伙伴分角色读,有的还把对话和一些故事片段表演了出来,在活动结束后,我再组织学生全班一起学习课文时,已经从孩子们的朗读声中和他们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他们对课文已经有所感悟。
本课教学效果良好!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10
《给予是快乐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故事讲一个男孩看见了保罗的新车希望自己能送弟弟一辆新车,从而给予弟弟快乐的事。
我首先让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写了一件事情怎样的事情,课文人物都有谁?你最喜欢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找出来,相机学习。
针对课文主题,学生会集中在:
1: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于是我从男孩说这句话的起因,对保罗新车的感受中找相关的动作、神态、语言进行感知。分析保罗以为的“羡慕”,和男孩心里的羡慕的不同。从而理解出不同的出发点是“获取”与“给予”。
2:“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吧?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给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从动作上看男孩是个怎样的哥哥?从语言上看男孩是个怎样的哥哥?然后在读中悟。
这个晚上保罗的快乐,男孩兄弟俩的快乐,体会给予是快乐的。最后联系阅读链接:
生活中除了普通人的故事外,一些名人也有给予的故事。下面请同学看到阅读链接:《给永远比拿愉快》,和生活中给予的故事,让学生理解给予是生活中快乐的一个真谛。
因为是略读课,所以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读,在适当的引导后,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从一开始的读全文到后来的品读人物对话,再到读课外资料。学生在读中,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把读书的感悟通过有声的朗读加以提升。
让学生想象,幻想保罗把车上开到男孩家时,周围邻里会说些什么?让学生感受到保罗和男孩的不同,进一步感受到男孩对弟弟无私、真诚、博大的爱。
这节课,因为课前的准备充分和周密,针对教材与学生情况进行了较为行之有效、合理的教学设计,从教与学、老师和学生的课堂效果均较圆满,最终达到了教学目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11
周五上了《给予是快乐的》这堂课,备课时,突然想到,既然是略读课文,要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那么设计怎样的主问题呢?四年级的孩子可不可以培养他们提问的能力了呢?唉,新课程不像浙教版,每单元的训练点都是规定好了的。于是,我想检验一下,我班孩子提问的能力。
当然,上课伊始,我就向学生提出了这个要求。学生对于老师新的教学方式感到很新鲜,跃跃欲试,我随之提示,提问题的方法,可以向课题提问,向文中的字词提问,也可以针对文章的内容来提问。有了方向,学生深入阅读课文,脑袋瓜子快速地运转起来。不一会儿,小手林立。我不着急,让他们四人小组相互交流一下,能解决的在四人小组内解决,然后推荐一下最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是四人小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
小组汇报开始了,学生的提问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为什么用‘给予是快乐的’作课题?”“保罗为什么认为给予是快乐的?”第一个问题就直指中心。
“为什么说保罗又错了?”这样关键的问题学生也能提出来,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能牵住了牛鼻子。
“为什么保罗的眼睛湿润了?”“那个男孩的眼睛为什么闪着喜悦的光芒?”对于文本中的细节,学生也能关注到。了不起
“他们度过了一个怎样难忘的夜晚?”这是文本的一个空白点,相信很多老师上课时会关注到这个空白点,让学生练笔。而学生自己都能想到。
从上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来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已经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为什么平时我总是不放心,生怕学生这里理解不了,那里掌握不好,不肯适当地放手呢?
在下面的时间的教学中,一切是那么顺利成章,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想要解决的欲望特别强烈。我抓住问题中的一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小男孩的哪些言行举止让保罗产生的错误的想法。同时,把其他的问题穿插其中,学生兴趣盎然,对于一个个被划去的问题,成就感特别强烈,以至于到下课铃响了,学生们还浑然不觉,话题还在继续。
这堂课是放手后所得的意外收获,今后,在这一方面我要继续尝试,继续学习。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12
本课的教学设计,我试图体现以下两点:
一、抓住基点,覆盖全文,简简单单教语文。
这篇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文中令人感到意外的地方很多很明显,但我并没有以“几个出乎意料”来组织教学。因为我觉得文章很美很感人,是重在让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的美好心灵的,并从中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一情感体验。再说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应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因此,我从学生的学习情感和体验出发,抓住“小男孩最令人感动的两处话”,展开教学过程。通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话语”,让学生总体感知文本内容并引发感动情绪;然后给足时间,在学生潜心会文后交流“为什么小男孩的话深深地感动了你?”让他们在情感上与文本产生共鸣,从字里行间感受到小男孩一心关爱弟弟的美好心灵。最后通过“找快乐”、“说快乐”的说话训练,引导学生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真切感受。这样的流程既体现了教学过程的简洁与整体性,又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较好地落实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同时,这样简简单单地教语文,引导学生立足文本,超越文本,读到文字里去,也能读出浓浓的语文味的。
二、潜入文本,充分感悟,真真切切教语文。
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不断叩问文本,品味语言,与文本展开充分对话,由此产生情感共鸣。在叩问文本、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培养语感,在情感陶冶的过程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因为我们的目标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此,我努力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在读中感悟,在想像中感悟,在说话中感悟。比如:通过谈体会,多种形式的朗读,小男孩“不求索取而是给予、不是炫耀而是关爱弟弟”的美好心灵跃然纸上;然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让他们进入角色去经历去体验“小男孩、弟弟及保罗他们是如何度过了这个难忘的夜晚的?”最后通过“找快乐”、“说快乐”的说话训练,既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了发展,更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并加深了“给予是快乐的”这一体验。
在教学中,由于教学过程还不够简洁,学生读得还不够,所以悟得也还不够,还须改进。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三)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 故事。在第六单元,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一趟爱的旅行,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既体会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挚的友情,也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而《给予是快乐的》以其新颖的故事和独特的观点感染了每一个人,这个外国文学作品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谋篇布局上也很有特点。
在导入部分,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曾经因为什么而获得过快乐?”大部分同学都会因为获得了别人的给予而快乐,这和我要上的《给予是快乐的》的观点刚好相反,但没关系,因为他们将会因为本节课的学习而知道,不仅仅被给予是快乐的,给予同样是快乐的。
接着,我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弄清一个问题“文章中都有谁在给予?”学生边回答我边板书,然后让学生根据人物示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的可以用“主要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的方式,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接下来的环节,我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看看文章哪个部分最让自己感动?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原因。在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抓住了人物的对话来感悟,如从“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中感悟小男孩一心只为弟弟着想的美好心灵。有的同学抓住小男孩和保罗的动作来感悟人物的心灵……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围绕着“给予”,谈论着感动,教室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最后,我照应开头,问了同学们另一个问题“学了本文,你还会因为什么而快乐呢?”现在同学们都能围绕“给予”来说,有的说会因为帮助同学搞卫生而快乐,有的说会因为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快乐,有的说会因为不让老师操心而快乐……此时此刻,看着学生的回答,不得不夸奖他们长大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指导上我时刻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着眼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全文以“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贯穿始终。本课教学没有华丽的课件展示,有的只是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重点句子的赏析,但却让学生感悟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上了人生美好的一课。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12篇 《给予是快乐的》教案相关文章:
★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12篇 容积和容积单位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学反思3篇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 《米和厘米的认识》教学反思6篇 米和厘米教学设计的课后反思
★ 《i u ü y w》教学反思3篇(i u u 教学反思)
★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反思10篇(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导入)
★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12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