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教学设计共6篇 第二节细菌优质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28 15:34:42 教学设计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细菌教学设计共6篇 第二节细菌优质课教学设计,供大家赏析。

细菌教学设计共6篇 第二节细菌优质课教学设计

细菌教学设计共1

《细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描述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对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细菌的生殖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 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利用网络搜索资料,进行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养学生利用信息,开展思考、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细菌的内容,这课内容包括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的生殖三部分。由于细菌个体十分微小,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八年级学生来说,平铺直叙的讲解恐怕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于是我根据他们喜欢上网、动手实践强的特点,对教材作认真的解读和适当的重组后,教学内容重新分为细菌的发现、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细菌的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细菌的休眠体——芽孢六个小内容,层层推进,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学生对网络的好奇心,力求通过互联网中的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知识直观具体化,降低学生认知难度。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的热情,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特点。

  难点:巴斯德实验的理解;细菌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细菌的生殖。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了与本节课有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接着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到舒肤佳的广告视频、“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动画、细菌形态图片、“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芽孢形成和萌发视频、细菌生殖图片、细菌生殖过程视频。

四、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探究法、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播放舒肤佳的广告视频。 生:观看、产生好奇为什么要洗手。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勤洗手?”;“手上的细菌肉眼能看到吗?”

  引入课题:细菌

(二)交流合作、探究讨论 1.细菌的发现 师:提出问题 ①谁最先发现了细菌?细菌是怎样被发现的? ②细菌的来源,谁给出了正确解释? ③巴斯德怎样演示了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 ④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为什么?

⑤通过巴斯德的这个科学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讨论交流细菌的发现、细菌的来源、巴斯德实验的过程、巴斯德被称为“微生物之父”的原因。

  师:巴斯德曲颈瓶试验FLASH演示

  师:小结荷兰人列文虎克最先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对细菌的来源给出了正确解释: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细菌的形态 师:提出问题

① 细菌的个体特点?用什么观察? ② 细菌有哪些形态?

③ 细菌是独立生活还是共同生活?

  师:小结展示电镜下几种细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细菌的三种形态。 3.细菌的结构 师:提出问题

① 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② 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 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③ 回忆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

④ 比较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异同? ⑤ 完成课本P60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小题

  师:小结展示电镜下几种细菌形态、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细菌的三种形态。 3.细菌的结构

  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的结构有哪些?

②细菌是否由细胞构成? 如果是,它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生物? ③回忆动植物细胞,有哪些结构?

④比较细菌、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什么异同? ⑤完成课本P60观察与思考中的讨论小题 师:出示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师:小结细菌的结构特点:具有细胞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有遗传物质──DNA。

  4.细菌的营养方式 师:提出问题

  试根据细菌的结构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是怎样? 生:推测和交流细菌的营养方式的原因。 师:播放细菌的营养方式视频

  师:小结细菌的细胞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的营养方式是异养型。 5.细菌的生殖

  师:提出问题

①细菌靠什么进行生殖? ②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 ③日常生活中如何搞好个人卫生?

  师:展示细菌的生殖视频,推测细菌的繁殖公式1个细菌繁殖的数目=2n (n为细菌分裂或繁殖的次数) 生:完成课本P61技能训练

  师:小结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要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

  6.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师:提出问题

①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会不会死亡? ② 由芽孢萌发成细菌是一种生殖吗? ③细菌有哪些结构使它无处不在?

④细菌无处不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生:讨论交流细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能够生存的原因、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 师:播放细菌形成芽孢视频

  师:小结细菌在极度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加上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所以细菌几乎无处不在,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学生课堂效果测试:

(1)最先发现细菌存在的人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 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 (3)细菌的形态有__________ 状,__________ 状和____________状。 (4)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上最主要区别是:细菌虽有________ 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 ________ 。 (5)大肠杆菌的结构与桃树细胞相近,都有细胞壁,但大肠杆菌与桃树的营养方式却截然不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

  A.是独立生活 B.能否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C.能否进行呼吸作用 D.生命活动是否消耗能量

(6)细菌是以什么形式来对付不良环境的( )

  A.冬眠 B.遇到不良环境死亡 C.形成芽孢 D.形成生殖细胞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生:讨论交流,总结这节课的知识要点。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1、细菌的发现:列文虎克

2、细菌的形态:杆状、球状、螺旋状

3、细菌的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5、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6、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取得很好的效果,选题上面向实际教学问题,突出重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根据老师布置的任务,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网络提供的资源,自主探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高信息素养,拓展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强调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有效获取与加工,重视师生间基于信息的交流互动,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细菌教学设计共2

  第二节

  细 菌

教学目标

1.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通过将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动植物细胞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锻炼收集信息、分析推测的科学能力;

3.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分析巴斯德实验的操作步骤,启发学生思考,锻炼分析能力,认识到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技术的进步,更要依靠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细菌的主要特征、细菌的繁殖方式。

2.难点:细菌的主要特征,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课前准备

1.有关细菌的挂图

2.学生准备有关细菌发现的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从小我们的爸爸、妈妈在我们吃饭前,总要唠叨一句,‘快洗手去,不然细菌会跑到你的肚子里去’。那时,我想同学们可能就对细菌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但细菌究竟长的什么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介绍细菌发现和研究的三个故事

  学生: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

  学生: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菌是从那里来的。人们观察到腐烂的牛肉汤里有很多细菌,就认为细菌是从肉汤里自然而然产生的。意大利的斯巴兰扎尼做了一个实验,他准备了几个玻璃烧瓶,把它们刷洗干净,灌进肉汤。把瓶颈放在火上烧,玻璃融化在一起,将瓶口死死封住。这样一来,不管多么小的细菌也休想钻进玻璃瓶了。瓶口封好后在沸水里煮了一个多小时,杀死了肉汤中的全部细菌。几天之后,肉汤没有变质,证明了细菌是从空气中进入肉汤里的。可是有的生物学家质疑说:自然生殖有可能需要借助空气中某些化学物质完成,斯巴兰扎尼隔绝了空气,就破坏了生物“自然发生”的条件,因此没有微生物生出来。这样的疑问听上去也是有道理的。(学生纷纷点头同意)

  学生:1860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新的实验,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他把肉汤灌进两个烧瓶里,第一个烧瓶就是普通的烧瓶,瓶口竖直向上;而将第二个烧瓶在火焰上熔化瓶颈,不是将它融合,而是把它拉长,弯曲成鹅颈一样的曲颈瓶。然后把肉汤煮沸、冷却。两个烧瓶都敞开着,外界的空气可以畅通无阻地与肉汤表面接触。过了三天,第一个烧瓶里就出现了微生物,第二个烧瓶里却没有。直至四年后,第二个曲颈瓶里的肉汤仍然清澈透明,没有变质。

  巴斯德解释说,因为第一个烧瓶是顶端开口,悬浮于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可以落人瓶颈直达液体,微生物在肉汤里得到充足的营养而生长发育,于是引起了肉汤的变质。第二个烧瓶虽然也与空气相通,但瓶颈拉长弯曲,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仅仅落在弯曲的瓶颈上,而不会落人肉汤中生长繁殖引起腐败变质。巴斯德以令人信服的实验赢得了舆论的一致支持,后来,他在研究微生物方面获得了很多成就,被尊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教师:那么巴斯德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看挂图。

  学生:观看挂图。

  教师:不要看图上的细菌好象很大,实际上细菌太渺小了。有人曾经这样形容细菌的“小” 在一个针眼大小的面积上,竟能容纳一亿个细菌,同学们去体会一下吧。(指着挂图上的细菌)你能描述一下这种细菌的形态吗?

  学生:像火腿肠、两头圆中间直、像面包??。

  教师:这种形态的细菌叫杆菌。还有别的样子的细菌吗?

  学生:有的像圆球、有的像弹簧

  教师:请大家根据细菌的形态将它们分成三种: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学生:根据图片分类。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的细菌一对对地靠在一起(双球菌)有的细菌聚成一团(葡萄球菌等)或连成一大串(链球菌等)但是每个细菌仍然是独立生活的。没一个细菌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单位。那么细菌的生命结构是什么样呢?(出示图片)

  学生:观察图片,和书中的示意图比较。

  教师:你感觉细菌细胞结构更像植物还是像动物?为什么?

  学生:我觉得更像植物,因为有细胞壁,看上去很坚硬的样子。

  学生: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有鞭毛,能运动。(教师适时说明并不是所有细菌都有鞭毛)

  学生:我觉得更像动物,因为不是绿色的。

  教师:总结:从营养方式上,大多数细菌和动物一样必须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它们和动物又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们会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所以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教师:细菌的结构中有没有和动物、植物细胞都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没有细胞核(还会答有荚膜、鞭毛等,教师应适时解释)。

  教师: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DNA会聚集到细胞中一个特定的区域,我们把这个区域叫核区。

  教师:细菌也是有生命,它是如何繁殖的呢?(展示挂图)

  学生:观看录像,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计算一下:你手上现在有1个细菌,每二十分钟繁殖一代。四个小时后,你手上细菌的数目有多少?

  学生:计算;212=4096个!

  教师:如果继续计算下去: 48小时后呢?

  学生:抢着按计算器:2.×1043个!

  教师:我虽然不能告诉你一个细菌有多重,但是我可以保证:2.×1043个的细菌的重量大约和4000个地球差不多,也就是说:理论上讲,如果你手上有1个细菌,两天后它能变成4000个地球那么多。

  学生: 笑,不可能!

  教师:为什么不可能?

  学生:我们会洗手。

  教师:对。洗手的肥皂和洗涤剂都可以杀死细菌,甚至只是用流水冲洗也可以减少很多细菌。但是洗完手以后,手上的细菌是不是都杀死了呢?我们来看看细菌对付恶劣环境的方法(展示挂图)。

  学生:观看。

  教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看到的挂图内容回答几个问题?

1、细菌能不能依靠芽孢繁殖?

2、芽孢是细菌细胞里的结构吗?

  学生:一个细菌只产生一个芽孢,数目没有增长,不是繁殖;芽孢只在休眠时才出现,芽孢出现时,细胞就解体了,所以芽孢不是细菌的细胞结构。

  教师: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1967年,美国宇航局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并且在月球表面进行了软着陆,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为科学家拍摄了很多影像。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科学家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用显微镜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链球菌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科学家们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物理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教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细菌,细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呢?请同学们回家思考一下,在我们家里生活着哪些好细菌?哪些坏细菌?

  教学反思

  比较新课标和旧教学大纲,很多老师都注意到:有不少旧的教学内容都删减了。因此很多人感到新教材内容太少,一节课的内容大概就只够讲20分钟。对此,我的感受是:《课程标准》和依据这个标准所编制的教材只是国家为适龄学生提供的基础标准,是一个相对较低的标准。作为教育比较发达的城市和学校,从为学生发展的原则出发,完全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补充。

  但是补充哪些新内容呢?有些老师就将删减的内容又补充上去,造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这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我的看法是:

一、不能盲目提高难度和深度。对于繁、难、脱离生活的内容,坚决不补充。不要为“学科系统性”而加大学生负担。

二、对于能帮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教材内容的材料,应该补充。这些资料应该具有趣味性、形象化和科学性并重的特点。例如:“细菌繁殖得比地球重”“月球上的细菌”这样的资料,能给学生很清晰的感受。

三、对于能帮助学生建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大胆补充。例如巴斯德实验,很多老师认为这些是“软性”内容,没有考核的任务,就轻描淡写甚至轻易放弃,这是非常遗憾的。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和科学发现的故事,不仅可以让学生为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而感动,还可以启发学生思考,锻炼思维能力,获得很多课本上不能提供的科学工作方法。因此,对这些内容不仅应该扩展和补充,还应该精心准备,绘声绘色,发挥教学资源的最大效果。

  八年级生物学公开课

  教 学 设 计

  课

  题: 第二节 细菌 授课教师: 章

  满

  授课班级:

  八(1)

  授课时间:

  2005年11月22日

细菌教学设计共3

  细菌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第四章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第二节

细菌

  教师寄语:科学上伟大的发现,都需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2、能力目标:通过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细菌发现过程和巴斯德的实验,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重难点:重点是“细菌的形态和结构”,难点是细菌的生殖。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夏天吃剩的肉汤过一段时间会变质,我们知道是因为里面有了细菌,那么,细菌是从哪里来的呢?最初,微小的细菌又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资料,阅读列文?虎克发现细菌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认真阅读课本整节内容,不要放过任何细节噢,10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

  细菌的发现:

(1)

  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是谁?被称作“微生物学之父”的又是谁?

(2)

  巴斯德通过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向世人证明了什么?

2、

  细菌的形态、结构:

(1)

  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它们是群居生活的吗?

(2)

  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有哪些特殊结构?

(3)

  细菌结构与植物细胞相比有哪些区别?

(4)

  细菌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及作用是什么?

3、细菌的生殖: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方式?

(2)细菌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什么?

三、拓展创新

、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与植物有什么区别?

2、细菌的芽孢是生殖细胞吗?为什么?

四、归航拾贝(清点今天的收获!)

五、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下列关于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能够引发人的疾病,细菌是对人类有害的一种生物

  B细菌的遗传物质存在于它的细胞核中

c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会快速分裂大量繁殖

D细菌含有叶绿体,营自养生活

2、没有真正细胞核而又有其他细胞结构的生物是

A噬菌体

  B乳酸菌

c酵母菌

D草履虫

3、外科手术器械和罐头食品的消毒,都要以能够杀死什么为标准?

A球菌

B杆菌

c螺旋菌

D芽孢

4、对细菌芽孢的描述,正确的是

  A芽孢是细菌细胞内形成的休眠体

B细菌以形成芽孢的形式进行繁殖

c芽孢的含水量高,抗热性弱

D芽孢是由细菌细胞壁裹上厚壁而成

5、细菌的发现得益于

  A科学家的勤奋观察

  B观察者的细心

c显微镜的出现

D细菌分布十分广泛

6、细菌的发现者是

  A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B荷兰人列文?虎克

c中国人李时珍

  D英国人珍妮?左多

(二)非选择题

、下图为细菌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细菌与动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主要不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的【】_____________内没有叶绿体等结构,说明一般细菌的营养方式为_______。

(3)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表示的是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细菌。

2、炭疽杆菌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被证实引起疾病的细菌,严重的患者,细菌因进入其血液而导致死亡,请回答:

(1)细菌的生殖方式是进行__________生殖。

(2)你认为影响细菌生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环境适宜时,它每隔20分钟分裂一次,请你计算一下,如果有人感染了100个炭疽杆菌,三个小时后他的体内将会有都少个炭疽杆菌?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控制炭疽杆菌的蔓延?

六、学习感悟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1)荷兰人列文?虎克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

(2)向世人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2、(1)球状

杆状

螺旋状;

  不是,是独立生活的。

(2)基本结构: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DNA集中区域(未成形的细胞核)

特殊结构:荚膜

  鞭毛

芽孢

(1)

(2)细菌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

(4)分解者

  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3、(1)分裂生殖

(2)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拓展创新:

、植物的营养方式是自养,细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为异养。

2、不是,芽孢是有些细菌在生长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而且一个芽孢只能萌发成一个细菌,所以,它不是生殖细胞。

达标测试:

(一)

(一)选择题

、c

2、B

3、D

4、D

5、c

6、B

(二)

(二)非选择题

、(1)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区域。

(2)﹝4﹞细胞质

异养

(3)快速繁殖、形成芽孢

(4)﹝1﹞荚膜

﹝6﹞鞭毛

2、(1)分裂生殖

(2)有机物、水分、温度等

(3)100×=个

(4)对已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被感染的物体采用高温灭菌或低温冷冻的方法处理,也可采用紫外线、X射线等方法处理。

细菌教学设计共4

《细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学习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了解细菌的生殖方式和营养方式;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通过观察细菌形态和对问题的分析、比较,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继续树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辩证观点;通过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学会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重点、难点分析

1.细菌结构特点及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是本章的重点知识,因为:

  o 通过学习细菌细胞结构特点,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它们在细胞结构上的相同点及显著区别,明白为什么把细菌从植物中划分出来

  o 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为重点之二。腐生细菌等微生物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起着重要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的动态平衡和自净作用。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学习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础

  o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为重点之三。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客观事物。了解细菌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表现在有利与有害两个方面,从而纠正许多人误以为细菌都是有害的错误观念。

2.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了解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o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是本章的难点之一。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与人类关系密切,但因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观察到,特别是有些地区的学校缺少相应的教学设备,如显微镜、显微投影仪、录像设备和微机等,所以教师难以进行直观教学。

  o 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之二。因为初一学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识很少,也没有接触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因而讲透细菌在促进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有一定难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1.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o 在讲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时,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见过细菌吗?听说过细菌吗?能否描述出细菌的样子?在学生议论后请学生回答问题。

  由此引入新课,教师接着指出:细菌分布广泛,无论是空气、水、土壤还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细菌生活。但它是单细胞生物,个体十分微小,所以我们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们就要了解一下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o 关于细菌形态的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①用高倍显微镜演示细菌的三种形态;如果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最好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②可以用显微投影仪投影放大细菌的三种形态。③播放细菌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录像片段。④以上设备都没有,教师可让学生参看书中的显微照片及插图,同时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边讲边画出细菌三种形态的示意图。接着教师总结出细菌的形态:单细胞个体,从形态上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o 细菌的结构特点,该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学过有关知识,可用讲述法。首先课前要准备好细菌结构的模式图。如果没有,教师可参照书上有荚膜的细菌结构示意图画一个。对照图来讲述细菌结构特点时,注意让学生与前面所学过的植物细胞结构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注意强调:细菌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细菌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所以细菌不属于植物范围。另外,有些细菌具有特殊结构如:①有的细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动。②有的细菌在细胞壁外有英膜、具有保护作用。

  关于芽孢,教师应该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细菌总的特征,不是所有细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该菌种的休眠状态,称休眠体。注意说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一个细菌只能生成一个芽孢,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孢萌发形成一个菌体。芽孢对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壁很厚渗透性差,含水量极少。杀灭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压蒸气灭菌法。一般情况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师可以补充讲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价值,例如:有些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产生晶体内含物,称副芽孢体。苏云金杆菌和日本甲虫杆菌等产生的副芽孢体对某些昆虫有强烈毒性,因此有些国家用苏云金杆菌等细菌作为杀虫剂又称生物农药,既能消灭害虫又不污染环境。

2.细菌生命活动特点:

  o 在讲述细菌的生殖过程中要强调分裂生殖是单细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点是简单、快速,属于无性生殖。在讲述生殖过程中,教师可参考教参中的示意图边讲边画。

  o 细菌的营养方式的讲述可用谈话法。教师首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①植物是怎样制造有机物获得营养物质的?②植物制造有机物的条件是什么?③细菌不含叶绿素,它怎样获得营养?经讨论后,教师做必要的总结。这样学生就可以推论出细菌与植物的营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接着引出异养的概念以及腐生细菌与寄生细菌的概念。强调腐生和寄生细菌的区别:腐生是从已死的或腐烂的动植物组织中获得有机物;寄生是从活的动植物体内或体表来吸取有机物来生活。

3.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o 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本内容教师可运用讲述与谈话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物都有着诞生、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这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物体死亡后是否永远保留在地球上?为什么没有出现这种情况?让学生回答,谁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细菌的具体作用需要教师来讲述。教师可画简图让学生连线填充说明动物、植物、腐生细菌三者之间的关系。 为加深学生了解腐生细菌对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可布置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完成: 用一个广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虫的尸体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盖。上面做好标记,过一段时间挖出来观察,看看有何变化。

  o 在讲述细菌与人类的关系之前,先让学生讨论,①细菌对人类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现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现在何处?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加以补充,要强调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数种类。纠正细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认识,培养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分析客观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讲完课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及时反馈。并请学生回答“动动脑”上的问题。布置学生看课外读物的内容。

4.本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o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细菌的应用价值越来越高,范围很广,特别是近些年来在环境保护、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制药业等等在讲课时可以渗透这方面的信息。

细菌教学设计共5

《细菌》

一、教材分析

《细菌》是第五单元第四章的第二节。本章第一节,学生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细菌菌落的特点和细菌的分布。这一节是在第一节的基础上,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和分布特点。所以,《细菌》是对第一节相关内容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初二的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很强,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生物学的方法。他们思维较活跃,不喜欢老师空洞的说教,而喜欢主动探究。而且,初二已经学过动、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所以只要引导方法得当,这节课的内容应该可以掌握得很好。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

2、能力目标:

  制作细菌模型, 锻炼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通过与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 认同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

  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学习难点:

  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五、课前准备

?

1、上网查阅有关细菌发现的故事,

?

2、每个小组准备毛线、双面胶、硬纸板、剪刀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向学生展示“ 微距下拍摄的人体皮肤上寄生的细菌”两幅图片,问学生“图片展示的是什么?”学生观察图片,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好奇心增强,大大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并引入本节课的课题。

(二).展示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学生齐读,明确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把本节的内容分成了五个知识点:

1、细菌的发现

2、细菌的形态结构

3、细菌的营养

4、细菌的生殖

5、细菌的休眠

  下面,我一一陈述各个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学习新课

1.细菌的发现

(1)活动一:阅读思考

  独立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2)活动二:自我展示

?

1、请一个学生讲述收集到的有关“细菌发现的故事”,其他学生可补充,老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然后多媒体展示列文.虎克和巴斯德的照片,教师简单介绍他们。

?

2、请另一个学生描述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然后多媒体展示该实验过程。教师引导大家得到与巴斯德相同的结论:肉汤腐败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空气中的细菌引起的。

(3)活动三:科学感悟

  通过巴斯德的故事,引导学生感悟,意识到重大的科学发现,不是科学家的专利。只要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再用缜密的思维和实验进行探究,每个人都能够有新发现。

2、细菌的形态结构

  由“细菌分布在哪里?细菌分布如此广泛,谁用肉眼观察过细菌呢?为什么平常看不到细菌?”三个问题引入。 (1)观察思考

①、细菌的大小:观察“电镜下头发上的细菌”“高倍显微镜下针头上的细菌” 两幅图片,学生可以直接得出“细菌非常微小,只能通过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结论

②、细菌的形态:观察“电镜下细菌的形态”图片,学生可以直接说出“杆菌、球菌、螺旋菌”三种形态。然后展示三张幻灯片,学生观察并正确判断出各种细菌属于哪种类型,齐声回答。

③、细菌的结构:通过小组合作,进行73页的“观察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

1、细菌细胞的结构包括哪几部分?

?

2、某些细菌还有哪些特殊的结构?各有什么功能? ?

3、细菌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什么主要区别?

  前两个问题小组成员相互提问后,请成绩较弱的学生回答,说出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某些细菌有荚膜和鞭毛,分别起到保护和运动的功能。然后展示细菌的结构图,学生齐声说出各个结构的名称。

  活动1:观察思考DNA61鞭毛运动结构2细胞质3荚膜5细胞膜细胞壁4保护 (2)制作细菌模型并展示

  了解了细菌的结构,然后小组合作,制作细菌模型,看哪个组做的又快又好。 ? 材料用具:毛线、双面胶、硬纸板、剪刀等

? 方法步骤:

1、在硬纸板上画出细菌的轮廓,剪下来。

?

2、用双面胶把毛线粘在硬纸板的边缘,粘两圈,外面一圈要多出一段。分别作为细胞壁、细胞膜和鞭毛。

?

3、剩余的毛线团成团,粘在硬纸板内部,作为DNA。

  制作完成后,请两个小组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单介绍,其他组的同学可给予改进的建议,老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3)比较推测:

  展示并观察植物细胞图和细菌细胞图,引导学生齐声说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分析交流,由较好的学生说出区别,细菌只有DNA,没有成行的细胞核,植物细胞有成行的细胞核;细菌无叶绿体,某些植物细胞有叶绿体。教师强调,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所以不是植物,而是微生物,这也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根据细菌无叶绿体,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并引出第三个知识点。

  DNA细胞壁细胞膜叶绿体细胞核液泡细胞质主要区别:

1、细菌无成形的细胞核

2、细菌无叶绿体61鞭毛5荚膜细胞壁43细胞膜2细胞质

3、细菌的营养:(资料分析)

  通过三个资料分析进行讨论交流,分别请每组中游的学生回答,资料一说明某些细菌营寄生生活,资料二说明某些细菌营腐生生活,资料三说明某些细菌营自养生活。教师强调寄生和腐生都属于异养,这是大多数细菌的营养方式,少数细菌营自养,如光合细菌。展示此内容,学生记在课本上。

? 资料1:葡萄球菌能使人和动物的伤口化脓感染;结核杆菌能引起结核病;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能引起许多蔬菜发生软腐病。

? 资料2:枯草杆菌广泛分布在土壤中,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以生存和繁殖。

? 资料3:光合细菌具有细菌叶绿素,能在厌氧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4、细菌的生殖:观看视频

  观看“细菌的生殖过程”视频,直观形象,引导学生说出细菌靠分裂繁殖后代,然后接着进行“技能训练 ---计算”,初三的学生很快就能算出100×28=个。学生交流自己在个人卫生方面的做法,从而进行卫生习惯养成的教育。

5、细菌的休眠:观看视频

  问学生“细菌飘到某些恶劣环境中,一定会死亡么?”引出此知识点。 观看“芽孢的形成过程”视频,引导学生说出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进行辩论,说明“形成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因为数量上没有发生变化”。

  归纳总结: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学习完细菌的形态、结构、营养、生殖和休眠等后,大家进行归纳,总结出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 ?

1、数量大;

?

2、体积小,易被媒介携带; ?

3、繁殖速度快;

?

4、形成芽孢以度过不良环境; ?

5、芽孢小而轻,可随风四处飘散 ?

七、板书设计

  第二节

  细菌

一、细菌的发现

四、细菌的生殖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

  分裂生殖

1、形态:

五、细菌的休眠体

2、结构:

  芽孢

三、细菌的营养

1、大多数异养

2、少数自养

细菌教学设计共6

  第二节《细菌》的教学设计

  于颖男

《细菌》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材通过对细菌的发现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体会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在讲述细菌结构时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通过了解细菌的生殖和形成芽孢的特点,明确细菌的广泛分布,从而加深对细菌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描述细菌的主要结构特征。

3、通过与植细胞的比较,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4、描述细菌的繁殖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细菌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阅读、分析,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细菌发现的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培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菌的形态;细菌的结构特征及营养方式;细菌的生殖。

2、教学难点

  细菌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巴斯德实验的历史性突破。

四、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

  193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的日子,在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无辜的中国人遭到了日本侵略者的杀害。事实上,在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还制造了一些不为人知,惨无人道的杀戮事件,其中就包括“细菌战”,关于“细菌战”我们究竟了解多少?播放“日本细菌战”视频,历史不容忘记,作为每个中国人都不该忘却70多年前的这段人间惨剧,日本731部队,用细菌战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那么,细菌究竟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结构?从而引入课题。

(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

  任务一: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

  过渡: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到细菌的分布是很广泛的,我们的手上、书上、衣服上、甚至是空气中都有细菌的存在,但我们能看见它们吗?那细菌最初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课件展示细菌发现的过程: 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放大200—300倍的显微镜,观察了一位从未刷过牙的老人的牙垢,“它们像蛇一样用优美的弯曲姿势运动”,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观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当时人们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

2、巴斯德实验

  动画演示整个实验过程,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以及提出了保存啤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 我们现在喝的酸奶就是用巴氏消毒法制作的。另外他还提出了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由于巴斯德在微生物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我们把他称为“微生物学之父”。

  提问:通过以上两个故事,你对科学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各抒己见后,师生共同总结:通过细菌的发现史,让我们了解了显微镜的出现加快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的过程,进而认识技术对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巴斯德的研究过程,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基础上。

(设计理念:使学生初步了解细菌的发现,让学生认同科学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心科学的态度。)

  任务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上看到的细菌和针头上的细菌。观察得出结论:细菌个体十分微小。大约10亿粒细菌才只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只有用电镜或高倍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

1、细菌的形态

  课件展示细菌形态图片,使学生对细菌的形态有个理性的认识,然后介绍

  一些与学生身体健康有关的细菌,如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

  师总:这些细菌虽然很小,但有些细菌相互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生活的,每一个细菌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细胞构成的,所以它们都是单细胞生物。

  师生共同总结细菌的特征:

  个体十分微小,是单细胞生物, 形态呈杆状、螺旋状、球状。 (设计理念:通过形象的比喻和图片,使学生对抽象的、微观的知识有个较直观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图形、总结归纳的能力。进一步了解细菌的形态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细菌的结构

  过渡: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细菌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形态也不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同的。 课件展示:细菌的结构

(1)学生通过观察总结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提示1:细菌内只有DNA集中区域,无成形的细胞核

  提示2:不是所有细菌都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是细胞壁外增厚部分,主要起保护作用,而鞭毛能摆动,是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2)课件展示动、植物细胞结构

  比较动、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结构上的异同点,生填表后师归纳: 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不同点:植物和细菌都有细胞壁,动物没有;动、植物都有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植物有叶绿体而动物和细菌没有叶绿体。

(3)细菌的营养方式,课件显示:

  植物细胞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能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而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所以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设计理念:强化图文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任务三:细菌的生殖

  过渡:细菌如果找到了适宜的生活环境后,就要开始生长繁殖,那细菌是怎样繁殖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了解细菌的生殖。

  课件:播放视频

1、学生根据视频得出:

(1)、细菌的繁殖速度太快了,每不到半小时就能繁一代。 (2)、细菌的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就是一个分裂成两个。

2、师总:细菌是靠分裂繁殖产生后代的,所以繁殖速度很快。当然了,这些情况必须是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所以我们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的条件。但是不是只要遇到不适合的生存环境细菌就会死呢?当细菌面临不利于它生长的环境时,它们又会怎么样呢?

3、播放视频:细菌的休眠体—芽孢

  学生小结,师生共同完善: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靠分裂进行生殖;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所以细菌的分布非常广泛。

  假设你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学生讨论后回答:100×28=(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设计理念: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意义。) 任务四: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你受到那些启示?

3、细菌的那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

(设计理念:积极参与归纳、总结。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回答问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五、习题反馈

1、罐头食品长时间不会腐败的原因是: ( ) A.密封很严,细菌没有机会进入 B.密封很严,细菌无法呼吸而死.C.封盖前高温灭菌,封盖后罐内没有细菌 D.高温高压影响了罐内细菌的繁殖.

2、你认为在外科手术器械消毒时,应该以能够杀死______为标准。 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芽孢

六、布置作业:

  外科大夫在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手术时还要戴上消过毒的口罩和手套,这样做有那些好处?

七、板书设计

一、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 列文虎克 — 显微镜 法国人— 巴斯德 — 微生物学之父

二、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 杆状 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

  无成形细胞核有DNA集中区域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2、营养方式:异养

三、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第二节《 细菌》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原有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上升为理性认识,真正掌握知识,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

  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气氛明显比在教室上课活跃。这是计算机与课程整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既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思考,然后进行归纳总结,也避免了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巧妙设问,适当追问,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把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对生活现象的剖析中,可以有效地避免知识和生活的脱节,也有利于降低学习难度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微观世界,学生是缺乏深入了解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是影响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新课程理念指结合多媒体课件,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课堂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的探究过程和情感体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我觉得在课堂上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高效主动地学习,以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虽然对多媒体课堂感兴趣,但不利于教学时间的准确控制,个别学生始终没有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像是旁观者,影响实际教学效果。

细菌教学设计共6篇 第二节细菌优质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搜索:细菌教学设计(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