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热心会员“m600”分享的神农架导游词,以供参考。
香山(Fragrance Hill),又称静宜园,海拔最高点为557米。这儿的主要景点包含鬼见愁、玉华山庄和双清别墅等。眼镜湖始建民国阶段,由两个水池构成,因其形状像眼镜而出名。湖北岸有一块由石块叠砌而成的洞穴,通过引导卓锡之水构成了水帘洞的景观。湖的东南边有一座名叫“佳日亭”的凉亭,始建1992年,具备苏式的十字重檐和彩绘。在香山寺东南的半山坡上,有一处清爽幽静的园林,称作双清别墅。院里有两条清泉,年复一年持续流动,一条流入知乐浩,一条流入静翠湖,这便是“双清”二字的由来。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及党中央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到达平住在此,直至11月才迁往中间南海。在这儿,他发布了一系列秘密文件,其中有名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则是在双清别墅的八角亭内吟成。碧云寺始建元朝至顺二年(1331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传说这里曾是金章宗玩景楼的原址,本名“碧云庵”。明朝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年),御马监的太监于经选定此处,运用税收和皇上所赐的财物开展改造,后建立了冢域并在冢上种植了青松,作为背后之所,这种行为被称作“青松压顶”。因此,郊区的人民便把这处寺称为“于公寺”。然而,之后于经坐牢过世,安葬于碧云寺的计划也未能实现。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也发现这片风水地,再次改建碧云寺,并在于经的墓上展开了加工和改建,准备当成自己的葬身之地,但五年后,魏忠贤也受到惩治,墓室随着废弃。在碧云寺内,常常有游客关心孙中山纪念堂和金刚宝座塔。纪念堂面阔五间,背墙嵌有汉白玉石雕碑,大理石须弥座上雕刻着各种纹路,底色为白色,金字撰写有《孙中山先生致苏联书》。大门上边悬架红底金字的木匾,上书宋庆龄所书的“孙中山先生纪念堂”。正厅展现有孙中山半身雕像,边上放置着一具1925年由苏联赠送的玻璃盖钢棺。内部陈列有孙中山不同时期的照片和历史遗物。金刚宝座塔位于寺内最高处,始建乾隆十三年(1748年)。北京市共有三座该类塔,此外两座分别是西黄寺的清净化城塔和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孙中山的衣冠冢恰好位于金刚宝座塔下。此外,碧云寺里的罗汉堂也颇值得一看。罗汉堂中五百罗汉按顺序排列,坐像高约米,千姿百态,生动逼真,有些闭眼静座,有些微笑低头,形态各异,展示出佛家雕刻艺术的精髓。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中还包括了乾隆皇帝的雕像,第444尊罗汉“破邪见尊者”,身穿铠甲,显得英武非凡。将皇上塑成罗汉,也许一方面是为了宣扬“君权神授”,另一方面也在赞颂乾隆盛世辉煌。昭庙全名宗镜大昭之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是为招待班禅六世来京而建造的夏天行宫。天井中立有汉、满、蒙、藏四种汉字的碑记,论述建庙的原因。寺庙半山坡处有一座七层八角的琉璃塔,塔檐悬架有56个铜铃,迎风摇曳时发出婉转动听的鸣响,让人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见心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清嘉庆年间(1796)展开了重修。小院中的建筑风格彰显了江南乐趣,东面有一个半圆型的水池,泉水从龙头吐入池中,放有“见心斋”的牌匾。轩后是五间“正凝堂”,如今做为售品部。池东与轩对称对望是指知鱼亭,整个庭院池与轩相映,回廊环水,景象犹如香山公园里的“园中园”。香山寺位于香山公园的蟾蜍峰北侧,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建成,金世宗赐名“大永安寺”,为香山众寺居首,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不过,以后遭受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损坏,仅剩台阶、石坊柱和石屏等遗址,只有寺内的“听法松”仍巍然屹立。香炉峰,俗称鬼见愁,位于香山公园的西部。此峰险峻难攀,登峰后能俯瞰整个香山佳境。近些年已修建缆车,便捷游客攀爬。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公园内的香山寺下,原先的双股清泉在金章宗时被称作梦感泉,而清代乾隆帝在泉旁的崖石上刻上“双清”二字。1917年,熊希龄在此建成别墅,并进而取名。别墅环境清幽,山水树石与自然融合,清泉汇聚成池,旁有亭台后有屋舍,屋旁竹海摇荡,景色秀丽。春天能够看花,夏季避暑,秋日观枫叶,冬季踏雪,四季均有独特韵味,被称作香山的“园中园”。眼镜湖位于香山公园北门内,由两块宁静的湖水根据一座白石拱桥连接,因其形状像眼镜而出名。湖的北侧群山环绕,峡谷峰峦迭起,上方
水流如珠帘般垂落,犹如灵动的水帘洞。山花和蔓草在丘壑、石缝和溪水边争相绽放,古松苍柏和垂柳交织成一片阴凉。见心斋位于香山公园北门的西边,相邻眼镜湖。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经过多次整修,别具一番江南风情。香山庭院的中间是一方圆形水池,清澈的泉水自雕龙口流入,夏日里新荷绽放,锦鲤玩耍。池的东、南、北三面回廊围绕,中间有个小亭伸进池里。池的西边是三间廊轩,即见心斋。斋后石头嶙峋,松柏交叠。整个院落静谧清雅,让人流连忘返。乾隆曾在此阅读和设宴款待臣僚。
神农架导游词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