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文是网友“shanheipazhizai”分享的小学教师个人读书计划,供大家参阅。
书籍是人类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人类向前迈进的主要台阶。阅读乃是获得文化精华的重要渠道,是了解社会和改造世界不可或缺的学习方法。大量事实表明,系统、有目标且持续的学习教育理论可以明显提升教师的教育智慧和能力,阅读教育书籍已经成为众多优秀教师快速成长的一条有效路径。可以说,喜爱阅读、善于思索、富有爱心并愿意分享知识的人,变成优秀教师或教育高手的潜力远远超过这些不喜欢阅读得人,因为她们具有天然的内在教师素养——这类人对阅读拥有长久而明显的热情和习惯,擅于传播人类智慧,并充满热情与兴趣,形成了一种独有的阅读人格。
一、我的读书活动思路
1. 以基础性与发展、合理性与人文性、经典性与时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为活动原则,借助理论掌握和方式习得,促进专业扩展和学科深度发展,激起教师持续发展的思索,培养终生阅读的良好习惯;
2. 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在重视科学的同时呈现人文关怀;
3. 从经典著作中汲取营养,并且用时代的角度来审视,将真正优秀的读本依靠自身思索内化为个人的经典;拓宽视野,提高国际理解,尊重不同文化,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主流。
在我读书活动中,我将把读书做为教师“行动研究”或“校本教学研究”的一部分。在“难题—设计—行动—思考—新问题—新设计……”的环节中,将读书活动融入到每个环节中,持续提供“教育的角度”和“教育的态度”以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我也会积极推进师生共读活动,制订阅读计划,明确阅读范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我的读书目标
1. 努力成为一名更有内涵的教师。
根据学习教育经典理论,丰富本身的生活经历,提升理论和实际水准,提升教学质量和质量。在日常教学中,培养随时记录课后反思的习惯,提高教育研究能力,重塑知识体系。
2. 在阅读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积极与名家的对话,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往上发展的动力;根据阅读优美的作品,修身养性,变成书籍的好友;积极与教育家、思想家的沟通,丰富文化内涵,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进行读书活动的主要措施
1. 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读书活动。
教师在读书以后,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见解”并转化为“实践”,将个性化教学理念称为“教师信念”。有着“教师信念”后,教师的举动将随之改变。我期望通过三年的阅读实践,明显提升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及其将理论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人文素质,养成良好的读书人格,成为有知识且文化内涵丰富的出色教师。
2. 以自学为主,运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自主学习、记笔记。
“读书活动计划”分为三个“行业”:教育新理念、课程改革和教育随笔。在日常阅读中,可以从这三个领域各挑选一本有兴趣的书,建立自己的“三本书”。在一定阶段(如每学年),关键阅读选定的“三本书”,或者在某一阶段关键阅读一本书,同时随便泛读其他推荐书。
3. 主动和同事交流讨论阅读体会和心得。
阅读内容将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有关教育教学的阅读优先,融合政治理论、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进行选择阅读、略读或速读。
4. 将所学理论和实际融合,积极推进以提升本身专业能力。
四、读书时间安排
保证每日分配一定的阅读时间,以确保学习持续性;每日阅读报刊,运用每周集体备课的时间开展一次读书会,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每学年编写一本读书笔记。
五、读书流程分配:
1. 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选校推荐书目,及其有利于提升各方面能力的核心书本,并做好学习记录,编写读书笔记。
2. 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和图书室资源。在办公桌上贴到名言佳句,营造浓厚的阅读气氛。
3. 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推动“营造书香校园、培养人文情怀”的教师读书计划,扩大阅读群体和影响力,构建一同阅读的良好氛围。
小学教师个人读书计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