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热心网友“xbcca52”收集的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赏析。
寒假期间,我仔细阅读了王晓春教师的著作《今日怎样当教师》。尽管书中所列的100个教育案例主要来自中小学校园,但这些案例与所有教育领域的教师息息相关。教师职业不但需要良好的师德和燃烧的热情,更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扎实的专业水准。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科学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在工作上,我们应当多问“为何”,并善于反思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想分享书里一个关于教师爱的案例所带给我的启发。
案件中讲述了一位教师如何帮助成绩不佳且缺乏兴趣的小孩培养学习兴趣,提分。这位老师的耐心令人尊敬,他付出了真心的爱。在感动之余,我不禁思索: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读书以前,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爱每一个小孩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我们通常被教育的理念吗?全心全意地将爱甘于奉献给每一个小孩?“燃烧自己,点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精神吗?然而,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这些理念相符合呢?应对案例中的学生,我是否能像这位老师一样耐心?回忆当我看到成绩优秀的同学那一丝不差的工作时的喜悦,及其见到成绩较差的同学那杂乱工作时的怒气,我不禁思考:我是否真心做到爱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一视同仁?王老师的评价让我深受触动,她提到要区分职业的爱与个人之爱。书里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关键应该是职业,而非私人的。因为每个人的爱都是有选择的,仁德不但可能令人疲倦,也会扩大教师的职责范围。的确,职业的爱是必须具备的,而个人之爱将无法奢求。教师要以职业的爱来对待每一个小孩,在她们碰到困难、犯错或不断进步时,教师都应一视同仁。教师的爱渗透在日常的点滴中,贯穿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王老师的简短两三句让我恍然大悟。
一直以来,“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样的极端教育言论像枷锁一样拘束着我,令我常常深陷自责和内疚当中,让我持续怀疑自己的教育能力,感觉自己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不然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学习障碍呢?今日在学习中我才意识到,这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标语,绝不是点评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
老师们,使我们从容应对,用智慧激发兴趣,用新观念培养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变成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