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0篇(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

时间:2023-10-19 21:2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0篇(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供大家赏析。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0篇(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逐步帮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同时,让学生在简单的方格纸上进行简单的描点、连线,学会制作简单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对统计图中所反映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

  教材提供的素材是甲、乙两城市的月平均降水量的数据,并分别用已经学过的折线统计图进行表示。但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更为接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学生家与学校距离”的数据,更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简单回顾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一步巩固和熟悉已学过的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折线统计图获取相关信息,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教师指导并同学生一起完成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发现其特点,学会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用其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得到相关信息,解决新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地位,很好的发挥了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2

  借用北师大版教材的“三个读懂”来做今天的教学反思。

  一、“读懂教材”

  初读教材,我认为这一节课有三个教学价值。另外,起初我觉得教材里的条形统计图不必让学童画出来。当时我想,一节课四十分钟,画条形统计图就要用到十分钟,多耽误时间,这节课是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有什么意义呢?但是在作业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并不会画折线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设计统计图的纵轴和横轴是一个旧知识,但是教材以条形统计图引入,兼具复习的作用,同时又引导孩子注意到这两种统计图制横轴和纵轴的方法是一样的。教材这样设计真是独具匠心。即便不画,书中有一个问题,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如果这个问题追问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也可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条形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比如,看横轴,我们知道了年份;看纵轴,我们知道了人数。把这个过程说一说,就加深了孩子对横轴和纵轴的理解。因为制图时制横轴和纵轴实在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就是读图它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

  让学童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这是一个重点。孩子怎么能发现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呢?我觉得有两个策略。一个策略就是比较。横轴,一样;纵轴,一样;每一年份的具体数量,条形统计图是用竖条,折线统计图使用点;接下来还有一个比较很关键———条形统计图的每一个数量是单独的,而折线统计图的各个具体的数量连在一起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折线。向上折的时候,就表示上升;向下折的时候,就表示下降;平平的时候,就是没发生变化;看,上升下降平平的,这就是变化,也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靠它的折线。还有呢,当折现比较陡的时候,变化就大;折线比较平缓,变化不明显;折现平平的,就是没有变化。关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我觉得学生必须要经历这种比较的过程,才会使他们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有很清晰的认识。这个比较的过程还有一个价值和意义就是———让孩子在例二绘制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每一步绘制过程的必要性。比如,点是必须绘制清楚的,因为它表示的是具体的数量;绘制过点之后还要把点连起来,这样才能用折表现出变化。第二个策略就是让孩子到折线统计图中找到在条形统计图中获得的信息。这个策略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看折线统计图。比如在条形统计图中,1998年是占了3个格子的竖条。表示3万人;在折线统计图中,1998年是在第三个格子点一个点。还有一点,我觉得二者的区别在绘制方法上,观察背景,条形统计图的背景是空白的,而折线统计图通常用坐标格作为背景。通过查找资料,我发现人们制作折线统计图的时候通常都会利用坐标作为背景描点连线。也有不使用坐标的,但很少。

  看,简简单单的两幅图,通过阅读教材,能够解读出这么多的教学价值呢。

  我觉得我的课堂就是缺乏这样的细致的学的过程。孩子必须塌下腰来学,课堂才有真实的感觉。我感觉自己这节课上的假就在这里,双方都很客气,蜻蜓点水,礼仪性的对知识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没有对学习的知识做很深入的思考,这真要不得。拿过教材之后,我只是看到了完整的两幅图,但是,怎样才能深入浅出的用好教材,真是需要我细思量细琢磨细设计。上过这节课再读教材,在这两副主题图的使用上,我梳理出了这样几个教学价值————

  1复习条形统计图制图的方法,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制图的'方法做铺垫。

  2运用比较的策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运用在折线统计图中找到条形统计图中呈现的信息的策略,学会读折线统计图。

  再者,为什么例一和例二要分开教学呢?我认为一体下来比较合适。因为例一孩子们只是了解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还没有进行数据分析,也没有尝试完成折线统计图的一部分也没有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一些合理的数据分析。把例一和例二分开了,就是把知识是什么,和知识怎样运用分隔开了。

  二、读懂学生

  在今天的课堂上,有一个很细微的声音,用很没自信的声音在说:“比如,男孩和女孩,可以用条形统计图;女孩连续七天做的花,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这番话没头没尾,放着书中的例子不用却另起炉灶。后来我才明白过来,其实我是错过了一个很聪明的孩子的很聪明的思考。为什么这么说呢?据一位专家介绍,曾有老师上完课问过这个问题,他觉得条形和折线的许多功能都是相同的,有什么必要还学其他的呢?这就是离散量和连续量的刻画了。条形统计图一般都是刻画离散量,比如几年或几个月的数据对比。而折线统计图则更多的是刻画连续量,比如,一个人一天的体温等。孩子真是很有数学学习的天赋,他朦朦胧胧的感觉到了这两种统计图的区别。孩子第一种举例说的男孩和女孩,可不就是两种离散量吗?孩子举例想说明的女孩连续七天做的花,可不就是一组连续量吗?“离散量”、“连续量”,不必让学童了解这些专业术语。但是也许可以举两个例子,比如,班级里面七个小朋友的跳绳考试成绩;一个星期的温度的变化。让孩子考虑一下选择哪种统计方式比较合适。

  课堂瞬息万变,有时候囿于我们的本体知识的匮乏,真是很难在瞬间读懂孩子的想法,读出这些想法里的精彩和智慧啊!但是我们可以关注,多问一问自己孩子们为什么会这么说。

  三、读懂课堂

  今天的课堂,刘义恺一个人和全班小朋友“单挑”,当孩子们都在异口同声的认为折线统计图优于条形统计图时,当孩子们都在说,折线统计图能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时,刘益恺坚持认为,条形统计图也可以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呀。这里有一个思辩和交锋。很可惜,当时我没有让孩子们不仅辩,而且把各自的理由说一说。这表现出我应对课堂偶发事件还缺乏教育机智。如果把各自的理由展开说一说,比如说,折线统计图怎么表示变化的?折线统计图的各个具体的数量连在一起了,连在一起就形成了折线。向上折的时候,就表示上升;向下折的时候,就表示下降;平平的时候,就是没发生变化;看,上升下降平平的,这就是变化呀,也就是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它可以反映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就靠它的折线。还有呢,当折线比较陡的时候,变化就大;折线比较平缓,变化不明显;折线平平的,就是没有变化。那,条形统计图能不能表现变化?看,柱子的高矮,我们直观可见,这不就可以很直观的表现出变化吗?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不是谁取代谁,以及谁比谁在某一方面有优势的问题。是的,确实不是取代的问题。教参上为了说明折线统计图引入的必要性,说折线统计图能表现出数量的增减变化。但是,数量的变化,因为条形统计图很直观,所以一样看得出来呀,从中我感觉,我的数学课还上得太假,当一个问题一个交锋真的在数学课堂上出现的时候,我们肯不肯舍不舍得会不会让孩子去交锋?假如真的这样一交锋,孩子们对两种统计图的认识就更加深了,其实这是加深了知识之间横向的联系啊。这个课堂偶发事件使我掌握了一个策略—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一是不能放任,二是要立刻把思辩双方组织起来交锋。不要让孩子们只是坚持论点,更要紧的是拿出论据来。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3

  知识背景和目标定位:

  《折线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单式和复式)和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来表示统计结果,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建立了统计的观念的基础上,又一次认识一种新的统计图。

  基于以上认识,把《折线统计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3、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描述:

  一、创设情境。

  1、观看科技展录像。看到这些画面,你想说点什么?

  2、为了使大家能更清楚地了解和分析这几年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情况,你认为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表示参观人数呢?

  3、课前我已收集了近几年来参观科技馆的人数,并把它制成了这样一张统计表。仔细观察,你能从统计表中了解到什么信息?

  参观科技展人数统计表 20xx年4月

年份20xx20xx20xx20xx20xx20xx20xx人数(万人)24183036365460

  出示问题:在相邻的两个年份中,( )年到( )年参观人数增加最快。

  你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计算)

  4、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可以直观得看出20xx年到20xx年人数增加最快呢?(条形统计图)

  但是,我在科技馆发现了他们用这些数据制成了这样的一幅统计图。(课件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这幅统计图中,横轴表示?纵轴表示?

  (2)每年的参观人数在这幅统计图上都找到吗? 谁来指着说一说。

  (3)这幅统计图是通过什么来表示出每年的参观人数的?(板书:点:数量多少)

  (4)思考:目前这幅统计图也只是反映出了统计表里的信息,还不能解决刚才问题?

  看来这个问题有必要我们研究研究。我们不妨带着下面三个问题来看一看。仔细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2、深入探究

  (1)哪年参观人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到哪年人数没有变化?哪年到哪年人数增加最快?

  分析:回到前面的问题,在统计表中想知道参观人数增加最快的是哪年到哪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出的?那现在能直观的看出来了吗?(通过线的陡度来看)

  板书:平—不变

  陡—快

  (3)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几年参观人数整体变化情况。你是怎么看出的?

  让学生看整条线段,感受整体趋势。

  课件演示整体上升的过程。

  你们是通过什么看出来的上升的趋势的?(板书:线)

  总结:通过折线的起伏,来反映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这正是这种统计图的特点,不仅能够看出数量多少,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看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补充板书:增减变化)。

  3、为统计图起名字

  你知道这种统计图叫什么名字吗?让学生根据这幅统计图的特点,自由起名。(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4、预测

  能不能根据这幅折线统计图来猜想一下,20xx年会有多少人来参观?

  总结:同学们,这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多是少,都有可能,要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来参观,还要年底再作一次调查。

  5、感知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

  我们已经对折线统计图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想想,生活中你还从哪儿见过折线统计图?(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三、实践应用。

  1、分析折线统计图

  出示马鞍山师范附小四年级春季收费标准统计图,从图中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有什么想说的?

  总结:全国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免收学杂费了,这项改革是真正惠及到咱们千家万户的好事、实事,使得大批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儿童能重返校园,是义务教育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2、聪聪、明明两人患病期间体温变化的统计图

  请学生当小医生,分析一下聪聪和明明体温变化情况。

  3、“小华学习了折线统计图,觉得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很明显,就去文具店作了调查,并绘制了一幅统计图。请你认真观察分析这幅折线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不同文具的销售情况)

  (1)让学生体会到若描述的是不同事物,则需要制条形统计图;若描述同一事物的变化趋势,则制成折线统计图。

  (2)如果想让它合理,怎么在这张统计图上作一些简单的修改?(改成条形统计图)

  (3)做完这个问题后呢,就给咱们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折线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绘制条形统计图,这个问题其实是以后要研究的内容,你们刚才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了。

  四、拓展。

  (课件图文并茂出示)探究我国历史,于上古时代已能看见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象。

  到商汤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划为九块,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块为私田,中为公田,显见井田制度已略具统计图之轮廓。

  到宋代,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等,则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

  至清朝,统计图已广泛的制作与运用,包括农工商统计图、交通统计图及教育统计图等。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

  师:孩子,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无穷无尽的变幻,造就了无以计数的物象形态。其实在自然界中也存在天然的.统计图,看(课件出示树的年轮)这不正是大自然的杰作吗?

  五、教学反思。

  我教学复式折现统计图这节统计课的内容,感觉有许多应该改进的地方。

  在设计课的时候,我力求做到让孩子们在感知单式折现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体会到二者的局限想以及复式折现统计图的优点。复式折现统计图便于比较两个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比较两个数量总体发展趋势和阶段发展情况;同时对发展的数量作出简单的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本着这样的设计理念,我尽量将课堂设计的内容丰满一些,训练点广泛一些,同时在发现中获取学习数学的乐趣。

  但是在设计课的时候我没有备透学生。

  首先,学生的课前复习没有做好。

  课前,我应该让孩子们做好单式折现统计图的复习,在复习中巩固绘制的方法,技巧。即:描点,标数,连线。毕竟这是四年级的知识,时隔一年时间学生已经将知识遗忘差不多了。另外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这节复习课是十分有必要的。如果做好了复习,那么本节课的重难点也一定会得以突破。

  其次,对于此类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应该给学生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某一数量总体呈现何种趋势;某一阶段呈现什么趋势;波动较大;平稳发展等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如果教师能够相机真确引导,学生就不会在课堂中感到无话可说了。课下我问过许多同学为什不举手回答问题呢?他们说,不知道怎么说服清楚。

  第三,教师过于相信学优生,导致出现绘图马虎现象没有及时更正。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又一次清楚的认识到备课更应备好学生,不能单凭自己的“一厢情愿”设计课。要知道,再好的预设,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的生成才会精彩。一堂课可以不完成教学任务,但必须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毕竟我们的课堂不是作秀。平时中求发展才是真正为学生着想。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4

  折线统计图是小学阶段统计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认识了条形统计图之后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人们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条形统计图的最大特点是:它可以清晰地呈现不同类别中统计量的数量,不同的类别之间没有次序关系,即使改变不同类别在条形统计图中的次序,也不改变其本质。条形统计图适用于不同类别中统计量大小的比较。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清晰呈现数量的多少,还清晰地表现数量增减的变化情况,它关键在于描述时间或次序关系及统计量数量的变化情况,并用来预测。它的横轴通常是依时间或次序的先后排列的,若改变其顺序则往往会失去原来的意义。折线统计图适用于表示随着时间或次序逐渐变化的统计量。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时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我觉得如果选择学生身边熟知的例子,他们会更乐于接受。因此我就把教材中的例题进行了处理,选取了学校体育比赛中的踢毽子比赛,聪聪和明明两位同学的训练成绩。另一方面两位同学的统计图有利于新课中对比预测,用一个事例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且出示两位同学的条形统计图后,出示一位学生跳绳成绩的折线统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一环节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认识了折线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学生整体的发挥,而对于每个学生独特的,我又不急于给予评价孰优孰劣,而是留给学生自己思考、判断、比较的思维空间。如在案例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探索的空间,充分相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操作(绘制折线统计图),去探索,去讲解,最后,在各方面的反馈中,让其他学生在感悟、选择、反思、纠正中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不仅使学生获得了共性的发展,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人性的张扬搭建了舞台。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5

  折线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并初步掌握了统计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是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且两种统计图在生活中也有着不同的用处,虽然从两种统计图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所需要的信息,但条形统计图侧重于几个具体数量的多少和比较,而折线统计图则能直观地看出某一事物增减变化趋势。我在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从情境中引出折线统计图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用两个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这一个情境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绘制一个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回顾条形统计图的知识,然后出示还可以用折线统计图,从而认识了折线统计图,并且强调读统计对象和项目、读点、读线和读整体趋势四个方面,逐步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读点又从直观读与坐标读两个层次进行;读线不仅从线读出数量的增减,而且从线的平陡读出数量增减的快慢;不仅关注线的局部,而且关注线的整体发展趋势,这样完整的解读了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

  二、体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折线统计图“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这一特点,在相应的条形统计图中同样可以体现,只是它更清楚而已,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感知这一特点?比较重视让学生经历从条形统计图到折线统计图的演化过程,且采取加强对比的策略解决它。通过出示两幅图来进行比较,这样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这样不仅沟通了两者在反映数量变化趋势上的不同,更彰显了折线统计图的直观性与便捷性。

  当然,从数学的现实意义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用折线表示,所以在通过练习初步建立折线统计图的表象后,安排了在不同情况下选择统计图的讨论与练习,使学生在思辩中明晰两种形式的统计图各自的作用,使学生对折线统计图有更明确的认识。

  三、体会统计意义和作用

  新课标提出,统计教学应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本节涉及这样的例题是小明的身高情况、某病人的体温图,这些题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不但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且能根据折线统计图数据变化的趋势做出合理的推测。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了学生描述、分析数据和对现实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统计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统计内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调查统计的过程,并讨论用什么样的统计图呈现,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和应用。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6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生活已先于数学课程将统计推到学生的面前。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我们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就应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数学的价值。为了培养学生具有从纷繁复杂的情况中收集、处理数据,并作出适当的选择和判断的能力,本节课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会分析复式折线统计图。

  我在教学本节课时,注重了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与学习兴趣。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让学生学习大众的数学,学习生活的数学,这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观。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书中例题只提供了两幅单式折线统计图和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看上去很单调,枯燥无味。怎样激发学生情感呢?

  新课开始我就讲述了最近发生的西南地区干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气候、降水量等与生活的关系。也激发了学生对灾区人们的情感。然后我各出示了两幅我们镇江市和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某一年中各月降水量统计图,让学生来观察、谈论,由于接近学生生活,学生是畅所欲言,说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我觉得这样处理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设置学习悬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古人也曾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疑”对学习的重要作用。“疑”是学生深入学习的原动力,“疑”是开启思维的金钥匙。例题教学时先用两幅折线统计图分别表示镇江、青岛两个城市20xx年各月的降水量,引起对折线统计图的回忆;再提出悬念:“这两个城市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这些问题仅在一幅统计图里找不到答案,需要把两幅统计图中相对应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月计算两个城市降水量的相差数,才能找到答案。学生们先沉思了一下,紧接着都叫着举起了手,他们知道怎么办了,“合在一起”是大家共同的呼声,然后我出示了一幅简单合在一起的统计图,面对这幅乱七八糟的统计图,请学生自己讨论该怎样修改?课堂一下子就进入高潮,学生说的各种修改意见,一下子就把复式统计图的重点和特征都得了出来,让我体会到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

  (三)正确分析,大胆预测,培养学生统计意识。

  统计活动的'过程不仅包括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而且还包括分析数据以及根据分析的结果做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而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对于增强学生的统计观念、发展学生的统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一方面注意突出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另一方面还启发学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结合有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谈体会、说感受、提建议。比如在统计男女生的身高时,在谈论了题中的问题后,我又问:“对于那些比全国平均身高低的同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看着这张统计图,你还有什么想法?你觉得这条折线会一直往上升吗?为什么?”这样,就把问题进一步得以延伸,体会到统计对生活产生的影响;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初步体验极限的思想,另外也是进一步加深对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逐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从“创设情景,激发情感——设置悬念,主动探索——正确分析,大胆预测”等教学环节中学生即强化了思维,锻炼了能力,又增强了统计意识。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7

  5月22日张小彩老师执教了五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这节课,小彩老师是以20xx年发生在我国部分地区的“非典”这一令世人关注的事件来引入的。她从网上下载的统计表和电视短片的统计图都记录了4月26日至5月31日每5天新增病人人数的统计数据,在比较中说明了条形统计图更能形象、直观地看出某一时段新增病人的人数,但“非典”病人人数在未来的时间究竟呈增加还是减少的趋势从条形统计图上不容易看出来,从而引出了折线统计图,她这样安排不但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还使折线统计图的学习有了需求,成了必然。进而她引导学生知道横向和纵向的数据代表什么,横向和纵向数据的单位长度各表示多少,将各个日期与对应人数的相交点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折线统计图。

  特别是她出示课堂活动一

  ①从春天到冬天梧桐树叶数量的变化。

  ②一个人从出生到老,牙齿颗数的变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与估计,用手势比划出题目涉及的数量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在这些学生十分熟悉和感兴趣的情境中,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形象描述数量的上升、下降以及变化的平缓程度,其意图在于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进一步形象地感知折线统计图能够反映出数量增减变化的趋势和程度,并且这样的.课堂活动学生会很有兴趣来参与。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与亮点。

  本节课小彩处理教材的成功点是课堂活动二的内容,某商场7月—12月毛衣和衬衣销售情况统计图,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折线统计图上升或下降趋势判断哪一件是毛衣销售统计图,哪一张是衬衣销售统计图。在描述两种衣服销售量的变化时,重点要对最高点、最低点以及折线变化过程中倾斜度大的部分、最平缓的部分进行认识,并结合天气变化分析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想象如果自己是销售经理,在进货方面按不同的时间考虑衬衣和毛衣哪种多进一些,哪种少进些;作为消费者,又可以考虑什么时间段去购买某种衣服会有比较大的选择,在什么时间段去购买某种衣服可能会比较便宜等。这样的处理是很成功的,因为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把数学还给了生活,从而使整节课显得充实又灵活。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8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以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在本课时内将初步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体会所画的坐标点及折线应该具备正确性、合理性、简明性、美观性。基于新课标中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设计教学,本课主要用“活动—参与”法、“讨论—交流”法作为主要方法贯穿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并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交流,在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中掌握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这样就有效地突破了难点,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统计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创设和生活相关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探索的空间。

  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教材,以上海气温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探索画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并总结怎样的折线统计图是合理的、美观的。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积极交流,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在展开教学的.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尝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学习,我给学生留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积极的参与研究与学习,我也以学生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去探究、交流,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帮助学生排除障碍,合作学习体现的比较充分。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反馈,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了解画单式折线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对折线统计图的范围与结构进行把握。

  3、以学生为本,追求教学过程的活。

  在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创设了让学生自主绘制2月平均气温变化情况这一环节,由于这个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上的设计给出了波浪线和最下限的刻度。但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如何的折线统计图才是合理的、美观的,因此在课上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对出现的不同画法的比较、优化,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纵轴刻度如何选择才是合理的,理解当数据较接近时,确定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的方法,学会了对折线统计图的范围与结构进行把握。

  4、培养思维,追求课堂教学的深。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主要以技能操作为主,传统的教学以老师的示范和学生的模仿为主,缺少思维方面的培养,但画法这一内容在这个时代显然不是仅仅在追求学生如何精确、细致地画出完整的折线统计图,更注重于学生对于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和思维上的层层深入。在教学时,通过让学生根据要求画完整、当1点上没有数据说明什么、纵轴刻度如何根据数据进行选择、出现怎样一组数据需要用

  波浪线、选择哪些数据进行统计等环节的设计,使学生的思维明晰化、条理化。

  在教学中,通过自主探究,有效促进对数学本身的感受、领悟和欣赏,从而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但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数据应用的广泛性、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了解excel软件在绘图中的作用和优越性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9

  一、本节课较为满意的方面:

  1、关注每位学生,捕捉课堂资源

  为了形成师生积极、有效、高质量的互动,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需要从原来封闭的控制式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换,开放的教学核心是对教学中“人”的极大关注。因此,在这节课中,我在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课件后,自己尝试着制作折线统计图。由于学生本身存在的差异,制作出来的结果也出现三种不同的状态。有的图形位置偏高,有的居中,有的'偏矮。我不急于告诉学生那种正确,而是利用这基础性的资源。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有的位置偏高,有的居中,有的偏矮?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明白那是由纵轴的间距决定。初步感知要使折线统计图美观、合理,必须合理确定纵轴的间距。接着设计了一组数据,让学生根据几组数据的特点对纵轴间距的设计,找出最高点和最低点,进一步建立对折线统计图布局基本的敏感。通过练习、讨论、交流,使学生感悟到如何合理的确定纵轴的间距,使整个折线统计图画的居中。

  2、沟通两个世界,延伸学生思维

  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统计的教育价值。我让学生走进生活,把生活中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事先让每个学生去收集资料,制作成一张统计表。学生收集的内容是丰富的,有的走进花店,统计了花的出售情况;有的统计了自己的身高、体重,有的统计了家里的水、电、煤的使用情况,有的借助父母的力量统计了一种商品的销售情况:比如手机、苹果等。通过调查,让学生学会对数据的分析、判断,并能制成图表。让学生感悟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生活中有数学问题,数学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并能把学到的新知识加以运用,通过图表反映收集到的数据,从中获取信息,并做初步的分析。比如:有的学生通过调查花店的销售情况,对花店的老板提出自己的建议;有的学生通过调查自己的身高,预测出自己一、二年后的身高大概是多少。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统计的教育价值,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预测的能力。

  二、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和重建:

  1、提高捕捉样本资源的意识和灵活应变能力。

  2、数学语言要干脆、利索、准确、清晰,要到位。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0

  统计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息息相关,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改的十年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单式折线统计图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中安排的内容有的是让学生看图分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的是让学生在已经确定的了纵轴、横轴并画好格线的图中画两种不同的折线表示相关数据,淡化了不必要的制图操作过程,突出了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关键环节,关注的是学生对统计知识的感知和对折线统计图特点和作用的体验。

  一、本节课较为满意的方面:

  1、建起数学和生活的桥梁

  数学依赖于生活,并从生活中抽象和升华。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过程,这是我的第一想法。教材上先出示了两个地区各月降水的情况统计图,我引导学生观察每一幅统计图,分析表中的数据。为了让学生感觉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经验思考为什么两个城市7、8月份降水量都比较多。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发现7、8月份是夏天,所以降水就多。教材上的还有几幅统计图也和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我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看这些统计图,分析其中的数据,得出一些合理的结论。

  2、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

  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我先出示中国地图,引出两地区的`降水量统计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观察完统计图之后,我鼓励学生自己根据统计图提一些问题,然后由其他的同学解答这些问题,这样就有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3、注重倾听

  倾听是学习的好习惯,我会提醒学生仔细倾听别人的回答,如果回答的不好,可以举手补充;回答的好可以鼓掌示意。每提出一个问题,我都会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回答,这也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一个方法。学生会有不同的意见,我支持他们各自阐述理由,这样其他学生由于好奇就会认真倾听他们的理由。对于一些一听到问题就举手的学生,我便提醒他们要考虑周到。与其鼓励他们没思考好久随便举手不如鼓励他们认真倾听。

  二、这堂课的不足之处

  我在教学时有些拘谨不够放松;教学语言还不够简练;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比较单调,没有变化,教学时间的把握还不行。我还要不断地学习教学理论,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10篇(折线统计图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折线统计图》的说课稿7篇 人教版数学折线统计图说课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9篇(四年级条形统计图反思)

折线统计图说课稿8篇(折线统计图 说课稿)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通用10篇 折线统计图的优秀教案

《扇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2篇(扇形统计图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2篇(平均数和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

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12篇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反思

四年级下册数学折线统计图知识点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折线统计图要点

《折线统计图》五年级数学教案3篇 折线统计图北师大教案

折线统计图教学反思6篇(五下折线统计图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