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读后感

时间:2024-10-19 17:23:28 读后感

  【前言】下面是热心网友“poliang”整理的《边城》读后感,以供参考。

《边城》读后感

“斜阳洒在水面上,半江闪动半江红。”是谁的歌声在黄昏里的山川间回荡,通过轻柔的薄雾,渗透进那苍劲的青松和冷峻的冷杉,带上凄婉的旋律,慢慢消退……沈从文的《边城》以这种清澈清澈的感觉进入我的心灵。读完本文,我对生活和爱的探索不禁强化了一些。文章开头彰显了边城的美,而这美不是壮阔,而是独特自然。依山而建的茶峒,傍水而立的港口,停靠的小船,轻风轻拂,眼前无尽的翠竹,一幅幅景象融为一体,诗意地彰显了边城的高雅意境。边城沾染着淳朴的泥土气息,是当地人民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缩影。读着独特的湘西风光,脑海中浮现出:清澈的河水可见底端凌乱的碎石,轻风越过竹海,飘来阵阵竹香;如薄纱般的雾霭笼罩在夜色中……温和而清幽。这是现代钢筋水泥城市永远不能呈现的,经历过摩天大厦和喧嚣的街道后,再次回顾那薄暮里的边城,内心就会沉静下来。边城的美与辽阔的江河不同,它更为质朴平静。尽管边城里也有喧嚣,但那与城市的车声不同,那是湘西的水声、划艇声、牛角声和山歌声,如悦耳的节奏。当城市中的人们感觉疲惫时,放慢脚步,望向边城,那就是一个心灵的归宿。这是一个充满忧愁却清爽质朴的故事。在湘西的山城茶峒,两个兄弟天保和傩送同时爱上了碧溪老船夫的孙女翠翠。然而,翠翠心里爱的则是傩送。当日保明白了这个三角恋情的真相后,尽管心里苦味,还是主动退出了竞争,驾船前去辰州,希望忘却一切,却悲惨遭遇恶运。傩送尽管仍深爱着翠翠,但哥哥的死让他心中充满伤痛,加上对老船夫的误解,他在痛苦中离家前去桃源。而翠翠则独自承受着这一切变故,等候那个可能永远不会归来的人。这样的结局虽在意料之中,但又掩藏着深深地忧伤。故事最后以凄婉结束,却并不令人绝望。要不是那一夜的风雨,生活或许会在平淡中继续。刚萌芽的情绪可能还需经历曲折。然而,正是这场风雨拿走了渡船,也拿走了翠翠唯一的亲人——爷爷。也许他本是为了渡船而存在,当渡船被冲走时,作者让他们的命运交织。生命如此,总是有摧毁,也必定持续。如同老船夫的渡船被冲走,那新的渡船终会发生;小孙女尽管继承了爷爷的遗志,但依然在做着摆渡人的事。文章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没有诸多独特的人物角色,甚至这些纯真的感情也只是刚开始,并没有如烈火般炙热。然而正是在这平淡当中,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生活景象——茶峒、溪流、溪边的白塔、一户人家,家里有个老人,一名女孩和一只黄狗。日出,小船在溪边穿渡,夕阳西沉,小船归岸。就像山间的溪流蜿蜒流淌,天空中的云朵轻柔飘扬。这景象则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而现在这个社会,繁华的城区中高楼大厦,街道上车水马龙,匆忙的大家忙于时代的发展。这一切看似符合人类追求,但经历了农村生活的人群却开始憧憬那淳朴的田园环境。这似乎有些分歧,从落后的农村到发展的城区,再从城市回归到农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显得生疏和功利。为了自身的利益,大家都卷入了竞争的洪流中。在空间越来越狭窄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也同样显得狭隘;在交通日益便捷的今日,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变得轻松,但真正的沟通却显得特别艰难。我想,假如人们能够生活在一个朴实的世界里,那将是何等的幸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快速变化,促使边陲小城无法容下那般淳朴的风俗,再也无法变成心里的边城。因此我只能躲到象牙塔,躲到《边城》,享有那难得的宁静。然而为了生存,我又无法逃避现实的世界,我只希望在某个特定的时空中,有一个边城,能够宽容人的情感残留。这样的边城,只有在书中、在心中才能存有。

《边城》读后感相关文章:

《边城》小学读后感

高中生的边城读后感3篇

《边城》读后感13篇

合集边城读后感12篇 《边城》读后感

初中《边城》读书心得3篇(边城读后感悟初中)

边城读后感荐11篇 边城读后感范文

边城读后感5篇

《边城》读后感11篇(边城读后感800字)

边城读后感经典12篇(《边城》读后感悟)

优选《边城》读后感12篇(《边城》读后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