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实用5篇 小学 数学 教案

时间:2024-06-12 10:13: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数学教案实用5篇 小学 数学 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5篇 小学 数学 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

  2、 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 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熟悉所学过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课件 直尺 硬币 米尺 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以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引出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一)、认识毫米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教师小结:直尺上1厘米中间的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3、用手势表示出一毫米的长度。

  4、估测数学书的厚度。

  5、练习

  (二)、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3、米和分米的关系。(1米=10分米)。

  4、同桌交流,用分米说一句话。

  5、剪一分米长的吸管。

  6、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7、估测课桌的高度,并交流方法。

  三、练习

  1、游戏: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2、辨一辨数学日记。

  四、小结

  五、课外活动。

  (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2

  教学目标:

  1、结合调查班里同学的生日在什么季节,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获得统计活动的经验。

  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对不确定现象进行简单的推测。

  3、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及分析、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在统计过程中渗透概率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学理念:

  统计与概率以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为主,从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出发,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统计素养。了解并能叙述所呈现的数字与图表的意义,也能运用统计表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我从引导学生经历统计过程到自主参与统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数据调查,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从中获得统计数据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和做出猜测,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播放《生日歌》。

  师:同学们这是一首什么歌曲呀?

  生:这是《生日歌》。

  师:这是我们在过生日的时候最喜欢听的一首歌。那同学们还记得你的生日吗?快来说说。

  生自由发言,师追问最后一名同学:“那你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么?(8月6日)”

  生:我的生日在秋季。

  师:他说他的生日在秋季?看起来同学们对一年四季月份的划分还不是很清楚,为了帮大家区分四季,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首儿歌:出示儿歌

  二、四、五月春天来,燕子含泥柳条摆。

  六、七、八月夏天到,绿树成荫叶儿茂。

  九、十、十一秋天来,农民丰收乐开怀。

  十二、一、二冬天到,树儿树儿戴雪帽。

  师:边齐读儿歌,看谁能又快又准地记住哪几个月是春、夏、秋、冬季。

  师:通过刚才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二、四、五月是春季;六、七、八月是夏季;九、十、十一月是秋季;十二、一、二月是冬季。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思考,刚才发言的同学现在知道自己的生日在哪个季节了吧!那其他同学知道自己生日的月份在哪个季节了么?

  生:知道了。

  师:可是老师现在想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我该怎么办呢?快来帮老师想想办法?

  (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知识冲突,诱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使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生:老师我建议你来数一数。

  生:我建议老师去调查调查。

  师:你们的主意真不错,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调查一下全班同学生日的季节情况。板书课题:生日

  二、调查统计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第一张学具卡片,上面有四个季节,请你把自己生日的季节用圆圈圈出来,然后交给你前面的同学。

  生收学具卡片。

  师:这是我们调查的结果,现在我们要把这些结果记录在黑板上,想一想以前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记录符号呢?

  生:有圆圈。

  生:有三角。

  生:有打对号和写正字的方法。

  师:那哪种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呢?

  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最简单、快捷又清楚。

  师:那我们现在就用写正字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数据。

  师:老师和四名记录员分别记录四个季节的数据,再找一名唱票员来唱票,注意语速要慢,还要找两名监票员,一名收集唱票员读完的数据,另一名同学看他读的是否准确。其他同学和老师的任务是一样的,就是仔细观察和认真倾听,看四名记录员记录的是否准确无误。下面我们就开始记录:

  师:记录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记录的结果是否正确。

  师:现在我们能不能算一算我们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同学?

  生:我们一共调查了52名同学。

  师:我们班的同学一共有52名正好和我们调查的结果想吻合,说明同学们在调查的过程中非常认真,没有多余的,也没有遗漏的。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记录的结果,迅速打开书90页,完成中间部分的涂一涂。完成后,同桌认真检查。

  生:完成统计图。

  三、绘制并分析统计图。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绘制的统计图拿到前面来让大家欣赏欣赏?(找一名同学)

  师:对照自己的统计图,看一看这名同学绘制的准确吗?涂得怎么样?

  生:他涂得很准确,而且很美观。

  师:那同学们把自己的数学书合上,一同来看前面的统计图。看了统计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解决开始老师提出的哪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多的问题呢?

  生:老师我能解决,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

  师:谢谢你,帮老师解决了问题,那你们还能通过统计图发现其他的问题么?

  (此环节主要是鼓励求异思维,大胆创新精神,培养人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根据统计图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能通过统计图发现这么多问题,那么假如我们班新来一名同学你能猜到他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生1:我猜他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生2:我猜他可能在冬季过生日。

  生3:我猜他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新来的同学加入到我们的集体当中,也是咱们大家庭中的一员,那你能不能根据我们统计的数据猜一猜他最有可能在哪个季节过生日吗?

  (此环节教学进行可能性的渗透,培养学生数学猜测意识)

  生:我猜新来的同学最有可能在春季过生日。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猜他最有可能在夏季过生日。

  师:有没有同学和他的想法一样?没有人举手,看起来你现在是势单力薄了。

  师:现在有两个不同观点,那请猜新来同学夏季过生日的同学你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猜?

  生:我猜他在夏季过生日,没有什么理由,只是觉得夏季很美!

  师: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的同学你能用你的理由说服刚才的这名同学么?

  生:我猜新来同学春季过生日是因为他也是我们集体中的一员根据我们班调查的结果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我猜他过生日的季节最有可能在春季。

  师:他说得有道理吗?(有)他由人数最多这个信息,做出了合理的推测,看来你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将来一定能成为一个小小的数学家。请注意他说的时候有个词用得非常科学,你发现了吗?

  生:“可能”

  师:你很善于抓住学习的重点,“可能”这个词很值得研究。在哪个季节过生日都有可能,但春季过生日的人数最多,所以在这个季节过生日的可能性就较大,可能性较大并不意味着一定在这个季节,刚才有位同学说人少的季节过也是有可能的。看来数学真的值得我们去专研。

  四、体验调查方法的多样化。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用写纸条的方法调查了全班同学过生日的季节,那除了写纸条的方法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生:老师我们可以用举手的办法。

  生:我们可以用站排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兴趣,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3分)

  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二、自主学习(5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3--24页。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2)认识算盘。算盘上的每一档代表一个数位。我们选定一档作个位(做个记号),从这一档起向左数,就是十位、百位、千位、万位,这与整数的数位顺序完全相同。算珠都靠框时,表示算盘上没有数。计数时要拨主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在十位、百位、千位、万位拨珠靠梁,就分别表示几十、几百、几千、几万,“0”用空档表示。

  (3)计算器的认识。找学生说一说你知道计算器有哪些功能键?

  2、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1。

  3、尝试训练:825-138=26×39=312÷8=

  4、学生自主学习教材26页例2。

  5、学生汇报交流。

  6、教师强调并小结。

  三、自主练习(8分)

  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初步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进行自主练习,看谁把今天的知识学的,最棒!

  1、用计算器计算。

  55846+7646=13027-8934=66280×23=

  6908×37=111111111÷9=395412+10589=

  2、小组汇报。(抽签汇报,可以选择口头展示或黑板展示等)

  3、教师强调小结。

  四、当堂检测(发试卷)

  师:同学们,我们再接再厉,用的成绩来结束今天的学习,好吗?那下面我们进行课堂检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五、评价总结(4分)

  1、教师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组内交流答案,自批,统计正确率;

  2、小组汇报完成情况。

  3、教师总结错题的类型,再次精讲。

  4、学生谈收获和自我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4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并能正确口算有关0的除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二)过程方法:

  1、经历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计算过程。

  2、在对比中发现竖式的简便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主动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2、渗透学会关心他人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2、掌握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的简便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

  1、口算:

  48 + 0 0﹢25 32-0 0×9 3×0

  2、出示:0÷5=?设置悬念

  3、引入课题 板书:有0的除法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的含义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兴趣,引入主题图

  小朋友们,还记得上次李老师给你们讲过猪八戒分西瓜的那个故事吗?今天李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想听吗?

  唐僧师徒4人去西天取经,途中酷暑难耐。走着走着,孙悟空看到了一片西瓜地,他买来了4个西瓜,准备分给大家吃,你们看(课件出示主题图)。孙悟空说:“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1个。”猪八戒抢着说:“师兄,这样分不好,你们去休息吧,我来分。”猪八戒把西瓜分成了很多小块,他一边分一边尝,嘴里还不停地说:“真好吃!真好吃!”吃着吃着他就忘了分西瓜的事,一口气把西瓜全吃光了,然后躺在地上睡着了。孙悟空和沙僧非常生气,孙悟空气愤地说:“啊?你全吃光了,我们3人怎么分呀!”

  小朋友们,你想对猪八戒说什么吗?(猪八戒你太贪吃了,你应该分给大家吃。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有什么好吃的或好玩的要学会与别人共同分享,不要只顾自己舒服而不管别人的感受。)

  2、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列出除法算式

  小朋友们,孙悟空说把4个西瓜平均分给4个人,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平均每人分到几个西瓜?而实际上,这4个西瓜都被贪吃的猪八戒吃光了,这时还剩几个西瓜?一个也不剩了我们用什么来表示?把这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多少?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把0个西瓜平均分给3个人?那0

  除以3等于多少呢?如果把0个西瓜平均分给48个人呢?谁会列式?等于几呀?

  3、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请你认真观察上边的两个除法算式(0÷3=0和0÷48=0),你发现了什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为什么要强调“不是0”呢?也就是说被除数可以是0,但除数不能是0,为什么要规定除数不能是0?等明年你们读到四年级就知道了,这个知识点在四年级下学期的数学书里。

  还记得课前的那道关于0的除法吗?现在你知道0÷5等于多少了吗?那0÷27呢?

  (二)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朋友们,北京光明小学今年六一儿童节要举行跳绳比赛,三(2)班的很多同学都想参加,他们正在举行预赛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出示情境图)。从这幅图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怎样才能知道他们谁跳得快?

  2、引导学生探索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1)我们先算张明每分钟跳多少下。怎样列算式?你会算吗?赶快拿出草稿纸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一算?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动画演示笔算过程)。

  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红色框内的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都是0?这一步能不能省略掉不写呢?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的数是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这种算法既简便又节省时间。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商十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2)刚才我们算出了张明每分钟跳203下,接下来我们算李红每分钟跳多少下。怎样列算式呢?你还会算吗?赶快动手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来算一算?怎样才能知道你算的结果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动画演示笔算过程)。

  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红色框内的数能省略不写吗?为什么呀?你们真聪明,一学就会了。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的数是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这种方法真的是太好了,希望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在要经常用它好吗?小朋友们,请你想一想:商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吗?为什么?

  3、引导学生观察商的特点,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仔细观察,看看它们的商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他们的商都有0,一个是商的中间有0,一个是商的末尾有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板书: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小朋友们,在笔算这种除法时要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 温馨提示:在笔算除法时,如果遇到被除数哪一位的数是0(而且前一位没有余数),就直接在这一位上商0。)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分别算出了张明和李红每分钟跳绳的次数,下面我们来比一比,看看他们谁跳得快。

  三、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小朋友们,今天的新知识我们就学完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听?

  四、课堂练习,内化新知

  小朋友们,你能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吗?李老师这儿有两道练习题,敢不敢接受挑战?

  五、课后延伸,拓展应用

  P30练习七第1、2、4题。

  板书设计:

  商中间和末尾有0的除法

  609÷3=203

  720÷4=180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5

  一、单元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生动的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 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

  4、 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分数”是学生在学习整数、小数之后关于数的认识的又一次扩展。在本单元,分数被作为整体的一部分来认识,这种认识又和平均分的经验密不可分。其实,学生在正式学习分数以前,“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等已出现在他们的口头语言中,只是还不曾想过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安排了“分一分(一)”、“分一分(二)”、“比大小”“吃西瓜”四课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自己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中,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初步理解分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掌握比较简单分数大小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的方法。

  由于“分数”的概念作为一个全新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加上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抽象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对抽象的分数意义的理解无疑是学习的难点,当然也是学习的重点,因为它不仅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和分数加减计算的基础,又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地说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学习,对学生的“数”的系统概念的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的提高等方面有重要意义,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分数知识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建议:

  1、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分数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建立这个概念的过程是很慢的,且具有较大的理解层面上的难度。教学时要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利用实物操作,图形直观等手段,使学生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机会,如:“分一分”、“折一折”、“试一试”、“练一练”等,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自主的数学活动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做数学的乐趣。

  3、 学习分数 加减运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分数加减计算,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算法时,借助图形直观,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的算法原理。

  四、教学案例:

  案例1

  《分一分(一)》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涂色、折纸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简单的分数。

  2. 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1、猴头、桃子的图片。

  2、正方形纸、水彩笔、直尺。

  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分桃子

  师:今天,课堂上来了两位小客人。瞧,他们是谁?

  生异口同声:猴子(师出示猴头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咱们都知道他们最爱吃——

  生异口同声:桃子。(师出示4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如果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

  (学生思考,汇报)

  生1:一只猴子2个桃子,另一只猴子也2个桃子。

  生2:一只猴子3个桃子,另一只猴子1个桃子。

  生3: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

  师;你认为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

  生1:我认为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最公平,因为他们分的桃子一样多。

  生2:每只猴子分2个桃子公平,因为是平均分的。

  师:对,把4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2 个,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如果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 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几个?(师拿去黑板上的2个桃子图片)

  生:每只猴子分1个。

  师:如果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师拿去黑板上的1个桃子图片)

  生:1只猴子一半。(师把预先平均切开的1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2、表示“一半”

  师:请小朋友们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示“一半”呢?

  (学生独立思考)

  师;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和同伴交流一下吧!

  (小组交流)

  师:谁愿把你表示“一半”的方法展示给大家?

  生1:我把一块橡皮分成2块,每块是一半。

  师:想一想,怎么分成2块,每块是谁的一半。

  生2:把一块橡皮平均分成2块,每块是橡皮的一半。

  生3:我用1/2表示一半。

  师:你在哪里见过?

  生:在书上看到的。

  师;看来,你是个爱读书的好孩子。

  生1、生2、生3、生4分别画了 表示一半。

  师:刚才,小朋友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了心中的一半,真不错。下面,咱们听听智慧老人是怎么说的。

  (大屏幕播放: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的数学符号是1/2。)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师:刚才我们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到一半,也就是分了这个桃子的1/2,请小朋友们说老师是怎么分的?

  生:把一个桃子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桃子的1/2。

  师:好,我们一起来说。

  (师生边做动作边说:“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

  师: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桃子的1/2,1/2怎么写呢?

  (师指导写1/2)

  师:桃子的一半可以用1/2表示,物体或图形的一半也能用1/2表示吗?听了淘气的话,你们就知道了。

  (大屏幕播放淘气说:“分别涂出它们的1/2。”以及课本56页涂一涂的内容)

  (学生动手涂)

  师:请选择你喜欢的图形说一说它的1/2。

  生1:我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1/2。

  生2:我把一片树叶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树叶的1/2。

  ……

  师: 小朋友们不仅涂得好,说得也不错。

  2、认识1/4、2/4、3/4、4/4

  师:看见小朋友们津津有味地学习,笑笑也来了。听,她约我们干什么?

  (大屏幕播放笑笑说:“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4份。”)

  (学生独立折纸)

  师:谁把你折的到前面来展示一下?

  (学生拿着作品到前边介绍所折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三种折法一样吗?如果笑笑看见了会高兴吗?为什么?

  生:三种折法不一样,但都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所以笑笑会很高兴。

  师:笑笑想约我们做涂色游戏,喜欢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大屏幕显示课本57页折一折:①、②、③、④的内容。)

  师:这是做涂色游戏的方法和步骤,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读一读、涂一涂、说一说、填一填,小组合作完成好吗?

  (学生动口说、动手涂、动笔填,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到前面来把你们的作品说给大家听听。

  生1:我把一张纸平均分成四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1/4。

  生2:我把其中的2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2/4。

  生3:我把其中的3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3/4。

  生4:我把其中的4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4/4。

  师:把这张纸的4/4涂上颜色,是涂了这张纸的多少呢?

  生4:就是涂了这张纸的全部。

  师: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张纸的4/4是什么意思?

  生5:这张纸的4/4也就是这张纸。

  (一组四名学生介绍作品后贴到黑板上并写上相应的分数。)

  师:好,还有不同的涂法吗?请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

  (生把不同的作品贴到黑板上)

  3、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师:像1/2、1/4、2/4……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知道的请举手。

  (一生说“分数”并板书课题)

  师:你写的“分数”2字真漂亮,请领读一遍。

  (生领读课题)

  师:每个分数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例如:3/4,中间的短横线叫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分数线下面的数字叫分母,表示平均分了几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字叫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师板书: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读作四分之三

  3

  4

  师:谁说说3/4的意思。

  (生说略)

  4、联系生活

  师:你能说说在生活中见到的分数吗?

  生1:我经常吃一个苹果的1/2。

  生2:有一次,妈妈把一张油饼平均分成4份,爸爸吃了2/4,我和妈妈分别吃了1/4。

  生3:我能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32份,用彩笔涂出它的5/32。

  生4:伊拉克的石油资源占世界的11/100。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在报纸上看到的。

  师:小朋友们从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分数,看来分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啊!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用今天学过的分数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说一说

  (学生思考后交流略)

  2、用分数表示下面各个图形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

  (学生独立作题,然后交流略)

  3、下面的分数表示阴影,对吗?

  (①、②、③小题略)

  师:用4/6表示阴影,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为什么不对?

  生:应该用8/12表示。

  生:因为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2份,有8份涂了颜色,所以用8/12表示是对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异口同声:没有。

  师: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阴影部分到底能不能用4/6表示?

  (学生思考)

  师 :把你的想法和同伴说一说。

  师:谁再来发表意见。

  生:可以用4/6表示,假设中间的横线没有才能看出来。

  生:在这个长方形中,竖着的几条线段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6份,这6份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是对的。

  师: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来解释一下。

  生(指着图形):中间竖着的5条线段确实把长方形平均分成6份,其中的4份是阴影,所以用4/6表示可以。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这个图形中的阴影,用4/6表示是对的,用8/12表示也可以,难道4/6和8/12相等吗?

  师:对这个问题,谁有看法?

  生:既然用4/6和8/12都可以表示阴影部分,那4/6和8/12肯定是相等的。

  师:谢谢同学们的创新发现和精彩解释,4/6确实和8/12是相等的。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略)

  师:老师相信,通过你们以后的学习,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2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学会分数的读、写,从中感受分数与平均分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读、写简单的分数。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具学具准备:

  苹果2个,正方形、长方形纸片若干,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分吃过苹果吗?淘气和笑笑也经常分吃苹果。他们在分苹果时遇到了新的数学问题,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情境图。

  这是教材为我们提供的两幅淘气和笑笑分苹果的情境图,请大家带着下面的问题读图:

  (1) 这两幅图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2) 淘气和笑笑是怎样分苹果的?

  (3) 他们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

  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板书:平均分——一半)

  3、用各种方式表示一半或半个。

  4、引入1/2。

  同学们,用了这么多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示了一半,真不错,这就是一种发明,一种创造,但各种表示方式标准不统一,让我们请教一下智慧老人吧。

  (放录音)历史上每一个数学符号从发明到被普遍认可,都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岁月。现在世界通用的表示“一半”或“半个”的数学符号是1/2。

  你们知道像1/2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板书:分数)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1/2

  (1)涂一涂,感受1/2(见课本56页)。

  a 要分别涂出他们的1/2,你认为首先应该怎样做?

  b 其中六边形、圆、和正方形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c 利用投影进行交流,每一个1/2分别表示什么?

  (2)折一折,做出1/2。

  a 独立操作。

  b 展示各种不同的表示方法。

  2、认识1/4、2/4、3/4、4/4。

  (1) 折一折,用你喜欢的方法,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

  (2) 涂一涂。

  a 将其中的一份涂.......喜欢的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1/4,其余部分是这张纸的( )。

  b 将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是这张纸的( )。

  c 将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了这张纸的( ),还有这张纸的( )没涂颜色

  d 如果将所有的4份都涂上颜色,那么就涂了整个正方形纸片的( )。

  分法与涂法展示交流。

  通过以上操作与实践,你能说出1/4、2/4、3/4、4/4表示的具体意义吗?你能不能再举几个例子?这几个分数和1相比,你认为有什么关系?

  3、学习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分数的读、写。

  (1) 你发现一个分数由哪几部分组成?

  (2) 你知道各部分分别叫什么吗?一个分数应该怎么读?

  3… …分子

  板书: … 分数线 读作四分之三

  4…… 分母

  (3)你认为分数该怎样写?为什么?看到这些分数,你想到了哪个运算符号?

  (4)由3/4读作四分之三,你认为3/4表示什么意思1/4、2/4、4/4呢?

  (5)想一想,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

  4、尝试运用

  (1) 看图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图见57页下方)

  a 读出每一个分数。

  b 写出每一个分数(注意,先居中写出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c 说出每一个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如:1/3表示把一段绳子平均分成3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根绳子的1/3。

  (2) 联系实际,体会分数就在身边。

  我们已经知道,1/2、1/3、3/4、5/6等这些数都是分数,你能否联系自己的见闻说一个你曾经见过的或听到的分数吗?如:

  a 用这块地的2/5种大蒜

  b 有1/2的大棚被大风刮坏了

  c 今年的人平均收入比去年增长14/100。

  (三)巩固与应用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并读一读(图见58页第1题)

  (1)独立写出各图中涂色部分表示的分数,巡示指导分数的写法。

  (2)指名读出各分数

  (3)组内说一说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2、按分数把下面各图形涂上颜色(图见58页第2题)

  (1)各分数表示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2)你为什么这样涂?

  3、判断:用下面的分数表示各图的阴影部分对吗?(图见58页第3题)

  (1)独立判断。

  (2)交流判断的理由。

  (3)分数的产生和哪一种分法有关系?

  4、左图中有 ,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见图58页第4题)

  (1)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等于它的1/2?

  (2)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大于它的1/2?

  (3)哪一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小于它的1/2?

  a 由这些及以上的各个图形,你想到了我们刚刚学过的哪方面的知识?

  b 你是如何进行判断的?你的理由或根据是什么?

  5、判断正误。

  (1)把一根铁丝分成8份,其中的3段就是这根铁丝的3/8。( )

  (2)把一个苹果分给小红和小冬,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1/2。( )

  (3)一块不规则的地块是无法把它平均分成2份、3份或几份的。( )

  (4)一个苹果的1/2和一个橘子的1/2不相等。( )

  a 组内讨论。

  b 全班交流。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并学会了有关分数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分数和什么分法有关系?读分数和写分数的顺序有什么区别?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数?请你说一说。

  案例3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是这样吗?那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

  请同学们剪下附页2中的图7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1、生动手操作,剪一剪、涂一涂。

  2、小组讨论。

  3、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可真棒!不知解决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证明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好不好?

  (1) 说一说:

  ①红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②蓝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③黄色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

  (2)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3) 集体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动手能力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很棒的。如果老师把这道题变一下,你还能不能完成的同样出色呢?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分一分

  师:请同学们把你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想一想,每种颜色的正方形占这些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1)生动手分一分。

  (2)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①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4)全班交流。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探索,能运用分数来表示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真了不起!希望同学们继续加油,努力!

  2、试一试

  师: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在公园里我们就会遇到用分数来表示的一些事物。(投影出示59页的试一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

  (1)出示问题:

  ①一共有多少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2)学生独立做题。

  (3)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全班汇报交流。

  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3、找分数:你还能从图中找到一些分数吗?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

  师小结: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找到分数。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

  (三)、解释与应用

  1、尝试练习(投影出示课本60页练一练1、2两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2、巩固提高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

  先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最后得出结论: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略)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略)。相信你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有更大的收获。

  案例4

  《分一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剪刀、正方形纸片、投影片、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我看哪颗“智慧星”能用分数表示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鼓励学生说一说解题的思考过程).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分数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知识“分一分(二)。”

  板书课题:分一分(二)

  (二)、游戏体验,主动探索

  1、涂色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做涂色游戏,好吗?

  我们先把这张正方形纸剪开,分成9个小正方形,再给它们涂上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

  (生动手操作,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 。)

  师:同学们的手真巧,一会儿就做好了。你们有没有信心根据涂好色的正方形完成下面的几道小题呢?

  2、分一分

  (1)、学生根据涂好色的小正方形完成下面各题:

  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师小结:我们知道小正方形共9个,红色的有2个,黄色的有3个,蓝色的有4个(红、黄、蓝颜色的小正方形的个数不唯一),所以红色、黄色、蓝色分别占所有正方形的2/9、3/9、4/9。

  3、试一试

  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

  (1)、投影出示课本59页的试一试。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

  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以上各题。

  4、 找分数

  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

  (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 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

  (3)师小结:在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和解决一些问题时,首先要确定把谁看作一个整体,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发现分数。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1)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练一练第1题。

  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

  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

  (2)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2题。

  ①学生独立做题。

  ②小组交流。

  ③组长汇报。

  师:同学们解释得非常精彩,下面的题同学们能不能做得同样精彩呢?

  2、拓展应用

  投影出示课本60页的第3题:它们拿的铅笔一样多吗?

  (1)同桌合作,实物演示。

  (2)交流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1/2,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1/2,“1/2”所对应的整体不同,所以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体会到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并且学会了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

  案例5

  《比较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的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多媒体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帐、水彩笔

  3、10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吗?(生:喜欢)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动画。

  电脑出示:(动画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

  生:能(不能)

  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生:比较一下1/2和1/4谁大谁小?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平均分 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 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同时板书)你们是怎么想的,用比较1/2和1/4的方法,四人一组分一分,比一比。

  (2) 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 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左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发言说出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3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个1/4,所以3/4>1/4。

  3 、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完成。

  (1),填分数,比大小。(见课本61页中间图)。

  (2)、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独立先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4、分类整理寻找规律。

  (1)分类。

  把上述六组分数比大小进行分类。

  一类:分母相同的分数比大小。

  二类: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

  (2)小组交流总结比较大小的方法。

  (3)全班交流,发现规律。

  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分子相同的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越小。

  (4)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等。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多,分数就大。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的分数少,其中的一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实践应用

  1、按分数涂料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看 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2、在下面的图形中,涂出它们的1/4,(电脑出示)

  (1)学生独立,画一画,涂一涂。

  (2)小组比一比。

  (3)全班交流并个别展示。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平均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同学们表现得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对于下面的问题,大家有信心吗?

  (四)拓展延伸

  准备10根小棒,拿出全部的3/10,再拿出剩余的1/7,再拿出剩下的1/2,最后还剩多少根?

  (1)明白题意后,同桌互做。

  (2)找两生到前面表演

  (3)全班交流每一次要求的含义及最后的结论。

  (4)拓展提问:对于分数,你有了那些更深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6

  《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 ,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 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 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 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1/2。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案例7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用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情景图

  小熊笨笨要请爸爸品尝自己亲手种植的大西瓜。(板书课题)看它们吃得多有滋味啊!

  2、观察图

  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汇报

  生交流得出结果 :

  生1: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2: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生3:还剩几分之几?

  师小结:同学们能够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可见,你们是一群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看谁最有办法。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

  1、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1)列出算式:2/8+3/8=

  (2)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的加法。那分数的加法该怎样做呢?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想出办法来对吗?

  (3)学生独立思考。

  (4)小组交流讨论:画图或利用手中的学具(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片),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生操作,师巡视)

  (5)小组汇报

  a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b组:借用材料

  C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师总结讲解:这个西瓜的2/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爸爸吃了三份,是3个1/8,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所以2/8+3/8=5/8。

  (5)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境图。(笨笨吃了2份,爸爸吃了3份,一共吃了5份,就是5/8)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很棒,不仅动手、动脑想出了很多办法,而且计算得也很准确,真不错,那么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

  2、问题二:爸爸比笨笨多吃了几分之几?

  (1)生列算式。(指生说,师板书)

  (2)比较问题1:同学们知道这个算式应该叫什么名字吗?(分数的减法)

  对呀,非常好。师板书(分数减法)

  (2) 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师:那怎样求出分数的减法呢?我知道同学们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解答了,好,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与同桌一起来试试。(学生动手画、涂、拼、说。)

  (3) 汇报:

  ① 出示图讲解。

  ② 爸爸吃了这个西瓜的3/8,也就是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爸爸吃了其中的3份,是3个1/8,笨笨吃了2份,是2个1/8,3个1/8比2个1/8多了1个1/8。所以 3/8-2/8=1/8

  师小结:同学们确实很棒,自己就能够解决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了,那么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信心解决呢?(有)

  3、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1)生独立思考。

  (2)小组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学习方法:

  指生板演,并当小老师讲解。

  ①有学生会说,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

  ②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

  ③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说,“1”是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4)师小结

  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

  1、课本P64第一题。

  (1)指生说说图意。

  (2)列式解答。(独立完成)

  (3)说明算理,同桌交流。

  (4)指生汇报检查。

  2、课本P64第二题。

  (1)指生板演,其余生独立完成。

  (2)生当小老师讲解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分数的加减法,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指生交流)。

  (4)师小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新的收获?(指生交流)。

  案例8

  《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求知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 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有关知识:5/7、4/8、2/3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情景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指生交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汇报:从图中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交流得出结果 :

  ①他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②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③还剩几分之几?

  2、解决问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解决问题一:它们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① 列出算式:2/8+3/8

  ② 交流对算式的看法。

  ③ 学生独立思考。

  ④ 小组交流讨论(可借助准备的材料或借图来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

  ⑤ 全班交流。

  甲小组:2个1/8与3个1/8合起来是5个1/8,也就是5/8。

  乙小组:借用材料

  丙小组:先吃8份中的2分,又吃了3分,共吃了8份中的5份,也就是5/8。

  ⑥ 回到原图验证:

  出示情景图(小熊吃了2快,大熊吃了3快)

  师小结:看来,不论用哪种方法,同学们都能准确地算出来。下面的问题,也一定难不倒你们。

  (2)独立解决问题二:大熊比小熊多吃了几分之几?

  ① 生独立解决,列出算式。

  ② 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

  ③ 全班交流。

  (生有的画图、有的折纸、有的涂,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3)集体讨论问题三:它们吃了5/8,还剩几分之几?

  ①生独立列出算式。

  ②思考:1—5/8=?

  (师可以提示怎样把“1”变成可以与5/8相减的分数。)

  a生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有学生会发现,把一个大西瓜看作整体“1”;有学生会说8块西瓜是整体“1”;有部分学生可能知道,“1”是一个大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也就是8/8,所以8/8—5/8=(8—5)/8=3/8(师可以及时点拨、引导)

  师小结:这么难的问题都被我们解决了,可见只要我们多动脑筋,再难的问题也难不到我们。

  (三)巩固应用。新课 标第一 网

  师:妈妈又有了难题要请教我们了,请看:(投影出示)

  1、一根绳子,第一次用了5/9,第二次用去了2/9,一共用去了几分之几?第一次比第二次多用去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5

  9

  2

  9

  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出示线段图:

  2、课本P64第二题。

  (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3、总结算法。

  今天,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探索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规律。(指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什么?(指生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实用5篇 小学 数学 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控辍保学工作总结7篇(小学控辍保学活动总结)

小学散学典礼控辍保学简报9篇(小学控辍保学安排简报)

实用六年级小学生作文4篇(小学六年级 作文)

小学校本研修工作计划2篇(小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

小学四年级英语课后教学反思3篇 四年级英语各课时教学反思

小学美术室工作计划9篇 小学美术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生读书的快乐演讲稿11篇(小学生读书演讲稿读书伴我快乐成长)

小学教学管理制度12篇(小学考试管理制度)

拜年小学作文400字3篇(小学生拜年作文450字)

冷漠小学作文3篇(小学生作文冷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