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网友“mengkenyinzhi”分享的英语教育的心得体会,以供借鉴。
最早讨论学习中羞愧感的概念,要在20xx年左右,克拉申出版了一本名叫《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的书。在书中,他引进了一个称为“Affective Filter”的概念,汉语译为“情绪输入假说”。克拉申强调,学生置身外语学习环境,并不足以确保他们可以有效地学习外语。语言学习过程时会遭受多种情感因素的左右,其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尤为重要,关键与焦虑和放松有关。焦虑的学习者情绪屏障高,接纳的语言输入会相应减少;而放松的学习者则更容易获取更多信息。
关于这个问题,我始终心存疑惑:焦虑的学习过程与放松的学习过程,究竟有多大差别?这种差异怎样量化?
不久前,我在墨丘利遇到了呼呼,她提到学习中的羞愧感,并举了一个例子,例如忧虑讲得不好。这便是羞愧感的体现。听后呼呼的事例后,我对于学习过程里的羞愧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懂得了羞愧感在学习中可能表现出什么情况。
有一位学生,她在学习时非常放松,参加角色扮演,与同学的互动都非常自然。她吸收语言速度让我感到惊讶。我问:“我发现你在学习中似乎没有什么羞愧感。”她回答:“对啊,总之大家相互不认得,出错就出错,又何妨。”
她完全不在乎发音时面部表情是否雅致,也不担心发音是否正宗。对于语法,她根本不放在心上,只想着如何清楚表达自己含意。她的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学英语。
这样一位零基础的学生,自去年相识到今年整整一年,她在国外的语言沟通能力已经没问题。
毫无疑问,她浓烈的学习兴趣是她语言进步如此迅速的重要因素。克拉申也将学习动力列入“情绪输入假说”当中。
再回到羞愧感的话题。羞愧感究竟如何影响我们的学习呢?
让我想起一位青春期的男孩,当课堂上别的同学能自如地解答问题,而轮到他时,他却哑口无言,脸红耳赤,显得挫折而恼怒。这时我意识到,他已体会到挫败感。因此,我必须提出一个他能回答的问题,以保障他的自尊。
同时,我也记得一位姑娘,曾在我改正她发音时表现出很大的气愤。那时我感到很疑惑。如今我懂得了,在我反复改正她发音时,作为老师我并不在乎,但作为学生的她,在模仿数次依然无法成功时,所承受的消沉和气愤的确是巨大的。
从我设计的游戏中,当游戏涉及胜负时,这些可爱的孩子们见到伙伴失利后,通常会无意间说道:“嘿嘿,你输了。”而输掉的小孩显得十分消沉。因此,我一边劝诫孩子们“胜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的过程”,一边思索:“知识大家都懂,但置身于具体环境中,失败依然会让人感到失望。”因此,我渐渐继而设计一些合作性很强的游戏。
这位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常常把时间花在:消沉、恼怒、闹脾气上,确实被羞愧感所困扰。他们的时间与精力被消耗在这些情绪上,只有等心态平复后,才能致力于学习。
在我设计协作性游戏时,孩子们之间会因为同伴的错误而互相指责。有趣的是,责怪的小孩自己就犯了同样的错误。因此,被责备的孩子说:“刚才你不是也说我吗?你看看你如今也是这样。”争论无可避免,争论之后,我与孩子们分析制成与否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意识到,原先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都有运势不好的时候,也都需要被人等待。当她们互相配合任务后,喜悦的相拥接踵而来;但当其中有人出错时,指责的响声逐渐减小,了解的温暖逐渐取代它的。
孩子们逐渐在心中构建起对人群的认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体会到安全,不用担心错误会受到责怪。那样,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无需畏惧犯错。在面对错误时,他们可以坦然面对,再接再厉,维持对学习的热情与对自身的信心。
英语教育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外语系初二英语教育实习工作总结3篇 初二英语教学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