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小班儿歌教案4篇

时间:2024-11-05 10:58: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实用的小班儿歌教案4篇,欢迎参阅。

实用的小班儿歌教案4篇

实用的小班儿歌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七星瓢虫的特征与农作物的关系。

  2. 学习儿歌,培养幼儿朗诵儿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七星瓢虫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七星瓢虫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吗?它是谁?

  你在哪儿见过七星瓢虫?

  (让幼儿自由互说)

  2.观察图片

  教师:仔细看看,七星瓢虫长的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发现概括七星瓢虫的特征:

  有两对翅膀,三对足,身体是半球形。

  穿一身花衣服,花衣服就是它的第一对翅膀,

  第二对翅膀是透明的,在第一对翅膀的下面,只有飞的时候才能看见。

  头很小,有一对大眼睛,一对触角,六条腿(三对足)。

  背上有7个美丽的大黑点,左右翅膀上各有三个,中间一个大黑点,左右翅膀各一半。

  3.教师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4.导幼儿学习儿歌

  教师领读,幼儿结合图片记忆。

  5.各种形式引导幼儿学习儿歌,激发幼儿背诵兴趣。

  6.教师:我们到户外去找七星瓢虫好不好?

  自然结束。

  附:儿歌

  七星瓢虫

  小瓢虫,真美丽,

  身上穿件花花衣。

  数数它有几颗星?

  一二三四五六七。

  小瓢虫,真卖力,

  一飞飞到棉田里,

  专抓蚜虫当点心,

  乐得棉桃笑眯眯。

实用的小班儿歌教案2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语言活动,感受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2、学习儿歌《拉大锯》,发准“j”和“x”的音。

  3、能用相应的形体动作表达出儿歌内容,并进行简单表演。

  活动准备:

  1、事先与配班教师排练两人合作的“拉大锯”的游戏。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老师要带你们去姥姥家看戏,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出发吧!一边开火车一边说“你也去,我也去,大家一起去看戏!

  2、教师表演,引导幼儿整体感知儿歌。

  (1)两位教师边手拉手表演“拉大锯”,边随着节奏朗诵儿歌2-3遍,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发生的事情。

  教师:老师刚玩了什么游戏?好玩吗?他们在姥姥家门前干什么呀?

  (2)鼓励幼儿边拍手边自然的模仿老师朗诵儿歌,

  3、引导幼儿通过自然模仿学习儿歌。

  (1)引导幼儿学读儿歌,注意“锯”和“戏”的发音。

  (2)引导幼儿模仿教师动作,边玩“拉大锯”的游戏边念儿歌。第一句和第二句前后晃动身体,第三句用手指着对方,第四句拍手。

  教师:小朋友们儿歌有趣吗?老师在读儿歌时还做了什么动作呀?我们一起来学习动作?

  (3)请幼儿与自己身边的同伴手拉手坐在椅子上边玩“拉大锯”的游戏边念儿歌。(两人一组)

  (4)请学会的幼儿上台和老师组合表演。

  4、引导幼儿尝试以换词的方式仿编儿歌。

  (1)引导幼儿将儿歌中的“姥姥”改成自己喜爱的“爷爷或奶奶”等词,再次边念儿歌边游戏。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去谁家看大戏呀?

  (2)幼儿学念创编的儿歌。

  (3)共同念儿歌玩游戏。

  延伸活动:

  户外活动时,让幼儿坐在草地上,两人边双手拉着、摇着做游戏边念儿歌。

实用的小班儿歌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会有表情 地朗诵儿歌,感受诗歌中描写的意境。

  2、了解月亮从初一到十五的变化。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六张月亮圆缺不同的图片。

  2、课前请幼儿对月亮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课题。有时落在山腰,又是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想把镰刀。(谜底;月亮)

  二、谈话活动;“你知道的月亮”。

  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说一说自己以前见过的月亮是么样子的。

  教师;

  (1)你在哪里见过月亮?

  (2)你见到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3)将月亮进行分类,按月量的变化进行排序。

  三、欣赏儿歌《看月亮》。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儿歌。

  2、谈话:儿歌里的月亮是什么样的?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把你的`发现和感受跟周围的同伴说一说。

  四、学习儿歌《看月亮》。

  1、幼儿看图片有表情的朗诵儿歌。

  2、请幼儿闭上眼睛再次欣赏儿歌,充分想象有月亮的夜晚。

  4、鼓励幼儿和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感受。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儿歌中的内容。

  儿歌:

  初一一根线,

  初二看得见,

  初三初四像眉毛,

  十五十六圆又圆。

  活动反思:

  幼儿有好动的特点,如果两手空空地上课,一定会索然无味。因此我结合本课的特点,自制了月相图,能活动的板条,漂亮的课题,圆圆的月亮形的字卡,小猴捞月亮的挂图。每一次在黑板上展示这些教具都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为了让幼儿体会月亮每天都在变的特点,我还设计了可以变化的小月亮,让每一个幼儿都动手来变一变,加深对儿歌的理解,也带动了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实用的小班儿歌教案4

  设计意图:

  吃过餐点,我带着孩子们在幼儿园散步。突然间有孩子指着地上自己的影子叫起来:“我变成小兔了。”大家好奇地围过去问道:“你怎么变的呀?”有的认为是太阳公公帮他变的;有的则认为是他自己变的;有的甚至疑惑他会不会真的变成小兔了。看到孩子们对影子这么感兴趣,我想:何不抓住孩子们生成的话题,顺应他们的活动,将疑团抛给他们,引导他们一起来探索影子的奥秘。

  活动目标:

  1、会边念儿歌边做手指动作。

  2、能大声的朗诵儿歌,感受手指游戏的乐趣。

  3、让幼儿知道什么是手影。

  活动准备:

  1、图片,手影DV。

  2、《手指儿歌》的磁带。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

  “一样东西人人有,一只左来一只右,吃饭穿衣全靠它,它是我的好朋友。”

  师:小朋友们来猜猜,这是什么呀?

  幼:手。

  二、引导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有几个手指头?左手有几个?右手有几个?一共有几个?

  三、引导幼儿说说手可以做什么。

  幼儿讨论。

  目的是让幼儿说出手可以变魔术。

  四、让幼儿知道手指头会变魔术,引起幼儿学儿歌的兴趣——观看手影DV,让幼儿感知手指头变魔术的乐趣。

  五、教师朗诵儿歌,一边朗诵,一边出示图片。

  提问:

  1个手指头呀,1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2个手指头呀,2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3个手指头呀,3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4个手指头呀,4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5个手指头呀,5个手指头呀,变呀变呀,变成了什么?

  引导幼儿用儿歌的内容回答,并用动作表示。

  六、幼儿学念儿歌:鼓励幼儿大声的朗诵,并能较正确地做手指动作。

  提问:

  小动物是怎么变出来的?几个手指头变的?

  引导幼儿在朗诵最后一句时,做大老虎吓人的动作,体验儿歌的乐趣。

  七、让幼儿在屏幕上表演手指魔术,体验手指在屏幕上留下各种影子的乐趣。

  延伸:鼓励幼儿讨论手还可以变什么。

实用的小班儿歌教案4篇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我爱老师

小班社会给妈妈过生日教案8篇

小班语言教案:小老鼠奇奇

小班体育教案模板7篇

小班社会课教案12篇

通用小班数学教案7篇

幼儿园小班音乐春天来了教案

小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区分上下》15篇

关于小班美术教案范文6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