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下面是热心会员“fangyanyou”收集的搭石公开课教案,供大家参阅。
《搭石》教学方案
徐秀霞
教学目标:
1. 识记7个生字,并能书写11个生字。
2. 正确、流畅且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奉献、无私付出的精神,并从中受到启发与熏陶。
3.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生动描绘的方法,培养留意观察和深入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引导学生从乡亲们搭建和行走在搭石上的场景中,体会人性的美。
2. 学习作者如何从平凡事物中发现和感知美。
教学步骤:
一、谈话引入,感受“美”。
刘章爷爷提到:搭石是家乡的一道独特风景,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去领略这美丽的景象。
二、检查预习
1. 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生字词。
2. 利用学习工具理解重点词汇。
3. 通过阅读课文来讨论搭石的概念。
三、品读课文,领悟“美”。
展示自读提示:阅读第2至第4自然段,使用“——”划出描绘家乡风景之美的句子,使用“﹏﹏”划出描写家乡人心灵之美的句子,并记录下你的感受。
(一)体会风景之美的句子
每当人们上下班走过搭石时,动作是如此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随其后,脚步声宛如轻快的乐曲;清波荡漾,人影摇曳,给人一种如画的美感。
1. 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这幅画面的美?
2. 理解“协调有序”在文中的含义。
3. 教师范读“清波荡漾,人影摇曳,给人如画的美感。”让学生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仿佛看到了什么?
4. 通过朗读感受画面的美。
5. 这幅令人陶醉的画面,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成为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二)体会人物之美的句子
1. 年长者,无论多么急于赶路,一旦发现搭石不稳,必定会放下手中的物品,寻找合适的石头加固,然后在上面走几趟,直到满意为止。
(1)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老人,看到搭石不稳,你会怎样想?又会怎样做?
(2)你从这些老人的行为中感受到他们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无私奉献)
(3)谁能把这种美读出来?指导学生朗读。
(4)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他们为他人着想的美?
(5)这么可亲可敬的老人,让我们用深情的朗读向他们致敬。
(6)搭石——成为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无私奉献)的风景。
2. 当两个人同时走到溪边,通常会在第一块搭石前停下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行,等对方过了河后,才会闲聊几句,随后再各自离去。
(1)这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能和大家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吗?
(2)多么谦让的行为,请男同学也来一同感受这份美。
(3)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互相谦让)的风景。
3. 当遇到老人过搭石时,年轻人总是会伏下身来将老人背过去,这在大家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哪些词特别打动你?请分享你的体会。
(2)理解“理所当然”、“伏”的含义。
(3)通过“理所当然”、“伏”可以看出这里的人(敬老)。
(4)通过朗读感受美。
4. 这一排排的搭石,每天有多少人走过!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还有哪些人会来走搭石,我们还会看到哪些温馨的画面。
小练笔:
假如来走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总结升华,赞美美
1. 这份美触动了作者的心灵,他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句。
2. 作者赞美搭石所体现的精神是什么?(无私奉献)
不仅仅是在赞美搭石,更是在赞美(乡亲们)。
赞美乡亲们所具有的美好情感。
3. 一起朗读最后一句,表达内心的感动。
五、拓展延伸,发现美
同学们,搭石的美,我们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们铭记在心。其实,这样的美也存在于你我身边。同学们,你们都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回家后把你发现的美写下来。
搭石公开课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