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是热心会员“akze8”整理的金融类实习报告,供大家参阅。
这周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开展生产实习。尽管称作生产实习,因为银行或保险专业的独特性,学生们短短一周内基本不可能亲自参与实际操作。因此,除了在周一带领学生去保险公司进行了一次简单参观外,大家大部分时间都是邀约有关业务的专业人员来到学校为学生讲课。
这周的课程对我与学生而言都是一段艰辛的经历。对我来说,这是少有的每一天都要入校至少一次的经历,也需要在确保自己课程品质和完成其他工作的同时,腾出时间清静坐下听别人的授课。对学生而言,听这些非老师业内人士的课程,有可能让他们感到无趣,或是积极到忍不住想要插嘴探讨。而对于那些平常出勤偏低的学生而言,可能会更加觉得煎熬。
学生们既需要上课,还要完成一份《生产实习总结报告》,这个“工作”结果如何还不明。尽管我尽力准备了模版,还专门撰写了近500字的《填写指导》,也算尽了我的心力。不过为了与学生维持公平,所以我也来做份总结。
一、见习日志(简要纪录)
XX月XX日:早上申请下周的教室应用,通知学生下午举办见习动员会,下午参加动员会。
XX月XX日:早晨组织学生乘校巴去人保人寿企业,征求企业简介和保险营销汇报,确定接下来几天的日程,中午带学生回校(期间有学生逃走,真令人生气!)。
XX月XX日:下午组织学生听保险营销专题报告,夜里完成《生产实习总结报告》的模板和《填写指导》。
XX月XX日:早上组织学生听储蓄卡业务和职业经理人素质的专题报告,课后总结并对前一天学生的纪律进行批评。
XX月XX日:早晨调节投影设备,组织学生听保险公司风险管控的专题报告,下午接到通知次日的计划有变,再次申请教室,并告知学生。
XX月XX日:下午组织学生听银行柜面业务专题报告,晚上再组织听银行职业道德与风险防控的专题报告。
二、心得体会
除了周一和保险公司主管沟通日程花了近一小时,及其周四上课缺阵一个半小时外,其余的课程我几乎都参加了,可以算得上恪尽职守,出勤可能比一些学生还高。而且我尽量做了听课笔记,还按照领导的需求音频,因此应该有资格分享一些心得。总结下来有以下三点:
1. 实务与理论的确有所差异。在上学期间我也经历过见习,例如参观耀华玻璃厂和某家福利针织厂,听过商贸公司负责人授课,看了一些单证。当时就感受到具体贸易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差别。就算对《国际贸易实务》这样的书十分熟悉,应对具体的业务时仍然显得无从下手。带学生们开展见习也有类似的感受。比如,教材强调的银行业务主要体现在传统的存贷业务上,但今天才意识到银行的业务和收益中,竟有50%-70%来自于代理业务,而老师直言当地的大中型企业基本没有形势,唯一例外是福利厂,传统借款业务则面临着坏账的问题。虽然我没有教过保险有关的课程,但根据我浅薄的保险知识,课程中难以深入分析个险营销如何跟客户交流、银保产品的历史和发展等主题。无论作为老师还是学生,立场和眼界都发生了变化,但对实务和理论不如预期严谨这一认知好像没有变化。
2. 专业人士的形象令人尊敬。上周去联系实习岗位时我因临时通知,穿的相对随便,进到保险公司时看到这些穿着西装的工作人员,真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这周来给学生授课的诸位专业人员,不管年资和岗位怎样,全都仪表得当。虽然前几天天气冰冷,但几个年轻主管仍然坚持穿着西装,尽管我看着都有些替他们担忧,但她们维持职业风范的确令人佩服。做为金融从业者,不论是保险营销主管、内勤业务人员还是银行人员,他们谈吐间都流露专业与敬业的特性。营销经理自信而优异,擅于激发现场氛围;内勤人员严谨且条理清晰,ppt也比营销经理的更加严肃;银行人员尤其重视语言准确性,似乎对多媒体应用不太感冒,可能体现了他们对事物的传统心态。不管演讲风格怎样异同,他们一致的按时特点都值得称道——提早至少15分钟在场,讲课时基本没有浪费时间的状况。
3. 从不同的演讲人身上学习经验与教训。这几位演讲人中,表现最明显的似乎是保险公司的年轻老师,然而我对他们的风格并不完全认可——激情好像超过含义。本来出色的保险产品,听着听着却不得不联想起传销,一些技巧甚至显得好像本山大叔的忽悠。比较之下,运营部主管的讲课风格则显得稍显低沉,尽管有案例穿插其中,但理论部分过于深厚,听起来有点像在上课。银行的两位老师表现差别很大,特别是在同一天的不同时段,更是加强了这种印象。前一位显然不但紧张,关键还是准备不足,值得所有希望站上讲台得人警惕;然后一位是我最欣赏的老师,主题明确、看法深刻、案例丰富,做好准备且谦逊,笔迹也很整齐,稍微紧张其实是因为重视(不包含准备不足的情况),自然若过度紧张则容易出错,因此我认为适当的过度紧张是最佳的表现。
金融类实习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