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会员“u16475”整理的语文教师的国培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
在20xx年10月,我怀着忐忑不安的情绪逐渐参加国培教育学习。作为一名教二年级数学和语文的老师,面临较大工作压力和紧张时间安排,这让我心里觉得顾忌和抵触。然而,我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渴望促使我真诚地投身于小学语文的国培教育。
在培训过程中,我聆听了多名教育专家生动、形象且精彩的讲座,这让我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也规避了我在阅读、创作、综合学习和语文实践等教学行业的疑惑。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会认真思考所学,并把培训中的收获和感悟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这次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应当从内心喜爱这一教育工作。既然选择了教育,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各种途径持续学习新知识,做一名型学习的老师。网络学习给我带来了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收获良多。
根据专家学者的讲座,我认识到注重对学生的教育尤为重要,要启发学生信赖教师、接纳知识,并创造出一个教授知识、解惑的和谐气氛。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为了教育好学生,我们应该成为他们的真心朋友,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师爱的引导下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素养教育自然落到实处。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道理的确不假。通过这次培训,我在名师专家的教导中感悟到,教材要以学生为本而非以老师为核心,教材是原型并非绝对的指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学生之所以动弹不得,是因为我们没有提供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他们之所以和我们生疏,是因为我们没有将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我们不能期待教育之饼天降,但可以从实践考虑,以学生为核心,以教材为载体,将培训的收获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大家若能发觉各种教育教育资源的交汇处,那就是打开学生思维的钥匙,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知识便会得到解决。
现在我想分享一些有关怎样设计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体会:
儿童进入小学代表着阅读成为他们认知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感受的有效途径。这一变化将深远影响他们将来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及阅读习惯。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发展目标,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着重完成下列目标:
第一,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体会阅读的快乐。
第二,学习用普通话流利地阅读课文,了解文中的情感与语调。
第三,根据图画协助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第四,欣赏语言的优美,积累喜爱的词句。为顺利实现这些目标,我觉得教师应采取以下对策。
1、加强认读,逐步提高
入学前,学生认识的字十分有限,入学后,随着时间推移,他们慢慢能通过汉字拼音认读生字,为阅读打下基础。但因为低学段学生注意力无法分配,即便文章中没有生字,她们也经常一字一顿地读,难以形成顺畅的语流。因此,教师应将“正确、流利地阅读课文”做为教学的核心。在课堂上,我们要花时间,让学生多读,选用随意读、同桌互读、特定诵读等多样的形式。针对较难的句子,教师可以示范或领读,让学生结合实际理解、积累经验,逐渐克服认读阻碍,从一字一字地诵读转换到以词或短语为单位的阅读。
2.体会快乐,启发对话
在阅读环节中,学生与文中的符号信息互动,与文字和作者进行对话,并受到其丰富内涵的影响。因此,学生可以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体会到阅读能够跨越时空,将各地风光和历史名人一览无遗,趣味无穷。慢慢地,这类快乐转化成对阅读的需要,而需求则激发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他们阅读主动性的源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将“喜爱阅读,体会阅读的快乐”做为低学段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可见,低学段阅读教学需要从激起兴趣入手。因为汉字的抽象化,初学儿童可能会觉得惧怕,因此教师可以运用课文插图、实物和音箱等方式,以难题引导、猜测和期待进到阅读,进而启发学生与文字对话。
3.独立阅读,体会语言
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是由教育的影响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主动搭建而成的。而学生主体性的建立则使得他们的感受与感悟得以实现。由于阅读是个体行为,学生是阅读的核心,决定了阅读的效果、任务、方法和质量。因此,激起兴趣后,学生应一直处于积极主动地情况。
总之,这次培训带来的不仅是专家的讲解和同学间友谊的闪光,更是一种理念和动力。我会珍惜这次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终生学习,努力实践,不断进取,敢于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师的国培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语文教师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