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是热心网友“zhandeng”分享的数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在教学中,我觉得教学反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数学理论的反思、对学习数学的反思以及对教授数学的反思。
1. 重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反思——学会数学思索。
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学。对学生来讲,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是学会用数学的视角看待全球。但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从“教”的视角了解数学,不但要能“做”,还要可以教学生怎样“做”。因此,老师在反思教学概念时应从逻辑、历史、关系等不同维度进行。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以函数为例,从逻辑层面来说,函数的概念包含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及其单调性、奇偶性、规律性、对称等特征和具体的函数内容,这些是函数教学的前提,但并非全部。从关联的视角,函数主要内容之间存在多种本质联络,函数与其它内容也有联络。比如,方程的根可以视为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不等式的解对应于函数图像在轴上边部分横坐标结合;数列实际上是定义在自然数结合上的函数;几何内容一样与函数有密切联系。
2. 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反思
高中数学和初中数学的主要区别就是从实际测算转为理论思考。当中学生第一次走进高中数学课堂时,他们的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数学已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老师不应将他们视作“空器皿”,按照自己的意愿往里“传递数学”,那样通常会深陷误区,由于师生在数学知识、活动经验、个人爱好、社会生活阅历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这使得他们对同一教学活动的感受一般不同。为了带来更多供课后反思的数学学习素材,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教学中尽量各地引导学生传达出脑中的难题,使他们的处理思想过程展现出来,从而帮助他们意识到数学问题的所在、思想的调节以及对数学更深的了解。
3. 老师对教授数学的反思
我有幸参与了课程改革,作为一线数学老师,从学习改革理念到深入课堂进行改革试验,我收获颇丰,可以说“在数学教学中有得也有违”。以下是我对高二年级教学的反思:
成功的经验:
1. 课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学习中课程标准,我意识到:“学习方式不但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还影响到生活习惯。”传统课堂过度依赖传递和训练,造成学生顺着别人铺设的路面前行,而新的学习方法激励学生自主探索。我在课堂教学中不仅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关注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提升学习能力。
存在的不足:
1. 学习活动组织尚不够成熟。
因为学生人数较多,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不足普遍,往往使少数学生核心,其他大部分同学则成为“局外人”;其次,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不足,课堂上常出现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讲话、合作交流,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处在被忽略状态,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容易成为“差生”。
在以往的课堂中,我通常只考虑自己的观点,觉得讲解的内容愈多愈好,忽略了学生的思路与感受。随着时间推移,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听懂了,却在独自做题时碰到困难。后来我意识到,我的教学模式大大压缩了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没法进行更好的知识建构,造成教学效果不好。我们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成教育改革的初衷,走出一条高质高效、可持续性发展新路径。基于以上难题的分析与总结,经过实践,我得出了以下几点教学体会:
1. 重视学生的“预习”,降低课堂笔记的压力。
对于一些通俗易懂的课题,应当激励学生提前预习,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遇;但对于概念性强、思维要求高的课程,则不必奢求预习。为什么呢?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的预习往往只是访问教材,虽然看似理解了知识,但却失去了课堂上深入探究难题的热情和思索数学问题的方法,更加可惜的是,他们没有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失去了面对困境、突破自我的训练。
2. 根据老师的适当放手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尽量让老师在课堂上少讲,给学生空出大量时间与空间,促使他们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正是因为学生的深度参与,才能实现过去老师核心时无法实现的高效。我备课时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内容是必须说的?什么能够不讲?
3. 训练需在讲解以前,讲解应关键时刻开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我希望通过不断课堂实践,追求一个理想的境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充足感受到探索数学知识的快乐;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发现规律;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提升素养。
数学教育教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 数学课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