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以下是网友“menpanggoubeiqiao”收集的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供大家赏析。
教材在引入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方面与之前的旧教材有所不同。比如,在分析“因数和倍数”时,不再以整除的概念作为支撑,而是直接基于乘法算式来引入这两个概念。这样做的目的是除掉“整除”的数学定义,从而减少学生的认知难度。虽然教材中没有“整除”这一术语,但其实质上依然与整除相关联。在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核心,为学生的探索和发现带来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及其适度的指导。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我将分享以下三个教学体会。
一、设疑引导,激发学习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应用“拼拼摆摆”的策略引入主题,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依存关系,从而有效渗透和拓展对倍数和因数的认知。
在教学找某个数的倍数时,我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让学生单独探索3的倍数活动。我设定了一个学习阶段,包含试着训练——引出矛盾——讨论探究。学生在“也对又好”的要求下,逐渐自主练习,寻找3的倍数的方法有:依次加3、先后乘1、2、3……以及运用乘法口诀等。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组织学生围绕“好”作出评价。一些学生觉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写倍数是好的,因为这样有序;另一些学生觉得用乘法算式写倍数既快又不受前边倍数的影响,能够快速获得第几个倍数。当学生发觉没法写下全部3的倍数时,他们开始互相看着,探讨是否可以选用省略号来描述。这样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了用语文中的标点符号解决数学问题的快乐,学生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解决问题的快乐与掌握新知识的满足感。
二、实际操作,举例内在,了解倍数与因数
我造就了高效的数学教学情境,融合数量及形状,将具象化与抽象化结合起来。最先让学生动手将12个小正方形排成不同的长方形,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依靠多媒体演示乘法算式,进而引出因数和倍数的价值。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动手操作和直观认知,独立感受数与外形的关系,逐步形成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根据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内容,基于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引入新知识,减少了难度,学习效果优良。
三、注重细节,培养学生的习惯
在找一个数的因数时,学生最常见的错误便是漏找,没法全面找到因数。因此,在学生开展交流汇报时,我融合他们的思维过程,及时引导并形成有条理的板书,例如:36÷1=36,36÷2=18,36÷3=12,36÷4=9。
这样的板书方法协助学生有序思索,提升了解题思路的清晰度。老师能通过成对的方法板书因数,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写漏的状况,且随着寻找的深入,学生会意识到区间愈来愈小,所需考虑的数据也日益减少。当找到2个邻近的自然数时,他们自然不会再继续寻找。那样的书写格式细节不但防止了老师的繁杂解释,还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我相信这类潜移默化的细节对学生和课堂都有积极的影响。
因为这堂课是关于理论的教学,教师必须传授许多东西,但这并不代表学生是绝对被动的。鉴于课程时间紧张,我在备课时仔细分析了教材,分析教案,合理安排。在总结倍数特点的步骤中,我缩短展现时间,直接提出三个小毛病,实际效果非常不错。在课堂上,我也即时应用多媒体演示学生查到的因数,促使他们梳理总结自己的发觉:最小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自身。同时,及时提供个性化的语言点评,激起学生的情绪,活跃他们的思维。
五年级下册因数和倍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 数学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