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是热心网友“kamo9761”分享的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以供参考。
课程目标:
1、根据对课文的学习,掌握小猴子下山的行程,并以“又()又()”的方式进行词语的积累,可以正确区分“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汇。
2、让学生意识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明确方向,致力于一件事并坚持到底。
3、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可以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4、学会根据图片和句型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1、积累“又()又()”构造的词语,同时能够正确区分“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动词。
2、能进行正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进一步塑造学生的诵读能力。
教学难点:
1、使学生了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设置明确的目标,维持专一,并贯彻始终。
2、学会根据观察图片来使用句型开展故事复述。
教学过程:
一、导进
大家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准备了一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种动物既像人又像狗,爬杆爬树尤其内行,喜欢吃香蕉和桃子,家里没有,山上有。——(谜底是什么动物?)(猴子)你是怎么猜到的?没错,便是小猴子,一起叫它吧。今天给大家学习的故事是——《小猴子出山》,请各位读取课题。
二、自读课文,表明规定。
1、首次大声朗读,并标识自然段,碰到难读的区域可以利用拼音多读几遍。
2、第二遍,向同桌诵读。读的同时思索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用“——”划出;小猴子看见了什么,用“~~”标记出来。
3、读完后,我们来玩个游戏,教师准备了很多好东西,请孩子们挑选哪些是小猴子在出山时看到的好东西。若是有,举手表明√,要是没有,举手表明×,明白吗?(展现多种植物,让学生选择小猴子注意到的好东西)
4、(展现每段课文),特定学生分段诵读课文,读得好的给予表扬,读得不够好的进行纠正。
三、学习课文
1、课文的主角是猴子,(展现甜瓜、猴子、兔子、苞米)这都是小猴子出山时看到的好东西。小猴子下山后最先来看见了哪儿,接下来又看到了什么?大家再读一遍课文,解答问题。
2、请特定学生回答,内容是玉米地→一棵桃树下边→一片瓜地→跑到树林里。
3、分组进行四段阅读。
4、小组合作探讨:这个东西都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到它们是好东西?请找到有关词句。
反馈:苞米又大又多,桃子满枝又红,甜瓜又大又圆,小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
5、开展“又()又()”的练习。
(1)这些好东西可以用这些词来表示,不信可以试试:又大又多,又大又红,又大又圆,蹦蹦跳跳的,真可爱。兔子还可以用“又()又()”来表示。【其他物品也可以用“又()又()”怎么描述呢?】
(2)请把这些词语写在书本的插图边上。
6、分析“摘、扛、捧、抱、追”等表明动作的词语。
看到这么多好东西,小猴子的心情如何?接下来他会怎么做?首先他走入玉米地,看到苞米又大又多,他就展开了什么动作?(掰扛)以上都是表示动作的动词。那么后面看到的东西又是怎样的呢,请和同桌探讨并标出有关词句。
【反馈】桃子:摘、捧、扔;甜瓜:摘、抱、扔;兔子:追,这些动词能否更换应用?为何?讲讲原因。
四、复述课文
我们的故事便是小猴子下山的经历。我们观察投射,就能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大家一起说一说这篇故事吧。(师生共同复述课文)
五、课余延伸
有时,我们的小朋友就像小猴子一样,获得一样就失去了另一样,做事如果觉得不喜欢就舍弃,这样的话,咱们就可能一无所获。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注,坚持到底。然而,第二天太阳依旧会升起,小猴子又出山,这一天会出现什么奇特的事呢?下课后,孩子们能够讨论一下。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相关文章: